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
5626600000038

第38章 笑对灾厄:德国复兴无须借债

“怕?你面前的人敢嘲笑死神,看不起命运,更不理会灾祸。当时,我被吓呆了。突然间,风向改变了,气球飘到这高贵城市的中央,他们立刻宣布我是仙境里第一位伟大的巫师。时光就这样过去了,我接受了这份工作,但还保留着气球,准备随时离开。”

——《绿野仙踪》(1939年电影)

如果说有什么人能够笑对灾厄,那肯定就是一战后的德国人。这些勇敢的巫师将自己拽出了破产的困境,还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挑战世界,堪比催眠了奥兹的厚脸皮堪萨斯气球驾驶者。《凡尔赛条约》命令德国负担参战各方的所有费用,提供毁灭性的战争赔款,数额达德国总资产的3倍之巨。针对德国马克的投机,导致马克严重贬值,进而引发了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这是现代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一。通胀最厉害的时候,满满一手推车的1000亿马克钞票都买不到一条面包。国库空空如也,投机者和银行拿走了大量房产和农田;人们住在棚舍里,没有足够的食物果腹;国家的货币被完全摧毁,人们的积蓄被清零,事业和国家经济也被完全破坏了。这是前所未有的惨状。

怎么办?德国政府以美国绿背纸币党为榜样,也发行了自己的法定货币。亚尔马尔·沙赫特是当时的德国央行行长,在一小段对德式绿背纸币奇迹的总结里,有人引用了他的话。一位美国银行业者说:“沙赫特博士,你应该来美国。我们有很多钱,还有真正的银行业。”沙赫特回敬道:“你应该来柏林。我们没有钱,这才是真正的银行业。”

在令人绝望的困境中,德国人拱手把国家交给了独裁者,这明显与美国体系背道而驰。美国体系必须在民主国家才能成立。不过,独裁统治倒是给了阿道夫·希特勒让美国绿背纸币党员梦寐以求的东西——对经济的完全掌控权。希特勒能把他们的理论付诸实践;他还通过实践证明绿背纸币行得通。

希特勒面临着和林肯一样的抉择:要么做债奴,要么自己发行货币。两人都选择了自己从帽子里变钱。希特勒遵循雅各布·考克斯和绿背纸币党员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的路线,实施了公共建设计划,为防洪、修复公用建筑和私宅、新建建筑、铺路架桥、挖掘隧道、修建港口设施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各项工程的总费用被定为10亿国家货币单位。为了付清费用,德国发行了10亿元不会引起通胀的交换用纸币,称为“劳动国库券”。工人可以用它们购买货物和劳务,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国库券也被称为“MEFO纸币”,有时还被称为“福德尔纸币”。它们是债券,政府也为它们偿付利息,不是真正的无债货币。不过“MEFO纸币”的确可以像货币一样流通,而且也是可更新的,所以德国不必向国际放贷人借款,也不必归还国际债务。

德国因此在大体上解决了失业问题,所花时间还不到两年。德国有了稳定的货币,依靠自己站了起来;与此同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还有几百万人失业,只能靠福利吃饭。尽管德国得不到外国贷款,还面临着外国的经济抵制,但它居然使用了物物交易方法,成功地恢复了对外贸易;德国直接与他国交换各种设备和货物,绕开了国际银行。德国的经济实验与林肯的货币实验一样短命,但它仍为自己的成功留下了永久的纪念,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条大高速公路——著名的德国高速公路。

扎伦格在《失落的货币科学》中说,一战后,德国军队情报机关指派希特勒监视德国工人党时,他就接触到了法定货币解决方案。在一场让希特勒难忘的会议上,戈特弗里德·福德尔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福德尔观点的根基是,国家应该把中央银行国有化,用它来创造和控制自己的货币供应;不该让私有银行发行货币,再付给私有银行利息。从这个观点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即金融业篡夺了国家的货币控制权,奴役了人民。

扎伦格发现,持“国家应该自己发行货币”观点的德国理论家明显研究过美国的绿背纸币运动,但是两者有明显的分歧。希特勒与福德尔把奴役人们的金融业者与重要银行业者的种族画了等号,掀起了一波反犹主义运动,让德国变得暗无天日,也给德国领导人的名字抹了黑。19世纪的绿背纸币党员更清楚真正的敌人是谁——不是某个种族,而是一个金融阴谋;它从人民集体的手中夺过创造货币的权力,将其转移到私有银行精英的手里。如果德国能更严格地遵守美国体系的要求,让人民自己掌握权力的缰绳,就能避免做出违反人权之事。

希特勒因为后期的军事侵略和种族屠杀政策遭到唾弃,这是罪有应得。不过至少在某些时期里,德国人非常欢迎他。扎伦格说,这是因为他让德国暂时摆脱了英国的经济模式。在英国模式里,货币应该建立在金本位基础上;政府应该向私有银行卡特尔借贷,不应该直接发行货币。这里需要重申一句,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非常复杂。扎伦格又道出了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原因:

也许有人想让德国从国际社会借黄金,这样德国政策就会受到外界控制。然而,德国决定用别的东西取代黄金,国际金融业者就可能无法用金本位制控制住它了……也许他们便转而用战事控制德国。

加拿大研究者亨利·马科博士为这个理论补充了一些证据。他援引了1938年对C.G.拉科夫斯基的审讯记录。此人是苏共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托洛茨基的密友,在斯大林治下的苏联受到了所谓的“公审”。拉科夫斯基说,国际银行业者通过中间人亚尔马尔·沙赫特对希特勒进行资助,目的是控制篡夺了托洛茨基之位的斯大林。可是希特勒开始自己创造货币,变成了比斯大林还要可怕的威胁。拉科夫斯基说:

(希特勒)自己掌控了发行货币的权力。不仅发行实体货币,还发行金融货币。他原封不动地接管过造假机器,并用其为国家谋福利……你能想象事情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如果这影响了其他国家,创造出一段自给自足的时期。如果你能,请想象一下它们的反革命行径……

自给自足是指一种经济政策,旨在自己满足经济需求,消灭进口需求。有报道称,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给罗伯特·布斯比勋爵写信说:

德国在二战前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它试图从世界贸易系统里撤出自己的经济力量,创造自己的交易机制,这可能会阻碍世界金融获益。

英国历史学家福勒在《西方世界军事史》(1957)中写道:

希特勒坚持说,只要国际货币系统建立在黄金上,控制了黄金的国家就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缺乏黄金的国家。它们可以吸干后者的交易媒介,强迫它们接受附息贷款……

希特勒决定:(1)拒绝外国的附息贷款,将德国货币建立在生产而非黄金之上;(2)用(物物交易)争取进口机会;(3)禁止所谓的“外汇交易自由”——这种自由实际上就是货币赌博的执照,根据政治情况将一国的私人财物转移到另外一国;(4)在人力物力皆备,可以进行生产的情况下自己发行货币,不为借钱而负债。

国际金融的生命线,就是向经济情况不好的国家发行附息贷款,所以,希特勒的经济举措注定了他的毁灭。据说,温斯顿·丘吉尔曾在1936年对美国的罗伯特·伍德将军说:“德国可能变得过于强大,我们必须摧毁它。”

1938年,德国的资源被投入战争,进行极权主义管制。然而,它的经济力量却和战前一样强盛。经济学家廖子光教授说道:

1933年,纳粹掌握了德国大权。当时德国经济全面崩溃,还面临着毁灭性的战争赔款。德国没有外国投资,也无法得到贷款;然而德国通过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发行主权货币,建设了促进全面就业的公众工程建设项目。4年之内,第三帝国就把失去了殖民地的破产德国,变成了欧洲最强的经济体。甚至在军备支出开始之前,经济崛起就已经完成了。

在1984年的《银行业者进账10亿,债务留给人民》中,谢尔顿·艾姆里也将德国凤凰般从灰烬里涅槃的奇迹归于其自己发行货币的决定。他写道:

德国在1935—1945年间为自己的政府和战争行动提供了资金,没有动用黄金,也没有欠债。资本主义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倾尽全力,这才摧毁了德国在欧洲的力量,把欧洲带回银行业者的脚下。今天,这样的货币历史从未在公立(政府的)学校的课本中出现过。

现代的学校教科书上有另一样东西:魏玛共和国(1919—1933年的德国共和政府)在1923年遭遇的、无法遏制的灾难性通货膨胀。德国马克的急剧贬值被作为例证,证明假如政府拥有不受限制的货币发行权会造成什么后果。这就是引用它的原因。但是请注意,在复杂的经济世界里,事情的真相常常与看上去的不一样……

“魏玛恶性通货膨胀”新解

魏玛金融危机是由《凡尔赛条约》强加的毁灭性战争赔款导致的。当时,魏玛共和国货币专员亚尔马尔·沙赫特抱怨道:

为了摧毁德国经济,《凡尔赛条约》的条款堪称创造力的典范……除了通过拼命发行纸币引发通货膨胀这种权宜之计之外,帝国找不到其他的出路。

迈克尔·哈德逊曾深入地研究过恶性通货膨胀。他说:“历史上的所有恶性通货膨胀都源于外汇市场;政府为了还债,便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本国货币。”

这就是魏玛金融危机的表面原因。其实危机的原因远不止如此。扎伦格在1967年的《货币的魔法》中写道,沙赫特“用德语揭露了事情的真相,提供了一些令人震惊的说法,粉碎了此前金融界对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定论”。沙赫特说,那些私有的德国国民银行向市场注入了太多新货币,这才导致了通货膨胀。在1922年之前,德国国民银行虽然是私有形式,但仍处在国家控制之下;可是协约国却认为该行应该更加独立。因此,1922年5月,他们动用法律迫使德国将货币权完全交到私人手中,这不久后便发生了戏剧性的马克贬值。沙赫特还说,有人下了赌注,赌马克贬值。这种针对马克的投机行为,把战时的通货膨胀发展成了恶性通货膨胀。扎伦格说:“德国国民银行慷慨地提供贷款,拼命印制紧急货币购买马克,这就是投机的形式。”他还写道:

沙赫特告诉我们,对马克的过度投机行为——卖空马克,得到了私营的德国国民银行的大量贷款。如果不能满足保证金要求,倒卖马克的投机者就不能攻击马克。他们的资金是私有德国国民银行提供的。

沙赫特说,政府对德国国民银行实施了严格的监管,还采取了紧急措施,堵住廉价贷款渠道,消灭投机,这才控制住了危机。

随后,希特勒就用MEFO纸币令德国渡过了难关。当时沙赫特反对福德尔货币,还因为拒绝发行福德尔货币,被革去了德国国民银行行长之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撤职反而在纽伦堡审判上救了他的小命。不过沙赫特在晚期的回忆录中承认:福德尔的理论是对的。政府自行发行所需的货币,并没有引起传统经济学理论预期中的通货膨胀。沙赫特总结道,这是因为在发行货币前,工厂一直闲置,工人大量失业。这与凯恩斯的意见一致:当资源足够提高生产力时,向经济中注入货币并不会导致涨价,反而会增加产品和服务;货币供求同时上涨,所以物价不受影响。

这些都让我们在看待恶性通货膨胀这个在现代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词时,有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