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太阳对着散文微笑
5558100000020

第20章 欲问年龄的优势劣势(2)

1像韩少功那样关注着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还有触摸高科技武器,从而思考战争这个人类自己制造的怪物的学者南帆;有通过分析房地产商的广告语,对奸商极其势力加以讽刺、挖苦、批判、打击的聪明人黄集伟。

2坚守高尚精神情操和人文主义理想的,如上面所说的林湄们。

3挖掘生活中的丑陋,反思历史的荒谬,批判对人性的悖反和践踏,让人读而落泪的是山西作家卓然,还有现居北京的蒙族女作家冯秋子,他们领我们看到了一个背上压着大石头的中国农夫的姿势,和一个荒凉村庄里的寥落鸡群。真实的荒诞,荒诞的真实,生活原来竟是这样行进的14直抒当下的世道人心,帮助我们看清社会、看清我们劳动大众自己的位置,刘齐、穆涛、崔济哲都做了努力。

5借助花鸟鱼虫、时令节气、香茶锦瑟,来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精神,舒婷的文章写得美不胜收,郑云云以深情取胜,王剑冰沉浸在历史的歌吟里,彭匈点染了一幅古代的踏青图。更要推崇的是东北作家刘嘉陵的《京胡》,不仅思接千古,而且重击今人,何时想起它来,那独绝的高亢之音立即就从心底里响了起来。

6对海外文化历史的追寻,对外国文学艺术大师的膜拜,对异域风光的识认与鉴赏,赵枚、杨芳芷两位女性让我们想到了审美的品位问题。近年来中国人民大批涌到国外去旅游,千万要戒除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尿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来一问--啥也知不道的陋习,咱们大把的人民币,岂能这么轻易的就白白送给了人家?

以上6个方面,也只是大体而言,但从中已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中一代的写作姿态。这种积极介入当下生活,关注大众人生,推动社会发展的态度,是令人尊敬的。

三、老一辈和少年才俊

近年由T业引发的科技大革命,不仅使电脑、手机、CDM三天五天就升级换代,同时也带来了人文领域的深刻革命,年轻人迅速崛起,地位飙升,即其一大标志。当下最时髦的话其实不是给我发短信一类,而正经是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在才华横溢的青年面前,中老年各个层次的,都越来越接纳。一尽管如此,老一辈仍然是领导我们文学创作的核心力量,正如德谟克利特所说:身体的有力和美是青年的好处,至于智慧,则是老年所特有、的财产。-姜就是老的辣,不服不行。去年生一场大病,林斤澜先生就写出了《出生入死》,单从这题目就可以看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对生老病死的问题反复掂量过,并最终参透了其中的玄机。这是真正置生死于度外了,所以语言还是那么奇谲、瑰丽、光彩熠熠,处处与众不同,比他生病前毫不逊色。

让我发出感慨的还有李国文先生,读罢他的《昨夜星辰》,我不能不马上拨通了他的电话,问他何以要把这么残酷的一件往事,寻到一个美好的角度来写?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有一次国文老师被扔到贵州的深山老林里,不给吃,不给喝,只给虎狼蛇蝎为伴,最后为了求生,他只能用四肢往回爬,后来是善良的苗族老乡救了他。这样的故事,要叫中青年写,肯定谁都是血泪的控诉和批判,还要加上对人性恶的追问,而国文老师却把琴弦定在了颂扬苗族老乡的善良上。我想了又想,也许终归他是对的吧,善与恶,善良无人能敌,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获得至善。

类似的忆旧内容,本书里还有黄宗江、范用、乐黛云、从维熙诸先生,人说一位老者就是一座历史档案馆,因此老辈人愿意撰写回忆往事的文章,也是顺天时。不过,千万可别误读了这代人,这代人的心中始终有一团为理想而燃烧的火,烈焰熊熊,一点儿也不因年龄渐高而式微,因此他们下笔更多的,还是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刘心武先生近年来一直在关注着北京市场的城市建筑,今年他又写了一系列文章,比如对王府井步行街的评说,对老式房屋的改造方式等等,见解独特,卓有真知。收入本书的这篇《为什刹海捏一把汗》,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出发,论说了什刹海改造上的一错再错,以至于把一个绿水?荷花?人家的极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变成了今天乱糟糟的酒吧一条街,不但使什刹海失去了风采、神韵,也破坏了整个北京城的绝佳格局,部分新散文历程读来真是字字撼动心肺,叫人扼腕动容,痛心疾首。

其他,写保护大自然内容的,有来自阿拉斯加的陈楚年先生,无论中国、美国、伦敦、巴黎,这是每一个觉悟的世界人永远都要关注的主题。

反思历史经验教训的有蓝英年、阎纲先生,他们对清算历史错误的那份焦虑那份沉重那份顽韧,是想让天下变得更美好一些的大境界。最久久痛彻我心肝的是陈祖芬的《富翁》,这位创建民生公司的着名的中国大富翁,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但广漠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竟没有一寸能让他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呀?我们干吗非要把人人都成白毛风中的芦苇?这能给我们什么快感吗?

还是能让我们的GDP上升能让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人啊,有了一把半把年纪,就有了不少红红绿绿的经历,就有了自己的感知、经验、主见、是非观。鼓励他们把这些都坦率地讲出来,可以提醒下辈人别再愚蠢别再重复错误,怎么说都是利党利民利国的功绩。披肝沥胆,其文善哉,老一辈作家们的优势就在此。

本书今年还有一个新鲜创意,即选录了一批少年才俊的文章,包括10篇高考作文。因为作为成年人的我,每每看到少男少女们充满才情的文学作品,都很钦慕,佩服他们小小年纪就能有上佳表达;同时也为国家和民族高兴,我们到底是泱泱古国,人才辈出,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人传薪,这对于几欲迷失在文化全球化和r"八卦阵里不能自拔的民族文化颓势,犹如冲来了一支少年近卫军。所以,我打算今后每年都在本《散文精选》中给他们一个席位。

不过,需要声明,我可绝不赞成少年作家,越做越小之类。近年屡有出版界和文坛人士热衷于炒作这个话题,恕我极端,我总觉得那不过是一场场拿孩子赚钱的好戏。我曾参加过一个11岁孩子的长篇小说研讨会,偌大会场,近百人到会,她的家长、老师、校长、区委领导、市委领导、省委领导和主办方等七七八八的大人们,都是赢家,惟独孩子心里痛苦。为什么?因为小伙伴儿都不跟我玩儿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对此,家长给她打气:不用怕,他们是嫉妒你。哇塞,也许是的,不都说我们这个民族有劣根性嘛,人人都跟王熙凤似的好妒,所以古人早有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你怎么让她挺住?换了我女儿,赶紧叫她把什么鬼小说扔下,和小伙伴儿跳猴皮筋儿去!

文学不是我们的名片、身份证、工资卡,也不是官位、职称、获奖证书,而是我们心灵世界的太阳。所以我更尊敬那些中学语文老师们,他们在我们这个技术主义、商业主义时代的强大挤压下,依然坚持带着孩子们去欣赏秋的红叶冬的白雪,去对风歌吟对雨欢唱,让中华民族保持美的品位和尊严,他们就是一篇篇最美的散文。

四、年度大事记录下

历史众所周知,2003年是个多事之年,对中国人来说,抗非典大战虽然只是短短几个月时间的事,但其经历的形势之严峻,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命、鲜血、财产、利益;不仅涉及到医疗救治、防卫体系、应急准备等医字大门的里里外外大大小小左左右右;不仅牵动了最敏感的政治神经;不仅引起了全民族的文化大反思、卫生大反思、民族习性的大反思,还把全国各族人民、普通老百姓和各级官员,直至中央领导人、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等等,史无前例地胶着在了一起。

在防范非典最严峻的日子里,有一天在北京的闹市中心,一个进城农民随地吐痰,在我的批评之下,他立即态度谦卑地擦掉了。这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日子里,都简直是一则瑰丽的神话。

似乎只有在疾病面前,国人才真有了敬畏之心。而且也是在病魔的威胁下,老百姓敢言平时所不敢言,而腐败官员、歪风邪气、陋习恶习等等退避到角落,不敢做平时所随心所欲之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场抗非典,对中华民族的大影响有如天上的星辰,不耀眼,却恒久地照射着可是令人不太满意的是,我们的文学作品似乎没到位。虽然大家都写了,也这里那里出了一些抗非典的散文专集,一比如中国作协编辑的《人间四月》,北京作协编辑的《历史的细节》等,但没有出现有震撼力的大作品。本书选的几篇算是不错的。什么原因呢?也许是因为SAS来得太急又一溜烟就走了,大家都猝不及防?也许是让一次次各种运动弄皮塌了,不想再让外力影响自己的创作计划?但也许还有人是在酝酿、沉思、准备或者就在写着,大作品就将出现,亦未可知。但愿吧。

第二件大事是美伊战争。从2月底终于打响以后,就吸引住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我们中国老百姓也一样,虽然中国在里面真正是无涉任何利益的国家,但总还有个正义非正义、亲美不亲美、拥护战争还是反战的立场问题,争论没个休。又现在地球村这么小,谁都觉得跟自己的生存有关;又资讯如此快速,那边导弹刚出膛这边就恨不能闻到了血腥味儿;又加上新闻大战血肉横飞,Tv、电台、报纸、专家,轮番轰炸,一会儿说萨达姆死了,一会儿见美军到巴士拉了,一会儿滚来了节奏强烈的进行曲,直搞得你对万里之外那两个异国的战争牵肠挂肚,百结愁肠,欲罢不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美军轻而易举拿下巴格达时,连那些口若悬河的军事分析专家们也傻了,不知道伊军哪儿去了?

像我这么弱智的外行,连热闹都没看明白。直到读了朱增泉同志的系列长篇随笔,才算有了点里的感觉。朱增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既能看破美国兵的门道,又有一支和联军行进得一样快的生花妙笔,从第7期开始,他连续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看懂新一代战争》、《巴格达的陷落》、《伊军之败》、《信息攻心战》、《美国鹰派与战争》。单从这些题目上,就又勾起了我们对亲历的那场战争的兴头。

由于是亲历,我们就格外地想看看专家的分析,对照自己收获的那点散金子,看看人家捡到的金元宝有多大?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反正我细读了这组长文,深以为佩,最让我折服的是朱将军的清醒和说真话的勇气--毛泽东早有名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可是我们多年受浮躁之风的鼓噪,竟然连战术上也藐视敌人,这其实是害自己。难得朱将军却是那么清醒,能够把真老虎的种种厉害处看在眼里,提醒国人(当然首先是军人)老虎会吃人,插了科技翅膀的老虎吃起人来就更凶!

虽然我是平头百姓一个,但我边看文章边为国家庆幸:难得我军中还有人能有这么深刻的认识。我也为本书的读者庆幸:《巴格达的陷落》绝对是让你大有收获的好文章。我还为我自己庆幸:通过编书认识了朱增泉将军,乃一儒将,称关于美伊战争,他下面还有几篇文章没写完,准备抽时间尽快完成,然后编成一本书。这就引出第三件大事了--lo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10月16日胜利返回。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多事的2003年最大的喜悦了。记叙这件大事的散文,也非朱增泉将军莫属,因为他竟然是神舟五号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在最后关头选杨利伟还是选谁上天,他是有一票决定权的呢!如此说来,中国的飞天,从瑰丽的梦到辉煌实现的全过程,即使哪位作家再采访,还能有他更清楚?谁还能写得过他?本书所选《一飞惊世界》发在人民日报当天的号外上,限于篇幅有删节,本书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朱将军当自豪,你是本书唯一入选了两篇文章的作者。

2003年12月14日于北京协和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