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官箴》学生活
5662500000012

第12章 为官箴言(4)

造伪的实质就是“欺上瞒下”。瞒下,会造成群众的怀疑;欺上,会导致上级的不满,可谓“两头不讨好”。国务院曾经派督查组到贵州六盘水考察环境质量,一位副市长表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常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炭化工企业”;“水源保护区也没有任何工业企业”。但随后督查组发现六盘水有发电厂未履行相关程序擅自开工建设投产;不少矿区存在水污染隐患,有些甚至已经污染了当地的饮用水源;六盘水市境内也还存在30家以上的焦化厂。为此,监察部门专门成立了“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当众撒谎欺骗督查组”,对这位六盘水副市长的谎言进行问责。可见,撒谎和环境污染一样严重,同样构成巨大的危害。

智慧金言

如何做到“着实”做事,避免造假呢?《官箴》认为主要的途径就是“慎”。一方面,办事要小心谨慎,不可马虎大意出现纰漏。另一方面,对于谎言,干脆不要去说;对于违规的事情,干脆不要去做。防微杜渐,从源头抓起。这就要求从政的官员要有冷静的头脑,办理事情要严肃认真、三思而行,因为“不慎”往往会导致工作中的失误,给国家和单位带来损失。更重要的是对待“着实”,始终要秉承着一颗“诚心”,脚踏实地地干工作,凡事都要“求真务实”,用真正的业务水平和真实的成绩来赢得上级的赏识与群众的拥护。

敬奉公义,协调合作

原文

守土之官,治不越境,似也。然遇邻境命盗重案,一有风闻即宜星火缉访。稍分畛域,受之以需,致犯得远窜,已失敬公之义。其或假道境内,终且牵连,被议,岂非自取之乎!

译文

作为守土有责的地方官员,其治理的地方政略举措是不能越出管辖区域从而干涉到相邻地区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是遇到邻境发生了杀人、盗窃等大案,就应当立即协助缉捕寻访。稍存疆界之分,就会给予罪犯可乘之机,致使罪犯得以远逃,这就失去了敬事公职的道义。尤其是如果罪犯正是借机经过自己辖区逃走,最终必然会受到牵连,从而遭致弹劾论处,这难道不是咎由自取吗?

活学活用

《吕氏春秋》曾经说过:“察己则可以知人。”当官的人要想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应当时时刻刻以治下的人民的利益为第一考量,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着想,不能总从“官本位”出发来思考问题。所以,征收百姓的税赋时,不要再额外加征,表面上看得到的财税收入可能少了一些,但是人心和官誉却带来了提升。这种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以后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相反,那些只知急功近利的人,一味役使民力、横征暴敛。一旦激起人民的怨恨,必定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中就有所谓“激变良民”的条款:“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这条法律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官员不爱惜民力,因随意加征赋税、违法摊派导致普通百姓起来闹事、造反。同时对于这样的官员也要给与严厉的制裁。

孔子就曾经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节用而爱民。”就是要时时刻刻想着如何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减少麻烦。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反复提醒党员干部不要忘记人民的重要性,要求在税收上一方面取之于民,另一方面要使人民经济有所增长,有所补充;主要要采取办法帮助人民群众发展生产,使人民有所失的同时又有所得,并且使所得大于所失。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他坚决反对在财政工作中不顾人民困难、只把政府和军队的需要放在首位的错误观点,认为这是竭泽而渔,诛求无已,是反动派的做法,决不能承袭。

今天许多社会矛盾的发生,特别是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与某些政府官员不能与老百姓做换位思考,只考虑部门利益有关。在一项网上调查中,“地方政府与民夺利”被中国网民认为是许多干群矛盾的“罪魁祸首”。《联合早报》就曾经列举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反而忽略了应尽的服务职能。比如在公共事业范围内,修路要过路费,建校要集资费,拆迁要劳务费,对治下百姓摊派过多,将损害群众利益当做增加企业与政府利益的前提。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问题,如果激化了社会矛盾,作为领导则免不了要承担责任。

同样道理,在一个企业里,超负荷的工作和低酬劳意味着对员工福利待遇的剥夺,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调动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会导致很多人才的流失。

智慧金言

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就是需要公司的管理者应当“常思有以及人”,爱惜手下的员工,重视员工的各种福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心齐、泰山移”的合力,使员工们团结一致为公司创造更好的业绩,这也许就是“退一步者常进百步”的道理吧!

清正廉明,为官之本

原文

廉明乃是为官之本,岂可以此上矜夸,下凌虐?以己之廉,病人之贪,取怨之道也。

欲寡者神清,操严者政立。

译文

清正廉明秉公办事,这是做官之人最基本的品质和能力,是其本分,岂能以此为资本向上级夸耀邀功请赏,向下滥施淫威以逞能呢?以自己的清正廉洁,谴责他人的贪婪,是最容易招惹怨忿的。

非分之欲少的人,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不致出卖或丧失原则;操守谨严,品德高尚的人,所倡导的政令往往能够通行。

活学活用

廉,清白高洁。《屈原在楚辞》中说:“叮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廉,俭约,便宜。《准南子》中说:“大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用廉形容人,含清廉、正直、公平之意。古之为官者,只有少数人认识到了,廉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品质,它还可演化出一种作风,养成一种风气,成为一种统御方法。古语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明,廉生威。统御者只有从自身作起,持身清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样才能民服吏畏,社会风气正、民心顺,必然提高统御效率。正因廉有如此大的功用,中国古代把廉作为评判为官好坏的主要标准了。《三国志·魏书·李通》中记载,司马懿提出:“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把清廉做为为官的首要标准。南宋吕祖谦在《东莱吕太史别集》中又提:“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还是把清廉放在第一位。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确也有一些统御者,以清廉、公正、无私为本,以廉生威,拨乱反正,造福一方,赢得人民的信赖。历史上的包拯就是其中之一。包拯一生清廉俭朴。史书上说,包拯后来做了大官,地位虽高,可是穿的衣服、用的器具、吃的东西,都和他布衣时没什么两样。据说他被任命为陕西转运使后,本该穿绘有新等级标志的“章服”上任,以示尊荣,他倒好,穿着原来的衣服就去了。宋仁宗听说此事,十分赞赏,特地派人骑快马去追包拯,把三品图纹的章服授予包拯。

端州盛产砚石,早在隋唐之际,端砚即极负盛名。历任官员在向朝廷交纳砚台时,都要借机向民勒索,额外增加所需的数量,令百姓怨声载道,不堪重负。包拯到任后,一改旧习,命砚工按进贡数制作,自己一块不留,深受百姓欢迎。包拯离任时,砚工特精制一方好砚赠送给他作为纪念,他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包拯一生如自己所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晚年时为教育后代,包拯留下遗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之孙。”

包拯以清正廉明为本,逐渐形成巨大的威势。史书记载:“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就连儿童妇女都知道他的名字,呼曰:“包待制”。当时的京师所在地开封府有传语说包拯好比阳间的阎罗,谁想买通关节,走走“后门”,以徇私情,搞点“不正之风”,谁的官也就甭想再当了。他七次上奏皇上,要严惩酷吏王逵,终达目的;他敢于弹劾皇帝的后妃,也敢于指责气势显赫的国戚。宋仁宗的叔岳父张尧佐身为计相(财政部长),搞得民贫国穷,包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要搬掉这个祸害,因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弹劾张尧佐,最终迫使仁宗免去张的要职。

包拯所做的一切,自然赢得了人民的敬意。宋神宗时,西羌有一个将领于龙呵归附宋朝。他到京师朝见皇上时,请求皇上赐他包拯的姓。开封府署旁有一块题名碑,凡在开封府任过府尹的,都在碑上刻下姓名和任职时间。包公曾任开封府尹一年多,也刻了上去。南宋时周密曾说,开封府尹题名碑上的包拯二字,“为人所指,指痕甚深”,这是因为人民喜爱他,凡到此来的人,为表达敬慕之情,都愿用手指抚摸包拯二字所造成的。现在这块碑石还保存在开封历史博物馆里。

明代的海瑞和况钟也是因为清廉而被世人所知的官员,他们的故事早已流传民间。清朝康熙年间的江宁巡抚汤斌也值得一提。他是康熙亲自提名接管此任的。在任三年期间,其廉洁众所公认,百姓曾送其绰号“豆腐汤”。他身为高官,地方上的第一把手,管辖富甲天下的苏州、松江等七府一州。他自己完全有条件享受享受,但他盛夏靠从典当铺买来的旧布帐子遮蚊;在隆冬坐旧棉絮纷纷飘出轿帘的轿子出门。他亲自在巡抚衙门后园采摘野菜供膳,到市集上买菜,每天必有一味是豆腐。一次,年已三十四岁的大儿子汤溥不远千里来看望老父亲,儿子让老仆人上街买了一只鸡,汤斌知道后,立即让儿子当庭跪下,严加训斥。他自己到苏州任职以来,从来没有买过鸡吃。他认为读书人只有咬得菜根才可以做大事。尽管汤溥再三请罪,他还是毫不留情地把儿子撵回了家乡睢州。他为当地民众则尽心尽力,他奏清朝廷减赋在先,又劝阻康熙帝将南巡“御道”拓展在后,使得鱼米之乡的平民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所以汤斌奉调赴京前,苏州百姓聚至辕门外涕泣挽留,挽留不住时,罢市三日,遮道焚香相送。他靠廉正清明,获得了民众的忠心尊敬。

智慧金言

勤政和廉洁,是古往今来一个永恒的主题,廉洁从政,严格自律是历来清官廉吏自觉奉行的行为准则。以清养廉,以俭养德,慎独慎微。

公则清,清则廉,廉则明。从政者最要紧的是公字当头,为公忘私。只有凡事出于公心,才能抵御各种诱惑,不为非分之想所俘虏;只有自觉洁己奉公,才能“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公正无私,公道办事,才能赢得民众的爱戴和信赖;只有甘愿舍己为公,才能与民众同甘共苦,时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始终把自己的胆识、智慧用在为民造福上,从而创造出彪炳青史的业绩。

为政清廉是维持政权长久存在的前提,更是民心所向的原因。为官者应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清廉就是说服力,清廉也是凝聚力,清廉更是感召力。

当官要“制怒”

原文

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

译文

当官者首先要戒“怒”。如果有些事情别人做的不对,一定要静下心来慢慢思考处理这些问题的对策,从来没有不能圆满解决的。如果自己先按捺不住发了火,只能是害了自己,对别人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和损失。

活学活用

人应对各种各样的外界刺激,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表现,这是人的心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一些人不合时宜的做法,难免会给自己带来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良情绪。而发怒,则是这些不良情绪的一种较极端的表现,无论从人体养生学还是社会伦理关系上来讲,都是百弊而无一利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控制和调节,并在情绪的控制和调解中从容应对各种事件。思考解决问题的门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