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5543300000043

第43章

雷吟希望自己能超过人家,也希望人家能超过自己,觉得这样你追我赶的才能共同提高。在与郭晓宁的相交中,她曾把自己的一个“秘密武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小学生字典》介绍给郭晓宁,并让妈妈买来送给了她一本。现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的郭晓宁,还一直将这件记录着她少年时代的真挚友谊的礼物保存在身边。

小学六年,雷吟连年获得“华工附小三好学生奖”“武汉市三好学生奖”“学雷锋、学赖宁,十佳少先队员”“洪山区优秀少先队员”“武汉市百名优秀中、小学生奖”“武汉市十佳小学生”等等,后者是在全市17万名小学生中经过层层筛选,好中选好地评比出来的。

1993年5月,在“武汉市十佳小学生”颁奖大会上,雷吟曾登上讲坛,作了一段激起全场热烈的掌声的简短发言,她在发言中披露了自己的“少年心事”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科学家是用自己的创造影响世界,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人类造福,做一名科学家非常光荣。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是华罗庚,他靠自学成为大科学家,他的勤奋,他的毅力,非常令人钦佩。

我经常用来勉励自己的格言是:珍惜时光,把握时机。

我学习的诀窍是既用功,又善于开动脑筋。

课余我喜欢读历史故事、科幻故事、童话故事、我也喜欢绘画、弹电子琴,我最喜欢的当然还是爸爸妈妈带我出去旅游,出去亲眼看看名胜古迹,大好河山。

我最喜欢的书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我最佩服的人是保尔·柯察金。

我经常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洗碗、扫地等,我觉得小学生做一点家务,有助于培养劳动观念,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

青少年是祖国和世界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全人类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在我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当成两分钟用,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这段发言后来被选登在华工校报和长江日报上,在华工校园和江汉大地传诵一时。

华工附小校长周玉文和李启芳都曾感慨地说:我们学校这么多年来就出了两个为学校争了大光的好学生,雷吟便是其中之一。

79

学校将雷吟的优异表现归结为“学雷锋、学赖宁”的结果,这固然有其道理,但外婆却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如说乐于助人,其实是雷吟富有爱心的一种表现,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奶奶、外婆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很幼小的时候,孩子就有爱心的萌芽了。外婆说,雷吟断奶后,吃饭时总是要把玩具小鹿、小猫、小狗、小鸡成排地摆放在桌子上,大人要先用小勺子舀上饭,一一示意地让小动物们“吃了”,再喂到她嘴里,她才肯下咽,如果忽略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她就会推着大人的手让给补上,如果不补上,她自己也不吃,甚至还会哭鼻子,补上了,她就会破涕为笑,高兴地拍起小手。

雷吟的许多好习惯,也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

跟母亲小时候一样,雷吟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收集东西。最初的收集是外婆同她一起从花花绿绿的糖纸开始的。她把糖纸一张张地整理好,夹在旧杂志里,糖纸压平定型之后,再将其放在一个个自制的纸袋里。起初是收集纸质、颜色、图案好看的,后来收得多了,就专找没见过的,同学随便扔掉的一张糖纸,她都会捡起来看看,只是发现是自己没有的,就如获至宝般地收集起来。后来她还用自己的糖纸与同学或别的小朋友们交换,为了收到一张可意的糖纸反复与别人磨嘴皮,许多大人和同学知道她有这个爱好,也常把漂亮的糖纸留给她。最多的时候,她收集的中外糖纸达到好几百种,足够办一个小型展览了。稍稍长大之后,外婆又引导她把兴趣转移到集邮上,远学和吴雅对此都很支持,专门为她买了集邮册,家里凡有来信,只要有值得收集的邮票都会首先想到她。小家伙从信封上剪下邮票后,先用清水浸泡,泡软后再仔细揭下来,放在玻璃板上晾着,待完全阴干后,再用镊子小心地取下放进集邮册里。小家伙做这个事情时非常认真,甚至不让婆婆插手,怕她眼睛不好将邮票损坏。后来她搜集邮票的范围扩大到伯伯、婶婶和舅舅家,再后来爸妈的同事、学生都成了她集邮的对象,大家有什么好邮票也都为她留着,有的遇上好的纪念邮票还专门买来送给她。杨叔子爷爷很喜欢小吟子,他将友人赠送的邮票和纪念邮册全都转送给了小家伙。几年下来,雷吟集的邮票就有了几大册,她按邮票发行的时间,分门别类地放好,有空时就拿出来欣赏,有时还会邀上外婆和爸妈一起欣赏。遇有同学慕名而来,她会如数家珍地一一将各种邮票的内容和发行背景讲给大家听,俨然成了此中的小行家。其他的小收藏爱好还有很多,比如收藏贺卡,收集零碎花布(给布娃娃做裙子),以及后来收藏各国硬币等等,而且每一种收藏都没有半途而废,即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没有停止过。

在雷吟所有的收集爱好中,还有一种没有约定俗成的冠名,但对她来说却是最为广博的收集--对好词语、名言、警句、典故、妙文、佳作的收集--或可称为“文辞集锦”吧!从上小学起,这种收集就开始伴随她了,在读书看报,阅读杂志,甚至翻看挂历、台历时,只要发现了对自己有触动的佳文妙句,如果可以做剪报,就剪下来贴在特定的本子里;如果不能做剪报,就抄录在本子里。几年下来,竟收集了厚厚几大本,超过了她的集邮册!由于她对这个收集一直没有张扬,所以大人们很长时间都不甚了了。直到有一次,外婆的一个朋友的儿子办喜事,老人特地买了一张精致的贺卡准备寄去,但想了老半天却不知该写什么话为好。正在做作业的雷吟听说后,笑着从书柜里取出一个笔记本交给外婆说:“这里面有好多好词语,你选选看有没有中意的?”外婆惊喜不迭地翻看了外孙女的“语汇百宝箱”,方才知道她有了这个新的“收集爱好”。

再比如雷吟在电脑上所显示的超常才干,也是父母亲“从娃娃抓起”的结果。

在华工机械工程系,远学是最早接触电脑的教师之一,从80年代初外出进修,开始在苹果微机上学习电脑工程制图,领略了电脑的强大功能之时起,他就敏锐地意识到电脑将会给整个教学科研乃至社会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变革,必须尽早地让孩子接触电脑,掌握电脑。当时只有学校教研室里有电脑,逢上节假日加班,他便有意识地将女儿带到教研室,一边在电脑上工作,一边让小家伙跟那个神奇的玩意儿打照面,在激发起小家伙的好奇心之后,就跟她讲为什么会这样,并教她一些基本的操作,当时雷吟也才两三岁。后来家里有了电脑,也没有像一般家庭那样以孩子太小,不让随便碰摸,而是有机会就让她接触。远学的大侄子雷庆文回忆说,那时他在华工念书,晚上爱到叔叔家走走,经常看见叔叔和婶娘将小雷吟抱在怀里打电脑,开初他还认为他们太娇惯孩子,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有意识这样做的。雷吟至少比一般的孩子提前了好几年接触电脑,当学校的电脑兴趣班还在就着键盘教孩子们ABC时,她已经可以轻松自如地代爸爸妈妈输入论文稿了。当兴趣班的同学还在输入字码的快慢和准确上较劲时,她已经开始学习编程……

可贵的是,远学和吴雅为女儿所做的这一切,都没有以牺牲她的童年为代价。雷吟的童年与一般正常的孩子一样,充满天真烂漫的童心和童趣。雷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记日记,在一本保存完好的小学二年级(时年尚不满八岁)的日记本里,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

1988年11月17日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武汉汽轮发电机厂看菊花展览。有四条龙,是用菊花(扎)成的,另外还有《小鲤鱼跳龙门》故事的图画,还有用菊花做的孔雀(会转)、公鸡。它们身上都有灯。另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菊花,一共有400余个品种。我还看见两个哥哥在记笔记。一个一年级的妹妹的跳绳不见了,正在告诉她的爸爸。

我回来(家)之后,爸爸削笔,我写日记,写完日记就洗(漱),洗(漱)完了,玩到八点钟就睡觉。

1988年12月7日

我下午和家家去新华书店买了三本书,这三本(书)分别是《名作家写的童话故事》和《列那狐的故事》的第三辑,还有一本《故事大王》选集的第二册。我写完日记就看书!

1988年12月20日

今天我又教(学)了集体舞,跳得真高兴!今天跳的四个集体舞是拍皮球、节奏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和《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手吧》。

今天早上做操时间是长跑活动……因吴老师说她家里有事,不能来。是代课老师组织的跑步。

1988年12月31日

明天我上午要去伯伯家(水果湖),下午要去舅舅家(汉口)过夜。我很高兴。

今天因为下雨,下午的的集体舞大奖赛改在元月三日下午第二节课外活动开(举行)。今天虽然各个班都在教室里开联欢会,但还是发了奖。我是花仙子,得了个练习本……

这些充满稚气和欢乐的记录,正是小雷吟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使女儿的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远学和吴雅便让她参加了附小开办的苗苗艺术学校的美术班和舞蹈班,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训练。雷吟的画虽然很稚拙,但却似乎颇得作画的真髓,她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就叫《画》。

业余时间画画,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享受……星期天,闲着无事,便拿起画笔,铺开白纸,寥寥几笔,便勾出几枝散着墨香的枝条,再用金黄色的颜料画上梅花的花瓣,再用墨笔勾出花蕊,用桔红色画上几个花蕾……看了看,觉得不如宣纸效果好,便找出宣纸重画。笔落画成,再配上一首古人咏梅的小诗:墙角数枝梅,严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签上大名,盖上以前刻于孔林一直珍藏未用的印章,装进画框,挂于客厅墙上,每日欣赏,客人来了赞上几句,心底里就有了几分欢乐之意。

雷吟对音乐也很感兴趣,不但吹得一口好口琴,甚至还曾自己作词谱曲。

远学和吴雅从小就向女儿灌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人生理想,她对此不但能理解,而且身体力行。

雷吟课外阅读量之大,远远超过一般的同龄人。她的购书活动几乎是与她识字同步开始的,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度迷上郑渊洁,几乎出一本买一本,后来又热衷买《中华五千年》之类的历史文化书籍,到高小时,除了历年的课本和各类学习参考书之外,她的个人“藏书”就达到200多册,抽屉、桌上、床边,到处都塞得满满的,爸爸妈妈不得不专门为女儿做了一个书架。她在日记中把这些书称为自己的“小世界”,说“它们像一只只小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它们又像一级级台阶,引导我攀登科学的山峰……安安静静地读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单是雷吟阅读过的文学名着(而且仅限于做过阅读笔记的),就包括这样一长串书目:《儒林外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基度山伯爵》《飘》《简·爱》《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卓娅和舒拉》《红旗谱》《苦菜花》《母亲》《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青年近卫军》《夏伯阳》《暴风骤雨》《保卫延安》《红岩》《林海雪原》《激流三部曲》。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小小年纪,在阅读这些书时却并非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从她的读书笔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在《读〈儒林外史〉有感》中写道:

几天时间,读完了清代小说《儒林外史》。这是本讽刺小说,它通过对一些封建文人的描写,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反动性和腐朽性。

功名富贵的观念腐蚀了整个社会的风习,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成了利欲熏心的世界,到处都是势利小人。例如胡屠户,范进中举前他说范进“尖嘴猴腮”,不像府上那些老爷“一个个方面大耳”,说范进去赶考是“想天鹅屁吃”;而范进中举后,他却说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府上那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两相对比,真是前面丑话满口,后面好话说尽,活脱脱一个势利小人。

八股取士,考场上弊端百出。而且八股文作得好的也不一定能够考取,考取的不一定善作八股文。例如,先前周进考秀才考到六十岁还考不中,但在捐了监生之后却连中举人、进士,他做了学道后,不等考卷收齐,就凭一时高兴随意地取范进为第一名,魏好古为第二十名。巡抚衙门的潘三甚至可以设法用匡超人做替身,替金跃考上秀才。这样的考试制度如何能拔取真才?

八股取士的制度使一般知识分子只知道有“四书”“五经”,做死板的八股文,根本没有真才实学,甚至连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知道。例如范进做了学道后,他的老师周进托他照应考生荀玫。一个幕客与他说笑话,而他竟连大文豪苏轼都不知道,愁着眉说:“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这样黑暗的科举制度,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一批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官,一个个只知道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草菅人命,搜刮民脂民膏,行贿受贿,中饱私囊。

总而言之,《儒林外史》通过描写各类人物的各类丑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末世文化教育和精神道德的严重危机。

写作此文时,她还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雷吟在10岁之前,就已经跟着父母“走南闯北”,先后到过杭州、南京、重庆、成都、上海、济南、北京等地方,见过三峡、上过峨眉、游过孔府、登过泰山、攀过长城……颇见过一番大世面了,这些经历在小家伙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她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之美,天下之大,明白一个人不能做鼠目寸光的井底之蛙。她在一篇题为《北京之行》的记叙文中讲述了1988年暑假期间她在北京的一周经历之后,在结尾处写道:

这次北京之行,我永远忘不了!

雷吟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很充实,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