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5626600000036

第36章 龙舌兰陷阱:墨西哥人非法入境的真相

恶女巫吩咐她洗干净锅子和水壶,打扫地板,并且用木柴引火。多萝茜顺从地干活,她决意不怕辛苦地尽力去做,因为恶女巫决定不杀死她,她觉得很高兴。

——《绿野仙踪》“找寻恶女巫”

如今,一拨拨移民从墨西哥边界涌入美国找工作,在美国引起了非法移民危机。边界巡警把他们视为潜在的恐怖分子,实际上他们却是一场经济战争的难民。墨西哥人的财产被剥夺,身陷全球私有银行卡特尔的债务奴役之中。墨西哥于1520年被征服。当时,毫无戒心、热情好客的蒙特苏马是雄伟的阿兹特克帝国的皇帝。西班牙的珂迪兹将军在黄金的诱惑下,用战争、暴力和种族大屠杀征服了墨西哥。20世纪,墨西哥再度沦陷。这次的侵略更加隐蔽:有人让墨西哥货币急剧贬值。

威廉·恩达尔在他的政治史《战争世纪》中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1917年,墨西哥第一部宪法赋予政府“直接拥有所有矿产、石油和有机碳氢化合物”的权利。但是英美石油集团一直在幕后激烈地争夺着墨西哥的石油资源。最终,墨西哥政府决定将所有外国占有的石油股份国有化。这导致在其后的40年中,英美石油巨头一直对墨西哥进行贸易抵制。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发现了新的石油储备,何塞·洛佩斯·波蒂略总统便发起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现代化、工业化运动,让墨西哥成了发展最迅猛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某些强大的英美势力无法容忍“在美国之南出现工业强国墨西哥”这一前景,决定向墨西哥的债务收取大量利息,破坏墨西哥的工业化——他们把利率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第三世界国家往往易受浮动的利率影响,因此它们的贷款很容易被这样操控。如果说蒙特苏马的厄运是他的大量黄金招来的,那么20世纪墨西哥的厄运则是丰富的石油储备带来的。

墨西哥到底为什么要从外国贷款?它本身就有丰富的石油储备。而且虽然墨西哥接受过发展贷款,但是基本上都还清了。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墨西哥是个勇猛的国家,不愿采取汇率浮动政策。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遭到投机袭击,美元储备被消耗殆尽,迫使它借债保卫比索的价值。廖子光教授在《亚洲时报》上写道,墨西哥的错误在于让比索与美元自由兑换,迫使它保留足够的美元储备买回任何人卖出的比索。储备耗尽,它就只能向国际市场借款,以维持自己的固定汇率制度。

1982年,波蒂略总统警告说,有股隐藏的外国势力试图散播恐慌谣言,让资本流出墨西哥,破坏墨西哥的稳定局面。投机者将比索兑换成美元,劫夺政府的美元储备,想让比索贬值。比索很快就贬值了30%,但是劫波仍在继续。墨西哥被标记成高风险国家,所以国际放贷人拒绝让墨西哥的贷款延期。比索贬值,资本外逃,不能延期还债,墨西哥面临着经济混乱。在联合国大会上,波蒂略总统呼吁世界各国,小心全球银行业者让人无法忍受的高利率,避免世界向黑暗时代倒退。

为了稳定局面,波蒂略总统大胆地接管了银行。墨西哥银行和墨西哥的私有银行都由政府接管,私人拥有者能从政府拿到补偿。这给国际银行卡特尔敲响了警钟。如果全球兴起国有化银行的浪潮,就有可能摧毁私有银行业者的整个经济帝国。他们想让银行私有化,以便继续保持自己的掌控权。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是乔治·舒尔茨,他曾在1971年美元摆脱金本位事件扮演过重要角色。这次,他想让IMF作为债务警察拯救华尔街银行帝国,以回应墨西哥的举措。舒尔茨找来亨利·基辛格的顾问公司设计方案。据恩达尔说,他们的设计成果是“现代社会最有组织的劫掠行动”,其中包含“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凡尔赛条约之后最严苛的索债条款”。曾有人说,凡尔赛条约的赔款计划把德国逼进了二战。

墨西哥的国有银行重归私人所有,不过墨西哥政府作了严格的限制——银行只能被卖给墨西哥当地买家。直到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出台之后,才有部分竞争者参与买卖。NAFTA于1994年1月生效,由美、加、墨三国签署,在北美地区建起了自由贸易区。为了进入协议,当时即将卸任的总统卡洛斯·萨利纳斯抛弃了墨西哥几十年来的高关税政策,不再用关税壁垒保护国有企业,使其直接面临美国公司的竞争。

1994年,墨西哥在投资者的帮助下重塑地位,其预算平衡,经济增长率为3%,股市也上涨了5倍。1995年2月,简·英格拉哈姆在《新美国人》中写道,墨西哥的财政政策在某些方面“比华盛顿马戏团四处挥霍的计划更好,更明智”。墨西哥被视作最有前途、最安全的拉丁美洲市场,得到了大量的外国投资。所以,当新任总统厄尼斯托·桑德罗突然宣布比索贬值13%时,投资者着实吃了一惊;因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有力的理由。次日,桑德罗总统让比索对美元采取浮动汇率,比索汇率很快便又下跌了39%。

这是怎么了?1994年,美国国会预算局在对NAFTA的报道中说,比索价值被高估了20%。NAFTA建议墨西哥政府解除货币管制,采取浮动汇率制动,让它自然跌回“真正”的水平。在这个理论中,比索只会下跌20%。然而,事与愿违,投机者猛然打压比索价格。有人认为,墨西哥的贸易赤字让投资者缺乏信心,所以比索才会崩溃;但是根据英格拉哈姆的观点,在比索崩溃前,投资者对墨西哥相当有信心。如果贸易赤字就会导致货币大幅贬值,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那么美元早就走上了这条路——2001年,美国的公私债务总额是第三世界债务总额的10倍。

尽管人们都认为比索的崩溃让人始料未及,但是在此之前的20天里,有40亿美元突然神秘地离开了墨西哥。6个月后,这笔钱在墨西哥的购买力就是之前的2倍了。后来的评论家认为,是有圈内消息的大投资者导致了资金外逃;还有人怀疑后来的墨西哥援助案的获益者也是他们。当时墨西哥的银行无法用美元支付债务(债主多为美国银行),美国政府就带着自己的债务美元横插一脚。罗伯特·鲁宾发起了墨西哥援助案。在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前,鲁宾曾是高盛投行的主管;高盛在以美元支付的墨西哥债券上投入了重金。鲁宾在接任当天就安排了援助案。美国纳税人支付的钱没有进入墨西哥,而是直接进入了各大银行的金库。这些银行为墨西哥提供的风险贷款有可能无法收回,其中包括高盛和摩根斯坦利。

裘德·万尼斯基曾是位保守派经济学家,也曾当过《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和里根总统的顾问。他用讽刺的口吻评论了银行业者取得的成功:

墨西哥比索贬值后,高盛开了一个盛大的派对,全华尔街人都来参加了这个派对。他们喝香槟、抽雪茄,庆祝自己终于取得了成功,庆祝自己赚了一大笔。这些人都是海盗,国际海盗。

“海盗”们在这场劫掠中得到的利益并不仅仅是赌博获利。事实上,这些“海盗”还取得了墨西哥各银行的控制权。NAFTA规则已经为一批美国银行打开了墨西哥银行系统的大门,为18家大型外国银行和16个经纪人颁发了执照,其中包括高盛。但是这些银行带入的资金不能超过整个系统的20%,这就限制了它们的贷款市场份额和持股份额。2004年,该限制就被解除了,结果只有一家墨西哥大银行未被卖给外国银行。外国银行完全进驻了此前封闭的墨西哥银行市场。

墨西哥的股票与比索一同崩溃,可能是因为当时出现了抛售热潮,股票无人接手;但是坐拥大量资金的买家正在一旁严阵以待,等着用低价买下贬值的股票。就这样,墨西哥的财富被直接转移到了国际货币操纵者的手里。货币贬值也引发了一轮私有化潮(把公有资产卖给私人公司),因为墨西哥政府只能这样解决自己不断恶化的债务危机。1996年2月,戴维·彼得森在一篇名为《好战的资本主义》的文章里认为,这次经济崩溃应该归咎于之前针对比索的卖空行为。他写道:

去年冬天,卖空者在外汇市场阻击比索。随后,美国政府和IMF对墨西哥实施了紧缩政策。这起事件值得关注。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墨西哥人民就遇到了政府支出的大幅削减,退步的营业税则大幅上扬。据保守估计,当时至少有100万人失业;利率大幅猛增,让他们基本无法还清债务。此后就发生了全国性的艾尔·巴尔运动——小债务人反对没收财产,要求重新安排自己的债务。今年年中,墨西哥的消费性支出大约降低了25%。简而言之,第二季度的经济活动总体收缩了10.5%,此后肯定还会更严重。

1995年,墨西哥的外国债务就达到了此前150年债务总额的2.5倍。人均收入几乎比前一年下降了1/3,购买力则下降了50%多。墨西哥举国上下一片消沉,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就像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一样,投机引起的危机并没有改变墨西哥公司和资产的实际价值,只是逃离墨西哥股市的投资者把资金带出了经济,流通中剩余的货币不够支付工资、购买原料、提供金融贷款,也不够维持国家运转而已。当允许卖空时,促成货币恶性通货膨胀的不是供求关系,而是投机者的协作行动,这就是一个铁证。不过,卖空也有好的一面:无论美元的贸易赤字多严重,在美联储的操纵下,美元能一直坚挺。(更多细节见第33章。)市场的操纵者,而非自由市场的力量取得了控制权。

国际“海盗”在浮动货币中逡巡

许多国家都落入了和墨西哥一样的陷阱。廖子光教授称其为“龙舌兰陷阱”,也把它叫作“由庞氏骗局早期令人目眩的扩张掩盖着的自杀性政策”。在这个骗局里,诱饵是大量的美元投资。“龙舌兰陷阱”刚开始的回报看起来令人心动,但它既然是庞氏骗局,承诺中的回报终究都会成空,人们只能背负外国银行的沉重债务,成为外国银行的附庸。前苏联、东南亚的老虎经济、香蕉共和国(指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全都被这些贪婪的战略戕害。各国的恶政和腐败政客因为经济情况而受人责难,然而罪魁祸首当是国际银行投机者。他们掌握着电脑上造出来的存款,数额足以引发金融海啸。有人怂恿目标国家吸引外国投资。为了这个目的,它们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货币与美元能自由兑换,为浮动汇率政策铺平道路,还必须为想要兑换货币的人准备足够的美元储备。陷阱建成之后,投机者就伺机进入各国。大家都知道,投机者能在一天之内摧毁一国的货币和经济。渥太华大学经济教授米歇尔·科塞多夫斯基写道:

媒体往往把这些货币危机归因于某些内部因素,譬如国内政治缺陷或腐败,却将国际影响一笔带过。实际上,货币投机都使用了投机工具,这就是私人投机者“收缴”各央行储备的终极方法。

虽然经济学家对浮动汇率制褒贬不一,但是从法律的角度,他们就是在对依靠稳定汇率的人进行欺诈,就像杂货商在秤上做了手脚。如果农民手里的比索昨天还值30美分,而今天只值5美分,这就相当于12个鸡蛋就突然缩水成了2个,12个苹果也变成了2个。一国货币需要“保护”的想法,恰恰说明浮动汇率系统有问题。英制寸与公制米和平共存,并不需要保卫自己。主权国家有权利与责任规定自己的交易媒介,给国民购买力提供一个稳定标准。本书第六部分将探索如何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衡量标准。

“龙舌兰陷阱”与“自由贸易”

早在19世纪,亨利·凯利和美国人民党人就警告过向“自由贸易”开放国门的危险。“龙舌兰陷阱”就是这个危险的现代版。凯利说,主权国家应该用自己的货币偿付债务,由政府发行绿背纸币式的货币。廖子光教授也支持这一举措,将其称为“主权信用”,凯利则将其称为“国家信用”,其定义是:完全建立在政府对人民的信用上的国家系统,不受外国干涉。凯利也把它称为美国体系,以便与提倡自由贸易的英国体系相区分。

亚伯拉罕·林肯在遇刺前一直推行这种革命模式。凯利派则认识到国家面临着真正的威胁:控制了英国的银行势力也可能控制美国。于是他们便想筑起堤坝,防患于未然,向国外播撒美国体系的种子。20世纪,英国体系在美国取得了胜利;然而美国体系却悄悄在海外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