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海盗时代
5781400000004

第4章 蓝色地中海(2)

此时,岸上的希腊城邦正遭受来自波斯人的威胁,这支来自北方原本默默无闻的游牧民族突然间踏上了四处讨伐的征途。在公元前490年和公元前480年前后,波斯两次征讨希腊,在希腊诸城邦的众志成城的抗击之下均遭到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征讨希腊的战争中,两国海军在地中海的萨拉米海峡发生了一次大海战。

诗人记载了特洛伊战争,史学家则记载了萨拉米海战。

公元前480年9月23日清晨,1000余艘波斯战舰雄踞海峡东口,指挥海战的是薛西斯的王后阿提米西亚。在雅典执政官提米斯托克里斯的组织下奋起迎战的希腊联军只有300余艘战舰,面对趾高气扬的波斯人,希腊人除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外已经别无退路。两军从清晨激战到天黑。素习海战的希腊人利用海峡狭窄的地势压制波斯军舰数量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其战船小而坚固的特点将大而不当的波斯战舰一艘一艘击沉,波斯人的鲜血染红了萨拉米的海面。在山上观战的薛西斯目睹此景失声痛哭。希波战争的局面至此终于倒向希腊人的一方。

希腊人以少胜多,把波斯海军彻底歼灭,其中有一个胜利因素很容易被忽视:希腊的海军大多有海上的“从业经验”,因为很多人做过海盗,而波斯人没有!

另外有必要提一下希腊战舰的威力。在战斗中,这种三层桨帆船不仅速度快,而且容易掌舵,其船头呈一个尖角,可以用来撞击敌船。水手们最常采用的战术是舍弃高大的风帆后划船进入战场,因为划船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5公里,远快于张帆航行的速度。因此三层划桨战船称得上是一种依靠强大的人力桨手来驱动的战争工具。这种船能载2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白天桨手们挤在船舱里,只有入夜回港才能回到陆地上躺下安睡。对于勇武的希腊人而言,谁都不愿意干这苦差,以至于冬季停泊于比雷埃夫斯港军用码头的战舰一开春就得四处去招募桨手。若干世纪后,桨手这活儿终于成了苦役犯人的专职。

战事过后,本来希腊可以利用共同御敌的机会团结起来,变得更强大。然而事与愿违,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先打了起来。

相传,雅典就是那位杀死米诺牛的英雄提修斯在统一各部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谓系出名门。在抵抗波斯的过程中,雅典发动周围的小城邦共同成立了抵抗联盟,因为盟址设在提洛岛,故称“提洛同盟”,最初有35个成员,后来竟达到200个之多。这引起另一个大城邦斯巴达的嫉妒,它也效仿成立了一个同盟,因为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所以叫做“伯罗奔尼撒同盟”。

除了想要证明谁是真正的领导者,两者之间的战争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差距太大了。

同为希腊城邦,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两者从精神到行事却毫无相似之处:雅典像热情活泼的孩子,热爱生活,总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斯巴达像充满戒心的成年人,严肃呆板,总是用怀疑的眼神对待周围的一切。两个城邦各自拉拢周围的小城邦加入战团,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甚至不惜把原来共同的敌人波斯请进来解决内讧,而波斯人也乐意插手其中,从而使他们在小亚细亚的地盘得以保留。战火烧了足足30年,雅典失败了,败在一场丧失了大部分战士的大瘟疫之后。

这时的欧洲大陆,马其顿业已崛起。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成了他们的国王,年仅20岁。这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旺盛的精力。在他即位后第三年就发动对波斯帝国的攻势,共有3万步兵、5000骑兵和56艘战舰参与了这次征伐。亚历山大的步兵采用了一种密集纵深的战斗队形,被称为“马其顿方阵”——这是亚历山大的爸爸腓力二世的发明。该方阵以富裕的农民为主力,以长矛和盾牌为武器,最小的方阵为16排,每排16人。亚历山大后来对这个方阵稍稍做了改进,把方阵倾斜,类似于“菱形”,这样就可以突出的队形进攻敌人薄弱的侧翼。

公元前331年10月,在底格里斯河左岸的高拉米加,就是这种攻防兼备的“菱形马其顿方阵”把波斯人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阵亡者达十万余人!公元前330年,波斯人被亚历山大彻底打败。

此时的希腊人在城邦的斗争中早已元气大伤,最终同样被东征的亚力山大收入囊中。希腊也随之没落。

腓尼基海盗的机会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他们等得太久太久。原来的老海盗实在没有耐心统统都撒手人寰,他们的子孙继承了祖辈的衣钵。这些海盗的后裔在地中海南岸的许多殖民地上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基业。有些已经不像海盗,但是,他们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骨子里仍然流淌着海盗的血。

这当中最著名的一个殖民地就叫迦太基,位于如今非洲北边的突尼斯附近,整个迦太基的政权完全操控在12个大船主的手中。他们从事贸易而且业务繁忙,同时也组织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密切注视着过往的商船,视财富的情况做出抢还是不抢的决定,他们就是事实上的12个大海盗。

在历史舞台上,迦太基人还有一场大戏要演,这场戏和下一节有关。

不论是希腊海盗、腓尼基海盗还是迦太基海盗都是典型的两面派,他们会根据环境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有时是仗剑的海盗,有时是贸易的商人。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形容他们:“一手仗剑,一手经商。”

海盗爱罗马

正当雅典和斯巴达为谁是希腊之主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意大利半岛台伯河南岸七座小山丘上,一个小村落正在悄悄崛起。

没人能够想像这里就是未来的罗马,就好像一个中国人无法想像深圳特区之前只是个小渔村一样。

为了填补这段时期的寒碜,人们赋予罗马许多美好的传说,做过很多奇异瑰丽的联想。流传最广的传说把罗马城的创立者讲述成由母狼喂养大的两个孩子,这也是罗马城徽雕像的来历,而罗马之名就是由两个孩子中罗慕洛的名字而得来的。据说罗马在建成初期由于缺少妇女,工作效率低下,罗慕洛便以举行庆典为借口把附近萨宾部落的妇女诱骗活捉,这样,罗马才有了继续繁衍生息的条件。

不管传说真伪如何,罗马一天天壮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时期的罗马逐渐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民主制度——军事民主制。它包括库里亚大会、元老院和勒克斯三个部分。库里亚大会指的是部族内部的会议;元老院则享有征税、征兵、议事、媾和等权力;勒克斯指的是王,包括军事首长、行政长官、最高祭司等。

罗马人还不断铺路盖楼,扩大城市规模,较为杰出的成就是将石头、沙子、维苏威火山的粉尘混合在一起制造出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混凝土。他们用这种混凝土建造了万神庙——一座直径为43.5米的半圆形穹顶建筑物。还建造了科洛希姆圆形大竞技场,这座大竞技场呈椭圆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长约188米,宽约156米,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可容纳5万余人。他们的成就在当时无出其右,要知道,现代意义上的混凝土直到19世纪才出现!

伴随城市面积的扩大,罗马人头脑发热,东征西讨,终于惹恼了腓尼基人的后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海盗帝国迦太基。

也许你并不知道,迦太基和罗马是有些瓜葛的。为了对外扩张,两个新兴的城邦国家曾经走到一起联手对付远道而来的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迫使他退出意大利。然而,罗马的发展超过了迦太基的想像,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大仗难以避免。

前边我们强调过,迦太基人和他们的爷爷辈一样善于航海,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把在陆地上发家的罗马放在眼里。他们的口号是:“如果没有得到我们的允许,罗马人在地中海里边洗洗手都是不可能的。”

不久,战争的导火线终于在西西里岛东北的墨西拿点燃。意大利人占领这里后,遭到希腊殖民城市叙拉古的攻击,意大利人向迦太基和罗马都发出了求救信号,迦太基人率先赶到,占领了墨西拿。罗马人当然不愿意坐视迦太基得利,公元前264年,两个国家终于在西西里岛附近的海上相遇了。让迦太基人没有想到的是,罗马人竟然沿用了他们的老办法,雇佣了经验丰富的海盗组成雇佣军(这回罗马人给的出场费多)。陆上的强国很快占据了海战的优势,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西西里彻底没有了迦太基人。

罗马海军的常规装备是三层桨战船或五列桨战船、三层或五层桨长船。罗马人除了作战勇猛,造船速度也相当惊人,这是他们最终取胜的原因之一。公元前260年,与迦太基冲突爆发之初,罗马以缴获的一艘迦太基战舰为模板进行复制,迅速拥有了一支由100艘五列桨战船和30艘三层桨战船、另加几艘其他船的舰队,全部船只在60天内完工。到公元前254年,又有220艘新船只在三个月内下水。亚平宁半岛上茂密的森林为战争机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木材资源。不止木材,战船的昂贵造价,战事中的损耗,一艘船上400人左右的开支——这一切都注定一场看似平等开始的战争最终会变成一场消耗战——而国力强盛的罗马必然胜出。

当然,据说这次战争的胜利还要归功于罗马人在战船上玩弄的小聪明,这个玩意儿我们第一章已经介绍过,叫做“乌鸦”。

不善海战的罗马人靠着“乌鸦”钩住迦太基的战船,使善于陆战的罗马士兵在海船上如履平地。

然而,迦太基——一个曾经的强大帝国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特别是当这个帝国还拥有如汉尼拔这样的军事天才。

公元前218年,作为迦太基统帅的汉尼拔率军翻越白雪封顶的阿尔卑斯山入侵亚平宁半岛,随之与如梦初醒的罗马人在坎尼决战。

坎尼战役在军事教科书上近似一个术语,它的意思就是——歼灭战。坎尼战役的交战双方是罗马的8万步兵1万骑兵和迦太基的4万步兵1万骑兵,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它只是汉尼拔一个人的战役。

公元前216年8月2日,这场力量悬殊的会战在汉尼拔的运筹帷幄下展开了。汉尼拔采用了两翼包抄的战术,而罗马人则像一头蛮牛闯入了迷阵,庞大的身躯只为自己徒增负担。战斗最终演变为一场迦太基人对罗马人的屠杀。战斗结束以后,汉尼拔的士兵打扫战场,光收集被杀的罗马贵族、骑士、元老等人的金戒指就装了20多个箩筐——罗马告急!

罗马史学家李维曾经这样写道:“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在经受坎尼之战这样巨大的打击以后仍然能够屹立不倒。”是的,坎尼战争没有摧毁罗马。紧急时刻,罗马将军老西庇阿率军渡海突袭迦太基,汉尼拔驰援兵败。可怜的迦太基只留下区区十艘舰船,还不够和规模大一点的海盗决斗!

公元前149年,罗马第三次对迦太基宣战。这一次,罗马的小西庇阿亲自挂帅,他是当年让汉尼拔尝到一生中惟一一次战败滋味的老西庇阿的过继孙儿。历史有意为西庇阿家族留名,在迦太基人苦苦抵御了整整三年之后,小西庇阿攻破迦太基城。也许是罗马人天性使然,他们杀死了城中所有居民,摧毁了所有建筑,让迦太基城成为一座真正的死亡之城。因为战胜者容不得一点生命迹象出现在迦太基,于是罗马人付之一炬——可怜焦土!

那场大火据说燃烧了十余日,罗马人和海盗雇佣军联手把迦太基的名字彻底从地中海的地图上抹去。

这三次战争,因为腓尼基的拉丁文发音为“布匿克斯”而被史学家们称为“布匿战争”。三次布匿战争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百年征战——依靠坚强而且凶暴的盟国,罗马享有几乎源源不断的兵力和财力,发动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完全”战争。

即使在最惨痛的失败面前,罗马也没有片刻的退让。汉尼拔虽然是百年罕遇的军事天才,也不得不在罗马人斩尽杀绝的新的战争观念之前低头认输。

布匿战争对地中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震惊着现代人的想像力。对交战双方来说,争夺地中海的控制权是一场对抗的赌注,敌对双方绝对要灭掉其中一方后才会罢手。而海盗们不仅依靠这三次战争获得了数目可观的劳务费,而且扩大了他们的影响范围。借着战争的机会,海盗和罗马贵族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大肆捞取失败者的油水。

胜利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是——罗马人的虚荣心进一步膨胀。他们又连续发动了战争。马其顿、希腊、叙利亚、西里西亚、埃及先后成为他们的一个个“省”。

连年的战火,兵荒马乱,奴隶们接二连三爆发了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由色雷斯人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斯巴达克曾服役于军队,被俘后被卖到卡普亚角斗训练所充当角斗士。公元前73年,他带领73名角斗士暴动,逃到附近的维苏威火山。闻讯从各地赶来的奴隶迅速将这支队伍扩充到2万人,他们转战意大利半岛,队伍最壮大的时候曾多达12万人。慌乱之中,罗马人任命克拉苏为统帅,带领8个军团去围剿起义军。于是斯巴达克决定率军南下,渡过墨西拿海峡,登上西西里岛。然而他们缺乏渡海的船只,这时斯巴达克想到了拥有大量海船的海盗,他派人拿着金币去找海盗帮忙,这些见利忘义之徒立刻就答应了。可是到了约定的日子,斯巴达克的军队来到海边,发现海面和岸边竟没有一条船只前来接应。万般无奈,他只得率军原路返回,重新杀进罗马人早已设置好的包围圈。公元前?1年春季,斯巴达克的军队和罗马军团在阿普里亚展开决战,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灭?万起义军将士战死。毫不客气地说,海盗在这场悲剧中扮演的角色可一点儿也不光彩,这些贪财的家伙在收受罗马人付出更多的报酬后,早已把信用抛诸脑后。

即便收到罗马人给的俸禄,海盗们也并未给饱受战乱侵袭的罗马留下一丝怜悯,这也正是海盗们梦寐以求的。自古乱世出英雄,海盗们想说的是:自古乱世好抢劫。他们接连攻占了基里基亚、伊苏利亚、克里特、塞浦路斯等地区,势力范围几乎遍布整个地中海。很多罗马贵族暗中给予海盗支持并从中收取利润。元老院的贵族们任命的行省总督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大多横征暴敛,甚至直接参与海盗活动,这些都给往来于地中海的商船和商队以极大破坏。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地中海成为海盗的天下。

怨言不断从四面八方混杂在那些破产的农民中涌入罗马城,贵族们实在不能坐视不管,他们到处安抚并许诺一定会处理这个问题,可惜这种假惺惺的嘴脸没有得到人民的理解,整个城市仍然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