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海盗时代
5781400000018

第18章 寻找加勒比(6)

很早就活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附近的海盗曾被尼德兰人称为“海上乞丐”,因为他们四海漂泊,居无定所。就是这些“海上乞丐”在收到威廉的邀请后,毅然决然地踏上帮助尼德兰人重获自由的战车。1572年4月1日,他们挖开海防大堤让海水倒灌,然后半推半划地把海盗船挪到城堡下,就这样占领了无人看防的沿海小城布里尔。整个尼德兰都兴奋起来,人们重燃压抑在心底很久的向往自由的火焰。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斗争从这个时候起再也没有停止过,即使威廉遇刺身亡也未能阻挡荷兰人独立的步伐。1581年7月26日,来自尼德兰北方七省的代表在海牙签署了一份文件。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君权神授”发出拒绝的呼声,也是荷兰联省共和国宣告独立的开始。

荷兰人独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贸易。

一种叫鲱鱼的海产品成为他们白手起家的基础。“荷兰快刀”的独到秘密让鲱鱼贸易几乎被他们垄断,这种方法就是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然后把头去掉,再用盐腌渍,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成为荷兰人的首创。

荷兰商人的大胆还体现在他们对船舶的改良上。当时的欧洲商船为了防备海盗几乎都要设计炮口,而且又笨又重。

荷兰的小商船是专为贸易设计的,这种叫“凹槽船”的小飞侠造价低廉,只有其他商船造价的三分之二。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洋上很快跑满了荷兰小船,它们给荷兰人赢得“海上马车夫”的声誉。

荷兰的真正厉害之处还不止如此,他们开始做第二件事。

1599年,几个大商人频频在阿姆斯特丹的酒馆聚会,他们可不是在寻欢作乐,而是在酝酿成立一个贸易公司。1602年,这个公司终于筹建完成。这个公司的名字很平常——东印度公司。然而它将要产生的影响力,却几乎波及整个世界。

不久之后,成立东印度公司成了时尚,法国、丹麦也纷纷成立自己的东印度公司。每一个国家的东印度公司都不是纯粹的商业组织,每一个“东印度公司”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点海盗的基因。

“东印度”的称呼是一种习惯,意思是所从事的贸易集中在非洲好望角以东的区域,因为那里的贸易中心是印度而得名。

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开始就注定走在那个时代前列,他们采用一种叫“股票”的方式把来自社会的资金吸纳过来,这种如今司空见惯的行为却是荷兰人第一个吃的螃蟹。他们在短短几星期之内就筹措了6424578荷兰盾!充裕的资金让荷兰迈开大步,走向远东。

这个公司拓展业务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做“贸易海盗”。

这几乎是古代欧洲一边抢劫一边经商的翻版。为了排挤在这里盘踞已久的葡萄牙,荷兰人采购军火,组织军队,许多原来在公海上抢劫西班牙船只的“国家海盗”也沐浴更衣成为这个公司的职员,因为他们发现在远东的抢夺可以捞取更多的油水。海盗舰队武装起来了,他们贴上了“东印度公司”的标记,现在,老海盗们又可以回到“亦盗亦商”的本行上去了。1603年,他们首先采用武力强占了锡兰岛;1604年对马六甲发动攻击;1605年又攻占了安汶,并把这里建成荷兰在远东的桥头堡。狡猾的荷兰人在1609年和西班牙签订了休战协议,这样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葡萄牙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权力大得很,除了贸易和抢劫,他们还可以建立管理机构和发行货币,这几乎等同于一个小型的政府。1619年,印尼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成为东印度公司管辖的第一个城市,类似的机构日后遍布亚洲每一个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

1621年,荷兰人的触角伸到了美洲,在这里同样建立了“海盗贸易公司”,因为该公司业务范围在好望角以西的美洲地区,故称“西印度公司”,大海盗彼得松·霍因就是西印度公司舰队的指挥官,他们与西班牙为了几块殖民地的争夺反反复复。在北美,荷兰人在哈德逊河口建立了殖民据点,他们把那里叫做“新阿姆斯特丹”,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纽约。

到17世纪中叶,这种殖民地和类似的机构在全世界竟然有15000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总额占了世界贸易的一半!

荷兰人笑了。他们以为可以安枕无忧地等着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黄金白银淌到自己口袋里,哪怕全世界都咒骂这群以公司的名义在政府支持下公开劫掠的海盗。他们低估了另外一个后起之秀——英格兰。这个依靠海盗和女人崛起的岛国在不知不觉中伸出贪婪的手,慢慢地把地球揽在怀中。在东方,他们甚至比荷兰还要早两年成立“东印度公司”,成立的原因同样和海盗活动有关。

早在1587年,著名的大海盗德雷克在一次海上抢劫中截获了西班牙商船上的机密文件,上面详细记载了西班牙人关于远东贸易的想法,这个点子帮助英国早早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

同荷兰人一样,英国人先拣软柿子葡萄牙来捏,1612年,英国人击败了在印度的葡萄牙人,从印度莫卧儿帝国那里获得了贸易特权,开始了一半是经商一半是抢劫的海盗贸易活动。刚开始他们还打算玩“先礼后兵”的游戏,跑去与荷兰人谈合作,不料吃了闭门羹。英国人感到自尊受了伤害,就暗地里用更低的价格把荷兰人的生意抢了过来。荷兰人不干了,为此还下令对英国商船进行攻击。贸易磨擦不断升级,再加上两国君主互不顺眼,国与国的战争爆发了,双方互有胜负,到了第三次较量的时候,荷兰人倒下去就没有爬起来。原因很多,除了法国的路易十四给了英国人足够的支持以外,见利忘义的海盗也“功不可没”,在战争中,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职工,竟然把大量的武器提供给英国的舰船!

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这样在见风使舵的海盗操纵下慢慢变味。

从18世纪开始,远东贸易出现了新的形势,随着竞争加剧,原产的香料价格越走越低,公司老员工逐渐失去进取心而一心纸醉金迷。土著居民也不喜欢这些贪得无厌的“红毛鬼”,英国东印度公司乘机奋起直追。他们抢先用白银支付中国商人的茶叶钱,博取本地商人的欢心,市场一个接着一个被英国人抢占,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可遏止地走向衰落。

整整一个世纪,荷兰靠东印度公司起家,又因为东印度公司而没落。

一个国家依靠一个公司决定命运,这是一件奇事。东印度公司的繁荣与萧条主要依赖“以政府名义抢劫的海盗”,这又是一件奇事。

偏爱殖民地

本书伊始就提到过“殖民地”。

我们太钟爱这个词,不仅因为它始终沉浮在历史当中,更因为随着时代变迁它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殖民者”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在未开垦土地上拓荒居留的迁移人群。而现在的意思则是:武力征服并奴役本地人的强盗。

15世纪之后,不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后起之秀荷兰、英格兰和法国,都把殖民地像病毒一样传播到他们踏上的每一寸土地。在新世纪的浪潮中,世界各地都在“殖民”过程中以惊人的速度繁荣和发展。

有一个地方,它的发展相对于人类长长的历史而言简直可以用电光火石来形容,所有一切都要归功于“殖民地”的建立,那就是北美大陆。北美大陆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伙强盗首先登陆,把原始的生产关系和僵化落后的思维统统赶走;一群混不下去的落魄人儿接着上岸,在这里结婚生子繁衍后代;为了摆脱旧君主的控制,一个没有任何框框条条束缚的新国家建立起来了。

很遗憾,这个简单的过程仍然和海盗有点瓜葛。

比如首先登陆这里的强盗基本上都叫“海盗”,他们毁灭美洲文明的速度和他们殖民发展的速度一样快,这在本书中多次提及。接下来上岸的移民有些复杂,下面我具体介绍。

16世纪初,像吃过催化剂似的两个小孩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地球社区里疯长,他们走到哪里就抢到哪里,美洲大陆是受害最深的地区,土著民族辛辛苦苦耕耘几千年的文化一夜之间就被砸个稀巴烂。同样是他们把“殖民地”最先引入北美,建立这些据点的目的就只有一个:方便掠夺这里丰富的资源。

这个时候,另一个新兴的帝国英格兰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已经厌倦了简单粗暴的“打砸抢”,他们开始探寻一条永久占有殖民地的新路。17世纪以前,英王发给殖民者的特许证书主要对象是个人,这造就了一大批依靠“枪炮和玫瑰”成名的大海盗。17世纪之后,这个特许授权范围逐渐转移到一些合股的公司,弗吉尼亚公司和普利茅斯公司就是这个时候成立的。两个公司在成立之初为了得到国王的宠信争风吃醋,然而最后还是坐到一起,于1606年4月10日在英王詹姆士一世那里领到了特许状。

该证书申明了两个公司对美洲殖民开发的专属权力和特许范围,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特许经营。

拿到授权的伦敦公司(即弗吉尼亚公司)领先动手。1606年12月就组织了144名男子从英国出发,次年5月抵达北美的弗吉尼亚。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人多半是些失业者和流浪汉,他们为改变命运而来到陌生的大陆。因为准备不足,发财致富心切,只顾寻找黄金而没有重视耕作,导致粮食短缺,其中一半人先后丧命,剩下来的人为了生存甚至做起了小偷和强盗。

普利茅斯公司的动作相对迟缓。1607年才组织了一批人来到北美的萨拉达霍克,因为同样的原因,宣告殖民地计划流产。一直到1620年的9月,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帆船来到了北美大陆,他们的初衷是到这里建立一个可以自由信仰宗教的圣地。其中的一部分人在船只即将靠岸前签署了一份自我约定享有平等的《五月花号公约》,因此这批清教徒和这份公约成为后来在这片大陆上建立的自由国度的象征。一批批的清教徒和掘金者前赴后继,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开发了13个英属殖民地。

最先上岸的弗吉尼亚拓荒者似乎被人遗忘了,因为他们的出身,因为他们的凄惨结局。迫于生计的人们干脆放任自流,有一部分人上船做了海盗。这些海盗的行为或多或少受到殖民当局的默许,也许那些后来的总督知道他们的无奈。到了18世纪初,许多殖民地总督干脆模仿他们的“母国”英格兰,向海盗颁发了许多允许私掠的特许状,一时间,海盗行为空前繁荣。

从北部的萨列姆到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沿岸各个港口,海盗们甚至设立了许多转运货栈和办事处,把从西班牙或者法国或者除英国外的其他什么国家身上扒来的战利品转手倒卖给殖民当局,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奉献力量。

这种亲密的互动关系随便拿出一个州便有大把的案例可举。

以马萨诸塞州为例,1695年,该州的总督贝洛蒙出资赞助了大名鼎鼎的基德,让他飘洋过海去印度洋抢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因为这些红毛鬼挡住了“政府的财路”。为了激励这位小有成就的商人,他还把亲自从英王手里要到的特许状送到基德的手里,让这位成功的商人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做了海盗。峰回路转,造化弄人,基德最后反而成了英国政府通缉的头号罪犯,并于1699年被诱骗到北美波士顿殖民地的监狱里,两年后送上了英国最高法庭的绞刑架。贝洛蒙的下一任总督约瑟夫·达特里又向著名的海盗船“查尔斯”颁发了特许状,允许他们去抢劫在新英格兰一带活动的法国船只。“查尔斯”很快就扩大了抢劫范围,不仅是法国船,连西班牙船、葡萄牙船、荷兰船都敢抢。发了横财的海盗引起殖民当局的眼红,便找了一些不太高明的理由把他们抓进波士顿的监狱里,并于1704年进行了公开审判,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有钱贿赂殖民官员的海盗被当庭释放,没钱上交官员的蟊贼被公开处死。

官盗勾结的事例在殖民地比比皆是,甚至连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也难以容忍。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总检察官阿兰德兰·多里夫就曾向英国政府递交过一份报告,题目是《关于北美海盗的活动情况及与之斗争的应急措施》,报告对于海盗们的情况叙述之详细,了解之透彻,仿佛就是海盗队伍中的一员。如果没有那么多总督与海盗的交往,他哪里又能获得如此多的“内部资料”呢?

报告泥牛入海,海盗们横行依旧。

1775年,北美英属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战争打响了,1?个殖民地颁布了自己的新法规,其中包括了对武装私掠船的规定。英国国王下令由海军部负责审批由殖民地总督颁发的私掠船许可证,要求俘获者必须将战利品上交海事法庭,由法庭确定被俘获船只是否属于敌国,以及战利品是否合法的判断,海事法庭还要负责对战利品的分配。同一时期,美洲大陆的民团和议会为了争取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也效仿英国颁发了类似的法令,10月份,北美大陆议会投票决定武装两艘军舰并成立海军委员会。11月1日,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成为第一个批准私掠船的独立州政府。随后其他独立州也通过了相关的立法,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私掠船。海盗成了交战各方的“香饽饽”。

战争期间,由马萨诸塞州颁发出的私掠许可证占到各州总量的三分之一,有些沿海的居民甚至等不及许可证到手就驾船出海抢劫。各国海盗把北美大西洋沿岸当做了新的天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海盗多国部队不分彼此,见船就抢。

让·拉菲特是这一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海盗之一。他出生于海地的太子港,靠贩卖奴隶和非法商品致富,随后就开始不依附于任何政府的独立海上抢劫。他公开对路易斯安那州总督提出的贿赂要求说“不”,这让总督大人大为光火,于是开出5000美元悬赏其人头。让·拉菲特更为幽默,在贴出的悬赏告示旁边很快贴出另一张告示,告示的内容是悬赏总督的人头,标的金额比前一张告示多出一个零!

1814年9月3日,英国打算进攻纽约,海军特使向拉菲特许诺,如果他能协助英军作战,将被赦免所有罪行,还将得到官职和酬金。这位海盗却把获得的消息转给北美独立政府,尽管后者并没有相信他,甚至派军舰攻击他的船队。然而情报很快证实了拉菲特的信息,当地政府慌忙组织抵抗并给拉菲特颁发了特赦令。不过拉菲特并不领情,仍然任意妄为地在得克萨斯附近攻击任何往来的商船。政府军剿灭了他的据点之后,拉菲特从此销声匿迹。

19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北美和拉美国家独立运动的结束,抢够了财宝的各国海盗在战争末期审时度势,趁乱上岸,匆忙消失在新大陆上建设国家的人潮里。

许多年以后,那些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议会团体、民兵组织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教徒一起建立的国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也成为全世界投机者和冒险者的乐土。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标榜民主和自由,不管你原来是小偷、流氓,还是恶棍、海盗,人们不分性别,不问出身,只求创新和发展。

这个国家名叫美利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