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一分钟打动领导的说话术
5673600000011

第11章 做领导身边最不可替代的人——想赢得领导信任,就得这么说(1)

一般来说,越是难以替代的物品,价格就越昂贵,产品的技术含量就越高。在企业里,同样如此,一个在各方面都无可替代的人,自然是领导眼里的香饽饽,领导见了,又是笑脸,又是加薪,生怕他们跳槽。可以说,谁能做到无可替代,谁就是王者。而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首先你得有良好的语言技巧,好的语言如同好的色彩,会让领导感受到你的为人,有效发挥沟通的作用。会做事再加上会说话,那么这样的下属肯定能迅速成为领导心目中“不可替代之人”。

事前绝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说话办事,为人处世,最难的就是把握说话或者做事的分寸。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标准,达不到标准自然就产生不了良好的效果,而超过了这个标准就会显得过犹不及。在职场中,下属和领导交流或者沟通的时候也是一样,要时刻提醒自己,话不要说得太肯定,万一事情出了变故,也能让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就像行军打仗一样,进可攻、退可守。

王有才工作非常努力,而且能吃苦耐劳,没多长时间就晋升为公司的一名部门主管。由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领导对他有些不放心,于是暗自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王有才不仅没有因为换了岗位而不适应,反而把部门管理得有声有色,于是很快,领导就提升他为公司的技术总监。

一次,公司有一个大的项目要赶在“五一”前完工,可是按照目前的进度,很难按时完成,为了不让公司的计划受到影响,老总想到了技术改进。他在公司里开了几次会来强调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会上,老总问王有才:“有才,你最熟悉公司的技术,如果让你在‘五一’之前的两个月里完成技术改进来实现公司的目标,你认为有困难吗?”“老板,别说两个月,为了公司,我保证一个月就完成任务。”王有才站起来不假思索地回答。

看到王有才这么有信心的回答,老板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真没让我失望,一个月后,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满意的成绩。”会议结束后,研发部主管对王有才说:“一个月完成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可能啊。我劝你去和老总说说,别到时候完成不了,害了公司又害了自己。”其实,此时的王有才也有些心虚,但是毕竟他已经向老总做了承诺,所以,只能回去把任务强加给自己的下属。

回到办公室,王有才召集手下的部门主管,开会研究决策,大家都觉得一个月时间太短,埋怨王有才把话说得太满。王有才安慰大家说:“我也知道大家有难处,但是我已经向老板表了态,实在不行,大家就加加班。等任务完成了,咱们再补假。”

看到王有才已经下定决心,大家便不好当面反驳,他们对王有才说:“我们一定竭尽全力,但是最后能不能按时完成,我们真的不能保证,因为实在是项目太大了。”王有才点头表示同意。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所有的部门主管都配合着王有才进行技术改进,但是由于在改进技术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工作,而且很多工作不是他们自己可以控制时间的。比如购买新设备,新设备的生产时间就用了整整半个月,等到了王有才的公司已经超过了20天,这样,后面的很多工作都要顺延,结果一个月过去了,王有才的技术改进没有完成。

王有才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在老板面前失了信,老板当即就大发雷霆,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并警告他:“如果两个月内完不成技术改进,就走人。”

在领导面前,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一定要给自己留有足够的余地,否则,一旦事情有变,自己连退路都没有,就像王有才一样,为了讨好老板,他不假思索地在老板面前夸下海口,结果没有按时交出成果,使老板对他失去信任。

因此,作为一名下属,在和领导交流和沟通时,一定要学会三思而后行,切忌头脑发热,把话说得太满。当领导给你下命令时,或者征求你的意见时,如果你没有很大的把握,不妨告诉他:“我尽量试一试。”或者说:“我也没有把握,但我会尽全力的。”这样一来,不仅给自己留了退路,也不会因为事情没有完成而让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要在谈话时给自己留有余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话不要说过了头

在与领导交流或沟通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分寸,切记不要把话说过了头。因为一旦话说过了头,就会让领导误认为你是一个只懂得夸夸其谈的人,而忽视了你真正的能力,时间久了,领导将会失去对你的信任。

2.话不要说得太绝对

在谈话时,话不要说得太绝对这一点也很重要。也许很多事情对与你来说是绝对有把握的,甚至是你曾经做过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也不要把话说得过于绝对。“物极必反”这样的道理人人都懂,绝对的东西更能引起“有心人”的挑刺,只要他挑,肯定能挑出刺来。若是能把话说得婉转一些,不把话说得那么绝对,等状况出现的时候还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斡旋。

3.说话要前后一致

在和领导沟通时,还有一条就是说话时要前后保持一致,不要出现矛盾的地方。一旦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处处都是矛盾的情况,领导会认为你这个人不诚实,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满嘴胡诌,是个不诚实的人。

说话感悟

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吃饭的时候吃个半饱,才有益于健康;饮酒饮到微醉,才能体会饮酒的乐趣;杯子要留有空间,水才不会往外溢;气球要留有空间,才不会再灌气而爆炸。同样,在职场上,和领导沟通也是如此,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要给自己留有一些回旋的空间,否则很容易覆水难收,酿成祸患。

学会站在领导的立场上去说话

一个下属能够站在领导的立场上去说话,是理解领导的最好方法。一个固执己见、不能理解领导的员工,同样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然而在职场中,很多下属总是特别喜欢抱怨领导,认为领导不随和、太严肃、不替员工考虑,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呢?也许更多的原因在于你自己。换个角度,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一切可能都会变得不一样。

当你在和领导沟通的时候,能够从他的角度去说话,那么你不仅掌握了一个高明的融洽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而且还掌握了一项通往成功的诀窍。

刘威在一家公司做职员,刘威的性格比较腼腆,所以不是那种特别会说话的人,所以他把自己更多的时间放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上。

一天,领导让刘威做一份报表,刘威和往常一样,仔仔细细地完成后,交给了领导。领导看完报表后,非常满意,称赞他说:“怎么没想到,你平时言语不多,但做起事情却如此认真,这么让人放心。”刘威听了后,微笑着回答:“谢谢您的夸奖,我一直认为只要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让领导少分点心,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听到刘威的话,领导会心地笑了。

刘威虽然言语不多,但是他简短的话处处都是站在领导的角度上去说,能不使领导感到开心吗?和领导说话的时候换位思考,能使领导感受到你对他的尊敬,从而从内心信任你。

深得领导信任的员工,可以称得上是领导“心腹”的好员工。这样的好员工往往都是懂得换位思考的人,他们善于站在领导的立场上去说话,设身处地去感受领导的苦衷,在必要的时候还会为老板挺身而出,为领导排忧解难。

当你作为员工忘记自己的利益,设身处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时,领导一定能体会到,并会为你的忠诚所感动。最终,你就会发现,你的这份“忠诚”会得到很好的回馈。

小马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工作一向认真负责。一次,杂志准备付印前的一天晚上,小马在编辑部加班,由于某些原因,领导突然要求临时撤换稿件,时间紧、任务重,可是负责这篇稿件的编辑因为家里有事情早下班了,于是领导就交给小马来审这篇稿件,为了赶在晚上12点前完成这篇稿件,小马匆忙编好标题,就交给了主任,主任一向对小马比较信任,所以没有细看就通过了。

第二天一大早,杂志印出来之后,大家就发现那个临时撤换稿件的标题出现了重大错误:稿件的标题与文章的内容严重不符。这可惹恼了一向严谨的主编,他立即召开编辑部全体员工大会,在会上他大发雷霆,尤其是对编辑部主任李涛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当场宣布扣发他两个月奖金,其他责任编辑也扣发一个月奖金。

虽然没有让小马承担责任,但他心里并没有感到轻松,他想,这件事情主要责任在于自己,却让领导替自己背黑锅。何况主任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想到平时主任对自己的信任和照顾,而自己却辜负了主任的信任,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于是,还没有等主编说完,小马就站了起来,说:“主编,标题是我写的,由于我的粗心大意才造成了这次的失误,跟李主任没有太大关系,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正在说话的主编有些意外,很惊讶,停顿了一会儿,他说:“好的,既然是你的责任,那么就由你来承担全部责任,记得下次一定要注意。”

开完会后,小马被李主任叫到了办公室。推开门进去,李主任亲切地说:“小马啊,你刚毕业没多久,工资也不是很高,扣发的奖金我替你交了吧……”

从那次之后,每逢有重大的人物要采访或是外地的广告客户联谊活动等,李主任几乎每次都带着小马出席。当然,小马也没有让李主任失望,就算一个很小的文字错误都没有再犯过。

人贵有“同理心”,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换句话说就是要将心比心,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事件,将当事人换做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地去体谅他人。当我们用同理心去考虑事情的时候,结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然而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沟通不畅:当员工把事情没有做好时,领导会批评说:“你这点儿事都做不好……”员工会心想:“你把权力卡得那么死,又不给任何帮助,做不好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在做事情之前,双方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领导充分咨询员工意见,并给予指导;员工在工作中及时向领导汇报,获得领导的意见,那么结果肯定就会不一样。

领导贵为领导的好处自然很多,但是相对也有很多的难处。首先,当上了领导,自然就失去了很多的自由,肩上的担子就会很重,而且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另外,领导的上下左右都是领导,要处理好层层的关系,也不容易。况且,不管是职位多大的领导,终归是普普通通的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所以他也会发脾气,也会有家庭纠纷,也会有某种缺陷,也会有不如下属明白的时候,所以,作为下属,在和领导沟通的时候,都要尽量地站在领导的立场,去为领导排忧解难。

说话感悟

很多时候,员工不会沟通,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理解领导的苦衷,不仅可以帮助你有效解决沟通中的障碍,还可以让你帮助领导从他的角度解决他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从而让他更加地赏识和重用你,让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职场上多干还得多说

在现代职场中,有很多员工工作能力很强,总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每当盼望着评优、加薪、升职时,这些好事却总是离他们远去。很多类似这样非常优秀的员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主动与领导沟通,没有很好地向领导推销和展现自己。

工作能力相当的两位员工,善于沟通的那一位,加薪、升职的机会往往要比那个跟自己能力相当、可是不懂得沟通的员工多得多。而在“沟通”这一项里,主动和领导沟通的能力是重中之重。与领导主动沟通,会使你拥有展示自身才华、获得晋升的机会。

辛吉尔是法国金融界的“大腕”之一。刚刚进入金融界的时候,他的一些朋友已经先他一步在金融界里面混得风生水起:有的是已经担任要职,有的做业绩做得非常成功,更有的早已成为了领导的绝对心腹。

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尽管沉默寡言的辛吉尔非常努力,但是工作成绩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为了改变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辛吉尔向已经是银行经理的吉普森请教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太简单了,只要你经常主动跟你的上司沟通,你很快就会跟我一样了。”吉普森不无骄傲地说。

“主动跟上司沟通,”辛吉尔有点难以确信,“就这么简单?”

虽然辛吉尔有点不太确信,但还是决定按照吉普森说的那样去做。在上班的时候,辛吉尔一改往日极力回避与领导接触的习惯,只要遇到不懂的、需要领导定夺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找到领导,请示解决办法,并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辛吉尔的很多才华在领导面前得到了很好的展示,领导发现辛吉尔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员工。于是,只要一有机会,领导就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辛吉尔去处理。久而久之,在领导刻意的磨练下,辛吉尔很快就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

两年之后,辛吉尔被总公司提拔为一家金融公司的总经理。

在现如今人才辈出的职场,固守“少说多干”陈规的员工,早已不合“潮流”。抱有这种工作态度的员工,充其量是维持现有的工作状态,更有甚者无异于是自断职业生涯。如果想要真正的成功,不但要多干,还要主动跟领导进行沟通。主动展示自己的优势,让领导更多、更好地理解你的工作状况。

所谓主动沟通,是相对于被动沟通而言。对领导交代下来的任务,等领导亲自来询问,再做回答的时候,这就是被动。主动沟通,就是在领导还没有问及的时候,主动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进程和工作情况。否则,不管你的工作做得如何地尽善尽美,领导他都不会知道,反而会觉得你工作不积极,凡事不主动,时间久了,就算你工作再努力,领导对你也许早已失去了耐心。

相比于这样的员工,领导们更喜欢那些哪怕能力不是很强,但是会主动和自己沟通的人,而不是那种只知道一味地“埋头工作”,却不知道与自己沟通的员工。主动沟通的员工,总能在第一时间里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告诉领导,并让领导对工作作出指示。这样的员工,也总是能更好地引起领导的注意。

当然,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只要主动跟领导沟通,就一定能得到赏识和提拔,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性格喜好,所以,主动与领导沟通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使用沟通工具,说话时尽量简洁明了

由于职位的差别,领导要做的、要操心的事情很多,领导的时间通常都很宝贵,所以就要求下属采取多种多样的沟通方式。现在短信、电话、邮件、QQ等都非常方便,无论你采取哪种方式跟领导沟通,都要做到说话简单明了,不繁琐、不拖拉、不含蓄。领导们做事都讲究效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沟通时,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