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秦始皇:跌倒在细节面前的高管
5666600000020

第20章 事业巅峰,谁道是风口浪尖(2)

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不容侵犯的。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倡“五德终始说”,设三公九卿,行郡县皆在巩固中央的权威,壮大皇帝的权力。但是“事皆决于法”的提出必然与“事皆决于君主”的要求发生矛盾。对于这个问题,秦始皇给后世的君主作出了示范。皇帝既是最高权力的掌控者,也是法律的制定者。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意志,君主的话就是法律。实现君权、立法权和执法权的三位一体,正是中央集权的体现。

秦始皇统治天下的管理制度是“依法治国”。在法律的作用下,秦朝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因“人治”而造成的政令不齐、力量分散的情况。全国上下都能集中在秦始皇一人的号令下,各安本分。皇帝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正是为了实现皇帝一人而治天下的美梦。

除了皇帝一人,天下之民都被平等地约束在法律之中。赏罚分明、执行有度使法律的效力和国家的公信力都得到了保障。秦国如能一直遵循这种制度,并随着时代流转而加以改进,延续万世基业也不是不可能的。

作为企业具体运作的主要管理者,企业家的处事风格会影响到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对待员工不偏不倚的态度和公平管理理念,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实现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率。泰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措施,推动了泰国一步步走向强大,其经验值得企业管理者借鉴。

★管理者待人要一视同仁。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一视同仁。首先要明确一视同仁不是“平均主义”,由于部门不同、员工的职业技能不同、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同,他们享受的待遇当然也要不同,这才符合市场竞争的要求。

★管理者做事要有理有据。企业在选拔干部、选定培训对象等诸多事情的处理上,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应本着只要符合条件就给予同样机会的原则。在维护工作纪律、处理问题员工时,也要做到有理有据、公平一致。

企业家对企业的宏观管理简单的说就是管好“人”和“事”。其本质就是协调企业的“人”把“事”做好,这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克制员工的不正当行为,帮助企业家实现企业的高效能和高效益。秦始皇宣明法制的行为值得管理者学习。

★有效的制度有助于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企业实行的制度是否有效,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的关键。有效的制度可以把企业家的意志和管理权限延伸到制度所及的每一个角落。在有效制度的组织下,员工的能力和智慧由独立存在、独自发挥作用,变成相互叠加、共同发力。

★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制度。制度的制定不是凭空想象的,泰国“依法治国”来源于其奉行的治国理念和发展经验。企业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必须考虑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成功经验、经营理念,良好的制度是适合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相结合的产物。

4.废分封,设郡县:企业制度有时也需要修复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面临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选择。分封制已经实行数百年,无论是在短期内迎合民众保持国家稳定上,还是在推行制度所花的成本上都比较低廉。郡县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直至商鞅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度才逐渐成熟。关东六国也有郡县制度,只不过没有推向全国,没有秦国那么成熟。

一项失败制度会有受害者,也会有受益者。周朝施行分封制度,尚能存在八百余年,这不能不说分封制度有其存在的价值。泰国从周朝的躯体中分化出来并成功地反噬了周朝,这也说明分封制有天然的缺陷,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郡县制虽然在推广之初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它能避免分封制度的缺陷。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致使分封诸侯在地方上逐渐做大做强,因中央统御能力降低,周王朝终不免分崩离析。秦国的成功得益于周朝分封制的漏洞。在周朝建立之初,这个漏洞已经隐藏在国家政权中。最先破坏规则者最先获利,获利额度与破坏规则程度成正比。一旦制度的漏洞被挖掘出来,无数的力量都想从这个漏洞中获得好处。

各诸侯国不断地钻分封制的漏洞来壮大自己。周天子在一开始也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多次讨伐不臣的诸侯,填堵中央权力的漏洞。漏洞在消耗周天子权力的同时,也在壮大钻营者力量。周天子力量消竭之时,便是其统治分崩离析之日。当周天子再无力填堵漏洞的时候,周朝的政权也就像一座被白蚁吃空的房子,在风雨中轰然垮塌。

秦国刚刚建立帝国,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分封制度的弊病以防止再次帝国崩溃。秦始皇用五德终始说论证了君权神授的合法性,设三公九卿保证了对核心官僚体系的控制。为了解决统治辽阔帝国的问题,秦始皇积极推行了郡县制。

处于制度之中的人,往往会因为惯性而看不到制度的缺陷。秦朝刚刚取得军事上的全面胜利,就有大臣提出:燕、齐、楚等国地处偏远,难以统御,应该仿效周朝分封诸子镇守之。这个言论刚一抛出,诸臣子就在秦朝的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李斯等人认为:周朝因实行分封制度而导致分封诸侯各自为政,不受天子节制,从而将国家带入战乱之中,郡县制可以割除分封制度的弊端,是秦朝最好的选择。

从经济学和管理学来考量,选择分封制或者郡县制实际上是一个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问题。从短期效效益来看,分封制已经践行了八百年,秦朝只要全盘接收按部就班施行,也能收到成效但终不免国祚分崩。郡县制克服了分封制度的缺陷,将地方牢牢地控制在中央手中。即使数百年之后,中央集权的程度依然不会降低。但秦朝刚刚统一天下,盲目采用郡县制可能造成地方局势不稳。

秦始皇作为一个优秀的决策者,与李斯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要的不是数代的风光,而是百世的基业。因此他坚决地选择了处于探索阶段的郡县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将天下分为36郡(有说40余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一套上下制衡、总归皇权的完整统御体系在秦朝推行。秦始皇坚持废分封,设郡县有三大原因:

分封制度主要对象是有功之臣和皇亲国戚。这种只能依靠恩惠和血缘关系为基础来维持的关系并不牢固。随着时间的流失,恩德逐渐淡忘,血缘关系逐渐疏远,力量对比失衡,中央权威消弱,新建帝国必然出现战国诸侯混战的局面。郡县制度以皇帝任命的官员治理地方,地方没有世代传承的权力,没有土地的争夺,就不会出现相互攻伐与中央形成对抗的情况。

秦朝一直践行中央集权式的统治模式,以一人总揽国家的核心权力。如果实行分封制封君建立独立的王国,皇帝的权力就会因为封君的存在而被慢慢削弱。尝到独裁好处的秦始皇绝对不允许有人瓜分他的权利,那怕是自己的皇子皇孙。

郡县制能配合三公九卿制度形成一套由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体系。分封制就像是一个平面图形,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势力范围把天子拱卫在中央,天子缺少对诸侯的制约和控制,致使他们各自为政、肆意妄为。

三公九卿配合下的郡县制就像一座立体的金字塔,由上到下层层制约。即使秦末天下大乱,秦朝也只有叛逆的民众没有叛逆的官员。郡县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皇帝的绝对权力和中央的权威。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如果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将失去获得长期利益的机会,企业也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生存下去。企业管理者在面对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抉择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平衡原则。保持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是管理者的份内之事。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固然不对。但是野心太大,不顾实际追求长远利益到头来只会得不偿失。

★注重长远利益。长期利益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保证。在企业有发展前途、有发展实力的时候,长期利益应该放在短期利益之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追求目标。

周朝的分封制延续了八百年,在制度漏洞的侵蚀下寿终正寝。这充分说明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一个好的企业制度,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总会慢慢出现一些漏洞。面对企业的管理漏洞,企业家要及时分析漏洞的性质和数量,及时实施补救措施。

★小漏洞,及时修补。如果只是细节方面的,找到制度漏洞的源头及时填补就行了。如果漏洞的数量很多,企业家首先要填补的是制度中最大的那个漏洞,漏洞最大危害也最大。

★大漏洞,壮士断腕。如果企业制度的漏洞已成了一个无法填补的无底洞时,小修小补已经无济于事了。与其让制度漏洞把整个企业拖垮,还不如壮士断腕,对企业制度实行彻底改革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推倒运行多年的制度模式,这个过程看似痛苦,但它所花费的代价远比旧制度被漏洞吞噬、被迫建立新制度的代价低得多。

5.书同文.车同轨:标准化对于企业好处多

地缘政治中,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是造成地区之间隔阂的因素。军事上的统一只是土地的兼并,只有在政治、经济、生活上都形成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在文字、度量衡、货币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质上就是一个个独立的文化圈。文化的独立性和排他性使地域之间形成壁垒,难以实现融合。秦朝用强大的武力打破了各地之间的壁垒,但是形式上的破坏并不能逆转其文化根源的影响。

秦始皇一统天下必然要打破经济文化上形成的差异。六国对其百姓统治长达数百年,如同齐国蕴含有深厚的儒家文化,楚国有发达的巫术传统一样。这些文化实际上代表着统治者的意识,对秦朝统治影响很大。残存的六国势力有可能借助百姓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感壮大反秦的力量,所以秦始皇必须消除这种文化上的反动因子,建立新的体系替代原有的文化。

秦始皇需要管理规模空前的国土面积必须对国家进行重新规划。对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经济交换标准、不同的文字体系都需要废除,然后统一成一种模式。降低行政成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标准化、统一化管理。

战国正是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各国的货币在形制上、价值上都难以对等。秦国并吞天下垄断了战国的所有市场,然而不同的货币却严重阻碍着各地商品的流通及国家的财政收支。秦国废除六国的铸币将半两钱推广到全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文字不同是秦朝颁布政令的最大障碍。政令从中央到地方经过各级层层下发出现偏差在所难免,秦始皇取缔天下的文字,把秦朝的小篆作为标准的字体。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百姓有感染同化的作用。书同文、人同伦将天下百姓连成了一体,久而久之百姓只在一种主流文化,一种沟通文字下生活,必然会逐渐接受大一统的现实。

秦朝赋税主要以粮食等实物税为主。混乱的度量衡制度使赋税的征收出现偏差,无法正确地估算国家需要。统一度量衡便于政府向农民征收赋税,同时也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经济的发展与交流。

马车是各地往来的唯一交通工具。由于车轮大小不同,各地的车轨也形态各异,各国还修建了许多路障堡垒以限制不同国家的车马行驶。轨道的统一可以杜绝各地交通自为一体的弊端,增强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为了强化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设三公九卿、行郡县制、立法制,将整个帝国糅合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还需要无数的神经、血管沟通,书同文、车同轨就是传达信息、发布命令最佳的沟通渠道。统一制度的建立给秦朝带来两大好处:

一、建立了一套新的经济文化生活制度。这让秦朝传播政令、征收赋税、维护地方稳定、收拢民心等方面所耗费的成本大大降低。中央政府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并增强了行政的效率。

二、打破了原有经济文化体系形成的壁垒,杜绝了政令不通、交通不便、度量衡不一所造成的混乱。这样可以逐渐消减六国百姓对故国的眷念和反秦势力生存的土壤。

秦始皇通过统一标准的制定,把一切都控制在中央之下。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还让百姓增强了对秦帝国的认同感。

★秦始皇在全国建立统一之制,实现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际上就是对全国实行标准化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意味着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过渡的重要标志就是实行流水线和标准化。美国和德国的工业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除了先进的技术外标准化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企业中标准化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与国际标准化接轨还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随着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为适应市场需要企业需要一套统一的管理方式和完整的管理制度,实现内外一致、上下一统。企业家可以从秦始皇统一之制中悟出建立统一、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方法。

★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核心,构建一套上下认同的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企业的发展在于文化,文化的认同感产生生产力和竞争力。即使企业部门之间不相隶属,所在区域不同,但相同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让其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归属感。

★用文化衍生制度,用制度控制员工。优秀的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良好的制度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家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把企业的文化要求、制度需要控制在一个明确的范围内。实现对企业文化和制度的统一是企业家把企业牢牢握在手中的纽带。

6.收天下之兵。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是应急管理的重点

秦始皇作为创业之君,时刻思考着长治久安、江山永固的问题。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天下初定,反秦力量随时准备揭竿而起。秦始皇对此采取了预先控制的办法。虽然秦朝历二世而亡,但终秦始皇一生大秦帝国都没发生过大的叛乱。秦始皇在镇压反秦力量的时候总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将很多反叛都消灭在萌芽之中,避免了对秦帝国造成实质创伤。

西戎向来有铸造金人祈求天意的传统,秦人长期与西戎杂居逐渐接受这一传统。秦朝的臣民向秦始皇汇报了一个“神人”事件,说是有十二个金人出现在西北边地。对于这些事情统治者处理办法向来是:有用则纳之,无用则斥之。借助神的权威来包装自己,实现自己的意志是秦始皇最拿手的本事。“十二金人”之说给了秦始皇一个削弱天下武力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