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因其政治主张而得名的,他们反对儒家的“礼治”,主张实行“法治”,提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尊王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信赏必罚。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所以后人将他们称之为法家。
适时变革,生存图强
【经典语录】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子·五蠹》
【释义】
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楚国不用吴起变法而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庶强大。解读我们知道,法家主张法治,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变法图强,以应对激烈的竞争。法家倡导法因时而变,为时为世,反对因循守旧,具有朴素的发展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观。
【活学活用】
不懂治理国家的人,一定会说:“不要变改古法,不要更改常规。”变与不变,圣人不管,只管正确地治理。既然如此,那么古法变不变,常规改不改,只在于它们可行还是不可行。伊尹不变改殷法,姜太公不变改周法,商汤、武王就不能称王了。管仲不更改齐法,郭偃不改革晋法,桓公、文公就不能称霸了。
韩非子的变革思想对后世君主的影响很大。宋神宗(赵顼,公元1048~1085年)喜欢读《韩非子》一书,读后说:“天下弊事很多,不能不改革。”不仅是一个国家会产生积弊,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长期的积淀也会形成种种弊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马上进行治理,来扭转,来疏导,来拨乱反正。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的内部管理及其他工作都趋向于规范化、制度化,这时组织也会趋于僵化。企业的内部僵化会导致机构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一个人如果缺乏灵活性,就难以在现实环境中生存;一个企业如果缺乏灵活性更是如此!
上海石化就是通过变革,解决积弊,重新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1998年,上海石化的经营遇到了自建成投产以来最严重的困难。造成这样严重困难的原因从外部看,受国际石化行业不景气的拖累及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从内部看,虽然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生产经营意识和思想观念仍然严重束缚着企业的行为,内部机制的转换尚未完全到位,深层次的改革任务还没完成。富余人员较多,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大多数生产设备是在20世纪70、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规模偏小,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已经落后,竞争力不强。技术开发工作滞后,产品结构老化,不少产品已连续生产了近20年,其质量、品种、技术都已落后于下游加工企业的水平。这次石化产品市场大幅调整形成的严峻局面,表面看对上海石化是坏事,但从深层次看,也是好事。它使上海石化经受了市场经济的考验,也把计划经济遗留的问题和以前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暴露了出来,从而为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
上海石化的领导在认真总结上海石化的历史经验和深刻分析上海石化面临的严峻局势之后,决心下大力气改革营销体制,加强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建设;改进科研管理体制,加强科研工作领导,加强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发展和加强多种经营,组建有一定规模的多种经营公司,以便吸纳更多的分流人员;加强资本经营的力度,以形成某些产品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加快与英国石油公司、美国菲利普斯等国际石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以期取得国内石化产品市场的领先地位;开始舟山册子岛原油码头和油库的建设工程,改造现有乙烯、常减压等设备,增建100万吨延迟焦化等生产设备,以进一步调产品结构,增加进口原油的加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虽然上海石化面临的形势十分严重,但其公司的规范运作仍饮誉海内外。
【智慧金言】
在商业领域,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弱者必将淘汰。尤其是在如今头脑竞争的年代,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使人们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处创新,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去解决。未来的赢家是那些实力强大、反应灵活的公司,因此,经营者必须创新,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全力以赴地革新进取,才能获得生机勃勃的发展。
顺应时势,因时而变
【经典语录】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韩非子·心度》
【释义】
时代有了发展而统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智能普遍提高而禁令规定一成不变的。国家必被削弱。所以圣人治理民众,法制与历史时期同步发展,禁令与智能水平同步变更。解读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子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统治者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活学活用】
聪明的人做事,既不一味法古,也不会贪图一时的便宜,而是因时变法,追求实效,跟上时代。
秦孝公既用商鞅,想要变法,又怕天下议论自己,于是召集大臣商议,结果发生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商鞅开宗明义地说:“疑惑不决的行为没有名声,疑惑不决的事没有功绩。且有高于常人的行为,本容易为世俗所反对;有独特见解的计谋,必为人民所诋毁。愚笨的人,仍不明已完成的事情;聪明的人,却能预见未来的事情。行事的开始,不可与人民共谋,而只可与他们共享事业成功的快乐。能谈论至德要道的人,不与世俗合流;建立伟大功业的人,不与众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旧制度;只要可以便利人民,就不必遵循古礼教。”
孝公说:“很好!”
甘龙说:“不对!圣人是不改变民俗来教化的,聪明的人是不改变旧法来治国的。能依照民俗来教化的,不费力就能成功;能依照旧法来统治,官吏习惯而人民安适。”
商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之言。常人苟安于旧世俗,学者拘泥于旧见闻。以这两种人来做官和守法都还可以,但却不可以用来议论旧法以外的新事物了。三代不同礼教,而各治天下;五霸不同法而各成霸业。聪明的人能制作新法,愚笨的人却受制于旧法;聪明的人能变更礼教,愚笨的人就要被礼教拘束。”
杜挚说:“新法利益不及旧法百倍就不变法,新器功用不及旧器百倍就不换器。”
商鞅说:“治世不是只用一种方法,利国不必效法古制度,所以商汤、周武不遵循古制度而能统治天下,夏桀、商纣不革新礼教而亡。反对古制度不一定应该受非议,遵循古礼教也不值得多夸奖。”
孝公说:“你说得很好!”
于是决定变法。
商鞅所说的这些道理,不仅是对富国强兵的阐述,也是对个人建功立业很好的建议。
一切战略策略,必须以适合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准,一旦过时了就应该放弃。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办法,不一定适合彼时,反过来也一样。刻舟求剑者的最大错误在于不识时务,以固定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情况,以不变应万变。
【智慧金言】
做人不能墨守成规,必须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如果死抱住以往的经验和教条不放,长期独立于社会大潮之外,这样只能落伍,直至被淘汰,哪里还能与世沉浮,顺应时代变化,追求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呢?
灵活管理,巧于变通
【经典语录】
故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此世之所过也,而王寿复之,是学不学也。故曰: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
——《韩非子·喻老》
【释义】
所以有才智的人不用空言说教,聪明的人不用藏书箱子。不说教、不藏书是世人所指责的,而王寿重复了这样的做法,这是把不学习作为学习了。所以《老子》说:把不学习作为学习,重新走上众人认为错误的道路。解读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需要法律,也需要管理者灵活应用管理知识,不能生搬硬套。管理需要智慧,有智慧的人绝非学究,应该是立足于实际的。生活中游刃有余的人不仅需要知识,还要有能力,能力要有知识,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灵活变通就是一种能力。
【活学活用】
企业管理,管理者要掌握管理方法,也要以认识管理的“道”——规律为关键。只有认识了“道”,符合时代的要求,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照搬书本,这样的学习才会真正受益。韩非子告诉管理者,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有活学活用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的管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才不会发生生搬硬套的错误。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企业的不少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也逐渐西方化了。不少企业在借用日本、美国甚至是韩国的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常常陷入迷思,于是乎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政治思想被引用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思维当中。他们在管理过程中真正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忘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文化的长期积淀已经让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有了区别于西方和日韩的中国性。
中国有多少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需要我们的企业家们去学习,中国又有多少著名的历史事件能够让我们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的管理模式。为什么我们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呢?《孙子兵法》只有那么薄薄的一本,2500年来,学习过它的将军们能够活学活用,却可以打出千姿百态的战争来,这些不拘一格的战争技法之宗源就只有那几本兵法哲学。如果把这些案例详细分析出来,并用西方人的方法整理成系统的战争学的话,恐怕这套战争学要比欧美人企业管理学庞大、系统得多。
现代企业管理学,正是在欧美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管理方法,是欧美人活学活用自己哲学的结果。这些方法被他们标准化,并逐一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然而,这种方法类的东西只是皮毛而已,只是管理实践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其并不是现代企业管理之根本,其根本是我们信奉的哲学、遵行的文化。也就是说,哲学与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形成的根本,东西方人们的实践都是如此。然而,我们中国人却舍弃了自己的根本,去学习别人的皮毛,如何成功?其结果必将是画虎不成,反类其犬。
【智慧金言】
事实上,这些方法只能成为我们的一种借鉴,不能成为成功的标准,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然而,中国现代管理学就是在纸上谈兵,将没有差异化、一般性的管理策略与方法落实到千差万别的中国企业中,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我们在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在日本可以,中国就不可以?”“为什么美国人可以做到,而中国人就做不到?”原因一目了然:舍弃了根本,学习多少皮毛都无济于事。
预防危机,提高认识
【经典语录】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从事焉。
——《韩非子·喻老》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