76
在父母亲和奶奶、外婆的关爱下,小雷吟一天天长大。
雷吟自幼聪明灵俐,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超乎一般孩子的爱学习、爱动脑筋的禀赋。一岁多时就能捧着看图识字的小画书依依呀呀地待上半天,再稍大一点就成了爸爸和外婆的故事迷,到两岁就能在大人的辅导下背诵唐诗……同事朋友都说这孩子是继承了父母的学习基因,吴雅则笑称是因为她怀孩子的时候,远学几乎每天都要按妈妈的要求到菜市场去买活鱼回来熬汤给她吃,所以孩子的脑子才特别好。
因对带孩子都没有经验,当初远学和吴雅闹了不少笑话。小雷吟刚出生从医院回到家里时,一直哭闹不止,不吃奶也不睡觉,使初次为人父人母的夫妻俩大伤脑筋。当外婆和姨婆胡中秋带着大小包袱从汉川赶到武汉家中时,发现大热的天,小家伙竟还裹着小棉被,一张小脸儿热得通红,遂立即解包松绑,打开后发现里面齐腰还围着一层塑料布,整个小屁股都泡在尿液里。两个老太太心疼不已,赶紧用温水洗了,又扑上爽身粉,再换上干净的衣裤,小家伙顿时就不哭了。吴雅欢喜不迭又自责不已地接过女儿喂奶,直到女儿吃饱后甜甜地睡去。吴雅和远学自此对老人多少有了一点依赖,加上工作学习实在太忙,女儿三岁之前,只要奶奶和外婆在家,基本就放手交给她们了。
小吟子是听着外婆和奶奶的故事和儿歌长大的。奶奶虽不识字,但肚子里有不少民间故事,比如“黄鼠狼给鸡拜年”啦,“猫捉老鼠”啦,等等,小人儿经常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得入迷。曾经当过小学教师的外婆会唱不少儿歌,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觉时,总要轻轻地拍着她哼上几段,小家伙最爱听《摇篮曲》《卖花姑娘》和《报童歌》。有时候外婆一遍遍地唱着“风不吹,鸟不叫,我们的吟儿乖乖要睡觉……”发现她慢慢闭上双眼,以为睡着了,就悄悄停下来,谁知小人儿却睁开眼睛说:“卖卖,卖卖”,原来是还想接着听“卖花姑娘”,于是外婆又给她哼起了“买花来哟,买花来哟,花儿好,红又鲜……”外婆肚子里也有不少故事,什么“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啦,“卖火柴的小女孩”啦,“三个小猫盖房子啦”,小家伙百听不厌。
雷吟满两岁后,远学、吴雅和外婆就试着教她背诵唐诗。第一首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她只用了十来分钟就背熟且记住了,使三个大人不禁又惊又喜,又接着教她背诵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想也是十来分钟又记住了。过了几小时再去考她,居然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自此,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教小家伙背诵两首唐诗,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本儿童版的《唐诗一百首》很快就背过一半去了。小雷吟与众不同的是,背得之后,还会要求大人讲解诗的“意思”,三个大人为此没少费脑筋。1985年远学从北京进修回来时,特意买回一本《唐诗三百首》,让女儿逐篇背诵,并且由原来的要求每天背两首,发展到每天背五首!外婆觉得这样对孩子压力太大,才又减了下来。
几乎是在学习背诵唐诗的同时,爸爸妈妈和外婆开始教小吟子看图识字。小家伙记忆力极强,对接触的生字常常是只教一遍就记住了,几乎是过目不忘,不满三岁时就认得一、二百个字,能自己看小画书,甚至自己读唐诗了。小家伙对抽象的数字也特别敏感,大人偶尔说过几次,脑子里就有了概念,很快就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在这种启蒙似的识字计数的过程中,竟然开始有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遇上大人实在太忙时,她就自个儿捧着书一页页地往下读,等大人忙完去问她时,她竟能回答个八九不离十!
小雷吟还有一个自幼养成的好习惯,就是非常爱惜书本,父母和外婆给她买的书,不管时间多长,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完好无损;她看书时面前摆着两个小凳,没有看的书放一边,看过的放另一边,从不乱扔乱丢,不想看了,便全部收捡起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固定的地方。
除了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远学、吴雅和外婆也很注意让女儿从小就亲近大自然。小家伙对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天然的神往,尚在母亲怀里吃奶的时候,眼睛就会滴溜溜地向窗外张望,刚学会走路,就成天嚷嚷着要出去玩儿了。奶奶和外婆在时,每天总要带她外出一两趟,有时下班晚饭后,远学和吴雅也会带她到校园里去转悠转悠。小家伙对周围的一切,蓝天白云呀,草坪水塘呀,小花小草呀,小鸟小虫呀……无不充满好奇心,总是扭着大人问个不停。住鸳鸯楼时,外婆常带小家伙到附近的一个小树林里去捉蝴蝶蜻蜒,捉到了就把翅膀掐掉一半放在纸盒里。小雷吟感到很是不解,不断地问外婆:为什么要把它们的翅膀掐掉一半呢?它们不会痛吗?外婆告诉她说,掐掉一半是不让它们飞走,它们不会痛。见她半信半疑的,外婆就打比方说,它们的翅膀就跟人的头发一样--用剪刀剪头发你会觉得痛吗?小家伙似乎相信了,但想了想,还是说,以后还是不要掐断它们的翅膀好吗?它们在盒子里待久了,不想再待了,就放它们飞走,它们也会想家家,想爸爸妈妈的呀!小孙女的话让外婆非常感动也很欣慰。小家伙这么小就有了怜爱之心,老太太认为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甚至比做学问还重要。
有一次外婆带着小吟子到市场上买菜,看见有农民在出售蚕宝宝,小家伙喜爱得不忍离去,外婆就买了几条带回家,养在纸盒里。外婆每次树林里去寻采桑叶喂蚕时,她都叫着跳着要跟去,一路上兴致勃勃,小嘴儿问个不停。蚕儿要吐丝结茧了,外婆带着小吟子找来麦草扎成把子,把吐丝的蚕放上去。看着蚕宝宝不停地吐出银白色的细丝,慢慢地把自己的身体包裹起来,小吟子感到非常新奇,不停地追问为什么,外婆告诉她说,当蚕宝宝吐完丝后,自己就在茧里慢慢变成了蛹,到了一定的时候又会变成飞蛾,从茧里钻出来,在草纸上产卵,到了来年春天气候转暖的时候,那些卵就又会孵出小蚕宝宝了,如果气温太低,蚕宝宝就孵不出来,那时农民伯伯还会把产卵的纸放在怀里捂着,直到小蚕宝宝出来……小家伙听得入迷,好久才回过神来问:家家(外婆),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事情呀?外婆就给小孙女讲自己从小在农村生活的情形,讲老家刘家大湾的风土人情和种种趣事,无形中又为她打开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新奇世界……后来当雷吟稍大,读到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句子时,总会回忆起外婆带着她一起养蚕的情形,也会想到那些像春蚕一样终年默默无闻地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
远学、吴雅和外婆还特别注意从小培养小雷吟的公益心,认为这是孩子将来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重要基础。在家里,他们很注意不让她像一些独生子女一样,成为心目中只有自己,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小皇帝”,而是教她懂得应当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共处”和“共享”;到了外面,就教她懂得自己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卫生,学会礼貌谦让等等。有时吴雅参加学校的大扫除就专门带上她去当小帮手,学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也带着她去现场接受“熏陶”。小家伙懂得植树的意义后,后来竟自个儿拿了小铲子和小桶在楼下的空地上干开了:挖坑、栽树、培土、浇水,做得有板有眼,树苗栽上以后,还要叫上爸爸妈妈和外婆去“检查”,旁边的大人们见了不无啧啧称赞。
雷吟三岁时进了华工附属幼儿园。每天由爸爸妈妈或外婆接送。由于家庭教育所打下的良好基础,小雷吟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上课时从不吵闹,总是非常认真地听讲,而且领悟力极强,参加文体活动或者做游戏也非常投入,常常玩到忘我的程度,而且几乎与所有的小朋友们都能友好相处,吃饭时总是将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也从不掉饭菜在桌子上,有时看见老师太忙,还主动上前帮着摆放桌凳,收拾碗筷什么的。幼儿园的老师没有一个不夸她“既活泼可爱,又聪明懂事”,第一年就成为全班获得小红花最多的“红孩子”。
雷吟上幼儿园的第二年,表弟吴川出世了,外婆要去舅舅处照顾小吴川,不得不离开了可爱的外孙女儿。小吟子虽然舍不得外婆,但却理解外婆,而且也很喜欢可爱的吴川表弟,送外婆到舅舅家时,还一再要外婆放心,说自己会很乖,会听爸爸妈妈的话,让婆婆带好吴川表弟。
小吟子果然说到做到,在外婆走后的两年里,连续被幼儿园评为“红孩子”。
后来当有人问起雷吟,谁是你的启蒙老师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回道:当然是爸爸、妈妈和家家啦!
77
如果说远学和吴雅在事业上各有领域和专攻,也各有所长的话,那么在对女儿的培养教育上却绝对是配合默契,高度一致的。
他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采取了一种顺其自然、适当引导、多给鼓励的方针,从不刻意要求女儿去做她不愿做或不宜做的事情,也从未对女儿采取过任何强制性的举措,只是希望她能有一个“天真快乐而又充实向上的童年”。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平时实在太忙而为自己寻找的一个托词,而是基于对孩子教育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被一般人认为最关紧要也最难办的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他们始终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兴趣,有了这一点,就不需要采取那些他们认为是“下下策”的喝斥、责骂、甚至体罚之类的有损孩子身心的强制手段。因为孩子幼小,这种激发也不可能通过抽象的“讲道理”来实现,最重要的是循循善诱,是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和成年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跟孩子一起看画书或者看电视,发现有小家伙感兴趣的画面,就对她讲这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会这样等等,激发小家伙了解事物的兴趣。对小家伙讲故事,当她听得入迷,想继续听下去时,就告诉她说,这些故事全都写在书本里,等你将来认识字儿了,就会知道好多好多的故事和别有有趣的事情。事实上,小雷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向爸妈和外婆提出“我也要认字字看书书”的,当时她刚满两岁。他们及时地满足了小家伙的要求,并给予正确引导,使其对读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以至孩子后来把父母亲给她买书当成了一种奖励。
当雷吟进入华工附属小学读书时,不但她读过的书,认识的字都远远超过了一般同龄孩子,最重要的,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自觉意识,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她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笔记,积极回答问题,而且思维清晰,说话有条理;她的作业本,不管主科副科,都一样地整洁漂亮;她的作文总是被老师选作范文在课堂朗读,但最突出的却是数学--当老师还在按部就班地教加减法时,她早就超前地掌握乘除法了;当老师教乘除法时,她已掌握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数学老师顾佑卿老师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好苗子,让她当了数学组长,这又进一步激发了小家伙的上进心。第一学期下来,她的各科成绩和总分不仅获得了全班第一,而且获得了全年级第一,数学成绩及所显示的能力更是超乎一般。顾老师又让她担任了班上的数学科代表,到第二学年时,又向班主任李章玲老师推荐她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在这种不断的激励之下,小雷吟与日俱进地成长起来。
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时,雷吟参加了学校举行了一次年级数学竞赛,当时一年级共有四个班,每个班推选10位同学参赛。比赛结果,她以全对的满分获得全年级第一名。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此类竞赛,第一次获奖,小家伙激动异常,当她把奖状捧回家时,爸爸妈妈也都很高兴,但当小家伙表示“竞赛题一点都不难”时,两人同时都提醒她不能骄傲,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就像专门要考验孩子似的,在接着参加全区数学竞赛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那次区竞赛首先举行的是五分钟的速度赛,赛题为500道,正确解答得最多的获胜。雷吟一共做了450道题,在答题数目上居第三位,但不知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的,在评审卷子时,雷吟的卷子却怎么也找不到了!顾老师让雷吟复述了一遍答案,发现全都对了,于是将情况反映到区里,希望能据情记分,但区里却以过去无此先例,没有同意,因此雷吟被取消了名次。据说在分析情况时,区里有人认为不能排除参赛考生因发挥不好而匿卷的可能。顾老师为此非常遗憾,雷吟却反过来安慰她说,没有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家里知道情况后倒也没当多大回事儿,但妈妈的一句玩笑话:“你这是狗肉上不了正席。”却让女儿沉思默想了许久。回学校后,她把妈妈的话告诉了顾老师,顾老师说:“这是你妈妈在激励你呵!你要用实际行动向所有的人表明,雷吟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人,是货真价实的优秀学生、数学尖子!”这件事情成为雷吟学习的新起点,她更加发奋努力,也更加认真仔细,在这以后,不管大小数学考试,几乎次次100分,有一次因最终答案少写了一个0,被扣了0·5分,她还主动找到老师,对自己的疏忽大意做检讨。
雷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出题考父母一度成为她的一大乐事,只要跟父母待在一起,甚至是在吃饭的时候,数学问题也常常会脱口而出,有时将父母考得面面相觑。机械工程系的老师学生都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小丫头,见了面总爱逗她玩玩,但常常是没说几句话,她的数学问题就来了。管在林在读吴雅的研究生时,常去家里找她谈事,雷吟非常佩服这个数学很了得的叔叔,还曾画过一幅唐老鸭的卡通画送给他,同时也没少跟他进行数学“交手”,有时她所提的数学问题还真让这位数学高材生抓耳搔腮呢!小家伙的考题甚至出到了杨叔子爷爷跟前,在一次系里开春联欢会时,她向杨爷爷出了一道题:1·2·3……·100,得数后面有几个0?杨爷爷随口答了个数字,不想却得到一个脆生生的回答:“错了!”杨爷爷听小吟子说出正确答案后,高兴得将她抱起来对吴雅说:“好好培养,这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