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官箴》学生活
5662500000013

第13章 为官箴言(5)

看过电影《林则徐》的观众应该都记得: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堂上高悬着“制怒”的条幅,说明官场的先人们对于发怒的危害性早有认识。在官场之中发怒的危害性具体都有哪些呢?其一,处事不冷静,往往容易影响到正确的分析决策,容易在冲动之下把事情办砸。其二,对人不冷静,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而且发怒者的失态只会降低自己的威望,让挑起事端的人占据上风,如果殃及无辜,还会招致无辜者深深的敌意。而其中最重要的危害莫过于对身体健康的损害了。

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可见,怒火中烧对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怒皆由火气而生,气和怒是相互作用的。如果遇事忿忿不平,就会导致怒火中烧。怒气会使“血气耗,肝火旺”,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怒伤肝”。现代医学证明:如果一个人脾气暴躁,遇到事情经常发火,不仅增加了诱发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而且会增加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为官者火气旺盛,遇事爱发脾气,长此以往就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减少寿命,这样的结果“只能自害,岂能害人”。

在历史上,作为一个领导者遇事不冷静,暴怒伤身的事例很多,最具典型意义的恐怕要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了。周瑜作为东吴的三军统帅,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其心智和军事才能不能说没有过人之处。但是在与诸葛亮争夺南郡的战役中周瑜从第一次失利之后,就开始毒火攻心,不能自持。这位周都督在暴躁的情绪之中不能冷静、正确地估计对手的军事才能与办事技巧,只想着要一次就将刘备集团置于死地。诸葛亮就是抓住了周瑜的这个心理弱点,巧妙地安排了一次次激怒周瑜的计谋,弄得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终于被气得旧伤复发,口吐鲜血而亡。

智慧金言

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学会“制怒”,在工作中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要有意识地控制情绪,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和冷静,把不良情绪扼杀在萌芽状态。随后应当平心静气地思考这些事情的解决方法,制定相应的可行性方案,总能够想到一个好的解决途径,正如《官箴》所说的“当详处之,必无不中”。只有能够把握自己情绪的人,才会时刻拥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也才能使为官生涯更加平稳、顺畅。

为官有技巧

原文

才者德之用。有图治之心,而才不足以济之,则内外左右,皆得分盗其柄,以求自济其私。故一事到手,须自始彻终,通盘熟计,实能收之,然后发之。万一难以收局,且勿鲁莽开端。盖治术有经有权,惟有才能者能以权得正,否则守经,犹恐不逮耳。

译文

才能是为德性所用。为官者有治理地方的想法,却不具备治理地方的才能,他左右的人就会乘机分割他的权力,为己所用。所以在做每件事之前,为官者都要先从头到尾把每一步的计划考虑清楚,然后再实施。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就一定不要草率行事。当官的谋略与技巧,有规则也有变通,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够反复权衡利弊后利用变通得出正确结论,而无才的人则会墨守成规,沿袭旧制,恐怕还不会牢牢地遵循它。

活学活用

古语云:“车损轮,则无以行;舟无楫,则无以济;国乏贤,则无以理”。即谓车轮损坏,车就不能前进;行船无桨,船就不能渡河;贤才匮乏,国家就难以安定。对于为官之人,自身的才干是最为重要的,为官之人如果没有能力,才智溃乏又怎能治理好一方百姓呢?多读书、多学习,会使为官者思维敏锐,精通韬略,如果还能躬身实践,这样才会具有为国尽忠、为民请命、富民一方的为官的才能。

为官者受命管理一方百姓,无才便没有能力治理好辖区,便不是好官,而有才者则前途光明。

乐毅为战国时期中山国人,是魏将乐羊的后裔。由于乐毅德才兼备且擅长用兵,赵人推举他在赵国做官,赵武灵王被围困饿死时,他离开赵国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为了对齐国报仇雪耻,以谦恭的态度、隆重的礼物招纳贤士,凡是了解进攻齐国要过险阻、君臣间的关系,善于用兵的,一律欢迎。乐毅作为魏国的使者来到燕国,被燕昭王任命为亚卿。

乐毅在燕国帮助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察能而授官”,“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他主张:臣民所遵循的法令,对于妾媵所生的庶子和流民、奴隶同样也具有法律效应。燕昭王也“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经过28年艰苦努力,弱燕渐渐变得富强了,伺机向齐复仇。

燕昭王二十年(前285年),燕王欲乘齐滑王昏庸不得人心之际出兵伐齐,谋计于乐毅。乐毅认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认为齐是霸主之国,虽已衰落,但地广人众;燕国虽然现在粮足兵强,但毕竟国小人少,如单独进攻齐国难以取胜。因此,他献策说:“王必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接着又进一步分析说,淮北地区和宋国,是楚国和魏国一心想要的,如果说服赵国许给他们,那么就可以四国联合伐齐,齐国即可攻下。当燕昭王采纳了乐毅的谋略后,乐毅便亲自出使赵国劝说,又另派专使赴楚、魏,阐述联合伐齐之利。乐毅在赵国时,适有秦国使节至赵。乐毅又让赵王出面劝说秦国一起伐齐。秦由于想抑制齐在东方的霸主地位,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乐毅“天下共图之”的谋略得以实现。五国联军在上将军乐毅的统帅下,于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发兵攻齐。

齐湣王得悉联军已从西方攻入境内,于是仓促起兵渡济水西进抗击。两军人马交战于济水之西。乐毅身先士卒,率军冲杀在最前头。秦、赵、韩、魏四国将士亦英勇拼杀。齐军不敌大败。齐湣王率残军退守临淄,遣派使者向楚国求助。此时,乐毅认为五国联军已完成使命,即让秦、韩军队撤回本国;让魏军占守宋地(今河南省东部及山东省西南部部分地域);赵军驻河间(今河北河间);亲自率领燕军,长驱直入进入齐国境内,进而围攻临淄,不久便攻下临淄,尽取齐国宝物祭器运回燕国,并一鼓作气,长驱直入,“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对于乐毅的进军计划,燕国大臣剧辛曾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只掠边城,不入内境。而乐毅志在灭齐,自有长期占领齐国的谋划和打算。他对剧辛说:“齐王好战,矜功称能,但没有什么谋略,排斥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暴虐,百姓怨恨;他的军队已经没有战斗能力了,如果我们乘胜击之,那么百姓必然叛之,此时不攻,待他们醒悟过来,改正错误,怜恤百姓,抚慰其民,那我们就难于取胜了。”

乐毅为了实现灭齐广燕的宏愿,他在攻下临淄后,除了在军事上采取五路进军的战略部署之外,还十分重视在政治上采取怀柔政策。布施德,稳定民心。其主要措施有:禁止燕军掠夺百姓;求齐之名士,尊显其地位,以礼待之;废除齐国残暴的政策,宽免齐民之赋税;恢复齐桓公、管仲时齐的旧政,建宗庙祭祀桓公和管仲;对贤者进行表彰进封。这些措施,均收到良好的效果,齐地皆愿隶属于燕。

在乐毅所率燕军的强大攻击下,齐国只剩下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境)和即墨(今山东省墨县)两座城池。这时,由于楚国改变了联燕攻齐的政策,转而出兵救齐,再加上昏庸的齐滑王被杀,齐襄王即位,齐国旧臣和两城守将见有了转机,开始坚决抵御,致使乐毅久攻不下。在此情况下,乐毅又审时度势,决定解除围城,退兵九里,筑垒屯驻,困而不战,想要凭借德惠来收服二城的人心。其具体政策是:“城中出者勿获,困者赈之,并使二城人各复旧业,以安其心”。乐毅认为,在民心不服的情况下,即使强行攻下城池,也难以守住,犹如以前齐国灭掉燕国一样,其民未服,终被燕民赶走。

可是,燕国有的人却对乐毅的策略表示怀疑,并在燕昭王面前拨弄是非,说乐毅智谋过人,在呼吸之间攻下齐的70余城,而现在只有两座城池,却久攻不下,不是乐毅不能攻下,而是不积极去攻,想用兵威立信于齐,尔后自己在齐南面称王。还有人挑拨说:“齐人已服,所以未发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且齐多美女,又将忘其妻子。愿王图之。”但燕昭王开明贤达,不仅没有听信谗言,反而置酒设宴,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指责谗言者说:“先王以全国之力礼待贤明的人,非贪土地以遗子孙也。遭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齐为无迫,乘我国内乱至极,谋害了先王。寡人统位,痛之入骨。故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其有成功者尚欲与之同共燕国。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国固乐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并将进谗言的人给杀了。赐乐毅妻以后服(皇后的衣服),赐其子以公子之服,辂车乘马,各属百辆,遣相国奉旨乐毅,立其为齐王。乐毅既感激,又惶恐不安,乃上书以死坚誓不受。

智慧金言

乐毅以才辅燕王,又得燕王之信任,实为天下有才人之福。也应该把乐毅当做为官楷模。博学多才、以才辅政,自然能流芳千古。

用公款需谨慎

原文

侈靡之为害也,取之百姓不已,必至侵及官帑。其始偶然,继乃常然,久且习为固然,而忘其所以然。夫因公那移,即干严律,实为侵盗,纵或幸逃法网,神且鉴之,矧法亦未可敬免耶?上官之喜怒,一身之疾病,公事之降革,皆不可知。官帑无亏,不过夺职而止,不然,将有制其命者,所当于用财时先自谨也。

译文

奢侈的危害,在于如果剥削百姓不够,就要克扣饷银。开始时偶然为之,后来成为习惯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忘了本来问题出在哪里。挪用公款,是很重的罪名,与强盗没什么差别,纵使侥幸逃脱法网,但人神共愤又怎么能幸免呢?人的旦夕祸福都不可预知,但挪用公款,一经发现,则必然是死罪,不然的话,也会因此而丢了身家性命。因此,用钱时首先应当自我谨慎。

活学活用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当了六十年皇帝,又做了四年太上皇的乾隆终于撒手西归。

嘉庆虽说坐了四个年头的皇帝宝座,可始终没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处处都得看乾隆的眼色行事,他心里虽然对大学士和坤恨之入骨,但面子上还是恭维有加,不敢有所行动。

乾隆一死,嘉庆腰杆马上硬了起来,当即派人密查和珅的劣迹。

这个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他的祖上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功劳,他承袭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靠着前人的功劳,和珅在成要宫中当上了官学生,又因为反应敏捷,乾隆三十四年被选送到銮仪卫当差。

至此,和珅时来运转。有一天,乾隆要坐轿出门,临行前黄盖却找不到了,乾隆大发雷霆,厉声责问:“究竟是谁的过失?”和珅应声插嘴附合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此言一出,乾隆听得极其悦耳,便循声望去,见和珅长相不凡,风度潇洒,便产生爱意。一路上,乾隆问他四书五经、人文历史等知识,和珅应对的也头头是道。马上,乾隆便提他当了仪仗总管,此后和珅更是官运亨通。乾隆三十四年,和珅官至军机大臣上行走,开始掌握实权;乾隆四十二、三年又官升几级,成为大学士,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专掌朝权。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又把自己最宠爱的十公主和孝,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和珅和乾隆成了儿女亲家。

自结亲以后,和珅自恃手中握有朝权,背有乾隆皇帝,行事更加肆行无忌,外结封疆大吏、领兵大员,内交朝中大小官员,在各部安插党羽。安排他的弟弟和琳出任都统,他的亲家苏凌阿当大学士,甚至他早年的师傅等也当上了御吏、侍郎之类的京官。

势力一大,和珅便开始耀武扬威,家内的积蓄比乾隆皇帝还多;他搜罗的美妾娈童、艳婢俊仆,更是不计其数。和珅还有一班打手,仗着威势,在京城中横冲直撞,很是厉害。

和珅每天入朝问事,文武大员都要伺立道旁,夹道迎送。人们称这迎送的人墙为“补子”胡同。每逢令节朔望,和珅也在自己的官府私受百官的朝贺。也还真有一班大小官僚为攀上和珅三跪九叩首的欢呼千岁、千千岁。

嘉庆对这一切,早已看在眼里,但乾隆在世,投鼠忌器,不便下手,乾隆帝咽气没有几天,和珅还做着好梦,忽然一日圣旨传来,钦差当面宣读道:

和珅欺君罔上,专擅朝政,胡作非为,实为国法难容,着即革去官职,锁交刑部查办。钦此。

这边和珅锒铛入狱,那边封门抄家也在进行,不日后,一份查抄清单送到嘉庆处,请皇上过目。嘉庆看到清单,得知和珅贪污之巨,大吃一惊。嘉庆当政时,每年国家的总收入不过七千万两,而和珅的家产抵得上国家十年的总收入。嘉庆决定处死和珅,但考虑到和珅和乾隆的关系,最终令和珅自尽,赐其全尸。至于和珅那些财产,悉数收入宫中归己。

智慧金言

从古至今,贪官皆无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