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这个歌剧片段不唱了。”老院长果断地决定,“苏,唱第二支歌吧。”那是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
苏小明沉思了一会儿,轻轻地亮开了嗓门。她唱得那么委婉、动情、柔美、流畅,把人们带入一个任人想象,内涵丰富的境界……
考场上爆发了阵阵掌声。
老院长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走出考场后,声乐老师加利斯急急迫了过来。
“怎么回事?那个歌剧你平时唱得不错呀,怎么会把歌词全忘了?”老师焦灼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小明一个劲地摇头,“全忘了!上帝。”
“这可怎么办?”
“是呀,这么一大段歌词全唱不来,肯定考不上了。”
本来,考生是可以在学院等着看成绩的。可是,苏小明却灰心丧气地拔腿跑了。
她以为没有希望了。晚上,电话铃响了,她呆板地拿起了听筒。
“喂,小明,祝贺你,你考上了。”同学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她。
“怎么可能呀?”小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的名字还排在前几位哩。”
“真的?”
“真的。”
“哇——上帝真灵呀!”小明一下蹦跳起老高,病虫儿一下子被吓跑了似的,“上帝真的无所不在!感谢上帝。”
其实,哪有什么上帝呀,是老院长和其他监考老师认为她第二支歌唱得太好啦,破例给她最高分;而第一支歌,考虑到她平时唱得不错,考试时因身体不好而失误,可以谅解……
苏小明继续读完五六年级。成绩优秀。她获得了“专业演员证书”。
学院的最高年级是七年级。如果能够顺利上完七年级,就可以得到高级歌剧演员的称号。但是,小明觉得自己的条件不行了。第一,要达到这个标准,必须能够熟练地演唱大段大段的歌剧,使用德语和意大利语演唱,首先在语言上难度就很大;第二,演唱这些歌剧时,不光要有很高的演唱技巧,同时需要很好的体力。而她的年龄已偏大,身体体质也不好……所以,她决定自己在音乐学院的学业到此为止,把主要精力投向社会上的演出活动,和参与其他的职业活动。
苏小明实现了她出国时的夙愿,满意地完成了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学业,在演唱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造诣。这将为她后来艺术事业的更大成功打下更为坚厚的基础,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在“中国城”里,她认了一对法国老爸老妈。
巴黎有个“中国城”。“中国城”里有个无边界(不分国籍)的音乐家协会。这个“中国城无边界协会”是法国的一位议员创办的,大约有四五间办公室。但实际负责工作的是一位人们称他为“阿先生”的越南老先生。
无边界协会的主要宗旨是为旅法的中国和亚洲东方艺术家和其他行业的人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是一个慈善福利民间机构。当然,这个民间机构的行善业绩造成的社会影响,自然也为这位法国议员扩大了他的声望;而阿先生的勤奋工作也使他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和精神需要,同时也提高了他在法国和国外的知名度。
初到巴黎不久后的苏小明,以她的歌唱才华和年轻人的朝气,很快地成为协会的重要成员、活跃分子。她得到了阿先生及同伴们的欣赏和钟爱。在协会中,她为那种“为他人而献身自己”的“无边界”精神的“教育”,而深受感动。一次活动中,听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使她永生难忘。
在一次阿拉伯地区的战乱中,一些歹徒把一群难民赶到一起,声称必须杀掉其中的一个人,其他的人才可以免于一死。
受难者们一片恐惧。四处鸦雀无声。
“我愿意去死!”突然,一个二十来岁的美国小伙子自动站起来,高高举起他的粗壮的手臂走出了人群,“为了在场的小孩和老人,为了……”
人们憎恶歹徒的残忍;更为这位年轻人的勇敢献身行动而心疼而感动,泪流满面……
在无边界协会中,苏小明极受重视。协会拟排练演出一个奥地利剧作家创作的歌剧《微笑之国》。剧中描写了一个中国皇帝认识并爱上了一位法国姑娘的故事,这是一个悲剧。两位年轻的中国男性歌唱家分别扮演中国皇帝等两位男主角;苏小明和另一位中国女孩分别扮演剧中的两位年轻女主角。小明演皇帝的妹妹。全剧的演员共六七人。
剧组的主要负责人是阿先生。他年纪已经很大,七十多岁了,而且身有残疾,只有一只手臂。他个头很高,虽然显得消瘦了些,但很健康,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他十分热心于协会的工作。
“我很想帮助你们。我们都是亚洲人嘛。”他对剧组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们说,“而且,我本身从年轻时就极为喜欢歌剧。我希望你们演好这个歌剧。”
“我们一定努力,不辜负我们的观众……”苏小明等年轻人说,“这不仅是当演员应有的责任和素质,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机会,更是为发展中法人民友谊做的一件好事……”
阿先生和他的法国夫人为每位演员做了一套衣服。阿先生为人比较传统,给苏小明等几个女孩做的衣服全是中国旗袍。
“为什么都让我们穿得这样古板呀?”小明她们逗乐地问。
“我喜欢咱们共同的民族传统女性。中国和越南自古以来就以‘旗袍’为国服……你们穿着它,就会想起你是中国人……我不欣赏女孩子穿得那样袒胸露背的……”
小明她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每回排练歌剧时,阿先生和夫人便跑前跑后地为大家忙碌着,午餐也是他俩特地到外头买来给大家吃…
在协会参加活动,演出期间,协会给苏小明他们每人每月发4000法郎的工资。
《微笑之国》歌剧公演时,法国各界人士都前来观看,原驻中国的法国大使馆文化官员马腾先生也前来观看。他们极为赞赏这个歌剧的成功演出。马腾先生说:“这是我在法国看到的中国艺术家的演出中最成功的一次。你们每位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出色!”
“这种加强和发展民间友好合作的事,法国人和中国人都应该多去做一些。我们人类就是应该多做助人为乐的善事。”法国的一位宗教界人士说,“我们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组织,都应该对在法国学习和工作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多给予一些帮助。”
经协会推荐,苏小明和另一位扮演女主角的女孩,分别接受了法国一个天主教会为其安排的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每月工资3000法郎。
两个中国小姐分别担任了两个语言班的中文教师。那个女友教成年班,小明教少年儿童班。儿童班的孩子们,最小的才几岁,最大的12岁。其中有法国人、黑人、阿拉伯人、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人,还有混血儿。小明教孩子们学中文,唱各种歌曲,做各种游戏。小明教孩子们学唱了许多儿歌,如《我爱北京天安门》、《两只小老虎》、《小小绿树快长大》等等。每星期上三个半天的课。
课余时间,孩子们常会邀请他们的中国老师一起出去游玩。小明生性好动爱玩,三十多岁了,还像个孩子似的。有一回,她和一位12岁的女学生出去滑旱冰。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把上课的事都给忘了……偶尔,在街上,孩子们遇到老师时,就会热情地和老师打招呼,邀请她一起喝饮料什么的。有一次,小明在中国城的…个中国饭馆吃饭,几个学生突然冲进了饭馆,齐声用中国话叫道:“老师,您好!”在座的客人们一看,被逗乐了,都说;这支“小杂牌军(各国不同人种的小孩组成的小队伍)”太可爱了!小明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此时,小明的法语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她和孩子们可以用法语流利地对话。
“中国很远吗?”小学生们问。
“很远,在地球的那一边。”小明温和微笑地说,“不过,也很近。”
“很近?”
“是的。中国就在我心中。你们看到了我,不就看到中国了吗?我心中装着整个中国。你们想知道中国的什么呀?”
“万里长城、中国孩子、中国风筝、中国大花脸(京剧)……”孩子们数出一大串“中国特产”。
“万里长城很长很长,很大很大,在卫星上都可以看见……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皇帝逼着老百姓建筑的……你们想去看看吗?”
“我们长大了一定要去的!”
“中国一定欢迎你们。”
苏小明从1986年到1989年在“中国城无边界协会”参加活动和服务,前后三年。
此期间,除了协会的工资收入外,苏小明在音乐学院每月还有1000法郎的助学金,同时,不用交学费,代价是要她每星期到学院的图书馆去当一天管理员,等于打工的报酬收入。这个图书馆的管理员大多是由学生轮流去当的。这样的做法,既节省学院的工作人员,又能为学生提供打工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经济来源,很受学生欢迎。
此时,林老板与苏小明合作录音的协议已经到期,苏小明的食宿费用便得自己支付了。
阿先生的夫人是巴黎94区的官员。这位法国知识女性身体极好,性格活跃,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她亲自到处奔跑,帮苏小明租房子。她极为疼爱这位中国女孩,她和她的阿先生一直把小明看做是他们的小女儿。他俩有三个孩子都已独立成家,有家有室有小孩。老两口已当上爷爷奶奶了,最大的孙子已经十几岁了。她帮助小明租了一套一房两厅的公寓房子(一个卧室,一个客厅兼书房,一个餐厅),十分宽敞,里面的家具和各种用品全是主人提供的,每月租金为1500法郎。
阿先生老夫妇都是天主教信徒。他俩十分关心苏小明等中国年轻人。有时,他们会带这些中国年轻人到他们在瑞士的别墅去度周末,热情地为他们设家宴……
“天主教教我们大家都要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俩对苏小明等这些年轻人说,“你们从遥远的东方来法国读书做工,不容易。你们的父母亲一定都很挂念你们……我们就像是你们的父母亲一样,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对我们说,我们会尽全力帮助的……”
“我的小女儿。”老两口时常这样称呼苏小明,他们了解小明就像了解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你的个性太可爱了……直爽、坦城、爱急躁,从你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到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的心潭如同一汪清澈见底的池水,单纯、洁净,看不到一点儿杂质……”
阿先生的夫人爱和小明聊天拉家常,爱串门儿。有时,小明有空,就打电话约老夫人来玩。
“妈妈,我很想您。您能来我这里坐坐,说说话儿吗?”苏小明在电话里甜甜地说。
“太好了。我当然来。”老妈妈高兴极了,“不过,我得向我们的‘头儿’请假。老头子脾气不好,我得小心点!”老妈妈逗乐道。
“您还怕老爸爸呀?”小明狡诘地问。
“傻女儿,我这是哄老头子高兴,树他的威信嘛。”老妈妈继续幽默地逗趣道,“当然,他要是听说我要去看望我们的小女儿,自然会比我还高兴的。”
老妈妈老爸爸是一对极为恩爱的老夫妻。老妈妈喜欢中国的针灸,有点儿不舒服的小毛病,就找中国医生扎针灸,老头子总会陪老伴去看病治疗;老妈妈喜欢美容,老头子常热心地买些老妈妈喜欢的首饰送给她,讨她的欢心。老头子洗衣服不爱用洗衣机,总用老办法——手洗。老妈妈一见他洗衣服,就抢过来干……
越南抗法战争年代,老妈妈离开自己的祖国——法国,跟着阿先生回到了他的祖国越南,生活了好几年。阿先生的祖先是中国人,在越南有一个封建大家族,家中的许多礼仪几乎都同中国旧社会的大户人家的一个样。老妈妈那时很年轻。她入乡随俗,学会了中国大户人家的礼节,什么“三从四德”,什么家内户外的事儿,她都努力做好;她脱去了西方服饰,改着越南和中国的服饰,穿旗袍,完全像个真正的越南女人了……
阿先生是个爱国者。他积极参加抗法战争,做了许多有益工作。他的手臂,就是在这次战争中失去的。他是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的好友。他过生日时,胡主席还专门送去鲜花,为其祝寿……
老妈妈自己驾车来到苏小明的公寓。她虽已七十开外,但依旧精力充沛,有时开车几个小时跑长途,也毫不疲倦。
进得屋里来,母女便亲切地拥抱,问寒问暖。巧得很,她们两个都有抽烟的嗜好。两支“烟枪”对着抽,亲热的话语就在缭绕的烟雾中飘荡,相互撞击……
“你的妈妈好吗?”老妈妈问。
“好。”小明答。
“你的姐姐们好吗?”
“好。我的老爸爸好吗?”
“当然好。他体壮如牛!”
小明也时常到老妈老爸家做客。
阿先生虽是一个工作狂的倔老头子,但生活中他却有一技之长,他做得一手好法国菜。他那略微驼背的身影在厨房或餐厅中来回忙碌着。他做的烤牛肉、烧竹笋和奶酪,是苏小明最爱吃的。小明的口味已经开始法国化了。
“老爸爸,您做的法国莱真好吃。”小明亢奋地说,“以后,我要天天来吃您做的菜,那样,我准会很快就胖起来。我现在太瘦了些……”
“欢迎,欢迎!”阿先生兴奋地举起酒杯,“来,为我们的小女儿吃得更胖些,干杯!”
“祝老爸爸健康长寿!”
“谢谢!明,什么时候喝你的喜酒?”阿先生问道,“我的小女儿,好象你一点也不着急?我倒替你着急了。”
“老爸爸,您先不要着急。”小明转守为攻,“您倒是爱不爱我的这个老妈妈?”她边说边走到老妈妈身边,“我的老妈妈对您这么好,你到底爱她吗?”
“这个小滑头!”
说着,老爸和老妈都乐得哈哈大笑起来。小明乐得更欢。
“我的小女儿真逗,真可爱!”老妈妈一把把小明搂抱到怀里去。一家三口在餐席上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西欧巡演中的轶事
科西嘉岛,地中海西部海面上法国的一个省,多海湾、海滩、海岬、小岛、山林,风光秀丽,又是法国17——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家与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缔造者拿破仑一世的故乡。这个显赫一时留名千古的历史名人留下的许多传说与遗迹,还有海岛的秀丽景色和舒适的温热带气候,一年四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世界游人,前来观光游览。
由法中友协组织的中国旅法音乐艺术家演出团来到科西嘉岛巡回演出。苏小明是这个演出团的主力独唱演员。这个演出团集结了不少中国的表演艺术家,男女声独唱、小合唱、独奏、合奏、舞蹈,以及京剧等中国地方戏曲,甚至相声等精彩丰富的节目,每场演出,多为满座,甚受众多游客和岛上居民的热烈欢迎。苏小明的温柔美丽低吟含蓄的歌声,如同清泉,从人们心中流过,给人以阳光、雨露、信心、慰藉;给人以生命力……每场演出,不唱足几支歌,暴风雨般的掌声是不会停歇下来的。每次演出结束后,找她签名、握手,与她拥抱、攀谈的观众,把她团团围住,久久不愿离去……她的歌声和她的艺友们的表演艺术,是这个东方古国留刻在法国人民和世界友人们心上的一块丰碑,他们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他们把中华民族的美丽心灵展示给这个和平美好的世界……
这些年轻的中国表演艺术家们出于好玩和为了增加收入,每到一个地方演出时,经常顺便捎带一些从自己祖国带去的中国特产,上市兜售。他们晚上忙于演出,白天则上街“练摊”。每位演员在街头、店前或公园、海滩上寻找一块小地面,摆出琳琅满目的各种东方小商品,便开始拉开嗓门叫卖,毫不羞涩,也没有什么觉得“跌份”的心理。这似乎是他们充实快活的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利用业余时间上街摆摊叫卖,在中国大陆似乎还不曾见到听说过……这在我们中国人听来可能还是个奇闻,是个新鲜事。
在科西嘉岛上的省府阿雅克修城演出之余,小明陪伴她的一位女友上街“练摊”。这回,她没有来得及带去可出售的东西,而是作为她女友的义务“雇员”出场表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