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5637600000058

第58章 专业新闻写作(11)

梧桐树高引得凤凰来。1999年9月,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与元江县合资3000万元组建芦荟产业的龙头企业——元江万绿生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4月,万绿公司着手引进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第一步生产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芦荟凝胶浓缩液,芦荟凝胶粉等原料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并将打入国际市场,最终将生产高附加值的药品、化妆品、保健品,创国际名牌。万绿生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鲁运喜告诉记者说:“(录音)我们企业的宗旨是,运用高新技术、开发生物资源、创造绿色健康精品、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我们对市场预测作过充会论证,我们的产品从国内、国际市场来说,都有非常好的前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听众朋友,下面播送云南台记者覃信刚、金辉,通讯员卓文娟采制的系列录音报道《思路决定出路》的第三篇《组合资源优势打造新产业》。

1998年,就在蔗糖支柱产业陷入困境的第二年,元江县四次派人到中国最大的茉莉花基地县——广西横县考察。详细、深入的市场调研,使他们获得一个重大发现:

进入90年代,云南茶叶出口每况愈下,而茶叶种植面积却在不断扩大,原因是内销量增长,一半以上的云南茶叶源源不断地销往广西横县,加工成花茶再销往全国。横县种植茉莉花5万亩,每年加工茉莉花茶约6万吨,综合济效益达5亿元。农民种花平均每人每年获利1700多元。

元江毗邻云南茶叶主产区,213国道的高速化使元江成为离中心城市昆明最近的热区,交通便利。如果在元江加工花茶,单是运费每年就可以节省2000多万元。

茉莉花是热带花卉,“天然大温室”元江栽种的茉莉花,花期长达10个月,花蕾大、香味浓、质量好,胜过横县。

我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各省都有饮茉莉花茶的嗜好,横县的6万吨花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举例说,拥有8600万人口的山东省消费6万吨花茶的话,人均仅有6两。

元江种植茉莉花的意义不仅在于全县树立一个新支柱产业,更重要的是可以激活云南茶叶产业,救活全国面积最大的茶园。

论证的结果是元江县确定建设茉莉花支柱产业。初步计划发展茉莉花2万亩,加工茉莉花茶约3万吨,实现产值超亿元。

与此同时,外地客商也瞄准了元江发展茉莉花产业的资源组合优势。1998年初,玉元茉莉花开发有限公司落户元江。公司与元江政府联手,决心做出中国最好的茉莉花茶品牌。

元江县政府对首批种植农户实行扶持政策,每亩补助320元。成立茉莉花种植技术培训站,指导农户种花,把好技术质量关。玉元公司承诺按合同每公斤6块钱收购茉莉花,农民先签合同后种花,不愁销路。

到去年底,元江县共栽种茉莉花2000多亩,花农们开始尝到了甜头。澧江镇花农白敬文种植茉莉花0.6亩,第一年亩产鲜花545公斤,收入3227元。今年4月,当记者采访他时,他深有感触地说:“我这6分田什么都种过了,收入都比不上茉莉花。”玉元花茶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明的一番话,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元江茉莉花产业的广阔前景。他说:“(出录音)我们今年的茉莉花茶供不应求,我们的加工能力和产量满足不了全国客户需求的十分之一。今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也希望与我们合作,把我们的花茶产品向国际市场推出。”

组合报道

【范文】

互联网: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蒋亚平

互联网在中国,总的来说,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前两三年,大家谈互联网,一般和英雄、财富联系在一起。最近一年多,这种词少了,联系在一起的词多是骗子、投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泡沫”。对互联网的看法,为什么前后差距这样大?

大喜大悲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确实有泡沫,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股市。美国纳斯达克是与互联网有关的各种高技术公司的资本大本营,短短半年多时间。其指数由2000年最高时5000多点,跌到2001年3月份的2000点,跌了60%。盼着反弹,又碰上“9· 11”事件,最低跌到1400多点。整个市值蒸发掉2/3还多。上市公司也是,越是和互联网密切的公司,跌得越多。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几个互联网公司,现在的股价都只是最高股价的几十分之一。

二是代表互联网形象的网站在广告市场上的表演。199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主要大城市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网站广告,许多公司的广告以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计。现在,有的网站人去楼空,广告依旧,公共汽车还拉着已经消失的网站广告到处跑。

三是网站的互联网应用业务名不副实。网站起步时,都是举着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生活平台等大旗。三四年过去了,尽管业务有一定发展,但最叫座的服务依旧是新闻内容。

四是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前三四年中,工资最高、拿钱最多的人,是互联网行业的人,动不动年薪几十万、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太离奇了。

大家说泡沫,大体是指这四个“泡”。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几年互联网发展确有不正常的一面。比如著名的8848网站,曾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旗手”,现在名存实亡,最近重组后干脆放弃了电子商务。这不是一般的泡,是大大的泡。

坚实厚重的互联网

但是,能不能由此就说互联网不行了?恐怕不能。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三个和互联网有关的基本数据:一是上网的计算机数,二是网民增长的速度,三是带宽。

根据CNNIC的统计,从1997年到2001年6月底,我国内地上网计算机数从29万台增长到1002万台,增长近34倍;即使是从“泡沫”开始破灭的2000年4月算起,也增长了将近2倍。网民从1997年的62万,发展到目前的2650万,增长近42倍;从2000年3月到现在也增长了将近6倍。还有和数据流量密切相关的带宽,从1997年的25兆扩张到现在的3257兆,增长了129倍。这些数据说明,互联网的基本要素保持着稳定、迅速的增长。这是最基本的估计。

而从应用方面来看,互联网也一直很坚实地往前走。1997年1月1日人民网刚上网时,原创新闻几乎没有。现在,每天发布的各种新闻信息加在一起上万条。人民网的访问量从最初的几万,到,目前1000多万。有的网站更多。最近有调查表明,用户平均一星期发邮件近10份,收邮件7份至8份。前几年,网站上的人影还是一蹦一蹦的,看不清。现在,多媒体开始成为最时髦的互联网业务。网上游戏已经成了规模。即便是大家认为还不算成功的电子商务,在旅游产品开发和购书业务开发这两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发展。

实际上,到现在互联网最大的应用还是发布、获取新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媒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媒介大家族中越来越举足轻重。调查表明,网民一周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仅次于电视,超过10个小时。网民上网后,接触传统媒体的时间明显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32%,听广播时间减少了34 010,看报纸减少了23%,看杂志减少了28 010,读书减少了22.6 010。在一些大城市网民中,互联网已开始成为个体与社会沟通的第一通道。

在社会对互联网非议甚多、很多投资商对互联网失去兴趣、业界精英“大逃亡”的时候,上述实实在在的调查数据表明,互联网正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充实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问题出在哪里?

互联网不是泡沫,它在稳定地成长。但是,互联网在自身发展路途中,确实遇到了麻烦,突出的问题是收入模式,“只会烧钱,不会赚钱”。股市泡沫破灭,大概有上万亿美元烟消云散。这钱跑到哪儿去了呢?不外乎这样五个地方:

一是在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有些公司、产品、网站花了不少钱,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收不回来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广告投人,公司消失了,巨额广告投入也就变成烟,飘走了。

第二,确实有一些从事互联网业务的人工资水平过高。相关的咨询公司、评估公司、广告公司等各种中介公司,也在这个“烧钱”浪潮中发了大财,远远超过了社会平均利润。

第三,客观地讲,有一部分钱不是跑了,而是转化成了社会财富。这几年,互联网公司对中国互联网的启蒙和普及推广,对中国网民的培训和教育,花了不少钱,功不可没。

第四笔钱最多。粗算一笔账,人均一周发10封电子邮件,一年520封,按一封信的邮资0.8元计,一年416元。按目前2600万网民算,一年就是108亿元。这还只算了邮件,网民在网上得到的其他各种内容服务,如看新闻、查资料、玩游戏、听音乐等等,几乎都没有付给网站一分钱。实际上,网民从互联网发展中获取的利益是最大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烧”掉的钱,相当一部分成为收益进了网民的腰包。

第五笔钱数目也不小,那就是网民支付的上网费。然而,这与网站无关,与内容提供商无关,而是交给了传统电信服务部门。

实际上,除了少数大网站有些广告收入,互联网门户网站的主体业务基本上都是免费,而维持网站运转所需要的大量经费一分也不能少。很显然,这种局面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作为网民,你不交钱,得到了服务,却说别人是“泡沫”,这不公平。如果想长期稳定地得到互联网的好处和利益,应该改变自身的消费观念,花钱买服务。

互联网要在创收上走出一条路,摆脱“泡沫”形象,除了继续办好网站,打造品牌,增加访问量,扩大广告收入外,还应该在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降低自身成本,使本企业、本行业的成本尽可能早日回归到社会平均成本上去:二是在搞好服务、保证质量、适应需求的基础上,大胆、坚决、理直气壮地推出相关互联网业务有偿收费服务,包括E 一 mail收费、信息产品服务、咨询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三是应该考虑将电信服务接入商的一部分收入,适度转移给互联网内容服务商。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互联网确实是人类发明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好东西,所以大家接受它,喜欢它,享用它。目前,网站访问量迅猛增长,有些网站日访问量超过8000万,其综合影响力已经超过报纸和电台,直逼电视,真不能低估。从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各种因素来看,它将会变得比以前更强、更壮。

首先是技术。大部分技术都是现成的,它只会更加完善。

其次是网民。现在的网民像是吃到美味佳肴的食客,挡不住互联网的诱惑,新来者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是回头客。

三是资本的推动。确实有不少投资者惨败而归。但是,市场上这么多铁..黾要找出路。往传统产业投,回报有限。经过这次调整,互联网业留下的一些项目,一些人,很可能是最有投资价值和前景的。特别是现在的市场基础跟以前不一样,线路更宽了,资费更低了,网民的需求更多、更成熟了。所以,对互联网及相关业务的投资,一定还会有新的高潮。

互联网的希望还基于一种“青春英雄的躁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传统产业各个领域,人员和职务都相对饱满和稳定。但是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没有英雄存量,人员普遍年轻,只要有创造性,就容易得到认可,容易成功。

三年前,有人称互联网为“冉冉升起的网络媒体”。此时此刻,这个比喻可以改变一下,互联网已经成长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几个力量聚在一起,形成巨大合力,必然推动中国互联网风风火火往前走。

前段时间说互联网是“新经济”,现在又说互联网不过是“一张皮”。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的确,互联网像“一张皮”,但是,当这张皮长到传统产业的骨头和肉上去的时候,完全可能会长出一种新的生命。

毛泽东主席有两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前几年,互联网行业的人都有这种豪情壮志,但这两年蔫下去了。时至今日,这个雄心壮志还得有。互联网这块蛋糕肯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甜,历经艰辛的互联网产业,只要牢牢记住为网民服务,面向市场,一定会成为大赢家。英雄的时代刚刚到来,互联网仍将是英雄、财富、幸福生活的摇篮。

预告新闻

1.预告新闻的含义

预告新闻,是事先报道将要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比如,某国领导人将于下月访问中国,中央今年将召开什么重要会议,什么展览会将于×月×日在何处举行……这些预告,都是十分必要的,是大众关注的。特别是有些国际、国内的重大活动,不能突然地于×月×日发生了,大家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2.发布预告新闻应注意的问题

(1)预告新闻要少发,只有重要事情、大众关注且较有把握的事情才发预告新闻。

(2)预告新闻发布时,预告的时间不能太长。预告的时间越长、越具有不确定性,越容易出错误。

(3)发布了预告新闻,要及时追踪事实的进展情况,如果发现预告的内容有变化,应及时发布更准确的新闻。

预测新闻

1.预测新闻的含义

预测性新闻又称预见性新闻。据《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关于“预见性报道”的解释是:“根据现在和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作的报道。预见性表现为:(1)超前性。报道的事实虽还没有发生,但最后可能发生,也可能经过干预不会发生。(2)必然性。所预见的结局是对在自然状态下过去和现在的事实所描画出的轨迹的终点。(3)深刻性。前景是透过现象深刻分析所得的结论。记者对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认真调查研究,又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写预见性报道的基础。它不同于对早已人为决定而在未来将发生的事件报道的预告性新闻。”

2.发布预测新闻的要求

预测性新闻的生命在于准确性和科学性。只有重要的问题才需要预测,而重要问题的预测要做到准确和科学,又是十分艰难的事情,要独立地做非常艰苦的工作。预测性新闻比预告新闻“风险”更大,一是世事难以预测,二是许多人是要依据媒体的预测采取某种行动的(如投资、消费等),所以,预测新闻更应谨慎周到、细致。

话题新闻

1.话题新闻的含义

话题新闻含义比较广泛一些,从国家大事到街谈巷议,从学习、工作到家庭生活、业余爱好,无不可以成为话题;参加议论者也不拘一格,就某一共网感兴趣的话题各抒己见。可以有交锋,也可以没有交锋;可以直接面对,也可以不直接面对;可以有明确的结论,也可以暂不作结论。

2.发布话题新闻的要求

(1)选题应为人民群众中的热门话题;

(2)谈话要亲切、平易、生活化;

(3)谈话内容能够引起广泛的议论、争论;

(4)以引述谈话为主,辅以概况介绍、背景交代和记者感受等等,形象可以多种多样。

对话新闻

1.对话新闻的含义

对话新闻,则对象限制较严格,多数为权威人士,记者与对话人直面相对,思想碰撞,迅速将思想认识引向深入,时有火花迸发,有时妙语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