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的批判力量来自作家的历史文化审视,来自创作主体的社会与人性启蒙意识,尤其来自人民大众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因为“真理是艺术最上乘的原料”。当然,报告文学对于真理的追求,既需要适度宽松、健康的社会与文化氛围,更需要人民和作家的勇气和毅力,有时甚至要以流血牺牲为代价。人们不应该忘记,受江青残酷迫害的张志新烈士是怎样为真理而献身的,报告文学《正气歌》所提供的启示永远不会过时一一“为什么在革命先烈以流血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为真理而斗争还需要流血和牺牲?难道革命先烈的理想就是为后代重新安排一个以流血牺牲为代价去探讨真理的环境吗?”这发问是何等地震撼人心!高尔基为写《一月九日》,被沙皇政府逮捕人狱,因为腐朽者是那么害怕真理为人民所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说,报告文学的批判意识和启蒙作用特别表现在一一“当新生事物还处于萌芽状态,还不被多数人理解的时候;当腐朽的事物还猖獗迷漫,许多人还在观望、沉默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报告文学的作者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扬善弃恶,为新生事物大喊大叫,对麻醉事物进行鞭笞。”
这方面,斯诺堪称全球报告文学作家的楷模。当红色中国还在摇篮里的时候,他第一个看到了她的未来和希望,第一个向全世界作了真实客观的报道。结果是,他被蒋介石赶出中国,回国后又遭到美国当局的迫害。但历史是公正的,人民是伟大的,它们证明了斯诺人格的高尚。约翰谢伟思的评价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共识:“我们怀念他,怀念他那敏锐的记者眼光,他那生动清晰的笔触,他那无畏的勇气,他那深邃的洞察力,和他那炽热的人类情感。”0我们还记得,当伏契克、方志敏身陷囹圄、危在旦夕之际,还坚持为正义、真理喊出最后的强音。他们以自己的痛苦、流血和牺牲,试图换取人民大众的觉醒、战斗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进步事业的人们的美好生活。正如基希所说:“我们最敬重的是人的生括。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文学为人的存在和意识服务。”皮埃尔1梅林则从历史的高度总结了报告文学的这种极端重要性,他说,“在流行的报纸日趋堕落的时代里,在统治阶级的机关报成了愚民政策的工具的时代里,在这些报纸的通讯员都成了谎话的传播者的时代里,社会的报告文学者的工作责任比平日更加重大了。”愿世纪之交的报告文学在世界进步和人类发展方面做出新的贡献,也希望广大报告文学作家在努力提髙作品艺术品位的同时不要忽视或稀释文本的社会批判效益。2.2报告文学是跨越时空的审美样态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惟一源泉,文学创作是关于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因为源自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是个多质互粘的动态泛系统,其中,既有哲学、政治、法律、道德等以理服人的社会科学,也有宗教等以神诱人的宗教神学,还有以形象说话、以情感动人的文学艺术。报告文学属于艺术范畴,是来自现实又超越了现实的跨越时空的审美样态。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并非对于实际生活的客观临摹和简单再现,它同样是也必须是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因此,尽管“报告文学的最大的力点,是在事实的报告。但是,这绝不是和照相机摄取物象一样地,机械地将现实用文字来表现。这,必然地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倾向”。文学史上从来就不存在无感情、无倾向的报告文学作品。刘白羽曾如此告诫报告文学作家:“如果你净在枝枝节节、一笔一画上下功夫,却不能把握住精神与实质,把它表现出来,那也就不会使人感到真实,而只能是客观主义的现象罗列了。”可见,报告文学不仅有着倾向性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典型性的问题,“不仅在于向人们报告生活中曾经发生什么,存在什么,可以而且应该超越生活,使读者从个别人的命运中,从社会一角中,窥见历史的生动画面,聆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声”。正因为报告文学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具有超越生活、高于生活的诗情画意,它才成其为文学,才具备审美对象的起码艺术质素。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在对人物和事件的精雕细镂中,渗入浓郁的诗情,深刻的哲理,使作品中奔腾着波涛滚滚的诗的河流,屹立着雄伟壮丽的哲学的山峰,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这种艺术精神,使得徐迟的报告文本总是具有一种生活穿透力、哲学启示性,使读者常常在美的震撼中体察生活,启迪心智。约翰1里德在撰写《震撼世界的十天》时,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见解贯穿其中一“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人们想知道1917年11月在彼得格勒所发生的事,想知道是什么精神掌握了人民,以及领袖人物的言论和行动怎样。”当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想真实揭示这一事件“意义非凡”的诗情。由此可以看出,报告文学的真实既非第一性的原生性生活真实,也不是传统文学中所界定的艺术真实,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真实”,即经由心灵观照、主体选择乃至深度整合的新的生活真实。说报告文学在取材上绝对真实或“拒绝综合、提炼”,显然早已不适合于今天报告文学发展的实际。很难设想,假如在报告文学中消解了综合、提炼、情感、思想和美好意趣,报告文学还会是报告“文学”。
当然,在对报告文学进行归位时,既要尊重作家的个性意识,追求作品的美学品格,又要避免矫情、造作的偏向。毋庸讳言,近年来,读者之所以更为欢迎未名乃至无名作者的报告文学作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作品更多地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跳动着强劲的时代脉搏,有着现实的美、流动的美、跨越时空的美,自然还有哲理的美、忧思的美、预警的美。2.3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特质的复合文学样式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将其与一般文学样式区别开来。理论界已经确认,报告文学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统一。人们也不会怀疑,报告文学是特别适合报道全球性新闻的文学样式。回首历史,20世纪是人类社会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劳资矛盾引发了欧亚两大洲的阶级革命;接连发生的世界大战使人类对战争与法西斯主义产生厌恶;工业与后工业文明使经济利益的竞争趋向日益明显;全球性多层位变革大大促动了各种新思潮的萌生与发展;社会主体意识的增强导致人们参与意识的普遍提高。
20世纪的种种变化,逼使人们从沉睡和麻木中醒来,一改过去那种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转而关注自身周围以及全球范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注目于报告文学。《80年代西方政坛丑闻录》,荟萃了80年代西方若干重大政治、经济、生活丑闻,如“伊朗门”事件哔光,“彩虹战士”被炸揭密,“劳森门”事件,托尔风波,五角大楼舞弊案,贝希纳股票案,赖特以权谋私案,帕金森桃色丑闻,圣殿教徒集体自杀案,日本真理教投毒案,华盛顿市长吸毒案等。人们在阅读中发觉,世界很小,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进步与倒退、文明与野蛮之间依然存在着激烈搏斗,”自己从报告文学作品中也能听到这种切近而保真的搏斗声。又如《’95全球反腐纪实》,将近年世界腐败大案涉嫌要人展露无遗: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比利时前副相克拉斯,意大利前总理克拉克西,法国前总理朱佩,瑞典前副相莫娜“萨林,墨西哥前总统卡洛斯,秘鲁前总统加西亚,玻利维亚前总统梅萨等。难怪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教授皮尔金顿说,“目前在美国,传记文学、政论作品、各种纪实的非虚构小说〖所谓的写实文学’〉都在成功地与长篇小说相匹敌。事实的可信性引起读者更大的信赖。”0在这种背景下,兼具新闻性、当下性、全球性的报告文学走红国际文坛,就具有了时代必然性与文体合理性。
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与新闻的“复合”特征,既体现了运作上的动态过程,又是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定和美学追求。这种“复合”主要有四层涵义:
其一,时间与空间的复合。从时空角度考察,国际报告文学可以是即时性的热点追踪,也可以是关于过去事件的重读与反思;可报道本土动态,也允许展现全球风云;既可现时与历史交融,亦可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穿插;既要写出时间或时代感,又要显示空间上的纵深感、立体化和全球性。
其二,新闻与文学的复合。新闻与文学既有冲突,更有冲突被克服之后奇特的和谐魅力。首先,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存在冲突,因为后者常常“抢”走新闻;其次,报告文学与所谓纯文学之间存在冲突,因为在艺术表现及其感染力方面后者每每给前者以居高临下之感。一俟克服上述冲突,报告文学便马上显露出优越于新闻报道和纯而雅的文学艺术的竞争实力。
其三,艺术内部诸元素的复合。在艺术体系内部,报告文学可以成功地借鉴音乐的旋律美、舞蹈的体式美、杂技的协调美、绘画的色彩美、雕塑的瞬间美、建筑的空间美、戏剧的冲突美、影视的画面美(包括声画合一、特写、定格、慢镜头、变速镜头、景深镜头等〉,以此来营构自身更具表现力的文本世界。捷克作家基希是将电影蒙太奇艺术最早自觉根植于报告文学的创始者。我国报告文学作家黄钢也擅长用“电影的眼睛”去观察、体验和表现事物。他本人对此也颇为欣赏:“报告文学的艺术手段,当然是无限广阔的,丰富的。也可能在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中,电影这一综合艺术的样式,对我(至少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内〉曾经是十分亲切的缘故吧,我常常是自觉地在报告文学作品中,采用了电影式的表现手法。”
其四,文学表现手法的复合。人们已经认识到,“报告文学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在保证真人真事的前提下,它善于吸收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些特长。”事实早已表明,报告文学充分调动了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散文的语言和笔法、小说的人物塑造及细节描写等各种技巧,以拓展自己的表现空间。尤其是小说艺术,它对报告文学的滋养不容低估。马尔克劳斯说:“今日的小说家没有读过报告文学的人几乎没有。没有在报告文学上感着有新的小说形式在成长着的人也几乎没有。”他是最早提出报告文学和小说间的双向彰响的人。毫无疑问,“报告文学者享有许多诗人的那种破格。他甚至往往可能比现实主义的小说家更为前进。”所以,报告文学这种语言艺术王国里的后起之秀,以其开放的胸怀同时赢得了生活和读者。
经过上述多重复合,包容性极强的当代形态的报告文学更是英姿飒爽,卓然一枝。在纷繁、快速、生动的社会现实面前,过于精致的诗歌难承重担,虚构的小说因与生活与生俱来的距离感而难挽留读者,清风明月、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睡美人”式的散文已合不上前行的节拍,剧本和舞台因延续程序长、制作成本髙而大逊风骚,具有复合特征和全球意味的报告文学俏走文坛已不是神话,我们分明听到了它跨过徘徊期、朝着未来阔步挺进的坚定而从容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