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盗团队生存与共荣
5674700000004

第4章 再伟大的战略也离不开团队

对于海盗团队来说,每一次行动都需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也就是所谓的策略、谋略,但是,如果说战略是完美地完成掠夺战斗的关键武器的话,那么只有这么一个武器是没有用的,只有团队才能让所有完美的战略成为现实。

战略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鱼与水之间的关系,没有了水,那么再强壮的鱼也无法生存;同样的,没有了团队,一个再伟大的战略没有人去步步实施,它也只是一个空谈而已。

计划重要,更需团队协作去完成

战术对于行动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头脑与体能相结合的时候,是最为无敌的。海盗团队中,有智谋过人的人,有体力过人的人,有水性过人的人,有眼力过人的人,有蛮力过人的人……每一个人都会在一个伟大的夺金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战略成功的关键。比如说,一个人窃取了这个伟大的战略,想要独立以此为武器来打赢这场战斗,那是不可能的,离开了团队,这个战略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下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海盗们的常用战略。

第一,“零星战术”向“集群化”演变。早先的海盗团伙习惯以单打独斗的形式出现,比的是胆识与蛮力。然而,随着目标船只的防御力度越来完全,海盗们的袭击力量已由“单打独斗”向集群团伙扩展,在战术上也从以往的零星出击演变为了现在的多艘快艇采取分组配合、分工合作、分向围攻的方式对船舶实施集群化攻击。

第二,诱骗战术。以诱骗战术作为计划主导,或前引,这是诸多海盗团伙惯用的伎俩。通常,他们会以多艘快艇佯动迷惑目标舰船,以掩护其他同伙登船行动,展开杀戮。有时也会由一部分快艇负责警戒或分散护航军舰注意力,其余小艇集中攻击目标船只,速战速决,有着我国古时所说的“声东击西”之势。

通常成功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目标—计划、战术—行动、计划实施。

目标的设定是成功的前提,而战术的规划与决策则是成功的关键。计划是行动的依据;计划就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计划就是行动的方法和策略。一个没有计划的目标与行动,就如同空中楼阁,是没有任何保障的,而计划就好像是为成功买了一份保险单,提前避免一些预想性风险,多一份成功的保障。

不论任何计划与完美的战术,其实施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海盗常用战术,都是环环相扣,需要多人协作,而非一人之力可完成的。因此说,锁定目标之后,制定一份完美的战略计划,再结合紧密无间的团队行动,将是成功这一结果的最大保障。

团队是企业战略与决策的根基

有人说,海盗的前身就是军人,因为一念之差而成为了海面上的掠夺者。海盗在军人时期,已然培养了他的军人精神、战斗意识。在这些优秀职业海盗的大肆掠夺反讨伐的战争中,海盗职业无疑把军人强韧的精神力量升华到了最高境界。他们懂得如何把军事作战的谋略用到打杀抢劫中,懂得如何以团队力量来为既定的夺金战略保驾护航,让计划万无一失。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高素质的海盗前身,因此,海盗们得以将这种轻松面对一切困难,微笑面对虎视眈眈的讨伐者。集智谋、战略、团队于一身的海盗团队就是一个强大的军队,他们战无不胜。

现代企业战略与决策从海盗的这种强悍意识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作为企业本身来说,不要认为最高决策者的头脑才是企业生存的必然,从而从理念上抛弃中下层辛勤工作的员工。其实他们是决策的实施者,没有他们,企业高层再大的决策、再绝妙的竞争战略也会风雨飘摇,不堪一击。

奇人伟略离不开团队,人才是企业的根基

有这样一个商界奇人,他最早期做过豆芽生意,承包过商店和糕点厂,之后又成立了一家实业公司,公司成立当年就创下了过亿元的营业额,被人们称之为营销界的奇人,他就是三株总裁吴炳新。

吴炳新的成功离不开他那精明的头脑,从小生意转而投注到开公司,这其中的算盘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1987年,他与儿子吴思伟一同注册成立了淮南大陆公司,通过经销昂立一号,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1994年,吴炳新创办三株实业有限公司并出任总裁,而当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三株医药生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而且,就在三株成立的当年,其营业额就达到了1.25亿元。这主要就得归功于吴炳新首创的“传单+义诊+终端销售”的模式—这个令三株在竞争激烈的商界中叱咤风云的伟大战略。

当时,这项战略的实施可谓是如火如荼,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媒体广告。这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宣传手法。要经营一个产品,就必须在群众中打开知名度,让民众熟知这个产品的存在,而媒体宣传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吴炳新便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购买了大量的非黄金时段广告,同时还在民众中散发宣传页,让更多的人通过视频、文字等充分了解到三株的存在。

第二,街头义诊。这是吴炳新在中心城市做的文章,他让专家走上街头为市民义诊,其核心宗旨是推销三株产品—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今天颇为流行的会议营销的前身。

第三,人海战术。吴炳新为了宣传产品促进销售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他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充分利用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采取一项人海战术,让每个业务员一把刷子、一桶油漆,把三株的名字印在了广袤中国农村的每一面墙上。这样的策略所换来的效果是令所有人都惊讶不已的:短短的三年时间,三株的营业额就飚升到了80亿元;仅仅的三年时间,吴炳新就携着三株走完了其他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最终,三株的规模不断地在扩大,几年的时间里,三株几乎触及了全国各个地区的市场,在全国先后建立了600个分公司、2000个办事处,拥有15万营销人员。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对三株的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营销网络的管理不当是三株最大的隐患。吴炳新虽然一再强调“人是第一财富”“人才是企业的命中之命”,但是直线式的军事化管理却成为扼杀人才的罪魁祸首。集团总部统一计划、划拨产品,保持了企业的高度统一和资金周转,但是也埋下了分公司效率低下的恶果。这可能就是人们所常说的“百密总有一疏”。

随后,三株在埋头往前冲时,已经全然忽略了内部的管理与凝聚。其实,当时的三株早已危机四伏。就像吴炳新所说的,人是第一财富,人才是企业的命中之命,而三株的危机就是人的危机,首先是三株有众多营销人才,而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却相对匮乏,此外,在三株转型的关键时刻,高层发生内讧:先是吴炳新的儿子吴思伟率亲信远走北京成立三株新事业路德公司,接着是两名为三株立下汗马功劳的创业元老被扫地出门。三株的中层有许多人都出自这二人门下,此举对三株军心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三株所谓的董事会中,除了吴炳新和吴思伟,其余的董事都没有股份。凡此种种,销售人员对公司的忠诚逐渐丧失殆尽,一旦别的企业开出更优越的条件,销售骨干就纷纷跳槽。三株庞大的销售体系很快崩溃了。吴炳新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销售系统是三株的主要命脉,这一命脉的崩溃直接牵动着整个企业。

三株最为辉煌的时候,吴炳新曾像一个军委一样管理指挥着全国各大区域作战,他曾把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四大“战区”,四区设“战区经理”,由总部协调指挥。吴炳新曾详尽地阐释自己的经营战术:“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战术,比如迅速抢占市场的闪电战术;先打周边,锻炼队伍,取得经验后再打中心城市的战术;集中市场,广告宣传上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人员使用上的‘扩大民兵预备役’战术……”在后期,吴炳新还成立了市场前线委员会(他们内部称之为“国家军委”),建立市场指挥部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些战略的确为三株的事业一度推波助澜,让吴炳新的事业达到高峰。

然而,成败岂能因为一个人的意愿而长久下去,事态的发展也不是吴炳新一个人可以掌握住的。

战略是企业的武器,而人才是企业的支柱,人更是团队的集成元素。没有了人,又何谈企业发展?没有了团队协作,一个人空守着一个再伟大的战略又有何用?

企业,战略,员工—“三合一”共谋发展

企业、战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

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认清以下几点:

第一,战略的策划人(或团队)。很多时候,一个企业的决策并不只是出自于一个人,或者说仅仅是限那最高决策者,而是需要整个高层,或是在一个团体会议中多方探讨而产生。战略出自一人之手自然称得上是伟大,但如果源自一个团体,那本身已经说明了企业与员工(尽管是高层管理者,相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高层员工)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

第二,战略的实施人(或团队)。一个再伟大的战略要得到完全的实施与作用,效果显著了,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伟大。但是企业必须知道,伟大的战略在出炉之后最为紧迫的就是分配给可实施的人,也就是员工。战略可能是企业的重心武器,员工可能无需去了解,但却是最终的实施者。

第三,企业主力与战略。当战略需要针对不同的主力部门时,要知道,所谓的主力部门只不过是一个员工团队组成的对公司产生具体效用的部门。可以说,公司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以人为本的,人才是团队的组成要素,员工抱成团了,各个部门便可成为一个单位成为企业的主力干将。

企业与员工之间,必须学会让这种战略成为融会双方关系的桥梁,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精神互助都将使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就像前面我们所说的海盗,他们的前身是军人,所有拥有着军人精神与强大的战斗意识,对于每一个军人来说,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立场与需要摆正的态度,因为他必须和他的长官、他的战友同舟共济,否则他牺牲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在战场上就意味着生与死,每一个错误都可能意味着死亡。没有长官的智慧,没有战友的配合和掩护,你是无法独自完成任务的。我们常说“商场如战场”,这种互助式、相依性的军人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团队精神,海盗得以传承,因此他们无敌于海域,成为霸主。如果企业得到传承,那么,企业内部了会凝聚出一股中心力量,在市场中掀起一股狂潮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