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学者随笔》序跋
序
在报纸副刊一于就是十多年,对整天逗号句号、句号逗号的编辑生涯,实感闷闷又苦于脱不开身。只有遇到上佳精品、绝妙文章时,才感到神清气爽,精神大振,真比自己发了文章还兴奋。可是又一想到如今报纸期刊这么多,文章如潮如海,时间又是转瞬即过,这么好的文章不一定有多少人能看到,心里又觉得黯然。
尤其是近年来,学者随笔大兴,好文章风起云涌,真有置于案头以备转天再次重读的,也真有读过之后舍不得丢开而珍藏的,还真有听人介绍哪里发了好文章赶快去找却已时过境迁的,我想,肯定还会有天涯海角失之交臂的,而且为数不会很少。
这是人生一大遗憾。
老是往书店跑,希望从那里找到这些当代佳作的合集。可是看来看去,总不满意,不是因为选题陈旧,因袭前人和别人;就是缺少独具只眼的选家眼光,没有把真正该选的好文章选进去;还有的明眼一看就是哥们姐们关系户大典,或者是等而下之的大拼盘、大杂凑,目的当然只为了赚钱。说来这也是一件悲哀的事,尽管书海茫茫,可是我求的那一部却就是没有,犹如人生缺乏一位知己。
那么,我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呢?
答日:不想再要一般意义上的散文,比如花红草绿的吟唱、自我爱恋的呢喃、空泛的抒情、轻飘飘的哲理、生活琐事的记录、儿女情长的顾盼,以及小男子、小女子、小情调、小感觉、小世界……而就想要一部饱含着编辑心血的,真正能体现当代思想、艺术、情操峰巅的,尽可能囊括了所有优秀学者代表作的《学者随笔合集》。
我期冀,这部书倒也不一定非出自学者之手,因为凡称学者乃至着名学者的,写出的随笔不一定就好;而非学者的艺术家、作家、编辑家、出版家、收藏家、画家、图书管理员、记者、官员等等写出大见水平之学者随笔的,亦大有人在。文不因人而论,特别是不因人的身份而论,却应具备如下基本品格:良知、理性、才能、哲理、宽广胸襟、人道情怀、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文化意韵与精神、对真善美和理想信仰的不懈追求,还有献身全人类进步事业的牺牲精神。
这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呢?我想:不高。中华文化之广大、之深远、之绵长,造就了才子济济,学者众众,山外有山的好文章多多,关键是寻找,要在大海上披风斩浪,做深捕捞的工作。
很惭愧我不是这样的捕捞者。我本也不是出版界中人士,又才疏学浅,位微人轻,编辑本书实属越位行为。但架不住友人潘学清先生力邀,又实在是向往一部当代学者随笔合集,就不自量力而答应下来。幸得众多师长友朋大力鼎助,遂使本书的编纂工作顺利完成,并且可以向读者保证说:虽没有达到理想之光,但这是一本可以提高你的好书。
跋
在我国当代散文随笔创作中,无疑,学者随笔体现出最高水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应邀编出这部洋洋八十万言的《中国当代学者随笔》(上下卷),一以飨读者;二以试图将本世纪末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精华、文化精华、文学才华与他们的社会生活,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料保存下来。
全书共收录了66位学者的近年随笔精品,限于篇幅,每人只选二三篇。以年龄论,迄八秩至而立,囊括老中青;以行业论,既有专事文学艺术研究的批评家、理论家、学者,又有哲学家、翻译家、画家、经济学家、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等等;以成就论,他们既是各个学科的权威、泰斗、科研课题的带头人,又是活跃在文坛的随笔高手。其中有一些文章,毫不夸张,可以说是有着文学史意义上的贡献。
在编排上,以作者的年齿为秩,长者在前,女士优先。为便于读者增加对文本的理解,还附有各位作者的学术小传。有人曾建议是否配发照片,但我以为郭宏安先生说得好:真正的作家只靠文字与他的读者相交‘流,遂不取。
真正可惜的,还是由于我的眼界不宽,学识欠缺,虽想搜尽当今名作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留下永久的遗珠之恨。也许以后我会把这套书继续编下去,届时再想方设法予以补救吧。
1996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