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5543300000042

第42章

小学三年级时,华工附小开办数学奥林匹克培优班,雷吟被推荐前往,她对数学的敏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深受培优班冯回祥老师的器重,她在学习上自觉地刻苦钻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更为冯老师欣赏。数奥班平时在每周一、三、五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开两节课,如遇赛事,就得另外加码挤时间,利用早、晚时间和休息日等,对于本身功课就很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轻的负担,每期都有学生因吃不消而退出的。当时培训学生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材》分为启蒙篇、基础篇和提高篇三册,根据雷吟的测试成绩,冯老师决定直接从提高篇学起。另外还有一本《小学奥林匹克解题思路》的参考书,培训按照奥赛考试大纲的要求,先进行各种专题讲座,比如应用题,图形问题,各种巧算等等,然后再进行综合训练,每次发给学生两页A4纸,一半例题,一半习题。

奥赛培优班并没有严格地划定年级,所学的内容也超越了雷吟的课堂学习内容,对于她来说有相当难度。于是她主动给自己加压,每天除完成老师及培优班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另加10道题,雷打不动,星期天也不例外。她在家做作业时,小伙伴常来约她玩儿,她总是说,等我做完了作业再去吧。她的自我控制力之强,常令大人们都感到惊讶。不管小朋友们在外边玩得如何开心如何闹,她都不会分神;有时为一道未解的数学题,她甚至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非得找到正确答案方才罢休。父亲远学回忆说,有一天晚上,天气很冷,她被一道有相当难度的数学题缠住,很久都没得出正确答案,她在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试着用多种方法求解,完全忘记了时间和周围的一切,学校的熄灯号和爸妈的催促对她完全不起作用,甚至连反应都没有,双脚冻僵了也浑然不知。当他过去看她时,发现几大张草稿上全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算式,画满了图形。他心疼地让她休息,说来日方长,明天再做也不迟呀!她却执拗地回道:“董存瑞叔叔去炸敌人的堡垒时,总不能说明天再来也不迟吧!我一定要拿下这个顽固堡垒。”当她终于找到解题的路子得出正确答案时,已是午夜时分了。

用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琢磨解答一道数学题,在雷吟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她并不感到苦和累,相反却乐在其中。在这一点上雷吟与母亲吴雅可说如出一辙。爸妈的同事来家里谈事情时,经常看见她就着小凳子做作业或自加习题,家里房间少无法避开,但无论大人们在旁边怎样说话,对她来说都像不存在似的,思维可以不受一点干扰!李淑珍和刘玉华常常感叹:这样的专心致志,连我们大人都很难做到!

冯回祥老师回忆说:“她非常善于见缝插针地向老师提问,常常一问就是七八道题,哪怕已经解出的习题,只要有一点儿理解不透的,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我经常告诉学生们,在数学上,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没有超乎寻常的精力投入,就不可能有超乎寻常的收获。雷吟对此心领神会。每次布置给她的习题,她都能高质量地完成,两三年中,单她在我手中解答的各种奥赛题就达2000道以上,我借给她的几种数学参考书,她每道题都解答运算过,许多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运算。加上本身学习上要做的和她自己加做的,在整个小学期间,她解答运算的数学习题总数在1万题以上。”

当时全国小学有两大数学赛事:一个是国家教委和中国数学学会举办的奥赛,每年举行一次;一个是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年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华罗庚金杯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各地的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都将其作为检验自身教学质量和提高声望的重要途径,因此非常重视,抓得很紧,办培优班就是冲着这两大赛事去的。华工附小培优班共有30来个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经武汉市出题试赛,选拔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市里进行再培训,在每年底搞一次全市性的数学竞赛,再优中选优,留下的参加第二年3月分举办的全国初赛,过关的才能进入最后的决赛,每年武汉全市能进入决赛的也就是10多个学生,能拿奖的占三分之一左右,奖分一、二、三等,拿一等奖极为不易,有好几年都是空缺。

因为存在着淘汰和最后拿名次的问题,培优班学生的竞争意识都相当强,而且因为都是各班级推荐来的尖子生,班里可谓“高手”如林。雷吟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对数学认知上比一般同学明显地高出一筹,她不是为解题而解题,而是着意于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规律,这样,她就将解题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极具乐趣的“发现真理”的过程,在看似枯燥的数学运算中领略到了层出不穷的“数学之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1年,雷吟连续获得“武汉市洪山区数学竞赛一等奖”“武汉市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三等奖”,并以四年级学生的身份,参加武汉市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并夺得一等奖;第二年又以五年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六年级的数学竞赛,并再次荣获一等奖;后来又连续获得“1992年洪山区数学竞赛一等奖”“1993年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三等奖”等重大奖项。

1993年,她再次杀入全国小学奥赛决赛。决赛在武汉第二师范学校附小进行,当时赛场的气氛肃穆而紧张,墙上贴满了为参赛选手鼓劲的标语,所有陪送孩子的家长都被远远地阻挡在赛场之外,辅导教师们亦不例外。华工参赛的学生共有12名,全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进入赛场之前,冯老师做了最后的战前动员。他要求大家千万不要紧张,一定看清试卷,弄清题意后再解答。其实他自己心头就很没有底,因为他已经风闻这次比赛的挑战性将大大超过往届。果不其然,开赛半小时后,当辅导教师们按规定拿到了试卷时,个个脸色都凝重起来--12道综合性极强的应用题,都是充满巧智,难度很大,没有一道是可以一目了然,按常规解答的--事实上,包括冯老师在内的辅导老师们,都是将试卷带回家去之后,经过好一番琢磨,才逐一解答出来。而给小选手们的比赛时间,总共只有90分钟!这对学生们的基本功,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都不能不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要达到既定的参赛目标--在名次上有所突破,至少得有人拿到一等奖才行,其难度比预料大大增加!尽管冯老师相信自己学生的实力,特别是对雷吟寄予了很大希望,但还是做好了“全军覆没”的最坏准备。然而比赛结果却让冯老师大喜过望:12个参赛学生中,竟有7个学生拿了奖项,包括两个一等奖,而雷吟更是不负众望,不但全部完成12道赛题的解答,并以无一差错而获得满分--华工附小所在的洪山区历史上第一个(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个)全国奥赛特等奖诞生了!华工校报和武汉市、湖北省的媒体都迅速报道了这一消息,雷吟为母校和华工乃至整个洪山区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誉,她自己则成了众口交赞的“数学小博士”和“小华罗庚”。

78

远学和吴雅都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究,“皓首穷经”从来不是他们的人生憧憬。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却时常提醒她不要当书呆子。他们期望女儿既学有专长,又全面发展,同时富有爱心,品德高尚,成为高尔基所说的那种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大写的人”。

在他们的这种思想指导下,雷吟成长得非常全面、健康。

除了数学特别突出,雷吟的各科成绩在班级里也都名列前茅,同时爱好广泛,乐于助人,品学兼优,显示出极佳的综合素质。

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级里朗读,并曾获“洪山区语文竞赛一等奖”和“武汉市语文竞赛二等奖”;她喜欢美术,书画作品多次在班级和学校展出,曾获“第三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佳作奖”;她是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成员,不但能熟练地上机操作,还能简单地编程,曾获“武汉市计算机竞赛三等奖”“洪山区计算机程序设计赛二等奖”“武汉市青少年计算机汉字输入竞赛二等奖”“武汉市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三等奖”;她酷爱阅读,而且涉猎广博,曾获“洪山区小学‘红读’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和“洪山区中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小学组三等奖”;她热爱劳动,喜欢小制作,曾获“华工附小劳动能手”称号和“洪山区工艺美术竞赛小学高年级组三等奖”;她弹得一手漂亮的电子琴,各种联欢会上都少不了她的这个“保留节目”;甚至在体育上她也是一把好手,不但达到国家锻炼标准,还是班接力赛跑队的主力队员,跳高更是强项,曾在校运会上进入前三名。

从小学三年级起,雷吟一直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而且尽职尽责,乐此不疲,成为老师的得力帮手。几年中,她每天为全班同学收发作业本,从没有一次漏收或漏发,工作认真仔细到班上哪一个同学没有交作业,甚至哪一科哪一道题没有做完都一清二楚。有时候老师要求当天的作业必须在下午离校前在自习课上完成,每次总有少数同学因各种原因拖得很晚,她总是耐心地等到最后一位同学做完之后,将收齐的作业本交到老师的办公室,方才离校回家。有一天放学已近两个小时,学校里早已空空荡荡了,她仍在守着一位同学做作业,那位同学曾要求她将作业本借给他照抄,以免让她久等。她说:“你实在不懂,我可以为你讲解,如果抄袭,结果你还是不懂,有什么意思?你安心做,我等你。”那天她一直等到六点过,等那位同学将作业做好,老师的办公室已锁门了,她只好将收齐的所有作业本带回家中,第二天又带到学校交给老师。因为担负这个工作,她每天几乎都不能像别的同学一样按时回家,家里也习以为常了。

多年之后,顾佑卿老师仍清楚地记得一件事情:四年级下期时,她回宁波老家探望病危的母亲,请别的老师代课。因为各个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和对学生的要求都不尽一样,她怕影响学生的学习,便要求雷吟在她离开期间切实负起责来,当小老师,把班上的同学组织好,按她在时的要求抓好全班的学习。她走后,雷吟果然不负重托,不但积极配合代课老师工作,还搞起了课余辅导,每次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她都要根据顾老师的习惯,给大家增加几道兴趣题,同学们当场做完后,再由她统一讲解答案。顾老师回到学校后,发现班上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都没有受到影响,学习风气还有所上升!她不禁大为赞叹:“雷吟这个小老师真是当得好啊!”

雷吟天性豁达,没有一般女孩子的小脾气,与男女同学相处都非常好,所以班上的同学学习上有困难都喜欢找她,尤其是数学方面的问题,常常不去找老师,而愿意找她,她也总是热情耐心地与同学们一起研究探讨,所以同学中间流传着一句话:“有难题就找雷百分,向数学小博士请教,保准让你满意!”班上差不多所有的同学都得到过她的帮助。进入高年级后,她参加各种集训和比赛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她的时间,老师们就商量是不是为她减减负,但在征求她的意见时,她却坚决表示:“不用!大家选举我当学习委员,是对我的信任。我乐意为大家做点事情,也并不觉得累。放心吧,我会安排好时间,继续为大家做好工作服好务。”正因为如此,雷吟虽然小小年纪,在班级同学中的威信却很高,大家几乎就把她当成了“半个老师”。

但雷吟毕竟还是孩子,自然也有孩子的童心,她爱跟同学一块玩儿,而且玩起来非常投入。郭晓宁是雷吟小学时期的班长,也是她最要好的同学之一。在雷吟小学二年级的一篇日记中,曾生动地记下了她和一群小伙伴为郭晓宁庆祝生日的情景:

今天是我的好朋友郭晓宁的生日。我送给她了一个日记本作生日礼物,上面写上了“送给郭晓宁的生日礼物!同学雷吟1988·12·9”她邀请我(晚上)七点钟去她家。我去她家后,等了一会儿,人都到齐了,就开始吹蜡烛。(我一看,一共有我、曹萌、胡萍、郭晓宁隔壁的大姐姐),我们一人吹了一次,(8根蜡烛)胡萍四次吹完,郭晓宁五次吹完,曹萌两次吹完,我也五次吹完。然后又吹了一次,郭晓宁、曹萌都两次吹完,胡萍、我四次吹完。然后郭晓宁、曹萌一起吹,也两次吹完;我、胡萍吹,忘了是几次。大家一起吹,一次吹完。然后我们就吃生日蛋糕、香蕉。然后就玩。(玩了一阵)曹萌就(先)回去了。后来妈妈来喊我,我也回去了。

一、二年级时,郭晓宁与雷吟在学习上旗鼓相当,后来雷吟在数学上逐渐突出,郭晓宁却在语文上占有优势,两人互相佩服,关系极好,都希望能通过彼此取长补短。郭晓宁家藏书丰富,内有不少中外文学名着,她从小受其熏陶,令雷吟十分羡慕。为弥补这一“缺失”,雷吟三天两头地到郭晓宁家中借书,拿回去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她的阅读速度非常快,再厚重的书也从来没有超出过三天,而且记忆力惊人,在与郭晓宁交换读书心得时,竟可以将书中的精彩篇章大段大段地复述出来。雷吟“过目不忘”的本事,在同学中是有口皆碑的。有一次她和郭晓宁、曹萌以及班上的另几位同学在一起比赛背诵古文,几位同学顺利地背诵下来后,轮到雷吟,她背诵完后,笑着对大家说:我再来一次“倒背如流”好吗?大家以为她在开玩笑,不想她竟真的从最后开始,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错地倒背完了整篇文章!

郭晓宁说:“事实上,雷吟原来语文就不弱,悟性特别强,一般文章只要读上一遍就能说出主要内容,找出文眼。功夫下到这种程度,自然很快就冲到前面去了。三年级以后,她的各科成绩在班级里就稳居第一,而且把第二名拉下一、二十分之多!大家看她就跟看超人似的,举目四望,无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