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拚一拚,追上他们,超过他们!”她在心里暗暗发了誓。
什么再好看的电视动画片,她都不看了。
她买来了各种各样的数学书籍,买不到的书她就想办法去借。她的书桌上堆放着《趣味数学三百题》、《智力测验百科大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中国少年数学竞赛讲座》、《组合基础》、《平面几何及变换》和《中学数学》等十数种数学课外书……
每天晚上,父母和哥哥都躺下睡觉了,她的书桌上的灯光依然亮着……
“翠兰,该睡啦。”妈妈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催促她好几次,“瞧,都快半夜了……”
有时,妈妈催不动她,干脆起来把台灯“啪嗒”一声关了,强迫她去睡觉……
从深圳大赛获胜归来后,王翠兰的学习劲头更大了。把自己现有的参考书及课外书的习题基本上都做了……
她的数学水平在急剧地上升……
“初二同学的成绩还不如初一同学的成绩了……”在市“特长班”上的一次测验后,老师评过分后说道。
这话自然说的是王翠兰的水平超过了初二的同学。
1989年下半年,王翠兰升入了初二年级。
“初三同学的水平还不如初二同学的……”
在实验中学上课的这个“特长班”的老师又在课堂上这样说。
这自然又是在赞扬王翠兰了。
现在,她已是这个市“特长班”40多名学生的尖子了。
王翠兰的父母亲都是天津市纺织工程学院的理工科教师,父亲教的是“计算机课程”,因此,他们的孩子身上都有着明显的遗传因素:儿子是市第七中学高二,年级一个班的班长,数学等功课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计算机的水平更高些;女儿偏重于热爱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也已有相当的水平,她的各门功课的成绩,在班上几乎都是特优,数学和物理等课,已自学到高中一年级的课本了,甚至她哥哥的课本有时也被她拿过来自学了,她的这种“超前学习精神”越来越强烈越突出……
王翠兰从小天生就有一个数学头脑。刚懂事后,便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在幼儿园时,哪个孩子数数都数不过她……
四五岁时,有一回,爸爸两位同学的两个与王翠兰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做算术题,她很快就做完了;另外两个孩子大半天还没算出来。
上小学前,她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了……
王翠兰上小学后,算术成绩几乎年年是班上第一名……
从小学到中学,王翠兰都是个学习全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上小学时,就是班干部,当过少先队中队长。她又是个体育尖子,短跑长跑成绩都不错。在小学时,就是.篮球队的主力前锋。
上中学后,她依旧是篮球队队员。学校运动会上,在长跑、跳远等项目比赛中,她都获得到名次……在女子800米长跑中,她获得过甲组(初三女生在内)第三名。
她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甚为融洽,经常在一起做习题,讨论分析问题。课余时间,有时,男同学常常故意出个难题让她做,考考她。
“不错!”要是她做对了,旁边的同学便赞扬道,“你是尖子,当然应该会做……”
“瞧,你都做不出来,我们还做什么呀?”要是她做不出来,男同学便故意起哄,“你也有被难住的时候呀……”
“当然。”王翠兰对赞扬一点也不飘飘然;对拿她开心的,也从不恼怒生气,“我又不是神人,我不过多做过些习题而已……”
王翠兰并不是个完美无缺的学生。
她穿着朴素,从不讲究什么。她的书包和文具都是班里同学中最旧最一般的。她对大事认真,而小事却常糊涂。她的学习方法灵活,机动;但有时,却有些儿松散,马大哈,甚至还有些儿任性……
她是班上的数学科代表。可有时,她连自己的作业本都稀里糊涂地给忘了……
“这回的作业本交齐了吗?”每次交作业本时,数学老师都要重复地问一声。
“怎么少一本呀?”有一回,老师数了数作业本,发现少了一本;“你好好检查一遍,看到底谁的作业本没交?”
“噢,是我的本子……”她检查了一遍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去,“不过,所有的习题,我可全做了。”
“谁能证明你全做了……”老师有意激她道。
不料,她怎么找,也没找到她的作业本,不知被拉在什么地方了。
“那么,你补做一遍。”老师说。
“我已做过了,就不做了吧?”她也有意想赖帐。
她想起在市里上“特长班”时,有一位水平很高很有才华的数学老师曾经开玩笑对同学们说:“我读书时,从来就不爱交作业……”
“不行!”老师对翠兰说。
……
有一次,考试时,她只一门心思地埋头忙着演算,做习题,居然糊里糊涂地把其中的一张考卷当作草稿纸用了……好在老师知道她的马大哈毛病,又补发了一张考卷给她……
有一天,她在学校里急着回家取一本书,向同学借了一辆自行车骑回家来。在家里拿好书,下得楼来,也不认一认自行车的样子,见车就开锁,好巧,把邻居的一辆车打开了,便骑到学校去……结果,邻居“丢失”了自行车;而她的同学也找车找得好苦……
1989新年期间,学校开联欢会。她班上要表演一个大合唱。演出时,女同学要穿花裙子和白衬衫,头上得戴一朵红纱巾扎的大红花。
“我才不戴那大红花哩!”有点儿男孩味的王翠兰从来就不象别的女孩子那样爱戴花,爱打扮。
“你敢不戴?”有个女同学故意激她。
“就是不戴。”她说着,便跑去找组织她们排练节目的王钧平老师,“王老师,我不戴红花……”
“你这样,怎么可以呢?”王老师劝导她道,“你不戴花,就要影响表演时的协调性和效果……为了集体的荣誉……”
“那么,只好戴了……”
不想,她扎的戴的那朵红花,竟是女同学里最大最红的一朵……
(三)老师与家长的心血
“老师,你出的题目,我觉得提法不够准确。”有一回,考试时,王翠兰对老师出的考题提出了异议。
“你提的意见很对……”经过验证后,老师认为王翠兰提的意见是对的,便鼓励她说,“你的脑子灵活,不死读书,这样很好。在真理面前,学生老师都是平等的……”
老师的正确诱导,使王翠兰更加大胆有勇气有积极性去探索钻研各种难题……
高级教师张洪久,是天津市的劳动模范,是市七中数学教研组组长。
他是王翠兰班上的几何老师。他发现了王翠兰的数学天才后,便经常主动拿一些课外书籍借给她看,并抽时间引导她,专门为她做示范题,专门出一些较疑难的特殊习题让她做,给她吃“小灶”……
教代数的王钧平老师,也十分重视培养王翠兰的特殊数学才能,给她“偏食”吃……
“每回做张老师和王老师出的习题,都收益非浅,更加增加了我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王翠兰说,“他们出的习题,难是难些,可常常是越解越演算越有味儿,对我很有启发作用……”
班主任孙文生和七中的校长王涛对培养王翠兰的成长,促进她的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做了不少工作。
“翠兰这孩子太粗心,最好不要再让她当数学科代表啦……”有的老师建议道,“免得误事……”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班主任孙老师说,“她有毛病,得教育引导她改正。她是数学尖子,就得让她做些这类的社会工作,培养锻炼她的集体意识,加强她的责任心……”
王翠兰一进学校读书时,就遇到一个重视算术课的好校长。她读的唐家口新村一号路小学校的校长,本身是个数学教师。他特别器重王翠兰的数学天赋,经常在课余时间辅导她,出习题让她做,为她批改……
有一回,王翠兰考试时,没考好,成绩不理想。她拿到评分后的考卷,看也没看一眼,便团成一团要扔掉……
“翠兰!”算术老师立即制止道,“你不能太傲气啦!”
“我是对自己生气呀。”翠兰一边流泪,一边解释道。
“那也不对。考不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做错了的,好好看一看,检查检查,弄懂了不就好啦?”
“老师,我懂了……”
王翠兰的父母为了培养女儿,同样花了许许多多的心血和汗水。
女儿三四岁时,父母亲就开始教她做算术题,背诵乘法口诀“九九歌”……
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父母亲打听到市里有个数学“提高班”,便到处去找门路,求老同学朋友帮忙,终于把女儿送到市里的“数学提高班”去培训。这个“提高班”是星期天在离家较远的地方上课。女儿年纪小,父母便轮流送她接她,风雨无阻,酷暑严冬一样……
为了女儿和儿子及大人读书看报方便,父母每年要花去100多元到200多元,订阅了《中国科技报》、《科技画报》、《小学生作文》、《作文通讯》、《无线电》及各种数学杂志。从孩子上小学到上中学期间,这笔开支,从没有减少过,而是逐年增加了……父母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平时,更肯花钱为孩子购买各种课外参考书。
“只要是你学习上需要,钻研数学需要,再大的开支,我们都会想办法支付;再辛苦艰难,我们做父母的都一定要做到……”王翠兰的父母亲经常这样对女儿说,“希望你一心好好读书,好好钻研数学,将来能在数学领域里有新突破,能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数学是各种科学的基础,可以应用到所有的自然科学里去;数学上的突破,绝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业,而是全人类的事业……”王翠兰说,“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心,我会听你们的话的。我早已爱上了数学这门科学。我还要加倍的努力,争取将来当一名真正的数学家,能对人类的事业有所作为……”
已经上初二下学期的王翠兰,数学学习成绩一直仍然保持着高峰状态,各门功课同样成绩最优。
1990年开春,她大胆地参加了天津市的高三组“美国奥林匹克数学(试题)邀请赛”。
1990年3月中旬,作者去采访她时,第一轮考试已经考过了。
“翠兰,考得怎样?”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关心她的这次拼搏。
“所有的习题我都做了……”王翠兰轻松地回答道,“我的自我感觉基本上是良好的……”
还有第二轮考试在等着她……
“我一定要考好它……”她说,“每一回考试,每一次比赛,就象是一级台阶……”
她正在沿着这一个个没有尽头的台阶,往上艰辛地攀登着,攀登着……
只要她奋斗不息,永不停步,她就一定会登达光辉的顶峰希望的曙光已在她的面前闪烁,正在向她招手……
1990年4月初于北京“古茅斋”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