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体验自卑——韩小蕙随笔
5559200000007

第7章 也说善良

越不善良的人越爱说自己善良。这是因为若真实地向世界袒露他本心的邪恶,不但别人会鄙弃他,就连他自己也感到无以做人。所以他一有机会就要在人前标榜自己,把自己说成是这个世界上最仁爱、最利人、最富有同情心的正人君子。他每干一件坏事,就要把这善良的颂歌唱上一遍。他干的坏事越多,他唱得也就越多、越响。

越不善良的人越爱在文章中写自己善良。这是因为他知道必须用五彩的语言装点自己,他才能够继续混下去。所以,他尽量找那些清纯、优美、动听的词藻遣词造句,不失时机地使自己灿烂其中。并且他最爱重复“文如其人”的老话,仿佛这么一打扮,他就真的从外到里都变成了好人,越不善良的人越爱佩饰善良的花环。这是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是败絮其中,格外需要金玉其外的装点。所以他就像一个青春已逝的老女人,只要在人前出现,必摇曳着珠光宝气端出笑脸。有时甚至在寂寥人后,也须臾不肯摘下环佩,继续陶醉在浓浓淡淡的香气中,回味着做谦谦君子或是窈窕淑女的快感。

越不善良的人越高举着善良的大旗。这是因为他需要以此来对付世界,巧妙地运用别人的善良为自己服务。所以他张口善良,闭口善良,走到哪里都把善良挂在舌头上,然后就利用善良崇高的感染力,要求别人为他做这做那。这种方法真是妙不可言,既显示了自己的高尚,又达到了用人的目的。因而他一边高举着旗,一边笑在心里,觉得这样活着才足合算。

越不善良的人越觉得只有他们自己最善良,这足因为依他本心里的欲念,他看别人都是恶鬼。所以他老觉得这个世界在坑他、骗他、玩弄他;老觉得别人占了便宜,他吃着大亏;老觉得自己得不到。他算来算去,扒拉来扒拉去,只能找出-个高尚的人,那就是他自己,他们满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总用自己的优点去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较。所以他们老是在说别人的坏话,他们跟谁都相处不好。即使别人帮助了他们,他们也绝对不相信人,更不肯为别人做一丁点善事。

越不善良的人越爱指责别人不善良。这是因为只有把别人描述得比他们还不堪,他们那颗躁动的心才能稍许下静一瞬。因此他们最津津乐道别人的弱点、缺点和错误,不惜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夸大其辞、无中生有、造谣生事……甭管是他们的老师还是学生,亲人还是朋友,同事还是邻居,恩人还是路人……都一概逃不出他们阴暗的心、挑剔的眼睛和刻毒的舌头。

越不善良的人越活得不快活。他时时觉得别人的功成名就、荣耀升迁在威胁着自己。所以他老是十在琢磨别人、算计别人、诋毁别人,“关心”别人的应俱细。为此他食不知味,觉不安卧,整日里无法安心做自己的事。他老是觉得别人比他过得好.因而妒火中烧,烦恼焦躁,痛苦不堪。

越不善良的人越仇视同类,他老足觉得受了亏待,所以他不爱人,没有同情心,对身边发生的人事小事置之冷漠。他只相信自己,只关心自己,只挚爱自己。他的生活里甚至没有什么亮色,正如歌德老人所说:“除了伤害别人时会高兴而外,对其他一概不感兴趣。”

越不善良的人越要和善良较劲。他恶毒,却偏要说别人恶毒,只有他自己最善;他嫉妒,却偏要说别人嫉妒,只有他自己最公正;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却偏要说别人都是名利之徒,只有他自己淡如秋菊;他不择手段、吹牛拍马、谄媚虚伪、出卖欺骗、人格低下,却偏要把一切人都贬得丑陋不堪……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自知理亏,所以往往用至诚的外表、虚假的笑容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锈迹斑斑的心。

……

我不知道不善良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以最善良的愿望估算吧,我们只算它有两个人--一个恶男人和一个坏女人。

但是我却时时感觉到他们强大的存在。

虽然一切书、一切先贤都在教导人们向善,虽然人人都在赞荚利人的善“是人类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培根语),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善良的人却总是遭到不善良者的戕害,以至于意大利的宗师尼考劳·马基亚委利曾明明白白地道出世道的真相:“耶教把善良之人做成鱼肉,贡献给那些专横无道的人。”歌德老人也曾失望地悲叹:“实际的道德世界,多半由恶意和嫉妒构成。”

多少年过去了,这种令人悲观的状况,一直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扭转。是人类先天的不足造成了这先天的缺陷吗?这缺陷也许是一种永恒。

怎么办呢?

我认为只有3种选择;一屈从,二同流合污,三抗争。

屈从太下贱。

同流合污太无耻。

抗争需要流血牺牲。

在善与不善的搏斗中,善良的确总是惨败,被笞得伤痕累累,鲜血淋漓,惨不忍睹。但这世界终归需要分辨是非曲直,需要有人站出来誓死献身,对不善良构成强大的精神压力。

有这样的勇士吗?

有。

比如那年我刚刚接触文坛,我的第一个领导,现在文坛上活跃的着名评论家F君就对我说说:

“我的处世原则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能亏了别人。”

这么多年来,像F君这样的正人君子,就是靠着这种做人上的善良,加上他们的正义感和正派作风,赢得了同事们和文坛大多数同仁的尊敬。而那些不善良的坏人,尽管他们到处标榜、到处装扮、到处解释、到处卖弄,也依然难以逃脱道德法庭的审判。向善终归是人类大多数人的天性和向往。大多数人都在企盼建立起-个真善美的理想世界。

我坚信这一点。所以,我还是感到信心百倍。

我只是觉得善良的人们过于软弱了。这是他们的老毛病了,遇到恶人横行霸道时,他们往往立即就退避三舍,希图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化千戈为玉帛。岂知恶人是根本不可能接受感化的,这早已被下百万年的历史所证实。

所以,血的教训已改变了我一向认定的“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我现在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且牢牢记住了鲁迅先生的话,一定要“痛打落水狗”。

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善良而软弱的天性总还是时时跑来干扰我,想使我重犯姑息养奸的错误,但我咬着牙对自己说:

“你一定要坚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