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鬼谷子学处世跟菜根谭学修身
5700600000030

第30章 成大事难,治小家也不易(1)

家有家规,家庭中应有法则存在。家庭成员都应当遵守“礼”这一行为规范。家人犯错误时,即使想指责,也要和颜悦色地讲道理。家庭里如果彼此都能以包容的态度和温和的言辞相待,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大有助益。生活会因此而更加美满和幸福。

攻人之恶勿太严,教人之善勿过高

现实生活中,谁都难免会犯错误,我们对他人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但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批评,不仅不能有效地促使其改正错误,反而可能会损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菜根谭》指出:“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分严厉,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承受;教诲别人行善时,不要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到。过犹不及,有时候指责太多、束缚太紧,反而不利于发展。良好的愿望并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效果,这就涉及一个方法问题。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过分直率地指出他人的错误,等于剥夺了对方的尊严,撕破了对方的脸面,这样,即使你的意见再好再有用,也难以让它发挥出“效益”来。因此,只有让对方觉得你是站在他的立场上时,才会接受你的批评并对你表示感谢。有经验的人在批评他人时,往往先作一段自我检讨,让挨批评的人觉得对方是在替自己承担责任,首先在心理上接受了对方,自然也容易接受批评。

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向世人展示了指责的艺术。

卡耐基简述了他与其侄女之间的相处经历。高中毕业三年后,他的侄女——19岁的约瑟芬来到纽约担任卡耐基的秘书。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的做事经验几乎等于零。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有一天,卡耐基正想开始批评她,但马上又对自己说:“等一等,卡耐基。你的年纪比约瑟芬大了一倍,你怎么可能希望她有与你一样的观点,一样的判断力?还有,你19岁时又在干什么呢?还记得你那些愚蠢的错误和举动吗?”

经过诚实而公正地把这些事情仔细想过一遍之后,卡耐基得出了结论,约瑟芬19岁时的行为比他当年好多了,而且他很惭愧地承认,他并没有经常称赞约瑟芬。

从那次以后,每当卡耐基想指出约瑟芬的错误时,总是说:“约瑟芬,你犯了一个错误,但上帝知道,我所犯的许多错误比你更糟糕。你当然不能天生就万事精通,成功只有从经验中才能获得,而且你比我年轻时强多了。我自己曾做过那么多的愚蠢傻事,所以我根本不想批评你或任何人。但难道你不认为,如果你这样做的话,不是比较聪明一点吗?”

约瑟芬诚心接受了卡耐基的批评,并不断改进自己。后来,她很少再犯错误,并成为卡耐基的得力助手。

批评之前,要尽量先创造一个尽可能和谐的气氛。做错事的一方,很可能会产生不自主的抵触情绪,即使他表面上接受,内心里却不见得赞同。所以,不妨先从自我批评开始,让他放松下来,然后再开始你的批评,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教人为善,千万别一味指责。在家庭教育中更要注意教育方法,棍棒底下无孝子,循循善诱才是家庭教育的好方法。《菜根谭》说:“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意思是,当别人犯过错时,要懂得原谅,这样才能使他心平气和地改正过错。因此,当你要开始批评时,请事先冷静地想一想,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既能达到指出对方过失、使其受到教育的效果,又不会让别人丢了面子,伤了自尊。

大多数的批评者,往往是把重点放在指出对方错的地方,但是却不能明确地说明改正的方法是什么。有人这样批评:“你这样做真是太蠢了!”对方听了这样的话以后,只会觉得不服和反感。但是如果你在指出对方的失误以后,再诚恳地提出建议,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批评的目的在于使被批评者觉悟,从而纠正自己的行为。批评人不能把人看死、不能把话说偏。正确的批评方法是,批评时注意把握分寸,措辞严厉但不过头,给被批评者留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家人有过,借事隐讽之

每一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家人也不例外。面对亲人的错误,你可能会勃然作色,怒从心头起,气从腹腔生,忍不住大发雷霆,严厉斥责对方。然而在一阵狂风暴雨过后,也许你可能会沮丧地发现,你的“善意”并没有被对方所接受,你的这种生理反应无非是在惩罚自己,而且是为他人的错误,这显然不值。因此,生气的时候要善于解脱自己,及时调整心态。

《菜根谭》有言:“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意思是,如果家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任意大发脾气,更不可以置之不理。对于其所犯的过错,应借其他事情暗示其改正;如果无法立刻使其醒悟,就寻找合适的时机再耐心劝告。这道理其实很容易懂,但有时却往往管不住自己。

现实生活中,面对家人的错误,人往往容易发怒,人一发怒,头脑便被怒气冲昏,于是许多不该讲的话就冲口而出,结果带来了心灵伤害甚至断绝了关系。所以说,愤怒起于愚昧,终于悔恨。

麦克很喜欢一辆跑车,为此,他和父亲兴致勃勃地翻了不少汽车杂志,讨论了许多不同的品牌,父亲答应他,会送一辆跑车给他作为毕业礼物。哪知毕业典礼那天,父亲却送给他一本圣经!

他又失望又愤怒,父亲不是答应要送汽车吗?怎么会变成一本圣经了?愤怒之下,他夺门而出,此后再也没有与父亲说话。

多年以后,事业有成的他突然收到一条消息,说他父亲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他返回家整理父亲的遗物,母亲静静地交给他一本圣经,并示意要他打开。他打开圣经,惊愕地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单子,单子上写着:“车款已付清!”

我们可以想象,麦克看了父亲的亲笔字后,一定会强烈地追悔与自责,只是再多的痛悔也弥补不了曾经造成的伤害。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各种冲突及摩擦。此时,我们应尽量以愉快的心情来处理碰到的各种问题。即使一旦发怒,最好能尽量忍在心里,不要爆发。家人有错,即使想指责,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颜悦色地帮助其认识、改正错误。

在胡适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之后他母亲张顺弟一直守寡。她虽是名义上的一家之主,可是,胡适的几个哥哥和嫂子,对她并不孝顺。

胡母的几个儿媳妇都不太明白事理,妯娌间常为一些小事闹得全家鸡犬不宁。有时,她们还以打骂孩子的方式,用刻薄的语言,指桑骂槐地骂给婆婆听。胡母只是忍气吞声,尽量避免冲突。实在难以忍受时,便悄悄去邻家回避,或者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轻声哭泣。她的宽厚大度往往使她们感动,在心情好的时候,她们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向婆婆道歉,冰释前嫌。

胡适的哥哥,自小便游手好闲,后来又染上吸鸦片、赌博的恶习,挥霍无度,欠下了许多债务。每年的除夕,总有一帮债主前来讨债,一个挨一个地坐在堂屋的座椅上。胡母已是见怪不怪,照样心平气和地料理着过年的事情。一直挨到半夜,她才从后门出去,给每个债主打发些钱,好说歹说,将他们支出家门。这时,胡适的哥哥才敲门回家,胡母从不骂他,更不在脸上挂一点愠色,一家人还是和和美美、欢欢喜喜地过年。

胡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为后辈做人修身提供了实际教诲。后来,胡适处处与人为善,待人温和谦让、宽容大度,人缘很好。

家庭中永远需要和善的气氛。《菜根谭》告诉我们:“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意思是,家庭里如果存在一种真诚的信仰,日常生活中就会有真理可以遵循,人与人之间就能心平气和,坦诚相见,彼此能以愉快的态度和温和的言辞相待,于是一家人之间感情融洽,没有隔阂,这比起坐禅调息的高深道法还胜万倍啊!这句话告诉我们,家庭之道在修炼,修炼的关键在冷静。家人有过失要用原谅来化解,不要轻易发怒。

控制怒气的高招是冷静。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曾劝告那些容易动怒的人,“最好在说话之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几圈”,通过时间缓冲,帮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人的确需要冷静,冷静使人有条不紊,冷静使人宽厚豁达,冷静使人高瞻远瞩。在浮躁、善变、功利的社会中,尤其需要冷静,冷静的习惯有助于消除浮躁易怒的心,可以让自己真正宁静下来,投入工作,投入生活。

学会冷静,不但有利于精神的和谐,更有利于家庭的和谐。懂得冷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如果遇到一点不如意,便勃然大怒,这是没有涵养的表现,同时也会福气浅薄。所以《德育古鉴》中说:“愚妄人恼怒时显露,通达人能忍辱藏羞,不轻易发怒的人有大聪明。”

担多大责任,成多大事业

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常说:“人可以不优秀,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感。”如果把人的成长之路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人生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菜根谭》中说“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意思是,不好的名声和错误,不可全推给他人,自己也要承担几分,这样才可以保全名声获得美德。

对于错误,唯一的挽救方法就是及时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伤害,并主动承担责任。推脱和掩盖只会让错误继续下去,且越走越远。只有勇敢地扛起责任,我们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并最终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