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于组织整合视角的新产品开发研究
5753700000021

第21章 组织整合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3)

在表6.11中模型1中包括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等四个控制变量,以及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等三个自变量,模型的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8.445,=0.167)。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之间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其中,技术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表明:当技术动态性越高,公司与外部组织间的关系协调程度就越高。市场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市场动态性对公司与外部组织间的关系协调程度影响不显着。产业竞争程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产业竞争程度越高,公司与外部组织间关系协调的程度越高。

模型2则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信任、承诺与相互依赖等三个自变量,检验其对组织间关系协调的影响,其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20.876,

=0.429),其可解释因变量变差较模型1高出26.2%,可解释变差的增量达到非常显着水平,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2中,组织间信任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表明:当组织间信任程度越高时,组织间的关系协调程度越高。组织间承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当组织间承诺程度越高时,组织间的关系协调程度越高。相互依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表明:组织间相互依赖程度越高,组织间关系协调程度越高。

模型3则是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四个自变量,检验其对组织间关系协调的影响,其P值小于0.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24.559,=0.536),其可解释因变量变差较模型2高出10.7%,可解释变差的增量达到非常显着水平,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3中,企业文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表明:当企业文化中的分享与合作的程度越高,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关系协调程度越高。组织结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到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组织结构的柔性对组织间的关系协调影响不显着。高层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表明:高层支持程度越高,组织间关系协调程度越高。企业信息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组织间关系协调程度越高。

外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组织间关系协调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组织间关系协调

模型1模型2模型3

自变量

技术动态性0.2580.1460.122

市场动态性0.0120.0290.004

产业竞争程度0.1290.1130.078

组织间信任0.2840.232

组织间承诺0.1350.129

组织间相互依赖0.3870.256

企业文化0.182

组织结构0.028

高层支持0.238

企业信息化0.185

控制变量

公司年限0.0580.0430.032

公司规模0.1540.1370.127

行业类型0.0640.0350.041

所在区域

模型F8.44520.87624.559

0.1670.4290.536

调整的

0.1540.4110.513

p<0.05;p<0.01;p<0.001

3、外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组织间共同参与的回归分析

本小节将探讨外部环境特性中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组织间的信任、承诺与相互依赖,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因素,对组织间共同参与的影响。以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组织间的信任、承诺、相互依赖、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为自变量,以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为控制变量,以组织间共同参与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三个回归模型。

在表6.12中模型1中包括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等四个控制变量,以及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等三个自变量,模型的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8.406,=0.132)。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其中,技术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表明:当技术动态性越高,公司与外部组织间的共同参与程度就越高。市场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市场动态性对公司与外部组织间的共同参与程度的影响不显着。产业竞争程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产业竞争程度越高,公司与外部组织间共同参与的程度越高。

模型2则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信任、承诺与相互依赖等三个自变量,检验其对组织间共同参与的影响,其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12.887,=0.247),其可解释因变量变差较模型1高出12.4%,可解释变差的增量达到非常显着水平,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2中,组织间信任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表明:当组织间信任程度越高时,组织间的共同参与程度越高。组织间承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当组织间承诺程度越高时,组织间的共同参与程度越高。相互依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结果表明:组织间相互依赖程度越高,组织间共同参与程度越高。

模型3则是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四个自变量,检验其对组织间共同参与的响,其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16.1535,=0.442),其可解释因变量变差较模型2高出9.5%,可解释变差的增量达到非常显着水平,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3中,企业文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表明:当企业文化中的分享与合作的程度越高,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共同参与程度越高。组织结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到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当组织结构的柔性对组织间共同参与程度的影响不显着。高层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支持表明:高层支持程度越高,组织间共同参与程度越高。企业信息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支持假设: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组织间共同参与程度越高。

外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组织间共同参与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组织间共同参与

模型7模型8模型9

自变量

技术动态性0.2500.1460.134

市场动态性0.0670.1060.072

产业竞争程度0.079-0.011-0.040

组织间信任0.2170.192

组织间承诺0.1460.138

组织间相互依赖0.2860.179

企业文化0.167

组织结构0.079

高层支持0.179

企业信息化0.267

控制变量

公司年限-0.056-0.045-0.030

公司规模-0.028-0.0230.010

行业类型0.0340.0290.016

所在区域0.0870.0760.039

模型F8.40612.88716.153

0.1320.2470.442

调整的

0.1210.2240.409

p<0.05;p<0.01;p<0.001

6.2.2内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内部组织整合程度回归分析

为分析内部组织整合的影响因素与内部组织整合程度的关系,本节把外部环境特性、内部组织特性等概念的各维度分别与内部组织整合各维度分别进行回归。

1、内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跨职能信息分享的回归分析

本小节将探讨外部环境特性中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因素,对跨职能信息分享的影响。以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为自变量,以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为控制变量,以跨职能信息分享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两个回归模型。

在表6.13中模型1中包括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等四个控制变量,以及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等三个自变量,模型的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4.834,=0.119)。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之间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其中,技术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支持假设:当技术动态性越高,公司跨职能信息分享程度就越高。市场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不支持假设:市场动态性越高,公司跨职能信息分享程度越高。产业竞争程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支持假设:产业竞争程度越高,公司跨职能信息分享程度越高。

模型2则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四个自变量,检验其对跨职能信息分享的影响,其P值小于0.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11.316,=0.468),其可解释因变量变差较模型2高出34.9%,可解释变差的增量达到非常显着水平,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2中,企业文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支持假设:当企业文化中的分享与合作的程度越高,企业跨职能的信息分享程度越高。组织结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到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不支持假设:当组织结构的柔性程度越高时,跨职能的信息分享程度越高。高层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支持假设:高层支持程度越高,跨职能信息分享程度越高。企业信息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支持假设: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跨职能信息分享程度越高。从标准化回归系数的比较看,在内部组织特性中,企业文化对跨职能信息分享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高层支持和企业信息化,而组织结构柔性的影响不显着。

内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跨职能信息分享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跨职能信息分享

模型1模型2

自变量

技术动态性0.2170.185

市场动态性0.0150.003

产业竞争程度0.1860.152

企业文化0.359

组织结构`0.108

高层支持0.245

企业信息化0.165

控制变量

公司年限-0.092-0.076

公司规模0.0870.039

行业类型0.0190.033

所在区域0.0590.056

模型F4.83411.316

0.1190.468

调整的

0.0960.436

p<0.05;p<0.01;p<0.001

2、内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跨职能关系协调的回归分析

本小节将探讨外部环境特性中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因素,对跨职能关系协调的影响。以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为自变量,以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为控制变量,以跨职能关系协调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两个回归模型。

…………(6-12)

…(6-13)

在表6.14中模型1中包括公司年限、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与企业所在区域等四个控制变量,以及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等三个自变量,模型的P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4.678,=0.135)。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其中,技术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支持假设:当技术动态性越高,公司跨职能关系协调程度就越高。市场动态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不支持假设:市场动态性越高,公司跨职能关系协调程度越高。产业竞争程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支持假设:产业竞争程度越高,公司跨职能关系协调程度越高。

模型2则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四个自变量,检验其对跨职能关系协调的影响,其P值小于0.001达到非常显着水平(F=14.189,=0.455),其可解释因变量变差较模型2高出31.0%,可解释变差的增量达到非常显着水平,自变量VIF值都介于1至1.5之间,自变量间不存在显着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2中,企业文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01),此结果支持假设:当企业文化中的分享与合作的程度越高,企业跨职能的关系协调程度越高。组织结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但未到达到显着水平(P>0.05),此结果不支持假设:当组织结构的柔性程度越高时,跨职能的关系协调程度越高。高层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支持假设:高层支持程度越高,跨职能关系协调程度越高。企业信息化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非常显着水平(P<0.01),此结果支持假设: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跨职能关系协调程度越高。从标准化回归系数的比较看,企业文化对跨职能关系协调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高层支持和企业信息化,而组织结构的影响不显着。

外部组织整合影响因素与跨职能关系协调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跨职能关系协调

模型1模型2

自变量

技术动态性0.2380.147

市场动态性-0.027-0.054

产业竞争程度0.1650.143

企业文化0.298

组织结构0.098

高层支持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