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秦始皇:跌倒在细节面前的高管
5666600000005

第5章 往事如烟,从流亡到成王(4)

吕不韦虽然与赵姬旧情复燃,却同时为自己找来了不少烦恼。比如秦国宫廷内外盛传赢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无疑将吕不韦推到了风口浪尖。秦王子楚(原来叫异人,回到秦国后改为子楚)在邯郸的时候,对赢政的出生就有所怀疑,如今听到这些流言蜚语,难免增加了内心的疑虑。对突发事件极度敏感的吕不韦,在子楚未做出行动之前,提前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他不惜财力物力招揽各派学者,兼采众家之所长编写《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并非是秦国一直推崇的法家思想的汇集,而是将儒家、道家、法家、农家等思想融合到一处。当《吕氏春秋》编写完毕后,吕不韦还将此书布设于咸阳门外,延请诸侯各国的饱学之士批评指点。他还放出豪言:如果有人能增损一字,就会被悬赏干金。正所谓一字值千金,正是由此而来。吕不韦的举动引起诸侯国一片轰动,也为秦国吸引了更多的人才。

如果要从商人转化为政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树立一个高大亲民的形象,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吕不韦是地地道道的商人,纵然贵为秦国的国相,也被众多饱学之士嗤之以鼻。而《吕氏春秋》,却将吕不韦包装成一个文化人。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文化人一般都是有素质、有道德、有水平的。秦国经过十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到空前的规模,秦国的很多官吏已经有了满足感,缺少继续打拼的动力,特别是缺乏对未来认知。《吕氏春秋》作为思想武器恰到好处地为秦国走出瓶颈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二件大事:彻底断绝与赵姬的关系,将嫪毋送与赵姬。与赵姬旧情复燃之后,吕不韦又背上了生活作风不检点的罪名。如果处理不好与赵姬的关系,很可能将自己的所有投资毁于一旦。在事业面前,他理智地放弃了缠绵的痴情。为了解除赵姬深宫的寂寞,吕不韦将没有阉割的假太监嫪毒送给了赵姬,本想排除赵姬的寂寞,减少自己事业上的损失,没想到却给自己后来的事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将赵姬摆平之后,吕不韦将所有的精力放到了赢政的身上。为了确保赢政将来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吕不韦不仅让饱读诗书的李斯教授赢政历史政治,还让武将、剑客教授赢政骑马射箭、舞剑挥戈的技能。在一个做长期投资的政治家,站得视点越高,将来获得的利益就会更大。

通过这两件大事的准备,吕不韦不仅平安地躲过了舆论的风波,还将自己的美好形象树立了起来。在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能够洞察细微,就能及时做出精准的应对策略。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吕不韦时刻关注了秦国朝局的一举一动,才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化险为夷,变害为利。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细小方面一点一滴地堆积。学会经营自己,这是企业管理者在细节上必备的素质。吕不韦通过编写《吕氏春秋》,实现了两个目的: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给自己披上了学者的外衣,使自己进入文化贵族的行列;通过对位宣传和炒作,成功扩大了在泰国的影,向力。

★无论在外貌衣着、气质形象上,还是在道德品质、文化素质上,都要把自己包装好。因为管理者在公司的位置越高,其潜在的作用就越大。个人的素养代表了公司发展的希望,集体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增强企业的实力。优秀企业的管理者,一定是员工心目中的偶像和榜样。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将自己真正地融入到这个企业中。

★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需要组建调动灵活、才华卓越、热血激进的工作团队。这涉及到企业管理者的气质。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和公司的前景是给予员工信心和勇气的动力。一旦员工认同了自己所追随的领导者或者企业,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才能尽情展现出来,最终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朋友之间、合作伙伴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精心地呵护。因为没有哪一种关系是天生存在的,也没有哪一种关系是始终不变的。为了给这些对自身十分有意义或有帮助的关系保险,有必要对这些关系进行经营。当我们的事业遇到困境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些我们善于经营的关系真正地帮助了我们。

★经济利益虽然是企业家发展的动力,却不如良好的感情维持那么长远。经济利益如果是交往的前提,在利益消失的时候,以前所建立的关系将会烟消云散。只有经过真心实意的感情投资换来的关系,才会在自己得意忘形的时候给自己泼下冷水,在自己陷入低各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建立任何关系,都不能单从个人利益出发。因为动机不纯所建立的关系也将是在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海浪的冲击。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要刻意去建立某种关系,顺其自然地去经营自己所构筑的关系网,也许在得到乐趣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事业提供不少帮助。

8.赢政的风云王位路: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子楚曾经被作为人质扣押在赵国邯郸,时刻处于赵人的威胁欺辱之下。一朝变为秦王,子楚报复的信念油然而生。他不仅要攻打赵国,还要攻打那些将自己视为粪土的诸侯们。恨意往往催发强势的回应,秦王子楚也不例外。 丞相吕不韦主动请缨,统筹调度秦国的兵马,凭借自秦孝公以来积累的实力,秦军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秦国大将蒙骜不仅平定了赵国的太原,还一路猛攻魏国、赵国,连拔三十七城。 无论在什么时候,土地都是宝贵的资源。秦国的目的就是要一步一步蚕食六国,将六国打击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弱,最终将六国吞并。在进攻魏国大梁时,秦国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引来了其他诸侯国的恐慌。为了免于被秦国逐步蚕食,关东六国在信陵君的倡导下组成了合纵联合,以魏国三军大将信陵君魏无忌为首的魏、燕、赵、韩、楚、齐六国联军,气势汹汹地向东杀来,叩响秦国的函谷关。

在六国大军的进攻下,秦国所占土地被尽数夺回,秦军被迫龟缩在函谷关内,只做固守,静观其变。历代秦军的勇猛、逢战必胜的神话在子楚这里被打破。商鞅经过变法,将秦军塑造成了虎狼之师,如今却如绵羊一样躲在函谷关里不敢出来,真是丢尽了秦军的脸面和气势。

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对于不同人却有不同的影响。如果是英雄豪杰必然不会被暂时的失败击败,必定会奋起直追,放手一搏。可偏偏秦王子楚是个志大才疏,经不起失败的胆小之人。子楚的内心充满了焦急、后悔、愧疚、自责和不安,更兼身染重病,眼见命悬一线。子楚在兼并六国时,野心太大,谋划却不足。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太急于求成终不免栽跟头。他在国家的发展上,做出了不符合秦国实力的决策,引发了六国联合反击,陷入被动局面;他控制欲望太强,对六国的联合反击一时出现了失控,统御的思维一下子被击溃。作为最高决策者,子楚应该充分相信吕不韦的能力,把处理这件事的权利完全交给吕不韦,做到人尽其用。

如果秦王子楚去世,将面临一场秦王之位的争夺。虽然赢政已经贵为太子,是合法的继承人,却同样面临着竞争对手成姣的挑战。子楚仅仅做了三年秦王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一场秦王的争夺战一触即发。

卡耐基说过:“不要害怕把精力投入到似乎很不显眼的工作上。每次你完成这样一件小工作,它都会使你变的更强大。如果你把这些小工作做好了,大工作往往就迎刃而解了。”做好细节的赢政等到了丰厚的回报,在王位竞争中占据了三大优势:

★赢政是秦国太子,在名义上占据优势。自西周以来,诸侯都施行嫡长子继承制,秦国也深受其影响。如果子楚想废长立幼、废嫡立庶,必然会引起诸多大臣的反对。赵姬既然为秦国夫人,那么赢政就是嫡长子,由赢政继承秦王之位名正言顺。

★赢政聪明睿智,深得子楚喜爱。虽然成姣也是子楚的孩子,但很明显成姣在学识和武功气度上都不如赢政。赢政身在秦王宫殿,被残酷的政治斗争所感染,过早地成熟了。他经过细微观察,了解到父亲子楚的爱好以及权臣的交往关系,在政治博弈中,他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赢政得到吕不韦的鼎力支持。如果子楚去世之后,赢政没有权臣的支持,很可能会将唾手可得的秦王之位让给别人。吕不韦无论是从个人感情上,还是秦国的政治前途上考虑,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赢政。吕不韦手下的大将王齩、蒙骜都支持赢政,这就增加了赢政取胜的砝码。赢政平时的表现比成蛟更有君王的风度,中下层官员也比较看好赢政。 政治博弈的结果是赢政继承王位,成蛟被封为长安君,带兵镇守一方。赢政仅仅十三岁,不具备亲政的能力。泰国的大权完全掌控在吕不韦和太后赵姬的手中,但这无疑是赢政养精蓄锐、待势而发的最佳时期。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必须坚持“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的原则:

★做事不贪大,说明任何一个项目,在正式实施的时候,都应该经过充分的考虑和规划。要依据公司的实际能力,制定合理的计划,确保项目在实施中,避免出现硬伤: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能怀有贪欲地去制定任何规划,否则会出现“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事情。

★做人不计小,说明为人处事要从小事着手,不要轻易忽略细节问题。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做大事更应该遵循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将规划做到尽善尽美。如果忽略了细节的影响,终不免蚁穴渍堤之患。

领导者如果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就能以饱满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领导魅力、优良的领导作风和得体的领导仪表赢得公众的好感和信赖。这不仅有利于领导威信的建立,还有利于领导的决策实施。如果决策被群众真心实意地接受,那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角逐秦王的过程中,赢政和成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蕴含的道理是: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要抱怨老板不重用自己,不要抱怨选票没有别人多,也不要抱怨奖金没有别人多。在埋怨别人的时候,先找找自己的原因。竞争的结局所判定的是竞争者所具有的实力。志大才疏终不免被对手所击败,成为众人唾弃的可怜虫。

★韬光养晦,修身养性。只要默默地去做某些事情,不要什么都表现给任何人看。因为你所作的任何一项工作,别人都看在眼里。才华和学识不是装出来的,真正的实力也不是宣传出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会得到别人的青睐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