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边旅行边恋爱
5765500000011

第11章 云朵的天空(10)

正如《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所指出的: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书中的香格里拉是一个有雪峰峡谷、森林湖泊、牛羊草原的世外桃源。

香格里拉的凸现人间,深深地和《消失的地平线》纠缠在一起,人们几乎都忘记了“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高原中甸县的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

香格里拉在中国滇西北,融雪山、峡谷、草原、湖泊、原始森林和浓郁民族风情为一体的迪庆景观。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连绵十三峰,既有高原的壮丽,又有江南的秀美。洁白的雪山和湛蓝的湖泊,在莽苍的林海和广袤的草原点缀下,奇美无比。那里紫陌花开,漫山遍野地装点着牛羊和木屋,游牧的生活在入夏才迟迟到来。

五月的碧塔海,湖岸边满是怒放的杜鹃花。花谢了以后,花瓣落入湖中。

湖中独有的重唇鱼会纷纷前来吃花瓣,由于杜鹃花里含有微量的神经毒素,鱼吃多了就会中毒。轻飘飘地浮在水面上,这就是着名的杜鹃醉鱼。

到了香格里拉,就不能不来松赞林寺,在香格里拉县内,有一座高大、

富丽,以红颜色为主的殿宇,金黄色的飞檐,在雄壮中突出权威的不可撼动。

这就是被称作“小布达拉宫”的松赞林寺。寺庙旁边簇拥着许多淳朴的民房,用土夯成,门窗黄黑相间,外墙漆白,色调以白色为主,像是眼睛单纯地看着世界。

这是在视觉上直接给予人们的印象。藏民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崇尚,首选当然是白色。白色是同美好、高尚、纯洁、光明、善良、真诚等概念紧密相连的,是吉祥如意和欢乐喜庆的标志。

仁慈的女性菩萨中,第一位便是白度母。善法被称作“白法”,许多民间故事中,以白人、白马、白鹤、白云、白牦牛、白狮子等代表正义、善良、高尚的人或军队。

藏民过新年时,门窗和木质家具上用白面点上些白点或划白线。大年初一清早,用掺了牛奶的水洗脸,这种水称“白水”,据说岁首用白水洗脸,可望一年得好运。贵客临门,主客双方互赠雪白的哈达,以表达彼此间真诚、纯净的善意。姑娘出嫁,坐骑必是白色的乘马。如遇大雪纷扬,山野披银挂素,则被认为是美满幸福的吉兆。结婚时务必拴在酒壶和礼品上,在壶嘴、碗口贴白酥油一小片。给尊贵的客人侍奉手抓羊肉,羊尾巴处须留一绺白毛,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与其说这是藏族尚白的习俗,不如说是他们对精神单纯、清洁的向往。

松赞林寺旁边簇拥着许多淳朴的民房,这就像是一个祖父周围簇拥着无数的儿孙,站在山岗上。

进寺庙的路有几条,估计大都是藏民回家的路,其中最宽阔的一条,肯定是游客走的——那里是门票口。我们走进一个店铺,指着旁边一条小路问老板:老板,这里能上去吗?

老板赞赏地看了我们一眼:能啊,能上去。

这大路跟小路,只差十米不到,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往人多的地方去,我们也乐得路上清净。

从这条路上去是寺庙的侧门,我们走到小路的尽头,发现这里居然是喇嘛的住处。二楼有个红色的影子一闪而过,我赶紧拿起相机对准。

在二楼一个光线阴暗的地方,有个壮实的喇嘛撑着门框,正用手机通话呢!这个场景让我哑然失笑。

原来以为古寺青灯,残纸黄卷,没有想到还有手机。

这时,出来一个年轻帅气的喇嘛,我们揪住他要合影,他欣然同意了。

璐璐先生非常可惜他的年轻美丽。

我也可惜。不过我知道,这里的藏民以孩子成为喇嘛为荣,只要一户人家有孩子成了喇嘛,他们家将受到尊重。

有些小孩,从小就当了喇嘛。外人看着可惜,家人和他自己却能够感受到自我牺牲的神圣。

信仰这东西很奇怪,有些人有了信仰就从此生活得很安宁和快乐。

普通藏民的乐土不在寺庙,而是集中在古镇的四方街上。

香格里拉人的户外生活集中在古镇,香格里拉的古镇和丽江、阳朔等地的古镇丝毫没有相似之处,它没有千篇一律的旖旎,只有毫无例外的粗犷。

街上的商埠就像是宫殿一样,高大、充满了力量,里面摆设的东西,也一律显得粗大、张牙舞爪。这里是藏家的风情地。

街市的中央还有一个环形的小广场,每到晚上7点,就有当地的藏民陆陆续续来到这里,不到十分钟,就会聚集很多人。不用多久,音乐响起,人们翩翩起舞,舞蹈的盛会让广场形成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人圈,比锅庄更加激情。我让璐璐进去跳舞,璐璐对扭屁股不在行,约好了我们的碰面地点,拿着相机混入舞群,一下子就不见人影。

这个时候,我的视线才有机会从他身上挪开,我从这个广场向天空望去,蓝天下出现了一个金黄色的耀眼的物体。我找到璐璐爬上山,才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转体,状如钟,浑身金黄,许多人围着它转了三圈才离开。据说转过三圈,香格里拉的神会保佑这些人平安如意。

时间逐渐到了深夜,归去时有了些寒意,匆匆行走,竟然发现香格里拉的路灯与别处很是不同——这是我们看到的最美的路灯:状如一只腾空而起的仙鹤,向着天空引颈长飞,灯泡就装在它丰圆的肚皮里,荧荧发亮。仙鹤美丽的丰姿,带着光抛洒在清冷的香格里拉大街,让这里的夜都有了向往天空的感觉。

不远处的松赞林寺,就像是精致的小布达拉宫,站在高处望着香格里拉的美,就像是看着自己的新娘,披着红色的头盖。小布达拉宫轻轻地颂起经,唱起高深古雅的圣乐,为新娘小声地祝福着,祈祷着。就像是听着一曲纯净的恋歌,来自天上。

骑着马我本想走天涯/却发现这里就是我的家/草原上绽放着七彩花/悠悠传来馨香土泥巴/哦/香格里拉/美丽的香格里拉/传说白度母在这里安了家/养育了我的妈妈的妈妈/从那时人们再也没有离开她/你圣洁的遥望着神秘的拉萨/请听我埋在心底的情话/你是我见过最洁白的哈达……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一个迈不开离去脚步的故乡。

这里还是个离神最近的地方。

当我在这里遇见了10年不见的师兄师姐的时候,我才相信这是神的安排。

和肖海昆师兄在高中只有一面之缘,自1996年他毕业离开了我们称为“侏罗纪公园”的高中后,我们再没有见面。后来我们分别在深圳、广州的报社工作,只用邮件联系,我甚至忘记了他的样子。我在丽江的时候,曾经给他打电话让他来玩,等他去了丽江,我却在腾冲,几经周转,竟然在这里碰面了。

我们在距离我的旅馆很近的小酒馆聚了一下,我们喝着五块钱的青稞酒,都为如此意外的相逢兴奋不已。

更让我惊奇的是,他这次出来游玩,居然是和师姐的蜜月旅行!在这么美丽的异乡,遇到故人,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喜悦,总是看着他们,被发现了才笑笑——我从家里出来后,已经有100多天没有见到朋友亲人了!我在转经筒里转了六圈,一圈为了师兄师姐的幸福,一圈为了璐璐。

璐璐不相信神,自己拿着相机拍下我仰望的感激,远处的松赞林寺在柔和的光线中看着我微笑。第二天,松赞林寺将迎来活佛,很多各地的喇嘛都坐着车子提前等待在香格里拉,本地的藏民更是积极,连夜等待在松赞林寺门口,等待活佛的摸顶——神的祝福。但在这天,我们离开了香格里拉:不用活佛摸顶,我已经和神遇见了。

神光降临

第二天师兄就走了,他去德钦。德钦没有到西藏的路,我们没有跟着去,就在这里多呆了一天。这一天,我们顺着旅店老板的指点,到藏民家里去拜访。

我们进去的时候,主人家还给我们献哈达。这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达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兰色或淡黄色的。由兰、白、黄、绿、红组成的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藏历年是藏族最大的节日,为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

藏民对接待客人非常讲究。主人家除了用手蘸酒弹三下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洒三次。按照习俗,在酒席上,主人端起酒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

璐璐先生不知道,跟主人家同时一饮而尽。我不明所以,慢腾腾地拿起酒杯。这时候旁边一起来的小姑娘碰了我一下。

这下可尴尬了。

幸好主人不责怪,豪爽地拍拍璐璐的肩膀,再一饮而尽。

知道这里礼数多,我们学乖了,做什么都慢三拍。饮茶时,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接手。如此诚惶诚恐地才没有再出错。

去家中拜访的礼节那是小节,我们那天有幸遇到了藏民的婚礼,凑着看了次热闹。

据说,香格里拉迪庆藏族青年男女在歌会、茶会中以歌相识,在相恋后以情歌情卦谈情说爱。

婚礼中,他们还邀请能说会唱的男子充当喜官,作为迎亲队伍和送亲队伍的领头。嫁者(或入赘者)出门时唱告别歌,喜官手中捧着洁白的哈达,带领队伍绕柱而歌。送亲者骑马途中唱路歌村歌。

送亲队伍唱着福歌而来,表明将福分带来了,呼唤福主来迎接。迎福者听歌后骑马绕送亲队伍一圈,道一声辛苦,然后高喊“福分来了”,飞马奔向村中迎亲方的家门,以示迎来了福分。

此时,送亲的骑手也飞马向前,旨在追赶迎福的骑手,如果追上了,可用鞭子“惩罚”他,这是青年骑手展示骑技的好机会。迎亲者在一边蘸水洒向送亲者和新人,边唱“洒水歌”。

进门后,送亲者唱赞歌,赞扬新人入门的家中祖辈等,然后念随嫁礼物清单。新郎新娘下跪点灯,披系红绳,就标志正式成婚了。宴席上,新娘夫妇向宾客献茶敬酒,以示谢意。送亲队伍返回前,喜官还要唱“嘱咐调”,以眷眷之心,希望迎方家人亲友善待进门的新人。当晚,迎方家举行锅庄舞会,时间长的会通宵达旦甚至数日不歇。

我们听了好久,没有听明白,但是这种婚礼非常感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祝福的微笑。

璐璐先生说:“我们家里结婚都要吹唢呐的,村子里还有乐队呢!”

这个我见识过,几个老头,拿上几个锣,两条唢呐。这是村里固定的乐队演出团,逢年过节、喜事迎门的时候,都有他们在场。

但相比这个全民的乐舞……

嗯,不比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