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体验自卑——韩小蕙随笔
5559200000025

第25章 学习之钟

最近,参加了建筑界的一次活动,我受到很大教育。这是我国笫二届优秀建筑设计评审会,到会的评委们,大都是些我国建筑界的大师、权威、巨头,活动前3天的安排,却是给这些人做报告-一有关当代国内外文学、绘画、音乐、科技以及建筑等学科的学术讲座。这些白发苍苍的大师们,像回到了课堂上的小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下课后还围着老师问长问短,其情其景真让人感慨良多!

为什么会这样?高级建筑师顾盂潮说:“人人都爱说现在是信息时代,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呢?我把信息分为5种层次--原始性信息、操作性信息、理论性信息、智慧性信息和综合性信息。现在反思我国建筑界,大多还停留在操作性信息的较低阶段,这与我们建筑师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差距甚大,所以就必须加紧学习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迅速超越自我,建立起建筑界的主体精神。”

我把这段话看作是中国建筑界对自身的清醒认识。众所共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界的进步是多么巨大,几乎是三天两夜就走过了从铁器时代到电脑科技时代的漫长路程。可是我国建筑界对此并不满足,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他们认为自身最大的问题是哲学思维不够,迫切地提出了“提高建筑师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的根本性问题。在这次活动中,所有的讨论交流,几乎全是围绕着学习而展开!

所以,我更愿意把建筑界的这种深刻认识,看成是中国知识界的共识,起码它也是一种标志,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思想深度。现在国内外都有一种说法,认为21世纪将是亚洲和中国的世纪,这当然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是否已为此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时,我们应该怎样表达自己内心那种既自豪又恐慌的复杂心绪呢--面对着一天一个50年、日新“日”异的全新结构的世界,我们将怎样对付咄咄逼人的新的时代?

我自己是1982年大学毕业的,至今一晃已12年过去了。在这些年里,单说我的本科文学专业,就已出现了多少新着作、新学说、新学科、新理论、新思维……我现在最大的恐慌,就是没有时间读书,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最大的愿望,就是重新返回学校当学生。至于发展得更快的科学技术专业,就更加面临着更新知识的问题,不但五六十年代毕业的要重新学习,就是八九十年代毕业的,也同样要敲响“学习!学习!”的警钟。

这是一座永远古老而又崭新的金钟,只有伴随着它的鸣响,历史才能前行,新的奇迹才能创造,我们人类也才能保持着生命的鲜活力。

让金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