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秘境探踪
5587800000039

第39章 尝新米

秋收时节,稻浪金黄。稻谷的清香弥漫着俐侎村寨,抚摩着俐侎人的鼻孔。在浓郁的香味中,俐侎人的心头舒畅开来,眼前不停地晃荡着金黄的稻谷,丰收的喜悦在脸上荡漾着。无声无息的新米的香味在向他们袭来,并不断勾引着他们尝新米的食欲,他们就像已经品味到辛劳和丰收的甜蜜,计划着适时举行尝新米仪式,以便尽情地享受汗水和田地的赐予。

一条时光隧道从古通今。俐侎人一路走来,走到今天,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沿袭着悠久的仪式。秋收前后,他们都要进行尝新米,俐侎语称作“气买作系作”。尝新米在俐侎人看来,这是一件大事情。一方面是为了庆贺丰收,另一方面是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求来年五谷丰登。

除了节日期间的固定祭祀外,俐侎人对一般的祭祀也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尝新米也不例外。懂得黄道吉日的人自然不用求人,择个吉日就举行了仪式;不懂得黄道吉日的人家,就要去请人算一个黄道吉日,才在既定时间里进行尝新米。至于尝新米日子的确定,因地域的不同,整个俐侎人部落也存有差异。乌木龙村大寨组的俐侎人,讲究单日和空日不尝新米,要选择一个双日的黄道吉日进行尝新米;木厂村的俐侎群众,则讲究要在冬土的“土黄十八天”期间进行尝新米。从中也可见,俐侎人对尝新米的时间非常重视,是不会随随便便就进行尝新米的。

尝新米这天,俐侎人过得很隆重,要像过节一样杀鸡煮肉,还要由家中的成年男子举行祭祀仪式。祭祀时,要先在祖神台前杀鸡,表示生祭祖先和天地;然后开始煮新米,开始做菜。饭菜熟后,要进行熟祭。熟祭时,要先祭祖神台。祖神台上,从左至右,立着三个神位。其一是先祖神位,俐侎人叫“箍卡摸”;其二是天神位,俐侎人叫“鹿作皮”;其三是地神位,俐侎人叫“逼作皮”。熟祭祖先神位时,供奉着几代先祖就要祭奠几碗煮熟的新米饭;和祖先神位并列排行的天神和地神位前,就各祭一碗煮熟的新米饭;其次,厨房旁的灶君神位,俐侎人叫“娄邹能地”;中柱上的平梁,俐侎人叫“耷来(献天龙)”;门头上的天头方,俐侎人叫“阿睹落列”(献地龙);这些位置上,也要各献上一碗煮熟的新米饭。煮熟的鸡肉在熟祭过程中,就不在进献,只是每碗新米饭上要放三片猪肉,猪肉上再放一点盐巴。

熟祭结束后,俐侎人家都不会忘记要先喂狗。传说谷种是狗带给人类的,因此,俐侎人常怀对狗的感恩之心,饭前都要先将狗喂饱,以示对狗的恩德用志不忘。据说,旧时俐侎人举行尝新米仪式时,熟祭之后,喂过狗,还要用新米饭喂牛。这是因为牛进行春耕,稻米的丰收有其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也要记住其恩德。关于这一点,据采访“朵希”时了解到,他们为亡魂诵经时的《副经》中也念到。而时至今日,一些尝新米的细节已经失传了。比如,很多人家在熟祭之后,会想到喂狗,就很少有人想到要喂牛了。

俐侎人家所谓的“尝新米”,不外乎就是煮吃新米饭。只不过,这次煮吃新米饭,有一些礼俗而已。尝新米时煮的米,不一定非要用秋收后的稻谷碾出的米,这要根据俐侎人家的实际情况而定。但讲究一点的是,尝新米时一定要有当年田中稻谷的米,这些米的数量可多可少。多的可以全部是当年的新米,少的可以是部分新米和老米的混合。有的俐侎人家一经看准了黄道吉日,如决定要举行尝新米仪式了,即便田里的稻谷还未收回家,也会先从稻田里取几枝稻穗回来,摘下谷粒,用手或杵臼褪去谷壳,用部分新米和老米相煮进行尝新米;有的人家则等到稻谷收回后,晒干,碾米,全部用新米来进行尝新米。但无论如何,举行尝新米仪式之前,俐侎人都不会煮吃当年的稻米的。

在俐侎村寨,勤劳善良、纯朴厚道的俐侎人,每当寨中发生红白事,都会背一袋米去相助婚丧人家。但俐侎人讲究一点的是,当年没有举行过尝新米仪式的稻米是不送人家的。只有举行过尝过新米仪式后,才可以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