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西双版纳
5783600000018

第18章 佛海城激战(4)

佛海总叭刀承宗看到部队各种供给困难,主动跑到附近傣族寨子动员老百姓支援部队。在他的说服动员下,老百姓一年到头养大的肥猪,自家舍不得杀吃却拿来支援部队;自家种的一点菜,自己舍不得吃也拿来支援部队。佛海城内居民把他们仅存的商品也拿出来供应给部队……

十六、发行“流通券”

由于敌人的封锁、围困,城内部队供给越来越困难。原来鲁文聪部队的官兵每月都能按时发饷,现在几乎连最基本的生活开支都很难维持。无力发饷,部队情绪低落。

病号也越来越多。疟疾流行,几乎每天都有一些同志“打摆子”不能起床。最要命的是医务单位竟连一支治疟疾的针水都没有。出击曼真纺织厂的第二天,邹政委和张克恭团长一同去看望伤员,亲眼见伤员做手术,只能用盐水代替消毒剂。

为了加强部队政治工作,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稳定部队,党总支决定在整训总队成立政治部。因为当时余松同志回宁洱汇报情况,政治部的工作由佛海民工团团长张克恭负责。

面对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党总支决定发行“车佛南流通券”。

“流通券”的发行,集中了各族各界人民的智慧,在决策时,党、政、军领导和民族上层人士刀承宗、金融界人士李惠彬等人均多次参加研究。各种方案反复进行讨论、比较。当中李惠彬提出把旧银行留下的镍币冲压一个五角星在上面来进行流通。但考虑到这种做法弊病大,因为这种镍币大量流散在社会上,冲个五角星技术并不复杂,容易为投机者所伪造,要做更复杂的图案记号,又没有技术力量,最后还是决定发行纸券。党总支把发行的任务交给民工团。当时民工团的大多数男同志都派到连队去当“政治战士”,上阵地去了。印刷和发行由孙琳、陈凤文等四五个女同志负责。大家先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设计了一个图案,图案四周是一粗二细的双边框。上方是汉文和傣文的“车佛南流通券”字样,中间是镰刀锤子及稻穗的花边围着汉字大写的面额数字和单位名称,如“伍角”字样。左边是拉丁文拼音的数字和单位名称“Wuiao”右边是傣文数字和单位名称“ou3ee”。右上角是用号码机打的数码,下方左右两边是政治特派员邹垲夫和整训总队总队长鲁文聪亲自签名的印章。中间下方是年号,即“1949”字样:白底(稍黄)红字。图案确定后,从街上请来个刻章的师傅,将各种面额都刻制了两个版子。版子刻好后,又在边上刻了几处缺口作鉴别真假的记号。这些技术性的工作做好后,几个女同志就白天靠窗口的自然光线,晚上点着蜡烛夜以继日地印刷起来。与此同时,组织没有上阵地的民工团员和在佛海的武工队员、干校学员,在佛海大街小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宣传,做到在城区家喻户晓:并由整训总队出了发行布告。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工作,面额价值和半开相等的一元、五角、一角三种“车佛南流通券”,在我方部队最困难的时刻,于佛海城区“鸿记茶庄”一间光线暗淡的女同志宿舍里诞生了。印好的“流通券”,全部由印刷的同志保管着,各单位按总队部批准的供应数量向她们领取,部队选了个热闹的街子天在佛海街上正式推行使用。那天除了大规模的宣传外,每个采购人员都派有几个民工团的同志跟着去做宣传、解释工作,并注意监视有无敌特的破坏。由于全国胜利形势的影响和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信任,而且“流通券”的发行,从决定到推行使用都充分地征求了各方面代表人物的意见,并在群众中广泛进行了宣传,所以一开始就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特别是得到了佛海地区商人、华侨和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的支持。在流通中基本上没有受到阻碍,民心军心都比较稳定。

发行“流通券”需要物资作后盾,要有准备基金。用什么作准备基金呢?部队在后方筹集—厂一定数量的粮食,这些粮食因战争阻碍了交通,市场对粮食的需要减少。原来的佛海是国内外商品的集散地,每到旱季,来往行商住满了大街小巷;田坝里人喊马啸,热闹非凡。可是1949年冬的佛海行商廖廖无几,粮食暂时不能很快变为现金。另是思普行委会下拨了部分盐巴,还不时驮来一些半开。更重要的是新中国已经诞生,一个新社会分娩时的痛苦瞬间就要过去,这是最重要的“准备基金”和最强大的物资后盾。

发行“流通券”不久,后方的粮食弹药和由思普行委会下拨的盐巴陆续运到,经济困难得到了缓和。许多干部战士在经济情况有了好转后,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除了解决最低要求的主副食费外,没有哪个同志多用一分钱。随着经济困难的逐渐克服,“流通券”的发行也逐渐减少,最后停发。

十七、请来了援军

早在南峤失守时,余松就被派住宁洱请求援兵。当余松满怀希望回到宁洱,走进9支队司令部时,才知道宁洱城实际上已经在唱“空城计”了。

9支队有3个正规团,41团奉调昆明,42、43团调往景东、景谷对付梁星楼、李希哲等的叛乱:宁洱县城全部兵力只有一个警卫大队和部分民兵。思普地委和9支队司令部领导多半分赴各地前线指挥作战,司令部只有几位首长在家主持工作。他们听完余松同志详细汇报后,决定派镇江整训总队支援佛海。

镇江整训总队刚从江越支队改编而来,驻守在江城县。

接到增援通知后,12月上旬,政治特派员纪庆明、总队长王少和率部从江城出发,胡其超大队长率领的5大队为先头部队。队伍经过几天急行军,来到南糯山。获悉长期盘踞在大勐龙一带的在乡军人张伟成派出的小股武装在黑龙潭收捐派款。胡大队长率部绕道曼科松,攻打了黑龙潭的这些匪徒。战斗中,打死敌参谋长何建中和匪兵2名,俘虏1人,缴获手枪1支、黄牛6条、大烟200多两、半开600多元、何建中笔记本一本。我军无一伤亡。

12月10日,纪庆明、王少和率领的镇江整训总队到达佛海。到达的当天,纪庆明把部队交给邹垲夫,说:“地委和支队党委考虑,为了统一指挥,协调作战,两个整训总队共同成立一个战时指挥中心,叫做‘镇江车佛南联合指挥部’。按惯例,由援军总队长王少和担任总指挥,鲁文聪和李衣人、朱宝元、黄应文等同志为副总指挥,邹垲夫同志任政委。”邹垲夫说:“这个政委还是由庆明同志你来当。”纪庆明同志说:“这是上级的命令,我还有其它工作任务在身,必须马上回宁洱。另外,联合指挥部设立一个政治处,余松同志马上就回来,由他来担任政治处主任。另外由李少白同志任参谋行。”

十八、全面出击

镇江整圳总队到达佛海。在途经黑龙潭时又初战告捷,大家情绪高涨,镇江整训总队在佛海的布防是,总队司令部设在“可以兴茶庄”,卫自贵率三大队驻曼兴;魏明和胡其超率一、五大队驻城区。

车佛南整训总队司令部及镇江车佛南联合指挥部设在“鸿记茶庄”。一大队仅剩的二三十人防守老县政府,3大队防守在小桥头,6大队防守清真寺。

情况紧急,党总支决定把原先在车里县开展群众工作的武工队和干校学员,全部调到佛海,充实到各战斗部队。

这样一来,当时,我们在佛海的兵力共500余人:武器有八二炮一门、机枪20余挺、步枪400多支,多半是法造枪,弹药比较缺乏。

从敌方兵力和武器装备看,盘踞在车佛南一带的罗庚、曾宪武、朱正、张伟成等部,加上南峤失守前后叛变投敌的黄国桢、兰家成、周福云、纳安民、刀栋才、刀正明等人的武装,还有澜沧地霸石炳麟400多人,李发荣50多人,合计也有1000人左右。他们以刘绍鸿、罗庚为总指挥,曾宪武为军事指挥,前沿指挥所设在距佛海县城3公里的景买傣族寨子:武器装备除一般步枪外,还有八二炮一门,六O炮二门,半重式机枪一挺,轻机枪30余挺,战防枪7支。

所以从当时车佛南地区的敌我力量对比看,在军事上我方处于劣势。

援军到达后不久,我联合指挥部召开第一次军事会议,研究了如何打破三面被围的被动局面,会上决定全面出击,把外围的敌人打退以致消灭。并决定由镇江整训总队两个大队主攻曼赛;车佛南整训总队三大队和刀廷荣自卫中队进攻曼扫、曼真(包括纺织厂);直属中队佯攻曼贺。镇江整训总队以攻为主,机动出击,还布置驻曼兴的一个大队,如果县城吃紧,他们就从外面打进来,互相策应,内外夹攻,使敌人不能在佛海立足。

全面出击那天,镇江整训总队两个大队,在攻击曼赛时,由于地形不熟悉,加之对敌人的火力情况不了解;在发起攻击、部队进入大缅寺与寨子的结合部时,受到敌人暗堡火力的阻击,一大队长魏铭腿部负伤,中队长张进才光荣牺牲,部队只好撤退下来。随后向指挥部作了汇报,调来我方仅有的一门八二炮,加强了火力,才攻下了大缅寺,占领了曼赛,但曼赛属于一个孤立据点,易受敌袭击,不利防守,所以指挥部决定,放弃曼赛,部队撤回佛海县城。

车佛南整训总队3大队和刀廷荣自卫中队,攻击曼扫、曼真时,把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攻曼扫,一部分攻曼真。由于事先对敌情判断失误,以为敌主力在曼真,所以由苏浩带领大部分兵力主攻曼真(包括纺织厂),一部分由新任大队长赵德吕带领攻曼扫。结果曼真只有少数敌人,一打就攻下了。而攻曼扫的部队则遇到了敌人主力。敌人不仅顺寨子边修有工事,而且还依托曼扫后山,居高临下配备火力。当我部队发起攻击时,一过流沙河,就受到敌人的阻击,使部队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只有依靠河道进行隐蔽对抗。战斗中,大队长赵德昌光荣牺牲,张永和带领部队继续坚持战斗。从早上5点一直打到下午6点,最后指挥部用八二炮轰击掩护,才把部队接回来。此外,佯攻曼贺的直属中队,也同样受到敌人的抵抗,不能前进。

经过这次全面出击,虽然敌人撤出了三个据点,但被围的局面并没有打破,相反敌人则把力量集中在一些主要据点,使我们的攻击更为困难,因此这一仗后,大的出击活动基本上停止了,我方完全处于防守地位,敌人则可以向我主动进攻。不过那时敌人虽然常来骚扰,但是从防守力量来看,我方仍然可以跟敌人抗衡。当时我方的防御情况是:车佛南整训总队3大队的大部分和武工队、民工团的一部分防守老邮局至南海河小桥头边;刀廷荣自卫中队防守大缅寺;6大队防守清真寺;一大队防守老县政府;由曼扫退下来的三大队一个中队防守老政府后山。镇江整训总队两个大队防守景毫后山;张发兴自卫大队防守大鱼塘、景奄中茶公司。镇江整训总队指挥部在“可以兴茶庄”驻有警卫中队,联合指挥部(包括车佛南整训总队指挥部)所在地“鸿记茶庄”也驻有警卫中队,而且后侧两边的碉堡还有政治处的部分男同志防守,象山原来没有部队防守,佛海县城被围后,临时派张发兴大队的一个中队去防守。

再从防御工事的部署情况看,佛海县城一面靠山,二面是丘陵地带,真正的开阔地仅有一面。从景童、景管(麻宝村)经中茶公司、小桥头、老邮电局、大缅寺、清真寺来到老县政府,有战壕相连。在战壕外面,敌人容易进攻的地方都插有竹签等障碍物。而且在每一个地段都有指挥所,有些地方还筑有炮楼、碉堡,阵地前设有火力交叉点,从这样的防御情况看,敌人要攻下佛海县城是不容易的,而我方要打破敌人的包围也困难。所以当时敌我之间形成了胶着状态。但从我方的处境看却是越来越困难,不仅敌人加紧其策反活动,经常来骚扰和进攻,而且我整训总队中的部分干部战士,情绪低落,思想混乱,步调不一致,三三两两逃跑的事屡有发生,一些人更加动摇。

十九、老街被占

对于驻守佛海城北面清真寺的第6大队,总队还没有派政工人员进去,只有—个民青成员(回族)——马仁山,在大队上负责军需后勤方面的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战斗进行的关键时刻,发生了6大队少数军事人员叛变的事件:其叛变的主要经过是:首先是这个大队里的一个分队长白朝恩带着他这个分队的部分人员跑出去投靠了敌人。到第二天,大队长王朝德说:“我过去看看,把他们跑过去的人带回来,”就离开了阵地。

6大队发生了以上两件事情后,司令部才正式决定派政工干部到大队上加强工作。即派出贺力、吉星光、李伟、董乔林、黄新源,还有车佛南干校的沈钟林、陈天华共7个政工人员,由贺力同志负责。除贺力带一支十响枪外,其他人都没带武器。与此同时,司令部决定派人收缴了6大队尚驻守在城区附近人员的武器。然后宣布集中于清真寺进行集训,训练后重新加以整编。

白朝恩等投敌叛变后的第三天,贺力等政工人员才进入6大队,并同副大队长马崇文研究如何组织学习的问题。开始,马崇文很不配合,对学习抱抵制不满态度,经常发牢骚,说风凉话,但是到了第5天下午,马崇文态度突然转变,不仅积极赞成集训,而且在大会上讲话,宣布了学习小组。然而就在当天晚上,敌人就冲进了清真寺。

敌人突破6大队防线——清真寺后,趁黑夜继续向老街推进。首先摸到刀廷荣中队防守的大缅寺,杀害了缅寺外站岗的哨兵。冲进老街的敌人采用火攻的办法,找一件烂衣裳醮上煤油,点着火用长竹杆挑着挂到民房檐子上。不一会,房子就被点燃起来,一间连一间的民房被熊熊大火包围着,火光映红了半个佛海城。

老街是车佛南整训总队一、三大队的防区。鲁文聪见敌人放火烧了民房,立即派张发兴大队的一个中队加强象山阵地防守;请王少和派出镇江整训总队警卫队加强老县政府一带防守。

政治处和干校所有男同志都进入前沿阵地参加战斗,一部分进入战壕地堡,加强黄应文所率3大队防线;另一部分进入指挥部背后的两个楼台碉堡。

女同志除岳云仙、吴萍等原分配搞医务工作的不动外,其他全部投人部队的后勤服务工作,有的做饭菜、烧开水,饭熟了,水开了立即送到前沿阵地;有的运送弹药,揩擦炮弹。民工团一分队队长李兰生,是从昆明来的女大学生,过去在家、在学校都很少参加体力劳动。自从参加革命后,完全没有大学生的架子,整天和同志们淡笑风生,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任劳任怨,从不叫苦。送弹药跟男同志一样,500发一箱的子弹,有几十公斤重,她扛上肩膀就一路小跑。她看见炊事班忙得不可开交,又主动跑去帮忙递水、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