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一分钟打动领导的说话术
5673600000016

第16章 有些话可以为提拔做铺垫——如何让领导最终看上你?(3)

3.假装糊涂,故意曲解

遭遇窘境时,不一定非要采取复杂的摆脱方式。当别人对领导说出刁难的话,你可以假装不明白,故意将对方的话理解为另外一种意思。这种说话方式既能躲避对方话语的锋芒,又能给领导找到台阶下,即使对方想用言语进行伤害,也会被这种曲解的话语给回挡。

有时候,维护领导的形象,也是维护公司的形象。员工要有处处维护领导的心理准备。当领导出现难堪时,主动请缨包揽一切,领导定会对你的“护驾之功”赞赏有加,心里充满感激,在你需要的时候,他也一定不会袖手旁观,主动相助。

说话感悟

扞卫领导的形象和扞卫自己的前程一样重要。领导并非“万能”,在遭遇难堪,无能为力的时候,作为员工应该及时出面,说上一两句幽默的话,巧妙地转移话题或出语还击,将难堪包揽在自己身上。这样,领导在感激你相助的同时,也见识了你的真诚和智慧。俗话说,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这种“患难”产生的感情更能拢住领导的心。

说话说三分,责善切戒尽言

责善切戒尽言,意思就是指责对方的话也不要说尽,留有余地。再英明的领导,也有出差错或构思不够完善的时候,作为下属,不能意气用事,逞一时之勇,毫不留情面地指责领导的这种过失。也许下属的出发点是针对事情本身,但是这种坦率的、直言不讳的指责方式往往会让领导感觉自己有多愚蠢,颜面上过意不去,因此把话说尽并不讨领导喜欢。

俗话说,说话说三分。“三分”有点到为止的意思。人都是有悟性的,对待旁人的指责相当的敏感,尤其是领导,话说三分就好,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即使对他有看法想提出来,也只需做到如蜻蜓点水般即可,言语尽可能地委婉或含蓄,他才能保住面子,体面地接受。

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完全绝对性的。因此最智慧的说话方式,就是不把话说“尽”,不咄咄逼人,陷对方于没有退路的“死胡同”。逼人于绝地,所带来的苦果是不堪设想的。没有领导可以大度到不顾及自己的颜面和尊严。你可以对领导说“你这个方案似乎还有完善的空间”,而不要说“你这个方案肯定不行”;可以说“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不要说“你错了”。“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说话不说尽,富有弹性,照顾领导颜面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马亮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上司,这让童非很不舒服。两人之前是同事,业绩不分上下,马亮并无其他过人之处。对此,童非总觉得不公平,对马亮也没有显示出如其他同事那般的热情和尊重。马亮倒是丝毫不在意,没有架子,还和之前一样经常和同事们说说话,聊聊天,有问题一块讨论,同事们也都很喜欢他。

一次,小组的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对新项目的实施计划进行表决。作为带头人,计划当然先由马亮提出来。马亮刚说完,童非立刻反对:“你这个计划太过普通和保守,毫无优势可言,抓不住众人的眼球。我说你呀,现在是领导了,可不比从前,得做好带头作用,这种方案可是拿不出手啊。”马亮脸色一僵,沉声道:“既然你有更高明的想法,要不你来坐这个位置。”童非当即无话可说。

接着,马亮又询问了其他几个人的意思。其中丽莎就说的比较委婉一些:“我觉得这个方案挺好的,主题性很强。另外……如果再添加一些其他的内容,我想会更加完美。”马亮赞成地点点头。后来,这个工作自然而然就交给丽莎负责了。而童非则慢慢地变成了公司的“透明人”,马亮对他的冷淡,导致其他人对他也是避而远之,这让他痛苦不已。

童非话中带刺,既贬低了马亮的计划,又侧面指出了他的能力问题,已是领导的马亮自然受不了这口气,尤其是当着自己部属的面,被童非看低,颜面无光,定然会恼羞成怒。也难怪他会说出“要不你来坐这个位置”的话,一语击中童非的要害,现实就是,即使你童非有能力,终究还不是领导。

说话就如同给瓶子里装水,满则溢。同领导谈话,即使自己有绝对的把握或理在己方,也不要把话说尽说绝,一是这样的话听在领导耳里,犹如扎在心中的利刃,百般不适,以至于产生过激的应付措施;二是话不说尽,既给对方留有余地,也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唐太宗时期,作为一代有名的谏臣魏征,也曾让太宗动过杀头的念头。在朝堂上,魏征因无所顾忌地陈述己见,不考虑帝王的忍耐力,不留情面,惹怒龙颜,多亏长孙皇后巧言相劝,才使魏征幸免于难。明君如唐太宗,也有无法忍受臣子直言进谏的时候,何况是如今的领导呢?当今,领导都有一颗极强的自尊心,爱面子,倘若部属说话太直接,过于绝对,触犯了领导心底的防线,势必给自己引来大麻烦。而且领导身边少了像长孙皇后那样的冷静之人,颜面丢失,恼怒之下,只会意气用事,严惩该“说话者”。

那么,如何做到说话不说尽,这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开始:

1.看清事实,以尊重为前提

领导就是领导,身份、地位皆高于员工,这个事实决定了员工必须服从和尊重领导。认识到这一点,在同领导交谈中,就会恪守身份,言语恭敬委婉,说话处处小心,以不伤领导的面子为前提。

2.话不要说得太绝对

过于绝对的言语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也不易被接受。比如当领导听到“这个一定得改”“你绝对错了”之类的话时,他会在想“难道不改不行?”“真的完全错了吗·”这就有舍本逐末的意味了,而且还容易激发起领导的逆反心理,沟通的效果大大降低。

3.话要说得圆润含蓄

话说得太“尽”或过于直接容易激恼对方,引起误会或产生矛盾。然而,把话说得圆润含蓄一些,这种似有似无的指责或忠告,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话不说尽,这也是职场上一种说话的大智慧。在领导面前,点到为止、含沙射影的说话方式,既让领导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又保全了领导的面子。

说话感悟

言而尽而意无穷,有情尽在不言中。当下属想让自己的领导接受自己的建议或指责时,最差劲的做法就是:言语相激,咄咄逼人,让领导喘不过气或说不出话。领导颜面不保,定然恼羞成怒,尽可能地抓下属的语病反击或者怀恨在心,日后报复。领导的面子最重要,聪明的下属都会把握说话的分寸,话不说尽,点到为止,即使自己再有理,也不逞一时之强。其实,在无关大雅的小事上,退一步便能海阔天空,给领导留面子,也给自己留余地。

知恩图报,人走“话”不凉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为人之根本,更是衡量职场人士心理品质的标准。人生中,很多人都要经历过无数次的跳槽和数份工作,也许是因为薪水不够满意、提升空间太小、企业前景堪忧,又或者同事的挤兑、领导的看不顺眼……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离开,也不要给人留下“人走茶凉”的感觉。

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个?因为不如意才寻求更好的发展,频繁跳槽,辗转职场。对于员工来说,离开的那一刻也许是解脱和欣慰的。但是对于一个潜心栽培和提携他的领导来说,这种离开意味着背叛和离弃,更让他们感到痛心。在员工需要的时候,领导雇用并培养了你,作为回报,他希望你可以一辈子效忠。但是,人的需求都是无止境的,员工也有自己的道路选择,虽然做不到一辈子为一位领导办事,却可以让他知道:即使不在眼前,你的心还是充满了对他的感激。因此,平日里要加强沟通,电话交流、登门拜访等等,哪怕是一句问候,一句关怀,也会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岩峰在恒丰律师事务所工作了八年多,从最开始的助手工作到如今的独当一面,岩峰对上司白总的一路栽培充满了感恩之情,所以他做任何事都竭力做到最好,白总对他也极其信任,很多大案都是直接放手让他去做。但是,岩峰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不想一辈子给人打工。因此,他向白总提出辞职,白总有些吃惊,起初还以为是给岩峰的工资不够高,便提出上涨薪资。但是岩峰笑着摇摇头,告诉了他自己的想法。白总很生气,说这么多年用心培养岩峰,就是看中他的忠诚,谁知还是养了“白眼狼”。岩峰苦笑着最终还是离开。

一年过去了,岩峰成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虽说规模不大,人员有限,但根据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岩峰很有信心。在这一年里,岩峰主动和白总通过几次电话,他能感觉到白总对自己的离开一直不能释怀,每次说话的口气都是格外的冷淡。

某一天,岩峰从以前同事口中得知,白总因病住院,便立即赶往医院探望。白总对他的到来感到意外。白总几年前离异一直未婚,孩子正在上学。在医院里,白总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显得特别的无助和寂寞。岩峰便每天抽空去医院看他,开始白总还是有些冷漠。但岩峰厚着脸皮和他找话题聊:闲聊家常、讨论时事新闻,也回忆起过去工作的点滴以及白总如何指点自己。有时候也谈及一些养生保健方面的话题,白总对此很感兴趣。后来,白总还主动问起岩峰事务所的进展,并针对现实情况给岩峰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出院之后,两人冰释前嫌,恢复到以前的关系。虽说目前两人不在一起共事,但经常隔三差五地联系或者切磋案件。

多年后,岩峰代理的一项重大案件出现了状况,岩峰作为被告上了法庭。白总知道后,积极出面,担任他的辩护律师,并利用多方面的关系,才使岩峰躲过一劫。

岩峰是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当他为了寻求更广阔天地的时候,不忘过去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白总,主动联络,在领导生病需要人的时候出现在领导身边。尽管当初自己的离开,已经背上了忘恩负义的骂名,但是经过时间的证明,白总看到了岩峰真诚和知恩感恩的一面,人走心未走。通过相互的沟通交流,打开了领导的心结,两人又恢复了以往的情谊。

现实中,有些准备离职或跳槽的人,考虑到自己可以脱离这个环境,所以变得肆无忌惮,将领导之前给过的批评或是难堪等等不愉快,通通搬到台面上,刻意找领导“算账”,看到领导被自己言语激得面红耳赤,不由得暗自得意。其实,世界何其小,人生何处不相逢,谁也不能保证日后就不会和旧领导打交道。因此,忍得了过去,何不忍一时?

小薇在一家物业公司做出纳。有一天,正在网上看电影的她,被经理抓个正着,并当着几位同事的面批评了她。小薇内心一直耿耿于怀,但没有表现出来。一周后,小薇招呼不打一声地不去上班了。后来单位主动打电话追问,她才趾高气昂地说,自己另外找到了一份工作,不想回来上班,原公司相关物件和钥匙她已经放归原位。经理对她这种做法大为光火。

两个月后的某一天,小薇接到通知,让她立刻开张支票送去老板办公室。走进办公室以后,小薇尴尬地发现,这位取支票的人正是先前的经理。经理看到她,皮笑肉不笑地说:“小薇原来是在这里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啊,难怪在我那里突然招呼都不打一声地直接走了呢?”第二天,小薇就收到了公司的辞退通知单。

在小薇不打招呼、绝然离去的那一刻,她只记得领导给予过的难堪,忽视了是领导给了她工作的机会。不知感恩的小薇,选择了“背水一战”的错误离开方式,没有征求领导的意见擅自离开,成功地惹怒了经理,然而也给她的下一份工作带来了横祸。

领导之于员工有太多的恩情:知遇之恩、栽培之恩、提拔之恩……一个有良心的员工,不仅仅是工作期间对领导感恩戴德,拥护领导,关心领导;更重要的是就算离开,也能铭记恩情,知恩图报。言从心生,言语是联络感情的最佳武器。若是心怀感恩,就算相隔万里,一个电话,一句温暖的话语,也能让领导时时刻刻感受到这个已经离职的部属没有忘记他。

人在离开之后,往往情感就会变得冷淡。此时,不妨多通通电话或是拜访聊天,“人走茶不凉”,巧妙运用言语,表达自己对领导的关心、挂念和感激,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工作,主动让领导了解你并让他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和被尊重。

说话感悟

无论是轻松愉快或是恩怨相加的离职,都不要忘了知恩图报这个道理。即使一位最苛刻的领导,也能细心地从他身上发现许多值得感恩的东西。地球本来就是圆的,今天也许可以做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潇洒离去,但是难保有一天自己又重新回到了公司,或者面临携手合作的机会。人生处处是结束,处处又是开始。因此,这次的离开何不为下次的不期而遇做好准备呢?只有做到知恩图报,人走茶不可凉,才能给过去的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为自己累积了一条珍贵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