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5637600000057

第57章 专业新闻写作(10)

问题性报告文学虽然也讲述有关的故事,刻画有关的人物,叙述某一事件的经过,但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印象的,是令人深思的问题。它基本脱离了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创作意识,而以剖示意识来缀合事实,带有明显的剖示式的反思性。这类报告文学的出现,丰富了报告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等特征。

2.报告文学的写作格式

报告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发现者和宣扬者,是当代生活的真实画卷,也是对当代生活的重新审视、重新认识。题材确定后,还有待于主题的开掘。获得题材后,不仅要反复研究这些材料所蕴含的各种思想内涵,时代精神,而且还要综观全局,努力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研究时代的主要矛盾,掌握人民的意愿要求,把自己所写的事物放到整个时代中加以考察,看这一事物在整个时代中的位置,高瞻远瞩地指出这一事物在全局中的意义、价值。

连续报道

【范文】

追踪国际大通道建设

昆曼公路云南段“十五”期间将全面改造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金辉

听众朋友,您好!我是记者金辉。我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县城向您报道。

4月17号上午,我们《中南半岛纪行》采访团从思茅市出发,下午到达了勐腊县城。

据省交通厅的同志介绍,从思茅到勐腊县的磨憨口岸,现有公路总长341千米。其中,思茅到小勐养路段为山岭区二车道四级公路,沥青路面,全长124千米。“十五”期间,将按山岭区四车道调整公路建设。目前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力争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预计2004年建成通车,届时将缩短行车里程26千米。小勐养到磨憨路段,为山岭区二车道四级公路,沥青路面,全长217千米。计划按山岭区二车道二级公路改建,目前已经进行前期工作,建成后将缩短行车里程51千米。

明天,我们将从磨憨口岸进入老挝。回顾两天来走过的路,可以发现,昆曼公路中国云南境内段,即国道213线,现有公路运输里程为827千米,它贯穿了昆明市、玉溪市、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四个地州市,十二个县市,辐射影响区域广,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近年来,我省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老公路分段进行改建,到2004年改建结束后,行车里程估计将缩短为670千米,而且路面等级高、设施完善,不仅将对沿线经济、旅游和交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充分满足昆曼国际公路全天候运输要求,从昆明出发的货物,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磨憨边境口岸。

老挝政府积极支持修建昆曼公路

听众朋友,您好!我是记者金辉。我在老挝波桥省省会城市——会晒向您报道。

当地时间4月18号、19号下午,南塔省省委书记兼省长相勇、波桥省省委书记兼省长莫朗分别在省政府接受了我们《中南半岛纪行》采访团的采访。

相勇和莫朗表示,老挝中央政府对修建昆明到曼谷公路老挝段非常支持,南塔省和波桥省都是直接受益者,两省都将尽全力修建老挝段公路。

昆曼公路老挝境内段,贯穿于老挝西北部南塔和波桥两省,起于中、老两国边境的磨憨口岸,止于波桥省省府会晒,现有公路全长约247千米,其中仅有80千米基本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其余都是乡村土路,路基狭窄,错车困难,旱季扬尘,雨季泥泞严重,过水路面多,晴通雨阻,行车时速低,平均每小时仅为20千米,而且沿线地形相对复杂,起伏高差较大,改建工程投资相对较大,成为昆曼公路的卡脖子路段。

以老挝的经济实力来看,很难独自修建这一路段。目前,中国、老挝、泰国和亚洲开发银行四方正在协商共同建设这一路段。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中方愿意与老挝、泰国和亚洲开发银行合作,承建老挝境内路段,为昆曼公路早日贯通作出贡献。南塔和波桥两省领导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要积极和各方合作,尽快修建好这条大通道。

泰国政府将积极推动昆曼公路老挝段的建设

听众朋友,您好!我是记者金辉,我在泰国曼谷向您报道。

4月27号上午,记者采访泰国经济社会发展局时获悉:经过十年建设,泰国南北向公路已基本完成从二车道公路到双向四车道公路的提升改造任务。下一步,泰国政府公路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和中国、老挝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一道积极推动昆曼公路老挝段的建设。

据介绍,泰国目前百分之八十的运输量靠公路运输完成。昆曼公路作为泰国从陆路连接老挝、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泰国经济社会发展局副局长蓬差表示:

(出录音)

蓬差:英语一

(翻译):我的理解呢,建设昆曼公路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修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将建立一条经济带。

蓬差:英语一

(翻译):我认为,昆曼公路的建成将带动沿线的经济活动,将促进沿线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促进沿线旅游业、商贸业的快速发展。昆曼公路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沿线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蓬差副局长也谈到,昆曼公路建成后,如何养护是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鉴于老挝的经济实力有限,老挝段公路如何养护?中国、泰国、老挝三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磋商。

蓬差副局长还透露,最近,泰国政府拨款上亿泰铢对湄公河上的清盛、清孔两个港口的安全设施进行重点建设,以保证今年6月澜沧江一湄公河国际航运开通后,过往船只的安全。

马来西亚是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国家

听众朋友,您好!我是记者金辉,我在马来西亚边境口岸——新山,向您报道。现在的时间是5月12号上午10点,过一会呢,我们《中南半岛纪行》采访团将通过新加坡的兀兰海关进入城市岛国——新加坡。

过去的1 1天,我们沿着马来西亚最长的高速公路——南北大道穿过了马来西亚西海岸的富饶地区。西海岸集中了马来西亚全国大约四分之三的人口和几乎所有的大城市。这里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编织成的立体交通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北大道高速公路北起泰马边境的黑木山口岸,南到新马边境的新山市。全长740公里,双向四车道,平均时速80公里以上。

马来西亚的铁路运输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西海岸的铁路,北接泰国,南到新加坡,全长600多公里。目前,马来西亚政府正在积极修建贯穿南北的电气化铁路复线。

南北大道和铁路把马来西亚印度洋沿岸的三个重要海港和四个国际机场串连了起来,组成了一个立体交通网络,马来西亚政府正在积极努力促使其形成一个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的联合运输格局。

目前,马来西亚铁路公司已经和吉隆坡国际机杨,马来西亚第一大港——巴生港实行了联运。旅客下了飞机可以去设在吉隆坡市内的火车站领取行李,也可以在吉隆坡市内火车站完成登机手续。从泰国曼谷出发的火车48小时内可以直达巴生港口。巴生港是印度洋海岸的一个深水港口,可以停泊目前最大的集装箱货轮。以前,云南的物资要运到非洲和欧洲,先要运到我国东部沿海,经太平洋,绕马六甲海峡才进入印度洋。如果昆曼公路建成通车,那么从云南昆明出发的物资,四天内可以到达巴生港,直接运往西亚、非洲和欧洲。时间仅是以前的一半,运费也将大大降低。

发达的交通网络无疑使马来西亚成为了国际大通道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

大通道——连接中国与东南亚两大市场的桥梁

听众朋友,您好!我是记者金辉,我在新加坡向您报道。

现在的时间是5月16日晚上。明天一大早,我们《中南半岛纪行》采访团将乘飞机返回云南。过去的一个月时间,我们坐车走过了从昆明到新加坡的国际通道公路。通过实地采访我们对这一条国际公路的硬件设施建设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了云南建设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大意义。云南省次区域经济合作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金诚以及省交通厅基本建设管理处助理调研员黄飞燕,作为我们采访团的顾问,他们和我们一起走完了全程,他们的体会就更深刻了。

(出录音)

黄飞燕:“越往南走啊,道路状况就越好,交通状况就越好。”

记者:“目前从硬件设施来看,修通一条道路,应该是不困难的吧?”

黄飞燕:“基础设施、硬件方面,只要资金到位,我想问题不太大。关键是修通以后,软环境的建设问题。”

记者:“如何让道路畅通的问题?”

黄飞燕:“就是。”

记者:“软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黄飞燕:“就是我们跟这些国家多边或双边运输协议要签订;还要就交通规则进行协调、统一;还有要简化入关、出关的手续等等。总体来说,国际大通道包括五个内容,除了基础设施,就是公路、水路、铁路、航空这四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讯、信息方面的建设,如果这方面建设有问题就会影响国际大通道效益的发挥。”

记者:金副主任,我们这一趟国际大通道的采访到新加坡就算是结束了,一路走下来,我们听众朋友可能更想了解的是,云南省为什么要建设这一大通道?”

金诚:“大通道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要发挥我们云南省的区位优势。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建设,云南省作为中国联系东南亚的门户的地位就是空的,所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立体交通网的形成,这个通道才算真正建立起来。如果这个通道建成,就能够在东南亚新兴市场和中国大市场之间架起一个桥梁,充分发挥多种市场的相对比较优势。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位国际游客到了泰国普吉岛旅游,交通方便的话,再花一两天的时间,他就可以到丽江玉龙雪山去滑雪,这样,整个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的旅游综合吸引力就增加了。所以说,大通道建设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人民的愿望,也是次区域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记者:“那么一路走下来,你接触了这些国家的很多官员,你感觉他们对大通道建设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金诚:“总的来说,要比我们原来想象的热烈得多,增强了我们要搞大通道建设的信心啊!”

系列报道

【范文】

思路决定出路

覃信刚 金 辉 卓文娟

听众朋友,享有“天然大温室”美称的云南元江傣族彝族哈尼族自治县在西部大开发中解放思想,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一个以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现代农业雏形正在全县显露出来。从今天起,云南台将播出记者覃信刚、金辉,通讯员卓文娟采制的系列录音报道《思路决定出路》。下面请听第一篇《危机促成调整》。

元江人花了几十年心血培植了蔗糖支柱产业。它创造了全县40%的国内生产总值、40%的财税收入,解决了全县四分之一的农民和近2000名工人的生活和就业问题。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全国食糖总量过剩,价格下跌。从1997年开始,元江蔗糖业连续巨额亏损,县属糖厂负债1亿4千万元,全县财政陷入了危机,农民人均纯收入负增长。

支柱将倒,元江人感到了切肤之痛。他们认识到元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实质上是结构性问题。问题找准了,解决的方法也就有了。元江县委副书记方玉明说:“(出录音)县委、县政府把结构调整作为中心任务,一是以热区种植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在巩固和提高蔗糖产业同时,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生物资源创新项目。二是重点推进蔗糖加工工业结构调整。并把农业和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元江调整农业结构是有经验教训的。前些年,元江县指导农民发展冬早蔬菜、芒果等,甚至养过鹅,卖过鹅蛋。搞的是被动的适应性调整,指导农民发展,靠的是行政命令、一刀切,结果是计划没有市场变化快,效果甚微。

这一次结构调整中,元江县既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又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进行引导而不是强制调整;变适应性调整为创新性调整。在“新”和“特”字上下工夫,在深化认识县情的基础上,选中芦荟和花卉两个项目,重点发展。

元江县结构调整的效果首先在蔗糖业显现出来。1999年,全县榨糖甘蔗种植面积从13万亩调减到10万亩,关闭糖厂的一条生产线,全县甘蔗入榨能力从83万吨调减到50万吨,每吨白糖成本从3350元降到2200元。目前,全国糖价已上升到3000元。元江县的蔗糖业将结束连续三年巨额亏损局面,今年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听众朋友,下面播送云南台记者覃信刚、金辉,通讯员卓文娟采制的系列录音报道《思路决定出路》的第二篇《扬独家优势铸造新产业》。

芦荟成为元江县培植新支柱产业的首选项目。抉择依据主要来自两方面:

目前,全世界芦荟及其制成品年产值达650亿美元。芦荟作为原料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中。我国芦荟产业年产值仅1亿元,只是世界的五千分之一。元江发展芦荟产业前景不可估量。

据《辞海》记载:“芦荟主产于非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我国云南元江有野生。”元江被专家公认是中国最适宜栽种芦荟的地方。元江的科研人员已经完成了野生芦荟驯化栽种。元江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种植芦荟的资源优势。

元江县的第一步目标是实现芦荟种植的规模化、商品化。县里决定,对在规模化种植区种植芦荟并且符合科学化、规范化标准的,不论集体还是个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每亩补助400元,免征两年农业特产税;特聘专家组成芦荟产业发展组,对县级五套班子和全县副乡局级以上干部、涉农部门干部职工、热区村干部进行大规模芦荟知识培训等。这一系列激励、引导调整的措施和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使得元江县芦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资金、技术等一系列难题,被一一破解了。

1999年,元江县有47个集体、1290户农户累计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种植芦荟近5000亩。芦荟种苗,鲜叶、制成品等销售收入达1770多万元。据测算.1亩芦荟的经济效益是l亩甘蔗的20倍。种植15000亩芦荟,就可以替代10万亩甘蔗的农业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