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外戚传》记载王莽女儿孝平皇后,有这样详细的论述:孝平王皇后,安汉公太傅大司马莽女也,平帝即位,年九岁,成帝母太皇太后称制,而莽秉政,莽欲依霍光故事,以女配帝。太后意不欲也。莽设变诈,令女必入,因以自重,事在莽传。太后不得已而许之。遣长乐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少府宗伯凤,尚书令平晏纳采。太师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刘歆及太卜、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赐皮弁素绩,以礼杂卜筮,太牢祠宗庙,待吉月日。明年春,遣大司徒官,大司空丰,左将军建,右将军甄邯,光禄大夫歆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汉公第。宫、丰、歆授皇后玺绂,登车称警跸,便时上林延寿门,入未央宫前殿,群臣就位行礼,大赦天下。
当时的礼仪之盛,我们可以想见。但史书上所谓的“太后不欲”,则王莽如何使他的女儿入宫呢?看《王莽传》记载云:莽既尊重,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长秋宫未建,液廷媵未充,乃者,国家之难,本从亡嗣,配取不正,请孝论五经,定取礼,正十二女之义,以广继嗣;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适子女。”事下有司,上众女名。王氏女多在选中者,莽恐其与己女争,即上言“身亡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咸言:“明诏圣德巍巍如彼,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莽遣长史以下分部晓止公卿及诸生,而上书者愈甚。太后不得已,听公卿采莽女。莽复自曰:“宜博选众女。”公卿争曰:“不宜采诸女以贰正统。”莽曰:“愿见女。”太后遣长乐少府、宗正、尚书令纳采见女,还奏言:“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有诏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杂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女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自此经过一番歌颂王莽之功德及接纳王莽的女儿入宫之后,于元始四年的春天二月,王莽的女儿正式立为皇后。
他建议在古圣贤和京师居住的列侯家选择适龄女子,作为皇后的候选人。在上报的名单里,很多都是王氏家族的。王莽怕本家族的女子和自己女儿竞争,就故作谦虚地说:“我本身没有什么美德,我女儿的才貌也不佳,不应该和其他女子一起参选。”太后被王莽的诚恳言辞所感动,就下诏说:“王家的女儿,是朕的亲戚,一律不许参选。”
谁知这么一来,每天围在宫门前上书请愿的庶民、太学生和郎官吏员,达上千人之多。公卿大夫们或进宫中,或跪伏议政殿前,都异口同声说:“安汉公功勋若此卓著。今选立皇后,怎能不让安汉公之女参选?请立安汉公女为天下母。”王莽装模作样地派人分头去劝阻公卿及太学生。
然而上书请愿的人越来越多。太后不得已,只好听任公卿让王莽的女儿参选皇后。王莽又亲自提议:“应广泛选择众家之女。”公卿们力争说:“不宜选其他家的女子和安汉公女儿争正统。”王莽这才假装着无可奈何,让自己的女儿亮相。太后派长乐少府、宗正和尚书令同去王莽府上送纳亲的彩礼,并观察王莽女儿的品行和容貌。这些官员统统是王莽的党羽,例行公事之后,回去禀报太后,自然又是一片颂扬之声,就连卜筮也均呈吉兆。
于是就在汉平帝12岁时,王莽说服了太皇太后,将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以便巩固权势。紧接着,信乡侯刘佟进言说,应褒赏皇后之父,增益安汉公的爵邑。事下有司,都说:“古者天子封皇后父亲方圆百里的封国,尊而不臣,以重宗庙,孝之至也。请把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顷,益封王莽的爵邑满百里。”
王莽闻讯后上书谢恩,推辞不受益封之田。有司又奏请给王家送皇后聘礼黄金二万斤,折合钱二万万。王莽经再三辞让,只接受四千万,并把其中的三千三百万分送给十一个媵嫁的女家,自家只留了七百万。群臣再请给皇后追加聘金,补送了二千三百万,合为三千万。王莽又把其中一千万分给亲族的贫穷家庭。
通过这番精心导演的作秀闹剧,王莽不仅如愿以偿,让自己的女儿当上了皇后,还为自己赢得谦让的美名。
那时汉平帝与王莽的女儿王皇后都是为13岁。王皇后立三月,以礼见高祖,尊王莽为宰衡,位在诸侯上。莽妻赐名功显君,有食邑,王莽的儿子安亦赐为褒新侯,另一儿子临为赏都侯。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王莽加九鍚,十二月,汉平帝驾崩,王莽立两岁大的孝宣帝玄孙婴为孺子,而自摄帝位。于是14岁的王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可是婚礼后不到两年,汉平帝与王莽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王莽不许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与他团聚,还杀害了平帝的舅舅一家,以防止他们成为新一派的外戚,平帝怀恨在心。王莽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毒死了平帝,立两岁的刘婴为帝。所以王莽的女儿王皇后年仅14岁就当上了太后。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即皇帝位。以此年之十二月朔癸酉,改为建国元年正月朔。18岁的王皇太后改为定安公太后。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帝,自己的女儿当然也就不是太后了,被封为“黄皇室主”。
当时已经改朝换代了,那么王莽的女儿定安太后她又怎样呢?史书称她:自刘氏废,常称疾不朝会。莽敬惮伤哀,欲嫁之,乃更号为“黄皇室主”,令立国将军成新公孙建世子襐饰将毉往问疾。后大怒,笞鞭其旁侍御。因发病,不肯起。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九月,王莽被诛,史载:“及汉兵诛莽,燔烧未央宫,后曰:‘何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中而死。”至此可见,王莽辛苦摆布,摄政篡位,使自己的女儿为汉皇后,但没想道他的女儿竟是一个忠贞不渝的人,对父亲的行为痛斥不已,并屡次拒绝了父亲安排的改嫁他人。而王莽自己最终失败伏诛,女儿则以为既为刘氏皇后,不齿自父亲篡位所为,既称疾不朝会,又笞鞭公孙建侍卿,其终至于无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死,亦可谓算是古代忠烈女子的典范!
也就是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烧毁了宫殿。王皇后却不肯逃走,毅然迎向火海,化为灰烬。后来晋长安县令潘岳在《西征赋》中是这样评价她的:瞰康陵之孤坟,悲平后之专杰,央厥父之篡逆,蒙汉耻而不雪,激义成而引决,赴丹焰以明节,投宫火而焦糜,从灰熛而俱灭。
八 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失败丈夫背后的妻子
古代的皇后通常都是不幸的,如果是守成之主的皇后,通常不得宠爱,因其只是政治婚姻强加于自己身上的,未必深爱;如果是创业之主的皇后,糟糠之情一般能延续,能得到皇帝的尊重,但为丈夫创世所付出的代价却是不能言喻的。即使身居多高的位置,身穿多华丽的衣裳,每次半夜梦醒,发现枕边的男人竟一次比一次陌生,那种悲凉肯定是刺骨的。
王息就是一个这样的女子。她的丈夫就是王莽,一个最著名的阴谋家,或者如果不那么偏激的说,是一个最进取的名利追逐者。她丈夫建立了一个新王朝,她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也被受万民敬仰。
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庭是他的动力。但那是欺骗你的,成功的尤其是有权势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当野心膨胀到没有什么可以牺牲时,家庭就是他拿来牺牲的东西了。
当垂垂老时,王息王皇后在冷冷清清的皇宫里,儿女一个一个离她远去。在她那已经哭瞎的眼睛里,在她残破的心里,或许总记挂着50多年前的那个晚上,红烛花房,掀开她盖头的那一个英俊青年。
那时候的王莽让她感觉幸福、感觉骄傲,尽管他无权无势,只是一个落魄的男孩,幼年丧父,后又丧兄。但他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王息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个个可爱孝顺。有时候女人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势利,将华丽衣裳和贵重首饰看作幸福,当丈夫是个受人称赞的好人、当丈夫足够爱自己、当儿女成群的时候,那么就比坐上皇后还幸福了。
她觉得这样已经足够幸福,但王莽不是这样想的。他的志向很大,男人胃口大,梦想大,这是好事。但她逐渐发现,他的志向大得很恐怖,是一个无底深渊。
丈夫一步一步往上爬,从一个小小的黄门侍郎到权倾朝野的大司马,最后到至尊的新朝皇帝。他每一次飞跃,他的妻子王息就是一次的心悸,她发现丈夫越来越陌生,离自己越来越遥远。
而丈夫的每一次飞跃,都用他和她的一个孩子作为垫脚石,这让她心寒。
在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时,他们的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为得世人好评,逼其儿子自杀。在这一件事上,王莽没有做错,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在当时看来,这是让王息痛心的,因为大家族子弟杀死家奴的事情很寻常,没有谁要因此而受死罪。
但王莽要立威信,王息是没有阻挡的余地的。王获的自杀,让王莽有了极高的名气,为他回归朝野奠定了基础。
在王莽立傀儡汉平帝,跋扈专权时,他们的儿子王宇看不惯他的过分行为,密谋劝谏。王莽得知后,刚建立起来的仁慈父亲形象又一次撕裂,他把儿子投入监狱,百般折磨,最后这个儿子也服毒自杀。王莽借此清理了其他妄图夺权的政敌,在朝野里的权力进一步巩固。
而她最喜爱的女儿年纪轻轻,尚没有让她很好地宠爱够,就被送进了皇宫,做了皇后。不到两年后,王莽就把皇帝杀掉,让他们的女儿在不到15岁的时候就做了寡妇。皇帝被毒杀后不久,丈夫终于登上了至尊宝座,得到他从一开始就密谋的一切。
王莽在这一次次家庭悲剧里尝到了权力的甜味,而痛失孩子的悲剧却一次次由王息独自品尝。
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看着自己的孩子痛苦而无能为力。她不停地哭,想起王宇王获,哭;想起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的女儿,哭;想起独存的两个儿子即将步入悲剧,哭。终于有一天,她睁开眼睛,发现眼前一片黑暗。她明白过来,她已经哭瞎了,但她也因此松一口气,瞎了也好,不必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去、女儿痛苦。
那一年,她患上很重的病,几乎要看到地下那对可爱的儿子时,她还活着的一个儿子王临给了她一封信。那封信她刚拆了,让宫女读,王莽就来了。王莽看到了那封信,信上写:“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至为严苛。大哥二哥不到三十就被杀了,如今我正好三十,恐怕命不能保全,不知道会死在哪里?”王莽勃然变色,拂袖而去。王息得知后,空空的眼睛里流出泪水:我害死了我的儿啊!但她已无能为力,只能在焦虑和无助里静候着死亡的到来。
但王莽在这个时候,开始不忍让妻子再一次目睹儿子被杀,于是强忍住愤怒不发。在妻子死后,愤怒才开始爆发,王临被迫自杀。
这时候,他和王息残余的儿子只剩下王安,王安是太子。他决心要好好待这个儿子,以慰妻子在天之灵。但上天给他开了个玩笑,王安在母亲死后不到半年,就病死了。
而他们唯一的寡妇女儿黄皇室主深为痛恨他,他怕女儿寂寞,细心为她挑选夫婿,谁知女儿只认被他毒杀的平帝,甘愿一生守寡。这个女儿在他帝国覆灭、起义军焚烧皇宫时,不肯跟随他逃走,宁愿投入火海自杀。
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死于自己面前,而自己处心积虑建立的王朝即将覆灭,王莽几乎崩溃。而此时,臣子告诉他:变民在都城外把他妻子儿子的坟墓都掘开,焚烧尸体、棺木、祭庙。
当王莽开始忏悔、开始痛恨自己害死一个个儿子女儿、害死妻子,让他们死后都不能安宁时,变民的乱刀、历史的洪流也向他迎面砍来了。这就是历史的残酷,也是皇帝老爸王莽家庭的悲剧啊。
九 皇帝老爸王莽理想主义者的悲哀
一个有民权思想,虚心学习、节俭勤奋、恭敬孝顺、谦虚谨慎、彬彬有礼,常将家财分发救济贫寒的王莽。他的母亲生病,大臣们纷纷让自己的夫人来府上探视,王莽的夫人也到门外迎接,但众夫人却将她当作王府家的仆人了,因为王夫人的穿着太普通太节俭了。儿子杀死了一个奴隶,这在当时本来不是大事,因为法律有规定,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之权,即使是冤杀,受点处罚便可以了事,但他让儿子自杀偿命。
他当政后颁布实施了“五均”、“赊贷”、“六管”。所谓的“五均”,就是由国家来管理工商业和物价。而“赊贷”就是由官府向百姓发放贷款,但利息较少,而丧葬和祭祀贷款则不收利息。国家将盐、铁、酒收回专卖,国家垄断铸钱,国家管理山林水泽,统称“六管”。
他向周围四夷开战以炫耀武力,朝令夕改、不算经济帐,终使天下大乱。最终开国之君也成了亡国之君而死于乱民之手。
“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放言》里的诗句。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
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候。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诛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匾之文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不就会把好人当做恶人?
第二句说的就是王莽了。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不就是一个完名全节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了;也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然而皇帝老爸王莽毕竟是政治上的野心家,道德上的伪君子,残忍的疯子,无能的蠢材。世人多这样评价。这是有失偏颇的,至少有30年,王莽一直是天下君子的楷模。他谦虚礼让、勤奋博学、生活俭朴、乐善好施,在忠孝仁义各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事迹。儒家学者在评判这段历史时,总是强调王莽的“篡位”,仿佛这么说就可以顺当地推理出:王莽在30多年间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实现他称帝的野心而假扮儒生,就算他是为收买人心作的伪装,能装到这个份上也足够了。何况王莽他也并不是全是做作“演戏”,他怎么可能知道以后有机会当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