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体验自卑——韩小蕙随笔
5559200000026

第26章 时间!时间!

日前去商店给女儿买少先队长的符号,2角钱的东西却花去我15分钟时间。其实这是一家小商店,当时顾客也不多,糟糕的是当我把2角钱递过去的时候,售货员却给我填了一式三张的交款单,让我到收款台去交。收款台前排着长队,我只好默念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句子,不耐烦地捏着手中的2角钱。同时,在心里十二万分地纳闷:

这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经营意识呢?如果是要替售货员省事省力,那么岂不就是亏待了顾客?如果是不信任自己的售货员,那还谈何凋动职工的积极性?再如果这只是为了遵守一种延续多年的规章制度,那么这制度肯定是早已跟不上现代商业经营手段的需要,早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陈旧的“生产关系”了--而马克思主义早就教导我们说,当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阻碍之时,变革生产关系即成为不可避免--具体到我来说,如果这家商店的“生产关系”不作调整的话,我是再不会登门了。

由此,我想到一个还未引起全社会重视的大问题,即珍惜时间。

我家住在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毗邻,可我却有好几年未进百货大楼。何者?就是因为舍不得时间。熟悉的人都知道,单是存了自行车再步行走进去,就得花去至少10分钟,当然不如把自行车往小商店门口一支,两分钟就出来了来得方便。

当然,我这么说绝不是想取消百货大楼。我想强调时间对于我们弥足珍贵,提请大家(特别是服务性行业)注意,应该懂得要从时间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现在常常听到人们感叹世界变小了,我却更经常性地慨叹时间变短了,好像每天太阳不再行走24小时而只变成了20个小时。生活的密度骤然加大,信息量、交往量、工作量都急遽上升,生活节奏当然也就要随之加快,不但再不可能与19世纪的田园生活同日而语,就是同10年前的初始速度也已截然不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时间观念也必须迅速变更,正如有一句话所表述的:用“分”来计算时间,可以比用“时”来计算多出59倍--这甚至应该被视作有无现代意识的首要标准。

作为个人来说,我们代代相因,从小就被教导“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是偏偏在整体的社会时问观念上,我们却把这神圣的祖训忘记得干干净净。像本文开头提到的怪事,我们几乎每日每天、随时随地都可在商店、银行、邮局、机场甚至马路上碰到。你惜时、你着急、你想加快节奏、你想做现代人,对不起,我可不愿意为你提供服务。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主观上认识不到,或客观能力上达不到;二是主观上认识得很清楚,客观能力上也可以做到,却就是不愿意多费力气。另外,还有一个道德问题,有人对自己的时间一向争分夺秒,却不珍惜别人的时问,这也是很不道德的,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叫作“无缘无故浪费别人的时闻,就等于图财害命”。

许多年前,曾有一位名叫伯纳·伯瑞森的学者,面对无所事事的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可以站在繁忙的街角,手里拿着帽子,祈求别人把他们浪费的时间丢给我。”人们之所以牢牢记住了他的这段话,因为它深藏着人类对于时间的庄严尊崇。伯瑞森的话虽然无法兑现,但是有些事情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比如我就想,能否参照快餐店的模式,也开一批“快购店”?这样,惜时者可以尽享其快,怡情者也可以自在悠闲,有快有慢,张弛相间,浓妆淡抹总相宜,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