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5546300000024

第24章 第四套 混战计(4)

到中午的时候,窦建德军列阵已达六小时之久,将士们站立得又疲劳又饥饿,实在坚持不了,都坐在地上,又争相饮水,来回走动,盼望收兵。李世民派兵到窦建德阵前试探,见窦军战阵已乱,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命令各路兵马出战。李世民率轻骑兵在前面冲杀。大部队紧跟在后,东渡汜水,直闯窦军战阵。窦建德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没等他部署好,唐军已杀到面前。李世民带领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绕到敌军阵后大张旗帜,一阵冲杀。窦军将士见到唐军旗帜,不战而溃。唐军追击三十里,俘虏五万人,斩首三千多,活捉窦建德。其余窦军大部溃散,只有一百多人逃回。

李世民消灭窦建德军以后,将窦建德等用囚车送到洛阳城下给王世充看。王世充见了痛哭流涕,自知走投无路了,就亲率部众出城向李世民投降。

李世民围歼王世充战役胜利的实践给人们一个启示:“关门捉贼”,有时会发生门外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轻易开门,把贼放跑。当排除干扰后,敌人见挣扎无望,就会俯首就擒。

商业智慧 “女神”创造奇迹

美国汽车公司一向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骄子,与福特、通用等大公司相对峙。

然而,当历史的脚步刚刚迈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公司便连遭重创。在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前后夹击之下,该公司的销量锐减,库存严重,营业额直线下降。

一片阴霾笼罩着美国汽车公司的上空。

这天上午,该公司的会议室里坐满了神情忧郁的股东,大家一言不发,在焦急地等待一位据说能挽回败势的神秘人物。

会议主席引进一位看上去30多岁、神态优雅、轻松自信的女士。

主席介绍道:“我们讨论如何夺回市场,应该听听广告界权威人士的意见。这位就是玛莉·维尔丝女士。”

没有掌声,一双双冰冷的眼睛,一张张铁板似的面孔,显露出明显的怀疑和轻视。

面对如此冷峻而难堪的场面,玛莉却镇定自如。她莞尔一笑,饱含深情地说:“我非常理解各位的心情,也深切了解我的力量远不足以为各位分忧。事实上,活力存在于各位自己,根本无需外人分担。”

短短几句话,却像一股春风驱走了会场上的寒云冷雾,温暖了身处逆境的股东们的心,这些企业界强人的目光开始变得柔和起来。

机智过人的玛莉一下子就抓住了与会者的心,她接着说:

“虽然贵公司的命运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但是别人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小意见,也很有可能会启发各位的灵感,去找出挽回颓势的良方。”

这些话令高傲的股东们听起来很舒服。

“坦白地说,贵公司的汽车在设计上、造型上、性能上都敌不过福特车,但有一点却是可以不输给他们的,那就是对顾客的爱心。比如贵公司新出的旅行车后厢有地毯,就颇讨人喜欢。”

玛莉·维尔丝不愧是驾驭人们心理活动的高超艺术家。此时股东们急于要弄清的正是:既然自己有力量改变自己,那么,这种力量在哪里呢?玛莉真诚坦率地指出了公司的弱点与优势,使股东们对自己公司的现状有了清醒的认识。

玛莉乘机扩大战果:“各位千万不可深藏不露,要想法把自己的优点强调出来,要让顾客真切地体会你们的爱心。”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玛莉以出色的口才和优雅的风度征服了在座所有的股东。

此后,玛莉广告公司为美国汽车公司设计了一批出色的广告,加上公司各方的努力,使销路稳步增长,终于摆脱了困境。

玛莉·维尔丝的名声由此大振,人们称她是最能替“上帝”着想的女人。

在卡内基工学院,玛莉选择了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她应聘到梅西百货公司做广告工作。这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学生,立即遇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梅西百货公司的经理发现刚刚问世的超短裙很适合当时女孩子爱表现自己、爱出风头的心理,想借此大大做一笔生意。

可如何做广告进行宣传呢?他找到了刚来的玛莉。

“我很欣赏超短裙,准备大量生产,你看如何设计广告最能吸引人?”

“这种广告设计,看似容易实际很难。”玛莉想了一下回答道。

“为什么?”经理有些不解地问。

“因为让那些漂亮姑娘穿上这种裙子,那种英姿勃发的神韵、青春洋溢的气息,不是任何广告所能表达的。”

“照你的意思,是要用模特儿作时装表演?”经理显然感兴趣了。

“当然这是最理想了,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

“什么缺点?”

“无法同时展开,要在全国各销售店同时表演,那又得雇多少模特儿?”

“依你看怎么办?”经理不由得着急了。

这时玛莉才和盘端出了自己的办法:“用对比法吧。”看着经理疑惑的表情,玛莉进一步解释:“就是利用摄影技巧,让一个模特儿穿两种裙子,一种长裙,一种超短裙,同时在一个镜头出现。”

经理恍然大悟,“对,对!除非是瞎子,任何人看了,都会对女孩子穿超短裙欣赏不已。”

广告做出来了。看到这幅对比明显的广告的人,无不觉得长裙难看,超短裙美观。那些年轻的姑娘们,一下子被这幅广告抓住了。梅西公司的超短裙一下风靡市场。

1966年4月,37岁的玛莉与另外两位女士合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并开始实施她的“施肥计划”。

布兰尼佛喷气式客机公司就是这个计划的首选目标。

一开始玛莉就碰了钉子,这位经理不相信广告的效用,对她很冷淡。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经理终于同意试试看。

一连三天,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潜心研究。她为这幅广告定的原则是:图案要醒目动人,简洁有力,既切合飞机这一主题,又要给人一种慑人的气势。

一个个的草图画出来,又被她推翻了;而同事的建议也没一个合她的心意。几天的苦思使玛莉心烦意乱,她决定驱车出去散散心。

雨后的傍晚,空气清新,一道彩虹横贯长空。玛丽突然来了灵感,一幅动人的图案出现在眼前:一道长虹由布兰尼佛公司的标志喷发出来,相形之下,其他航空公司只有金色或银色一种色彩,显得单调、暗淡、无力。

当这幅不同寻常的广告作品呈现在经理面前时,他不禁激动地说:“真棒!构思透出的气势使我们公司占了上风。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的雄心,激发了全体职工的进取心,就像你设计的那道彩虹,这才是决定公司命运的活力。”

这幅不同凡响的作品,不仅惊动了飞机公司全体员工,而且震动了整个广告业。一时间,嘲笑、讽刺、谩骂的声音汇成一片,说玛莉不该把广告当做诗作。

直觉告诉玛莉,必须巧妙地利用这种攻击,为自己的广告扩大宣传。于是她在报刊上激烈地反击了对她的指责。

争论吸引了人们的好奇心,玛莉的广告几乎是家喻户晓了。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为图案的壮美所折服,随之而来的是布兰尼佛公司的生意大振。

玛莉不仅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个人收获。

她与布兰尼佛航空公司经理从相识到相知,到相互倾慕,终结秦晋之好。

【智慧金言】

从此计的计名看,“关门”是指对敌四面包围,或者是不给敌留出逃路;“捉贼”是指将敌就地歼灭。这与前边讲的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正好相反。一个是虚留生路,移地歼敌;一个是不留逃路,就地歼灭。这说明,施计用谋,要因情因敌而异,不能机械地套用。

在商战中,此计为有完全必胜的把握,切不可丧失机遇,而在把握机遇时,又必须防止“关门不成,误被贼伤”。如企业捕捉到可取胜的信息,就要周密自虑企业实力,使这个“贼”既入了笼子,就把他彻底制服。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①

【计名探源】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强盛。秦昭王开始图谋并吞六国,统一中国,准备联合并越过韩魏诸国而远征地处东海之滨的强齐。此时,范雎由魏入秦,秦昭王知其能,以上宾相待,向他请教统一天下之计。范雎分析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出兵攻齐,还必须经过韩魏诸国。出兵少了,则不能给齐国造成致命的伤害;出兵多了,劳师远征,又会给秦国自身造成大的损失。我猜想大王的意思是想让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的军队全体出动吧!但这样做合适吗?韩魏两国会干么?何况即使秦国打赢了,你也无法得到齐国的土地。因而不如反过来,远交近攻,派遣使者主动与相距较远的齐国结盟,而首先攻打身边的韩魏诸国。这样,灭一国就可得一国的土地,秦国就会越战越强大,大王的霸业就可以成功了。”这就是“远交近攻”之计的由来。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此后,远交近攻便成为秦逐步并吞六国的基本国策,并由此最终达到了统一天下的目的。

【原文】

形禁势格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③。

【按】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④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腋。范雎⑤之谋(《战国策》卷三《秦三》,《战略考·战国》),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注释】

①远交近攻:出自《史记.范睢传》:“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也”。意思是:结交远国而攻击邻国。②形禁势格:一作“形格势禁”,出自《史记·孙武吴起列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意思是:形势受到挫折,势必会有所考虑。③上火下泽:见《易经·睽》卦:“彖曰:上火下泽,瞪,君子以同而异。”郑康成说:“睽,乖也。火欲上,泽欲下,犹人同居而异志也。”大意是目标不同,仍然可以结合。④纵横捭阖,南北叫纵,东西叫横。战国时,苏秦联合六国,抗拒强秦,叫做合纵,张仪瓦解六国,变拒秦为事秦,叫做连横。稗阖,不择手段,机变应付,见《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首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纵横捭阖,意思是:伺机行事,采取联合与分化、公开与秘密的手段,来制服敌人。⑤范睢:一名范叔,曾化名张禄。战国时魏人。入秦游说秦昭王,驱逐专权贵戚,公元前二六六年被任为相国。封于应(今河南宝丰),号应侯,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兵力。

译文处于不利的形势,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趋势: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睽》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这是说:为了阻止敌人的联合,可以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译按】

在纷乱攻战的局势中,不择手段,随机应变,各自争夺利益。远隔的不要去攻击,可以用利益和它结交,邻近的不要结交,结交了,反而会使变乱发生在近处。战国时范雎的谋略,就是把地理相隔的远近作为结交和攻击的标准,它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李氏父子的分化战略

李渊原是隋朝太原留守,贵族地主出身,在隋末农民战争年代,乘机而起,以争天下。当时农民起义军在北方边境上有李乾、薛举、梁师都、郭子和、刘武周、高开道等部;在黄河流域的,有李渊、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海公、徐园郎等部;在江西一带有沈法兴、林士弘、肖铣等部;在江淮之间有杜伏威、宇文化及、陈棱等部。在长期激烈的战斗中,李渊父子运用战略战术,先后击败这些对手。

李渊在太原起义,首先得到山西豪杰响应,取得很多地主的支持,很快召集数万队伍,并决计西进关中。在此期间,面临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强大突厥屡袭太原,对李渊西进是一个严重威胁;二是李渊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与农民为敌,现在如何对待农民起义?李渊采取了两面手法:对待突厥关系上,他派刘文静去与李乾、薛举、梁师都、刘武周一样称臣于突厥,在最大的限度内和突厥取得妥协;对农民起义态度上,则采取软化拉拢手段,与李密建立友好关系,并推李密为主,其目的将在农民起义空隙中保存自己力量,并求得发展。此一斗争方法的运用产生显著战略效果:其一,李渊向西进军,得到李密支持,并使李密阻挡住东部隋军,以便利自己西进;其二,突厥因为李渊对自己称臣,不加防备,停止对太原侵扰,使李渊集中兵力向西扩张;其三,李渊进入关中,改编许多支起义军,在很短时间,得到精兵九万,军事力量因而大大加强,向西进军并占领长安。

李渊集团进入关中之后,山东群雄自相竞逐,自相残杀,因此李渊集团的战略计划,第一步即打击西北一带割据力量,从而巩固并扩展他们的统治,割据西北一带是李轨、薛举、梁师都与刘武周等,均和突厥相勾结,为消灭西北一带的割据势力,必然遭到突厥反对。如何解决此问题?李渊集团采用分化瓦解、矛盾利用、各个击破斗争策略。首先打击对象是盘踞在兰州、天水一带之薛举。薛举企图联合梁师都,并勾结突厥共同进攻,但此企图并未实现,唐以金帛厚贿突厥,拆散他们之间联盟。同年,唐利用李轨与薛举之间矛盾,与李轨通书结好,使薛举陷于孤立,从而消灭薛举集团。

薛举之子薛仁呆投降之后,唐之进攻刀锋指向割据河西武威一带的李轨。唐除结好吐谷浑使李轨孤立之外,主要用分化手段瓦解李轨集团,亦即李轨集团内部分裂因素,为李唐所用。事实就是如此:唐将安修仁安兴贵返家将“奕世豪望”拉拢过来,安等在公元619年5月发动政变,结果李轨集团被消灭。唐占取河西地方。

当唐用政治分化手段,进攻李轨时,刘武周却于619年3月勾结突厥进攻太原。但在此场斗争中,唐军终于取得胜利。唐之胜利,应归功于李世民的善于用兵,但唐拆散刘武周与突厥的联盟,从而使刘武周势力孤单,亦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唐打败这几个力量之后,背后与侧面的威胁基本上解除,因此西北一线的军事行动,暂告一段落,而将它的进攻锋芒指向东方广大地区。

自618年李密兵败到唐军东进两三年间,东方与南方农民兼并战争形势已有很大变化。兼并结果,只剩下山东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及南方杜伏威三支最大力量,此三支力量的总和是超过李唐集团的,但是三支力量中任何一个则赶不上李唐集团,如果此三支力量是个统一力量,与唐对抗,谁胜谁负也很难断定。但实际情况是,他们不仅分散,而且还处于敌对状态,例如王世充进攻窦建德的黎阳,窦建德就进攻王世充的殷州,以报黎阳之役,这样一来,胜负之数即不难断定。

还在唐向东进攻之前,李渊即已调兵遣将,派遣说士到东方活动,并将李密旧部与以前反隋起义军(如王薄等)拉拢过来。尤为重要者即江淮地区之杜伏威,亦接受唐的封号,与唐合作,并于621年派兵助唐,此即唐在政治上取得的一个极大胜利。这个胜利又使唐在战略形势上取得极为有利的地位。窦建德的北方是罗艺盘踞的幽州,罗艺早已降唐,西方的山西是唐的领地,窦建德与王世充已经受唐的两面包围,而杜伏威与唐合作,唐对窦建德、王世充的包围形势便已形成。

620年7月,唐稳定西北局势之后,即由李世民统帅大军,进攻王世充,王世充自知不敌,向窦建德求救,为了维持夏政权在河北、山东的统治,为向西部作进一步发展,窦建德对李唐的进攻王世充决不会坐视不救,在621年3月击败孟海公之后,亲率十万大军援助王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