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黎元洪传
5720200000019

第19章 总统生涯(4)

七月中旬,黎元洪下令惩治帝制祸首杨度、孙毓筠、顾鳌、梁士诒、夏寿田、朱启钤、周自齐、薛大可等八人,其余皆从宽处理。西南军务院所提的条件,也是其他各方的想法,大致也已经实现了。所以,唐继尧、岑春煊、梁启超、刘显世、陆荣廷、陈炳焜、吕公望、蔡锷、李烈钧、戴戡、刘存厚、罗佩金、李鼎新等撤销了联合通电,声明国家一切政务,静听元首、政府和国会主持。

恢复《临时约法》、重开国会、惩办帝制祸首,三把大火,烧毁了袁世凯的政治基础,使“护国”的任务基本完成,国内矛盾缓和,南北统一在表面上得以实现。

洪宪垮台,袁世凯去世,梁启超和蔡锷师生二人便成为当时人望。黎元洪自从做了总统之后,没有实权,他很希望拉拢护国军方面的力量作为后盾。于是身边的人建议他礼聘梁启超为总统府秘书长,如果他能北上,以梁启超的人望和西南护国军的实力,足以牵制段祺瑞,则政事可图。黎元洪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就致电梁启超,电云:

“屡承来训,虑远思深,谋国之心,家居弥笃。泰山北斗,景仰为劳。亦每知读礼之时,不敢以阁员相浼,然万端待理,棼如乱丝,辱以庸才,丁兹危局,设使旧鼎覆餗,沦胥以灭,既负人民望治之心,亦违先生救时之愿,窃不自揣,欲以本府秘书长相屈,既无嫌乎夺情,且可资乎论道。先生模楷人伦,万流仰镜,倘肯垂念邦国,当不忍金玉尔音。敢布寸心,拥彗俟命。”

梁启超知道黎元洪并没有实权,戊戌变法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没有实权。梁启超不愿重蹈覆辙,所以婉辞复谢。黎元洪随后数次致书遣人邀梁入京,赞襄一切,并命公府收支处自7月份起月赠津贴2000元,其致梁函略云:

“自违麈教,裘葛载更。岭树江云,迢迢千里,虽鳞鸿多便,邮电常通,而仰企之怀,未足罄其万一也。徐君佛苏到京,询悉素履安和,旅祺清适,欣慰不可言喻。国家多故,祸变相寻,赖执事奔走提倡之功,与夫调护斡旋之力,幸得由剥而复,转危为安。元洪不才,亦获随诸君子后,共荷钜艰,凡百措施,均资指导,嘉猷伟略,薄海同钦,此固民国无疆之休,非仅私幸已也!现在国会将开,人心粗定,而茫茫前途,来日大难,一切建设问题,非得宏才卓识如执事者,从容坐论,随事谘商,长夜冥行,其何能淑?前曾奉上一电,敬迓高轩,适执事俨然在忧服之中,哀毁已甚,未便固请,然引伫足音,寸阴若岁,自夏徂秋,虚席以待者,亦既三阅月矣!屈指读礼之期,行满百日,为国夺情,万民所望,睹此危局,宁忍恝然。伏乞台从北来,克日命驾,慰我饥渴,示我周行,九顿以请,幸毋遐弃,鉴此微忱。”

黎元洪言辞恳切,梁启超也为之感动,但是前思后想还是辞谢了。黎元洪又一个希望破灭了,而段祺瑞又独断专行,矛盾日益尖锐。

在权限上,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出现了分歧。这并不仅仅是人事安排和政务处理上的简单问题,本质上是“法”与“权”的斗争。“法”是黎元洪维护自己弱势地位的矛,“权”是段祺瑞扩大实力的盾,矛盾相争,使府、院政潮激荡。

第一次黎、段交锋是由国务院秘书的任命开始的。徐树铮是段祺瑞的智多星,段祺瑞很多军事、政治上的计划,都是来自他的策划,人称“小扇子军师”。他的父亲与段祺瑞是旧交,所以他深得段祺瑞的宠信,恃才傲物,十分自负。

1916年7月,段祺瑞要提拔徐树铮担任国务院秘书长,让张国淦帮忙向黎元洪提出这件事。但是黎元洪一听到这件事马上就否决了,坚决地说:“徐树铮这人傲慢无礼,简直不可理喻。我不能与他共事,也不愿意见到他,不要再和我说这件事了。”于是他甩手离开了大厅。

这主要是因为黎元洪在之前的交往中,跟徐树铮打过几次交道,也领略过徐树铮的专横跋扈。在他的心里,除了欣赏徐树铮的聪明才智外,其他的荡然无存。

之后在徐世昌的调和下,黎元洪终于同意。段祺瑞也答应了黎元洪一个要求:凡重大事项,要报总统。

本来段祺瑞瞧不起黎元洪,从不以“下级”、也就是总理身份去总统府。现在徐树铮任国务院秘书长,就把所有往来事务都交给了徐树铮去办。徐树铮有时拿文件给黎元洪盖章,黎元洪就文件事项问几句,徐树铮就不耐烦地说:“叫你盖章,你盖就是,问那么多干什么?我忙得很,哪有那么多时间!”气得黎元洪半死。

接下来,徐树铮和内务总长、国民党人孙洪伊大干一场。在国务会议上,孙洪伊指责徐树铮的手伸得太长,什么都管;徐树铮却说难道你孙总长做的事别人就不能问吗?孙洪伊按捺不住,挖苦道:“阁下的大才,我很佩服。只可惜总理没有提拔你当国务员。这是国务会议,阁下只有当上国务员才有资格发言呢!”

两人各找后台老板泄愤。段祺瑞说:“孙总长也太不像话了。”黎元洪则说:“徐秘书长未免欺人太甚。”

10月18日,徐树铮拿着将孙洪伊免职的文件去见黎元洪,要求黎元洪盖章。黎元洪吃惊不小,一口拒绝;徐树铮连去四次,黎元洪连拒绝四次。最后一次,徐树铮粗鲁地说:“总统不盖印,就只能不准伯兰(孙洪伊的字)出席国务会议啦!”黎元洪忍不住大怒:“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徐树铮傲慢地说:“这是总理说的话!”

10月24日,段祺瑞拿着将孙洪伊免职的文件亲自去见黎元洪,要求盖印,黎元洪仍然拒绝。段祺瑞不再客气,发起虎威,气势汹汹地说:“如果总统不同意把孙洪伊免职,就把我免职吧!”黎元洪抵挡不住,只好提出让孙辞职,而不是免职。而孙洪伊脾气又刚烈得很,声称除非被总统撤职,他绝不辞职。

事情越闹越大,徐树铮就略退一步,提出孙洪伊辞职,“以维护总理威信”,然后带职出洋考察,或者安排别的职位,比如外放省长。不料孙洪伊声明:“什么官我都不要,只要维持我的人格。我不辞职,不出洋,不外调!”

这个“三不”让段祺瑞气歪了鼻子(他的鼻子本来就有点向左歪,生气时尤甚),他咆哮道:“好,大家都辞职,让他孙洪伊一个人去干!”

受够了窝囊气的黎元洪巴不得段祺瑞辞职。在谋士的建议下,他决定请出在河南隐居的北洋元老、在袁世凯写的继任总统名单里名列第二的徐世昌来当总理,借势把段祺瑞赶下台去。

府院相争以来,徐世昌一直在中调解,这下黎元洪要赶走段祺瑞、请他徐世昌出山,徐世昌却决不干这样的事:一则他知道段祺瑞的实力和秉性,谁能赶得走他?他要辞职云云,只是气话;二则要他徐世昌出来配合黎元洪,和段祺瑞作对,然后在黎元洪手下当差,他也是绝对不愿意干的。因此他提出一个“拥护元首,维护总理,不入政界”的“不沾锅”的条件,如黎元洪答应,他就进京调停府院之争。

黎元洪以徐代段的想法落空,只好接受徐世昌调停。徐世昌提出的办法是府、院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将孙洪伊的内务总长和徐树铮的国务院秘书长一起免去。在徐大佬的面子前,这一办法被双方接受,一轮危机暂时平息下去了。

1917年2月,段祺瑞和黎元洪因为对德国问题再次产生尖锐的冲突,并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彻底决裂。

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两年半,中国一直置身事外,取中立态度。该年2月,美国宣布同德、奥绝交,准备参战。美国希望中国和它采取一致行动,美国公使奉命频繁拜会中国总统、总理,表示如中国参战,将借款给中国做军费。在美国的活动下,中国政府同意参战。

这是个大事,素来不以总理身份见黎元洪的段祺瑞于3月1日率全体阁员来到总统府,召开最高国务会议讨论对德绝交,黎元洪表示这个问题要先交国会讨论。2日,段祺瑞邀请参、众两院议长和各政党领袖座谈,对德绝交获得赞同。3日,国务会议通过对德绝交。4日,段祺瑞再来总统府,请黎元洪在政府向国会递交的咨文上盖印,盖印后交国会。因段祺瑞事先已取得国会赞同,一盖印交过去表个决,对德绝交的整个手续就办完了。

不料黎元洪在手续齐备的情况下坚决不盖印,说不能“草率从事”,又提出要统一全国军人的意见才可决定。

黎元洪节外生枝,段祺瑞气得鼻子歪到一边,强忍怒气再做解释;黎元洪却说大总统有宣战和媾和的特权,应对一切负责。段祺瑞莫名其妙又恼怒万分,吼道:“总统既然不信任我,事事作梗,这个国务总理我是没法干下去了!”当天,段祺瑞就丢下国务院的事务,离开北京跑到天津生闷气去了。

中国对德绝交,本来在美国的游说下,黎元洪是早已答应了的。可到要落实的时候,素来老实、并不敢主动向段祺瑞找茬的黎元洪却变了卦,这里的原因在于:日本听说美国以优厚条件介入中国外交,怕自己失去了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赶紧也插进来,许以更实惠的条件;段祺瑞本就是亲日派,就跟日本密切起来。美国看到,日本要主导中国的外交方向了,就改变态度,由鼓动中国参战转变为反对中国参战。黎元洪是美国看好的人,就按美国调整后的调子反对中国对德绝交了。

段祺瑞负气出走,本来正中黎元洪下怀,但马上他就发现段祺瑞这一走还真有走的实力:他一走,黎元洪就找不到够份量的人做总理了。请徐世昌,徐世昌不干;请王士珍,王士珍是段祺瑞的同门,不可能“卖友”。而全国各路军阀还是服气段祺瑞,纷纷发通电要求挽留段总理。黎元洪无奈,叫众议院议长汤化龙到天津请回段祺瑞。

段祺瑞扬眉吐气地回到北京。对德绝交案,黎元洪自然只有盖印,国会也迅速通过。

然而段祺瑞还要对德宣战。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并把整个山东划为了它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6月爆发后,日本向德宣战,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段祺瑞看准协约国必胜,力主参加这场大战,德国败后,中国就可作为“战胜国”从日本手里收回山东权益。支持中国参战、允诺提供军费借款给中国的日本,可能没想到段祺瑞肚子里还有这个主意。

对德绝交已让总统府和国务院闹翻了天,对德宣战更是狂澜迭起,直接造成了张勋的复辟良机。

跟美国关系密切的黎元洪首先不同意宣战。国会也不同意宣战,在议员们看来,中国干嘛要蹚欧洲那个浑水,中国又哪里是去打世界大战的料?搞个绝交就不错了。各省军阀也不同意宣战,因为他们最怕要调自己的兵上战场,会削弱自己的实力。

段祺瑞不怕黎元洪,也不怕国会,但他怕得不到军阀们的支持。因此他紧急召开督军会议,全国十个省的督军和其他省的督军代表到会。段祺瑞在会上面授机宜:所谓宣战,其实不用出兵,只要派些劳工去欧洲就可以了,协约国胜利后中国就是战胜国,很讨便宜;而且,参战期间,各位将军还可以借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军队!

各省军阀对此当然十分高兴,态度一下子由反对宣战变为支持宣战。在段祺瑞的操纵下,他们组成“督军团”,向黎元洪和国会施压。

黎元洪先前在拖延对德绝交案时借口“要统一全国军人意见”,这回军人真的提出“意见”了,可不合他的意图,就又对军人干涉外交事务震怒不已。他在总统府对前来鼓动宣战的督军团吼道:“宣战媾和是大总统的特权,你们责在守土,不许侵犯大总统的特权!”

可黎元洪毕竟是纸老虎,抵挡不了军人的攻势。5月6日,只好在议案上盖印,然后寄希望于国会否决。

国会这一关,如果段祺瑞妥加布置,通过不太困难。段祺瑞本已开始疏通国会,回答了议员“中国参战是否因为日本给予借款”等质询。不料段祺瑞的手下傅良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像袁世凯选大总统时组织“公民团”围攻议员一样,傅良佐在段祺瑞不知道的情况下也搞了个“公民团”!这些“公民”情绪激动,包围国会,摇着旗子喊着口号要求宣战,段祺瑞看见时还以为是真的,十分满意。也许是赏钱给得够多,“公民团”非常卖力,甚至冲进会厅,激起了议员的极大愤慨,当即宣布休会,以示抗议。

督军团在国会碰壁,恼羞成怒之下,联名要求解散国会。对这一公然挑战根本国法的跋扈无理行为,黎元洪强硬了起来,一口拒绝,宣布:“不违法,不恋栈,不怕死!

眼看黎元洪已退无可退,却似乎是老天助他,这时发生了一个转折:英文《京报》披露,中国如对德宣战,日本就提供中国一亿元的军事借款!段祺瑞在回答议员质询时本已将此传言否定,这一下舆论哗然,老段被送到了风口浪尖。接下来,又一有利于黎元洪的事发生——长江巡阅使、十三省大盟主张勋明确表示,随时奉黎大总统之命入京,维护治安。

段祺瑞正狼狈不堪,又得到张勋的效忠。受够了欺负的黎元洪腰杆立刻硬了起来,他决心摸一把“北洋之虎”的屁股。5月23日,黎元洪连下三道命令,宣布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兼陆军部长的职务,任命前清重臣、原云贵总督、李鸿章的侄子李经羲为代理国务总理。这是黎元洪到北京以来干的最大的一件事。

段祺瑞听到黎元洪竟真敢免自己的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天,他立即来到天津,发通电称根据民国约法,总统无权免总理的职,他对此免职令不予承认。

张勋一直在紧密观察北京的府院之争,在督军团被黎元洪和国会呛得怒火万丈之时,张勋秘函邀请各省督军到他的衙门所在地徐州。

各省督军连称张勋为前辈,挑动张勋对黎元洪不客气。张勋看着督军们对黎元洪如此愤恨,心里得意地笑着,又把黎元洪免段祺瑞总理职务的电文出示(发此电时督军们尚在来徐州途中)。顿时,各省督军大惊失色又暴跳如雷。

张勋要的就是大家仇视大总统黎元洪。眼下大家的情绪差不多了,纷纷希望张勋带头倒黎,他却又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有人立即明白了,说:“我们知道您就是想复辟清室,只要您带头,我们誓死跟从!”

张勋顿时大喜过望,说:“要真是这样,那太好了!但这可不是空话,我们既然干,就必须坚定不渝!”众人连连称是。张勋又问参加会议的徐树铮和安徽省长倪嗣冲,这二人可表露段祺瑞的态度。徐、倪二人的回答是:“只求倒黎,不计手段!”意思是复辟也没啥不可以的。

这次复辟前的徐州会议商定,张勋进京后,先解散国会,再逼黎元洪退位,然后迎溥仪复辟。会后,按张勋要求,各省督军在一块赞同复辟的黄绫子上签名。

谋算多年的复辟终于开始了!张勋兴奋不已。这个粗鲁直率之夫得意于联合了这么一帮全国的实力派,复辟成功指日可待,却想不到督军们和段祺瑞的心理:他们要的是借你赶走黎元洪,就姑且答应你的复辟,这都什么年头了?你复得成辟吗?黎元洪一倒,我们的目的达到,复不复辟还由得你老张?段祺瑞更阴险:他知道张勋做梦都想复辟,就叫手下鼓动;等张勋真复辟了,他可以轻轻松松平定下去,赢得一个“再造共和”的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