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个人管理学
5760800000004

第4章 人与人生(2)

2.2人的定义

人的概念或定义在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是灵魂与肉体的二元体,只有灵魂才是人本身,肉体则仅仅被看着是某种低级的和敌视灵魂的物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建立社会,并在其中生活,同时用各种伦理观念来巩固它;除了原始的集体——家庭、民族等等以外,人所建立的社会也是国家的必要前提。

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有灵性的动物,是一种复杂的机器。德国现代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则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的动物。

目前关于人的有代表性的、被广泛引用的定义是如下两种:

一是马克思的定义: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常引用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是《新华词典》上的定义: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用语言进行思维的高等动物。

第一种定义准确地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但在中国大陆常被当成人的定义。它主要强调了的人的社会性,认为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马克思还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但在这个定义中未体现出来。第二种定义是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出发的,强调了人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能进行劳动,能用语言进行思维这些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个体特征,但未体现或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作者认为,人的定义是要回答什么是人或人是什么,它应该来自人本身,由人本身具有的属性来诠释和界定。

根据人所具有的自然、社会和自主三方面属性,可以将人定义为:人是地球上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高智力动物。“地球上”说明人是地球这个特定环境的产物;“高度社会化”说明人是生活在比其它动物社会化程度更高的环境中,高度依赖群体;“高智力”点明人主要是在智力上高于地球上已知其它动物的(天生的和后天成因的智力障碍者除外),高智力也是人具有高度自主意识的基础;“动物”说明人的自然性,说明人本质上是动物。高度社会化和高智力已能说明人的高等,所以不需再强调人是高等动物。这一定义很好地融合和体现了人的三方面属性,而且简单明了。

2.3人生的定义

关于人生,古今中外的人们多是在谈论人生观即对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追求、态度等的看法,如理想观、价值观、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公私观、生死观,而就人生这一概念本身给出定义的却不多见。儒家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督教认为人生是因为有原罪而需赎罪的过程;西方实用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只是实现个人的意志和欲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只在于行动所带来的好处,在于“方便”和“有用”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人生就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人生就是不懈地追求;人生就是奋斗;人生就是奉献;人生就是一场梦;人生就是一出戏;等等。作者认为,以上说法都是对人生的某一方面的表述,而不是对人生本身的准确定义。人生的定义与人的定义一样应该紧随人的属性而来,由人的属性来界定。从人的属性出发客观地看待人生,人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生是一个自然生命过程。

这是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目前,人的生命周期一般是几十年至百年,出生以后从时间上大致可划分为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六个阶段。人在不同阶段具有相应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饮食、活动、睡眠等自然事项贯穿人的一生。

2.人生是一个社会使命过程。

这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一生的社会事项主要是学业、职业和家庭三个方面,由于各人的内在和外在情况不同,其学业、职业和家庭的情况各有不同。一般而言,一个人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社会角色在发生变化和转换,相应地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有所不同。学业集中在幼年、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前半段,其后的自修、进修可能持续不断;职业集中在青年的后半段和中年,然后退休,赋闲养老,部分人如有的私企老板、医生、科学家、作家,其职业生涯可延至生命的最后时期;家庭有家族的大家庭和个人的小家庭之分,就个人而言,恋爱、结婚、组建家庭一般发生在青年时期,持续终生,有的中间发生变故,有的一生都不涉及。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一般因学业、职业和家庭而来,围绕学业、职业和家庭而展开。

3.人生是一个人的奋斗过程。

这是人的自主属性决定的。一个人要适应和改造自然和社会,要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的需要,除了外部相关条件外,还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地奋斗(决心、毅力、努力、劳作等),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否则,再优越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也无助于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例如学业成绩怎样固然与就读的学校和老师有重要关系,但个人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是否专心、勤奋也是关键因素;职业成就怎样,与工作单位、机遇等有关,但与个人的学识、能力、态度、工作精神和业绩及待人处世关系重大;许多农民的后代出了国家领导人、将军、科学家、教授、企业家等,而不少名门望族却后继无人,家道衰落。

综合上述人生的三个方面内容,可以将人生定义为:人生是一个跨度几十至百年的自然生命、社会使命和个人奋斗历史过程。“跨度几十至百年”说明目前一般人的人生时间长度;“自然生命”说明人生是客观的动物生命现象,有出生、长大、衰老、死亡的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使命”说明人生与社会有紧密关系,人生有其社会角色,要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个人奋斗”点明人生中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人生需要人的不断奋斗;“历史过程”说明人生受以往的历史和所处时代的制约,具有所处时代的特点。

2.4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前面根据人的属性给出了人和人生的新定义,新定义对个人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新定义可以推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珍爱生命,关爱自己。对人和人生的认识应该回归其本来面目,人本质上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一种动物,是一种生命现象。人生一般就短短几十年的时光,稍纵即逝,因此要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把人抬得过高(神化)和贬得很低(纯粹的动物、机器)都是不妥当的,前者超越了人的基础,后者漠视了人与动物的差别。自己要把自己当人,自己要关爱自己。“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实现自我保存以维护自身的生命;人性所首要关怀的,就是其自身的生命存在。”一个人来到世上,不管贵贱、贫富、高矮、美丑,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爱护自己,而不能自卑、自贬、自残甚至自杀,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人的自主属性的要求和体现。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进行自残和选择结束生命,是极不可取的。没有了生命,其他都是枉然,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父母给了你生命,让你来到人世间,把你抚养长大,寄予希望,你就应该珍惜和热爱,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险阻,坚定地走完人生的道路。推而广之,人与人之间、组织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要和善、和平相处,不要诉诸武力和战争,要共同保护我们生存所需的环境和资源,要保护和善待其它动物。为此,要进行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普及教育,改变和消除漠视生命、草菅人命、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

第二,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人是自主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人又是高度社会化的。因此,人与人及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唯有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才能实现和谐相处。一方面社会应关照其每一个成员,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尽量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教育、工作和安全保障及公平的机会,使每个人能有尊严地活着,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去做自己愿意从事的、与社会无害的活动。如此,人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充分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一个人从社会获得,就应该融入社会,就要为社会劳动,就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自我封闭和凡事个人主义。这样对己、对他人和社会都更有价值和意义。

第三,正确对待历史,度过一个现实有效的人生。首先,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对现实中的一切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人生是一个历史过程,有其历史局限性,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现实中的事物之所以是今天的样子,自有其历史原因,是一步步演进而来的,要理性分析和面对。任何时代的人生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历史上重大的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突破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大有作为的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解决他所处时代的问题。例如牛顿在科学上的成就是在伽利略、开普勒等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的总结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其次,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要认识到人生是有限的,要有现实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人生需求和人生作为,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而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沉于空想、无为和虚耗生命。一个人终究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条件往往限制了他的想法和选择。人生一般要经历出生、求学、工作、组建家庭、退休、养老、去世这样的过程,基于对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有现实合理的目标、计划,又要因势利导,灵活地加以调整和把握。要通过接受教育、培训和自修、实践,不断增进对自己、对自然和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积累人生经验,调度好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社会关系,做一个自己满意、对社会有用的人,度过一个现实的有成效的人生。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实践在人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检验、丰富和完善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才能增长才干,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人只有参与到生产社会、生产文化、创造历史的活动过程之中才能实现自我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