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武汉
5783500000013

第13章 饮马长江(2)

张副官领着他们找来一位渔民,到他们一上岸的那个地方上了小船。马团长上船后,对送他们的张副官说:“请郭团长尽快发船接解放军过江,以防意外。”2人坐上小船慢慢地向江北划去。这已是后半夜,星辰满天,风平浪静,真是天助我也,人心顺,天也顺。张志诚怀着完成任务的喜悦心情,望着长江北岸,什么也看不清,不断地用电筒向江北发出信号。

马团长低头不语,好像有什么心事。张志诚对马团长说:“听口音你是本地人?”他笑着说:“我有点南腔北调。其实,我也是安徽人,和郭团长是老乡,我是913团团长,我叫马祥雅。我们2个地方团属305师建制,归126军指挥。我们调来黄石港,护船看码头,实际上是给他们站岗放哨。我们地方团,受尽了白崇禧桂系部队的白眼,真是一言难尽。我早想投奔解放军,但是找不到联系人。说实在的,我们也有顾虑,我们虽然不是国民党军官中的死硬派,但我们毕竟按照国民党的政策做过一些违背老百姓意愿的事。我心里想,国民党不行了,但解放军对我们如何?心中没有底:解放军代表来了,百闻不如一见,我这才放心!”

小船到达长江北岸,我383团孙团长带领张志志和马祥雅团长到离江边不远的军前指。洪副司令员、兵团赖传珠政委等人都在指挥所。洪副司令员对马祥雅闭长说:“欢迎你投向人民一边。你们有什么要求?”马团长说:“只要承认我们起义就行了,我们没有什么要求,听候解放军安排。”赖政委说:“马团长这个部队过去在江北和新四军有过联系,应该承认他们起义。”

孙团长清马团长汇报了起义部队的组织情况和准备采取的应急措施。洪副司令员听了马团长的汇报后说:“为了防止意外,请马团长马上回江南,尽快组织船只接部队过江。”马团长说:“我马上回去。”洪副司令员、孙团长送马团长上船回黄石港。

5月15日早晨3点多钟,第一批渡船由南岸开来,有汽船一艘、大小木帆船10多只,由马副官、运输连连长和小赵领船来接解放军过江。我128师382团和383团2营先后分别乘起义部队的小火轮和帆船,渡过长江。

5月15日晨,我军从兰溪及其东西地段发起渡江作战,指战员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飞舟南渡,迅速突破敌军长江防线,登上南岸,随即向敌军防御纵深发展进攻,直插黄石港、大冶地区。

我军渡江后,天气突变,下起倾盆大雨,部队在泥泞中继续向前挺进,追歼南逃残敌。经过5月16日一天激战,解放了鄂城、黄石港、大冶、阳新等鄂东地区。17日,我军继

续向江西瑞昌的和沿南浔路突击前进,协同第2野战军第4兵团解放九江、南吕。

为配合我4野先遣兵团渡江,第2野战军第4兵团于5月中旬由江西贵溪、临川向丰城、樟树、新淦挺进;另以一部由江西东乡、进贤等地沿南浔线北进,与第43军遥相呼应,形成对南昌敌人夹击之势。至5月底,渡江战役结束。第43军在渡江作战中共歼敌正规军和地方部队各2个团,另有国民党军2个团起义,解放了鄂东地区,为打开向华南进军的大门创造了有利态势。

二、横扫鄂西

1949年7月,在鄂西山区的崇山峻岭、深涧低谷之间,我47军各师团部队艰难而迅速地行进,像一支支利箭,直向湖北省长江沿岸重镇宜昌射去。

宜昌为长江上游的咽喉,如宜昌被我军攻占,将使国民党当地部队的补给发生严重困难,所以宜昌的地位十分重要。宜昌市的东北一带都是山地,形成一条弧形防卫线,远在抗日战争期间,即在这条线上构筑了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工事。1948年至1949年防守宜昌国民党的队伍又增修一些工事,某些重要地带还设置了刺铁丝网等障碍物,是一个利于防守的坚固阵地。因此,国民党第2军和124军部队,当时大部分驻在长江北岸。

1949年5月下旬,白崇禧突命第2军开往长沙,宜昌防务顿显薄弱,这使担任防务的宋希濂深感苦恼。随后第2军又奉命开回宜昌。那时军粮并不能源源接济,离秋收又尚差两个月,军粮供应极度紧张,根据湖北宜昌专员公署的报告,在当阳城附近存有积谷十多万石,远安亦有相当存粮。为了解决部队吃饭问题,缓和补给的困难,宋希濂乃命重新开回来的第2军在古老背附近渡江,主力部队进驻宜昌外围鸦雀岭一带,并派相当兵力进驻当阳,同时命60师以1个团据守宜昌东北一线阵地,主力部队会同湖北保安第4旅进驻远安。这些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兵站机关在这些地方抢运粮食,并搜集荆门及襄樊方面解放军的情况。

7月初,宋希濂去常德主持湘西地方土豪所掌握的武装受编会议,白崇禧也由长沙赶来参加。正当他们大声疾呼湘西地方势力团结起来对抗解放军进攻时,我军集结于江汉地区的强大兵团开始自襄阳南下,冒着炎暑及大雨,克服前进途中的种种困难,迅猛地进抵当阳、远安地区。并有一部猛插到宜昌、当阳间,以在宜昌、远安间截断国民党在远安、当阳地区部队的退路。

宋希濂即命部队迅速撤退。敌人在大路上没命的逃跑,我军部队插近路从小道上急速追击。鄂西的山路狭小而崎岖,时而升人云雾缭绕的高山,时而降到河水咆哮的谷底。不少战士脚走肿了,腿扭伤了,一拐一扭地跋山涉水。军政治部主任杨中行是个胖子,走不动路,过去行军打仗,从松辽平原来到汉水之滨,几乎没有离过马鞍,现在不得不弃马步行。他步履沉重,走不了几步就得拄着拐杖停下来喘喘气。

一支部队沿着沮漳河前进。沮漳河蜿蜒在深山峡谷之间,羊肠小道开凿在沿岸岩壁之上,有一段不过几十里的路,就要从河中穿过48次,人们称之为48道湾。部队打这里经过,正值连日暴雨,这条平时深不及漆的溪流,现在却是山洪咆哮的宽阔河道,水深过腰,流速湍急。在不少河段,战士们不得不把腿上的绑带解下,连接起来,捆到会水的战士身上拉过河,系到对岸的树上,然后战士们拉住绑带渡河。即使这样,有的战士还是连人带枪被激流冲走了。

饥饿、疾病、疲劳袭击着部队,但是部队始终情绪高昂,战士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咬咬牙,饿顿饭,一气走它一百三”,“上刺刀,手榴弹,一举攻下镇境山”,口号声响彻在鄂西的深山峡谷之间。

经过连续多日的追击作战,47军的各支部队,分别于7月14日和15日到达指定地点,从东起土门垭、西至南津关的弧形线上,将宜昌三面包围。

连日来,敌人只顾逃跑,无心恋战。我军部队昨天在那里截住它的尾巴,歼灭一小股;今天在这里卡住它的后卫,吃掉几百人。敌人的大部队纷纷涌进宜昌,然后在那里集中大小船只,向长江以南的鄂西山区撤退。为了掩护部队渡江,敌人在宜昌外围布下重兵,阻止我军前进。战斗形式又一次转换,追击战变为宜昌城外的攻坚战。

主要战斗发生在镇镜山。镇镜山位于宜昌西北,海拔1390米,是宜昌外围制高点,成为宜昌的重要屏障。多年来,敌人在这里苦心经营,坚固设防,构筑了永久性的钢筋水泥大型碉堡,碉堡周围又遍筑小碉堡和暗堡,以堑壕互相沟通,堑壕外面加修了一道又一道铁丝网和鹿砦。这些天来,敌人一面在江岸日夜不停地夺船准备逃跑,一面在这里日夜不停地加固工事。

战斗激烈而残酷。我军部队从15日黄昏发起攻击,经过整整一夜激战,付出很大伤亡。战斗下来,参战的一些连队差不多都只剩下二三十人了。

我415团1连,这个曾经在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中大显神威的连队,这次有近百人投人战斗,现在只剩下十多个人了。连队还没有进入冲击出发地,在向前运动中就伤亡过半。连长倪恩善急得直跺脚,竟然亲自跑到师指挥所去求援,被师长狠狠地“克”子一顿。这个多次立过战功的战斗英雄,这次部队一出发就患疟疾,硬是挺着跟上部队。在战斗中,他一面浑身打哆嗦,一面坚持指挥,直到战斗结束,才被抬进医院。2班长张连发是闻名的“小老虎”,一贯英勇果敢,机智敏捷。这次战斗,他带领尖刀班,一马当先从左翼冲上镇境山。他们一个暗堡一个暗堡地打,多次同敌人拼刺刀、手榴弹,打到最后,只剩下他和另1个负了轻伤的战士。

师作战科长李洪杰,带领一支侦察分队先期到达宜昌城外执行侦察任务,又自始至终参加了镇镜山战斗的指挥。打下镇境山后,他同师指挥所的同志一起跑步登上主峰,用望远镜观察城内抱头鼠窜的敌人,组织部队迅速攻入宜昌。

在镇镜山下,面对我军进攻方向的一面,敌人掏了100多个猫耳洞,洞分上下两层,洞内设置轻重机枪,每个洞都规定了专门的防守射击点,并且经过精确的距离测算,标明在洞壁上,还针对每一个射击点又都设置了上下左右的交叉火力。哪个点上发现情况,担负对这个点射击的洞子就从各个角度一齐开火。镇境山林深草密,这些洞子全都隐没在绿林丛中,从对面用望远镜根本侦察不到,只是在我军打下镇镜山后,清扫战场时才发现。这支从东北到华北再到中原的部队,打了那么多仗,还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军的阵地与镇镜山隔着一条深沟紧紧相对,部队进攻时,必须沿着山坡下到沟底,然后再往镇镜山冲击。当我军下到半山腰时,镇镜山上的敌火力就按照原来标定的射击方式迎面倾泻而来,部队几乎是在密集的弹雨中成片地倒下去,以至进攻一开始就遭到了巨大的伤亡。

尽管战斗初起受挫,但部队锐气不减。师指挥所在各路告急的情况下,镇静、沉着而又果断地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对敌人的火力压制。当时由于骡马的死亡和道路的崎岖,山炮一门也没有上来。师里就调集所有的迫击炮集中向敌人阵地轰击,调集轻重机枪向冒着火舌的洞口射击,同时命令部队在火力掩护下火速前进。

在主攻部队中,1营营长田老保,2营营长杨庚生越是看到部队伤亡重大,越是赶到队伍前面,带领部队勇猛冲杀。5连连长、指导员牺牲了,副指导员李建魁挺身而出,他和2排长宁保祥一起,集合起剩下的部队一往直前。原先作为预备队的3营7连,也在连长杨树鹏的带领下,主动加入战斗。一部分人倒下了,剩下的的人就自动组织起来继续往前冲:

宋希濂在常德获知宜昌告紧的消息后,立即驱车到津市换乘小火轮,15日晨到达枝江,有一兵舰在候接,乃改乘军舰上驶。这时北岸的古老背一带,已均为我军占领。军舰上驶,遭到我军的猛烈射击,有百多发迫击炮弹落在舰的周围,轻重机枪的射击密如骤雨。舰上士兵有两人负伤,没有装甲的一些船舱被打下了许多窟窿,宋希濂立于一块厚达六七厘米的钢板后面,虽子弹打得钢板噼噼作响,因不能穿透,所以颇安全。舰上的平射炮及机关枪也以猛烈火力向岸上回击。

宋希濂于15日正午回到宜昌,副参谋长罗开甲立即向他汇报了各方面的战况:向宜昌东北既设阵地攻击的共军,因国军抵抗较为顽强,战况已比较缓和;据守在南津关(在宜昌上游三四公里)以北高地的60师,自昨日下午起,受到相当强大的共军的猛烈攻击,该师奋勇抵抗,双方伤亡颇重,共军不断增兵向左翼迂回包围,若干山头均已被共军占领,现仅剩靠江边少数据点继续抵抗,如再失守,南津关被共军占领时,船舶则无法上驶;自今晨拂晓,共军已在古老背附近渡江成功,在该处防守的第15军,因兵力单薄,抵抗渐趋不支,如此处共军继续渡江扩大战果,势将绕到宜昌南岸,严重威胁国军宜昌部队的退路;另一路强有力的共军,于13日开始向东陵、沙市进攻,很快就截断了荆、沙之间的联络,据守在该地的第15军2个团,除被歼灭的外,残部于13日深夜撤回南岸。共军分数处在沙市至郝穴间渡江,正向公安以西以南挺进,第14兵团司令官钟彬已命原驻在石门、澧县的122军向大庸转进,命第15军向石门、慈利以西地区转进,命79军及298师向渔洋关、五峰一带转进。14兵团司令部已离开宜都,前往长阳,今后可能转往宣恩附近。本司令部非必要人员及公文行李等,已于今晨乘轮上驶,到三斗坪待命。

宋希濂听取上述情况后。即偕罗开甲前往第2军指挥所会晤陈克非,又偕他到东关外164师阵地和北面高地第76师阵地,观察了全盘战况,这里相当平静,只有稀疏的枪声,但在北面高地上,清晰地听到南津关北端一带山地枪声密集。很显然,解放军是暂时缓和正面的攻击,先从两翼猛扑,堵住国民党军退路,然后一举歼灭。

宋希濂回到司令部研究了全局形势后,决定退出宜昌,第2军主力逐步向巴东、野三关一线转移,以一部位于三斗坪及曹家畈以西一带山地,扼险防守,阻滞解放军的行动。第124军60师,沿长江北岸逐步向西后撤。该军将来视情况再决定是否撤到南岸。本部非必要人员及后勤机构,立即撤往巴东,指挥所暂撤到三斗坪。

宋希濂将各项军务处理完毕后,即偕指挥所人员并携带子女登上长江上游舰队的永绥舰。因当时南津关以北一带高地,已大部分被我军攻占,其火力已能控制江面,舰队通过南津关时可能将有一场严重的战斗。舰长为照顾宋希濂的安全,将宋希濂安置在南面的一间房舱里。果如宋希濂所料,当前面2舰驶近南津关关口附近时,在山上的我军开始以炽烈的火力向舰队射击,舰队亦以猛烈的火力回击。

这时长江正值涨大水时期,南津关附近,水势尤为凶猛,汹涌的波涛与激烈的战斗,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舰上每个人都提心吊胆地听候着摆布。经过半小时的紧张战斗,舰队终于通过了南津关,舰上的国民党宪兵才松了口。

16日凌晨,我军攻克镇镜山主峰上的核心碉堡,敲开了宜昌的大门,宜昌守敌仓皇逃窜,我军解放宜昌。

这次战役共歼敌1.5万余名,迫敌远窜鄂西恩施及川东一带山区,为我军南进湘西、西入四川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此、湖北全境基本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