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养之最高境界
5684100000028

第28章 内圣——以德立人(14)

33人的一生曲折坎坷,需要审时度势,变换多种生存姿势一段一段往前行。大的转折无非是三个字:进、退、停。而“进”的姿态最丰富,有时齐步走,有时独立行,有时踱方步,有时走碎步,有时需要撑杆跳,有时要跳华尔兹。有时还要学四只足的动物爬行,或者学鱼类潜游……人适我,可遇而不可求。而我适人则只在一念之间。慎终如始,履薄临深,方可防一念大错。

34可以把人生比作一辆长途跋涉的机动车。仁爱心、平等心是这辆车的供油系统,动力之源。清净心是这辆车的刹车、制动系统。中庸之道是这辆车的操作系统。世路崎岖,行不去时便刹车;行得去时再加油,加油时还要考虑刹车,万一遇到车况、路况变化可以及时反馈调节。

35内心世界圆通无缺,外部世界就会变得和谐美好。内心世界坦荡平和,外部世界就不会险侧倾邪。

36双向人生是快乐人生。快乐是以积极、宽容、接纳、豁达、愉悦的心态看待自己和周边世界。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它可以不受自己生存状态的影响而由内部世界调节产生。快乐没有理由,你想快乐就可以快乐。

37“缺憾”,残缺之遗憾。其实残缺是一种美,一种向往圆满的真性美。这同人的本性趋善、向善、或者曾经趋善,向善过,或者为真善美提供了比较、鉴别作用的人性失落,道理何其相似!维娜斯的胳膊不可续,《红楼梦》不可续,续“狗尾续貂”,乃残缺美之因。残缺的遗憾能引起人灵魂的颤抖,完美的满足会使人精神萎靡。通则泰,通则乐!

38一场与自己并没有多大关系的富贵梦,费了一生的周折拼了命争到自己手里,到头来撒手西去,虽得犹失。百年光阴没有好好享受人生,辛辛苦苦忙过了,到头来撒手西去,虽得犹失。百年光阴没有好好享受人生,辛辛苦苦忙过了,即使寿命再长一点,终究难免一死。

39“富贵的,一世宠荣,到死时反增了一个恋字,如负重担;贫贱的,一世清苦,到死时反脱了一个厌字,如释重枷。”(《菜根谭》)贪恋也罢,解脱也罢,万境一辙,万物一体,在死神面前人人平等。于是有了如何面对死亡的生死观课题。

40“生与死同根,贪生不必畏死。”既要贪生,又不畏死。这是由仁爱心、平等心、清净心中自然而然沁出的真理。《旧约·传道书》中指出:“死亡之日比出生之日更美好。”

41每一个人都是高贵精神的神圣载体,捧着一颗先天就具备的爱心来到这个世界,不管他一生的事功如何显赫,当生命一盏灯油干蜡尽时,形体将化为灰烬,昨日种种都会成为过去,你不可能带半根草去。但是你那与生俱来的爱心却不会带走,它会留在入世间,化为养料,滋润着活人的心根。花谢了,枝枯了,叶落了,根还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42有很多种说法教人们了断生死。不论是叫回到天国,还是叫化生西方极乐世界,抑或叫往生来世,要解决的问题都一样:生死平常,不要对死亡大惊小怪。

43不如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观来表述,更加直截了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反正都要死的,死就死吧!好比说“再见”,死了就到另一个世界“再见”;好比说“睡觉”,死了就一觉睡去永远“安息”了。

44一个把生死大事都看得很平常的人,还有什么私欲会看得太重要呢?还有什么艰难曲折不作等闲观呢 。

45中国人是含蓄的,而且颇会装傻,他的强大不在表面,而在心底,你尽可以因他一时落后而瞧不起他,尽可以嘲笑他,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他真的是傻子,可以征服它。迄今为止,数千年青史,还没有人使他屈服过。当你以为他病入膏肓,以为他会变成一个植物人时,他却会一跃而起,让你目瞪口呆,不可思议。田汉写的《义勇军进行曲》中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那是多少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故事凝成的!

46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的生命融合在民族的生命长河中,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他的死与生有着同等意义——活着,足以令死人快慰;死了,埋进活人的心中。是谓不朽。

47光懂得“功名利禄,身外之物”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懂得“身内之物”是什么,也就是说,要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其意义,了解生命构成的身和心两大类学问,生命才会灵动鲜活起来,生活也才会时时充实、处处快乐。

48“容世间难容之事”。这在佛陀那里叫做“忍辱如大地”。大地包容一切,污垢毒浊,无不可容。为什么?因为大地有水。地球原是一个水球。水具有一切美好的品德。其中“澄净”是它的第一功德。什么是澄净?就是中和一切,化度一切,荡污涤垢,激浊扬清,以柔克刚。由于有水,世界才得以明明秀秀,众生才得以平平安安,和和美美,不误倾邪,不致因污染、火灾等自作孽而毁灭。

49“笑天下可笑之人”。谁是可笑之人?只要是人就有可笑之处。谁最可笑?自己。看到别人的可笑之处,已是高人一筹;如果看到自己的可笑之处,则更胜前者。每一个今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昨天的可笑。看到了,觉今是而昨非,说明你的每一个今天都在成熟,都在精进。也说明你的生命和每一天是鲜活灵动、清新向上、轻松快乐的。

50外部世界的机变是难于完全把握的,环境不易改变。而人的身心却是随时可以感知,随时可以调节,随时可以把握。这是一个愈钻研愈觉博大精深的崭新世界。只有把“身内之物”看大了,“身外之物”才会愈看愈小,直至微之微之,归之于无。反过来,一旦生命之灯熄灭,身心俱废,纵有高官厚禄,你也不能感知它们对生命有何意义,那些东西又价值何在?

51“慎独”为自爱之诀。“独”这个东西是君子与小人共有的。小人单独一人时往往会生一念之妄,妄念多了便会纵肆,而欺人之事随之而来。君子在单独一人时由于禀性决定,往往是真诚的。积诚为慎,唯恐没做好,因此功夫会下得更多。小人办一件好事,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白干,因而迟疑不决,而办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因为怕别人窥视到原委而改正不力。背地里独处时,弄虚作假的情弊就产生了,这就是欺骗。而君子,唯恐好事办得不力,冥冥之中有堕落行为;一个坏毛病改正不了,唯恐它象涓涓细流长年不断地错下去。因此暗室之中他能有主心骨,懔如帝天,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52做一件事情,是善还是恶?是立人达人,还是坑人害人?其内在动机只有自己最清楚。趋善拒恶,立诚去伪,守住心灵的要塞,这就用得上慎独功夫了。

53一个慎独功夫深厚的人,他是独立不撼,凛然难犯的,能始终保持自信和人格的尊严。在尊重他的人面前,他宁可卑下;而在卑下他的人面前,他独守自尊。在身处逆境时,既使被全世界遗弃,只要他特立独行,他就被一个人看重——自己;在处顺境时,既使全世界都为他喝彩,只要他独立镇定,他就被一个人提醒和警告——还是自己;在成功时,即使周围的人一齐喊更上一层楼,他却可以激流勇退,另辟蹊径,不为热浪所吞噬;在失败时,即使周围的人一齐喊逃跑,他却可以从容冷静,独撑危局,挽狂澜于既倒。对别人,他可以不以众人之非为非,而处处以人为是,而不是处处以人为非。对人我关系,他可以不讲前嫌,不听流言,独自思考“我如何对不起别人”,而不会天天想“别人如何对不起我”。对世态炎凉、机谋权变,他不会随波逐流,跟着学坏,趋入投机取巧之路,而能独守老实本质,守诚守拙,一味向平实方向努力。

54人生下来就是有善性的,每个人都是好人,没有一个人是坏人。人的变坏是善性的失散、灵魂的一时堕落所致。而这种堕落,又是“慎独”失守,一念之妄造成。因此,守住“慎独”要塞,就是爱护自己的不二法门。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55“迁善改过”为立达之门。古先贤曰:“道在修其纶纪”。道就在修养自己的行为当中。禅宗六祖解释“修行”曰:修行,就是修改自己的行为。古人认为一个家庭只有“修德读书”四字最可靠,一个人的一生只有“迁善改过”四字最可靠。这八个字都是要人去践行的,多做一分有一分福庆,少做一分就有一分危害。

56潜玩静思得至理,无厌无躁解至难。“静”是清净心的根本智慧。清净心是仁爱心、平等心的回收系统,一切智慧的运载工具,古人讲“求放心”其意便是求得收回因放任自己而失落了的人类良知——仁爱心、平等心。能在复杂纷繁的事务中排除一切外物的纷扰和困惑,专于一意,守于一心,遵道直行,做到身心无一时不安宁,无一处不顺适,就是“静”字之妙了。曾国藩在日记中说:“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成为三代后的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阳明亦是“静”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礼也不明,都是浮的。从大处着眼,无论外界如何干扰,“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这是“静”字诀要恪守的要略。

57天地万物在不停地运动着,日月也有盈有缺,变化不止,何况小小入世,哪能事事都圆满时时都空闲安逸?那辛劳忙碌是一定的了。只是要学会忙里偷闲,缺处知足,灵活地掌握自己的生活规律,忙闲适度,劳逸结合。身心之事天不管地不管靠自己管,劳逸之适天难调地难调靠自己调。

58世界上偷什么都不好,只有偷闲好。商业社会就象那遥远地方的美丽少女,充满挑逗和诱惑,让你对她有希望、有幻想,但她却是绝对虚荣和势利,你越是向她靠近,便越是觉得她冷漠和遥远。荣华富贵飞呀飞,让你还没走稳就想跑,还没跑动就想飞,顾不得歇一歇。

59然而,大自然的天体运动与“区区人世”的生命运动毕竟有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差别。天体运动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区区入世”的生命运动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在作用范围上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终其一生,不辍不停,能够获得的、能够成就的事功就是那么渺小、微不足道。“欲望象海水,越喝越渴”,何况你不可能喝干任何一片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