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一分钟打动领导的说话术
5673600000009

第9章 让领导明白你是一个有用的人——日常工作沟通七大法则(2)

第一,请先确定到底是不是上司犯的错,这是重中之重。如果对上司犯的错误持怀疑态度,不能百分百确定的话,最好还是仔细地确定一下,这个错误到底是不是上司犯的?或者上司犯的错误是不是真的算错误。

第二,一旦确定是上司犯的错,那么就要开始找个合适的时间并且观察上司的脸色,然后找个合适的场合,再设计一段好的开场白,对上司犯的错“点到为止”。

第三,切记不要在公共场合直截了当地指责上司的错误,因为这只能算是“匹夫之勇”。老板的面子非常重要,从古到今皆是如此。因此,请等人群散去时,私下找上司谈。

说话感悟

是人就会犯错,领导也是人,也会如常人一样犯错误。领导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属纠正领导错误时的方式。直接批评领导是最不明智的做法,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因为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让你成为“刀下之鬼”,而如果你采用的方法得当,在纠正领导过错时,变指责为商量,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臣”。

不知道的事,不能说“不知道”

在办公室里,领导难免会问你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是跟工作有关的专业问题,还是和工作毫无关系的事情,如果你不知如何作答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不知道”,用这样的话来搪塞领导,领导对你的印象就很有可能慢慢变得不好,小心哪一天,因为这一句回答而影响了你在公司的发展。

唐宇的直接上司是一个超级足球迷,为了讨好上司,拉近和上司之间的距离,唐宇部门的员工都开始研究起了足球。

一天早上,在电梯里刚好只有唐宇和上司两个人。上司突然问唐宇:“昨天晚上巴西对德国的比赛,最后是几比几啊?”这个问题为难住了唐宇。为了讨好上司,根本不喜欢足球的唐宇几乎每天都强迫自己回去看球赛,但是昨天晚上,因为在回去的路上淋了雨,唐宇感觉特别不舒服,于是很早就睡了,根本就没看比赛。谁承想,自己就这么倒霉。听上司这么问自己,唐宇非常抱歉地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本想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谁承想,自此以后上司对他的态度改变了很多,不仅很少在工作上对他指导和帮助,在楼道里碰见后,唐宇和他打招呼,他也会毫无表情,形同陌路。面对上司如此的“小心眼”,唐宇在心里想:“至于吗?别说是跟工作毫无关系的足球问题,即使是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不知道的情况也不计其数。这么正常的事情,上司为什么要挂在心上?”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唐宇的上司是否心胸狭窄,换个角度,一个一般的上司听到员工给予自己的回答是“不知道”三个字时,会不会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呢?唐宇的回答其实给领导传递的信息是:我对此事没有兴趣,此事跟我毫无关系。试想,这样的态度,怎会不受到上司的疏远或者冷落呢?

潜伏在职场,保证自己诚实并没有错,但是也要懂得一些说话的技巧。比如有些事情你确实不知道,但也完全没有必要说出来,你说“不知道”代表你诚实,你不说,也不代表你就不诚实,经常爱说“不知道”的员工会让人认为你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或者是一个不够积极主动的人。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提高公司的利润,某公司高层制定了一个战略规划,准备研发一种新型的胶印机械。为了确保战略的正确性,更好地实施战略,领导召集各个部门的主管参加会议,希望他们能够给予一些建议和意见。

在会上,领导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份资料,待大家都看完后,领导问市场部的主管罗强:“你认为我们这个战略有什么问题吗?”罗强看完资料后,感觉这个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但是他也说不清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他思考了一下,然后对领导说:“让我再想一想,下午下班前,给您答复好吗?”领导点了点头。

回到办公室后,罗强查看了公司和市场的一些相关资料,发现这个项目在操作上有很多仓促之处,公司高层没有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详细论证,所以很有可能产品开发出来不久,就被市场所淘汰。于是他详细地把自己的疑问写了出来,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在下班前交给了领导。

由于他的见解非常独到,公司高层重新召开了研讨会,对市场状况和这个项目重新进行论证,最后经过专家的审查鉴定,最终放弃了这个项目。罗强的这个做法让领导很是满意,自此以后,有什么好处,领导都会想着罗强。

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罗强没有直接回答“不知道”,而是换了一种说法,他的回答不仅不会影响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反而给领导留下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好印象。再加上他事后做足功课,给领导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复,更是让领导大加赞赏。

在职场中,特别是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由于对公司的很多情况都不熟悉,经验也不丰富,所以在面对领导的问题时,经常会不知怎么解答,这个时候千万别说“不知道”,不妨换一种说法,比如:

1.“我马上就去查”或者“我马上去问问”

这样的回答,其实是给自己留了后路,既没有直接扫了领导的兴趣,而且会让领导认为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好员工,当然这需要你事后努力,给领导一个好的答复。

2.“让我考虑一下,某某时候给您答复”

就像案例中的罗强一样,这样的回答,不仅暂时为他解了围,而且会让领导认为他在这件事情上很用心。

3.转移话题

和老板沟通一定要有技巧,哪怕是你真的不知道也一定不要说出来,可以适当地诱导让领导自己去说,或者通过别的话题来掩饰自己的不知道。有时候老板也是无心一问,但是你的“不知道”却会让他感到没趣。

说话感悟

作为职场一员,当你被领导提问时,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不知道”,把“不知道”从自己的字典里面删除掉,学会去沟通去了解,只有这样上司才会知道你,才会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你去做。

不服从时,就要不着痕迹地“推辞”

在职场中,领导吩咐下属做事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下属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服从。可是,作为下属的你无论能力多大,许多事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有时候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事很可能是完不成的。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学会推辞。如果这时脸皮厚不起来,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推辞都是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

如果你认为这是领导交给你的事不好推辞,或者害怕因推辞会引起领导不高兴而接受下来,那么,一旦失败了,后果将会很严重。

张浩读的是师范类的大学,刚毕业就被一所重点中学聘请。最近市教育局要从这所中学选一位老师,对全市的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而张浩因为是上周才来报到的,所以学校还没给他安排具体工作,再加上是名牌大学毕业,学校就选择了他。

这个任务,张浩很不愿意干,因为自己刚刚毕业,非但没有工作经验,对各个学校的情况也了解得很少。可是校长已经开口了,张浩实在不好推辞,只能勉强答应下来。

很快,考察结束了,其他学校参加的老师都麻利地交上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只有张浩一个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不谙世故,对他负责调查的几所中学连基本情况都没弄清楚,更别说写出具体的分析报告了。由于张浩的工作没有做好,教育局局长狠狠地训斥了校长一顿,还说校长敷衍他的命令。校长一肚子气没地方发泄,回学校后不但对张浩提出极其严厉的批评,而且本来下星期准备给张浩安排的工作,也给泡汤了。

张浩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推辞校长,最终不仅工作没有做好,还惹得校长大发雷霆,致使自己的工作也泡了汤。

当遇到不好意思拒绝领导的情况时,不能像张浩一样硬着头皮也要答应领导的要求,而是要学会婉言推辞。和直接推辞相比,它的好处是非常容易让对方接受,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领导的面子。

毛峰是某房地产公司销售部经理助理。他已经兢兢业业在这个公司工作快五年了,无论是对工作环境,还是对领导、同事,他都非常满意。

一天,他的顶头上司——销售部经理准备离开公司,临走的时候请毛峰一起吃饭。

饭快结束的时候,经理语重心长地说:“和你在一起工作非常开心,有你做我的助理我也非常放心,所以我希望你能跟我一起走,我们到新的单位更好地发展。”听到领导的话毛峰先是顿了一下,他虽然知道经理要去的这个单位要比这里好,但是没想到经理会直接邀请他一起去,他不是不想去,只是觉得自己和经理的情况不一样,即使去了也会被别人当成经理的附属品,而且他也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工作和同事们。

但是如果直接推辞经理的好意,更不恰当。于是毛峰对经理说:“经理,我很羡慕您能去那个单位,也非常乐意和您一起去,能跟您这样一个能力强、又对下属好的领导在一起工作是我的荣幸,但是如果我们两个都去的话,对环境都不了解,很难起到互补的作用,这样对您的工作也不利。”听了毛峰的话,经理直点头,他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如果就我们两个在一个办公室,又都不熟悉公司的业务和运转情况,那就惨了。”

说完,两个人都笑了,最后等吃完饭后,经理对毛峰说:“等我在那边混好了,你想跳槽,就直接来找我吧。”

毛峰很聪明,对于领导的“要求”并没有直接推辞,而是首先表示理解,然后采用了委婉、暗示的方式拒绝了领导。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让你的语言变得“动听”,不但达到了推辞领导的目的,而且还避免了领导的尴尬,同时又维护了领导面子。

在日常工作中,每位下属都或多或少地拒绝过自己的领导,因为没有哪一位下属能保证做到对领导有求必应。下属们应该明白的是,推辞领导容易,可是如果把话说得过于生硬,就会让领导感到难堪,甚至无地自容。因此,学会如何推辞、怎样推辞领导而不伤领导的面子,还不着痕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下面就来总结一些拒绝的技巧,这些技巧不但能帮助下属达到推辞的目的,而且更能不得罪领导:

1.不要当众推辞

人都是要“面子”的,何况是你的领导。当众拒绝你的领导,会让他觉得下不来台,失去在下属面前的威信。还有,你这样做会让他很没面子,觉得你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在日后的工作中,你的领导免不了就会找你的麻烦。

2.耐心听领导说完

在你决定拒绝领导之前,应该先耐心地听领导把话说完。耐心的倾听能使他有种被尊重的感觉,那么在你婉转地表达自己拒绝的意思时,也能尽量避免伤害到他。

3.巧换话题

当领导向你提出要求时,如果你在他说出一半的时候就明白了他的意图,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帮他办到时,不妨把话题巧妙地岔开,谈一些别的。这样,既不使对方感到难堪,又可逐步减弱对方的企求心理,达到委婉谢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