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西双版纳
5783600000024

第24章 南峤硝烟浓(4)

“自己人!”侦察班田班长回答:但敌人已料到来人不是“自己人”,便胡乱地放了一阵子枪,然后拔腿就跑。我方战士反应非常敏捷,敌人的枪一响,手中的冲锋枪、轻机枪连射出去,敌人一下子被打倒了十多个,未打中的拼命逃跑。两个被打伤的敌人,爬在地上连声喊道:“我投降!我投降!求解放军饶命!三陵”侦察员李小保说:“看你们这鬼样子,如果你们不投降,就算解放军不杀你们,老百姓也会把你们杀了,乖乖在这里等着吧,等后面的部队来了,他们会安排你们的!”

拿下敌人的这个火力点后,侦察班长立即向天空打了3发红色信号弹。按照事先约定的信号,这3发信号弹的意思是:“我们一切顺利,大部队可以过江了!”

这时,天还没有亮,天空一片漆黑,侦察班长射出的这3发红色信号弹显得好亮、好亮啊!

十二、百只竹筏过沧江

澜沧江北岸的解放军部队早已摸黑来到江边,作好了渡江的一切准备。

澜沧江南岸的3颗红色信号弹一升起,江北我军阵地上的最高指挥官吴效闵当即拔出手枪,向天空“当、当”连发两枪,命令道:“出发!”

于是,隐蔽在岸边树丛中的114团一营的战士们扛起竹筏奔向渡江地点,辟里啪啦将竹筏往水里一放,迅速登上竹筏,然后挥动手中的木浆,拼命向对岸划去,平静的江面顿时响起“哗哗”的划水声。

江对岸的敌人设有几处隐蔽的火力点,我先锋排消灭了一个,其它几个火力点的敌人看到我军渡江,便用机枪疯狂地向江面扫射,我两名战士不幸中弹落水,光荣牺牲。

我114团二营担任掩护一营渡江的任务。他们在江北岸占据有利地形,数挺机枪向对岸的敌火力点猛扫;数门小钢炮则把炮弹像冰雹般泼向敌人阵地,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敌人的机枪被压了下去。

在二营的掩护下,一营战士很快将竹筏划到了对岸。筏子一靠岸,战士们便飞快地冲向敌阵,江岸上枪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 敌抵不过我军的勇猛攻势,便向离江岸不远的景哈寨子溃退,我一营战士也很快冲进了景哈寨子。

二营战士见一营已经过江,便也立即下水过江。登上南岸后配合一营歼灭敌人。

驻守在景哈寨子的敌人本来士气低落,无心抵抗,见到我军来势凶猛,更是丧魂落魄,乱作一团,胡乱放了一阵枪后便乘天黑夺路而逃。只有驻守在景哈佛寺的一股敌人仍在负隅顽抗,机枪、冲锋枪不停地向我军战士猛扫。

我二营战士刚要冲进景哈寨子,见寨子里的敌人已被一营解决,景哈佛寺那边的枪声在响个不停,于是便掉转方向冲向景哈佛寺。一营战士在解决了景哈寨子的敌人后,也迅速转向景哈佛寺进行攻击,两个营的战士很快包围了佛寺。

佛寺里的敌人在作垂死挣扎,机枪、冲锋枪仍在不停地扫射,我军有数人伤亡,战士见状,更是气红了跟,他们灵活机动地利用有利地形靠近敌人阵地,然后一阵猛攻占领了景哈佛寺。但据守在佛寺里的敌人系敌93师在乡军人,对这一带的地形道路都非常熟悉,他们一看难以抵挡解放军的进攻,便在解放军即将冲进佛寺的一刹那,乘天黑从佛寺侧门夺路逃跑了。整个与南岸守敌的战斗,共打死打伤敌人20余名,而我军则伤7人,牺牲4人。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澜沧江江面上渡江的情况:

114团一营、二营过江后,紧接着是师指挥部机关过江,其成员有以吴效闵为首的部队首长、师部侦察股、作战股、警卫员、电台人员、炊事员、马夫等数10人。民族自卫大队大队长召存信从开始渡江起直到114团撤离西双版纳,几乎寸步不离地跟随在吴效闵身边,担当起沿途介绍情况,当翻译、作群众的宣传工作、为部队筹集粮食蔬菜等重任,成了吴副师长一名得力的、其他人不可代替的参谋和助手,为解放西双版纳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召存信还带了一批精干的民族自卫队员随解放大军过江,有的跟随在他的左右,有的则分散到解放军各班排,渡江时帮助解放军划竹筏,(他们精通划筏技术),过江后则为部队当翻译、当向导,与解放军并肩战斗。

指挥部机关过江后,紧接着是“边纵”9支队数百人的队伍过江。其中有政治部主任唐登岷从宁洱带来的机动营,有20多天前在佛海与国民党地霸武装进行激战,佛海失守后退到澜沧江北岸勐罕一带坚持斗争的镇江整训总队。镇江车佛南联合指挥部总指挥王少和,副总指挥李衣人,政委邹垲夫等领导人随同部队渡江,参加了追击敌人、解放“车佛南”的战斗。

在紧张的渡江过程中,天色渐渐放明。在晨曦里,江面上好一派壮观的场面:在大江的北岸,一个个英勇的战士,互相配合着将—只只竹筏抬进水里,然后敏捷地登上筏子拼命往前划;在宽阔的江面上,滚滚的波涛不停地拍打着竹筏,使竹筏忽高忽低,晃动不已;战士们挥动双臂奋力划水,划水的声音一声紧似一声,驱动着一只只竹筏乘风破浪前进;在江的南岸,上岸的战士不顾一切往前冲,滚滚的人流往上涌动。

当天色大亮的时候,大部队已渡江完毕,用于渡江的竹筏达100多只。

十三、蚂蚁跳舞

部队强渡澜沧江后,继续赶路。“边纵”9支队机动营副营长吕有林带领先头部队到达大勐龙坝子边的曼帕扎寨子时,估计到寨子里有情况,当即带领部队冲进寨子;发现竹楼上有3名国民党逃兵正狼吞虎咽地吃饭,旁边还架着一挺“303”机关枪。3名国民党兵还来不及操枪抵抗,吕有林已带领战士冲上竹楼将其俘获。缴获机枪1挺;步枪2支,手枪2支。

部队继续向前开进。沿途经过曼景湾等傣族村寨,天黑时到达了曼彦寨子。这是一个有数10户人家的傣族寨子,在召存信的带领下,部队开进寨子里。寨子里的傣族群众一见到召存信和吴效闵等部队首长,便纷纷跪下磕头,弄得部队的同志不知所措。召存信忙向大家解释说:“这是我们傣族土司立下的规矩,老百姓见官要磕头。他们见到来了这么多的‘官’,自然要磕头啦!”经召存信一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召存信走到傣族老乡身边,一边将他们扶起来,一边用傣语与他们进行交谈。交谈了好一会后,他又转回来走到吴效闵身边,说:“刚才这几位老乡说,从勐罕澜沧江那边逃过来的那股国民党残匪,已经往佛海南峤方向逃走了。我告诉他们我们部队的来意,他们一听说我们是来打蒋残匪的,很高兴!他们说:‘国民党可把我们害苦了!你们来打国民党,你们真是我们傣族人民的救命恩人,欢迎大军到我们傣家竹楼住宿’!”

听了召存信的话,吴效闵高兴地说:“小召同志;你真能干!有你在身边,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召存信爽朗地接着说:“吴副师长,部队来到我们车佛南地区,吃、住、行军问路和了解情况的事我全包了!”“好样的,有出息!”吴效闵高兴地拍了拍召存信的肩膀。然后,他向部队下达了命令:“在此宿营,明早5点出发!”

经过召存信刚才用傣语向老乡进行了宣传,所以寨子里的傣族群众不仅不怕这些突然出现的“汉人”,而且还热情地走过来将解放军战士领到自家的竹楼住下,并热情地给战士们烧水做饭。召存信还事先给战士们介绍了当地傣族的风俗习惯:上竹楼要脱鞋;不能靠火塘边的那棵“神柱”;不能进傣家里屋的卧室;不能摸小和尚的头……等。大家记住了这些风俗并严格遵行,因此,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虽然语言不通,但仍相处得像一家人。

当晚,师指挥部的同志住在一家比较宽敞的竹楼上。为安全起见,警卫班在离竹楼不远的路旁的一棵大芒果树下布置了岗哨。因警卫班人员有人外出执行任务,人手不够,所以侦察班的巴增允等人也被安排站岗。当天晚上12点以后,轮到巴增允上岗。他上岗不久,忽然听到前面不远的大竹蓬的根部发出“沙沙沙,沙沙”的响声。

巴增允立即警觉起来,侧耳细听,但总辨别不出是什么声音。是敌人试探?不像,是野鸡觅食发出的声音?不对,野鸡不可能晚上出来觅食;是猪?也不像,猪会走动,它不会老呆在一个地方?是野兽?也不对,野兽是会来回走动的,可那个响声则固定在一个地方,而且声音也很有节奏。

小巴猜不透是什么声响,他想去看个究竟,但发出响声的地方离他有20来公尺,他走过去就等于离开了岗位,而且也容易出事;他想回指挥部报告情况,但那更是远离了岗位。想来想去,只有坚守岗位:于是,他紧握手中的冲锋枪,日不转睛地盯着发出响声的地方。冲锋枪的子弹早已上膛。

坚守了半个小时后,换岗的战士小李来了,小巴小声向他讲了刚才碰到的情况,然后两人商量起对策来:由小巴在原地继续站岗、小李则从右侧悄悄摸过去,摸到响声的后面,慢慢靠近它,万一有什么敌情,两人前后一齐动手夹击,真要打起来,部队就会被惊醒,就会很快来增援。商量定后,小李就从右侧猫腰着前进。

走到发出响声的地方,“沙沙沙”的响声听得更加清楚,但就是见不到什么东西。没办法,小李只好从衣袋里掏出一个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往发出声音的地方一照,一下子真相大白了:原来是一大群蚂蚁。

“哎呀,是蚂蚁!是蚂蚁在跳舞!”小李惊呀地说。

“蚂蚁跳舞?你吹什么牛,我不相信!”小巴在这边回答。

“你不相信你亲自来看看嘛!我来顶你站岗!”

于是小巴也很快跑到竹蓬下,同样拿起手电筒往发出声响的地方仔细一照:“果真是蚂蚁在跳舞,有那么多的蚂蚁在跳舞!”

只见一大片干枯的竹叶上,聚集着一大片灰黄色的蚂蚁,在有节奏地抖动着身体。它们要动一齐动,要停一齐停,动作十分整齐。随着蚂蚁有节奏的同时抖动,也就发出了“沙沙沙,沙沙”的响声。

小李和小巴都惊奇不已。前几天在行军的路上,听“边纵”游击队员老赵给大家讲车佛南有“四多”,其中一多就是蚂蚁多,而今天所看到的,不仅是蚂蚁多,而且还会跳舞,天下的奇事真是多!

第二天小巴和小李把昨晚看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但大家谁也不相信,都说是瞎吹牛。小巴和小李又拿不出证据,眼前又没有见到蚂蚁跳舞,大家又都是北方人,别说看见蚂蚁跳舞,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不亲眼所见,人家怎么会相信呢?争论一阵后不了了之。直到后来部队打下南峤乌龟山后,有几名战士在乌龟山附近散步闲游,恰好在一个大竹蓬下,又看到一大群蚂蚁在干枯的竹叶上跳舞,跟小巴和小李上次看到的一模一样,这下大家才相信真有其事。许多人还蹲下身去仔细看个够,而且大家还发现,这蚂蚁在跳舞时,身上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酸味,这是后话。

十四、竹楼抓俘虏

一夜的相处,部队战士与住户便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一听说部队第二天5点就要出发,勤劳善良的傣家妇女们便在清晨3点多就起床,生火做饭。在漆黑的夜幕笼罩下,她们在竹楼上火塘边凭着微弱的明火,蒸煮了一甑甑香喷喷热腾腾的糯米饭,然后分装在一个个用大龙竹的竹根凿制成的饭罐里,送到解放军战士的面前。

部队吃完了饭后摸黑整队出发。这一天(2月15日)部队行军的速度快得惊人,一个个傣族村寨,一片片田野,一座座原始森林,不断地被部队甩在了后面。

在这支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仍然是114团一营先头连的尖兵排,尖兵排的“刀尖”则是由前线指挥部特地安排来的侦察班的一个侦察组,机智勇敢的侦察兵巴增允就在这个组里。

为应付突发情况,保证行军的安全,尖兵排与大部队拉开了两三公里的距离。约中午时分,尖兵排赶到了离佛海县黑龙潭附近的一个不太大的傣族寨子。在离寨子300米左右的地方,忽然听到寨子里有马匹的嘶叫声,大家立即警觉起来,侦察组与尖兵排马上拉开距离前进。行进到距离村寨百米左右时,发现寨子的一栋竹楼下的柱子上拴有两匹枣红色的小川马,马背上还备有鞍子。侦察兵们马上断定有敌情。估计是敌人骑兵的马匹。于是3名侦察兵利用各种隐蔽物,迅速摸到了那栋竹楼下,两名战士盯住上楼的楼梯口,另一名战士则迅速观察搜索寨子,同时向停留在寨子外的尖兵排战士打手势,示意他们向两边分开,包围整个寨子。

寨子静悄悄的,既不见敌人的踪影,也不见老百姓,估计老百姓为躲避战乱,躲到山上去了。被派出去搜索观察寨子的几名侦察兵转了一圈后,立即返回到那栋竹楼下,与埋伏在哪里的几名侦察兵相汇合。

这栋竹楼也显得格外宁静,只有被拴的那两匹马不时互相碰撞几下,发出几声嘶叫。侦察兵们聚集在楼下,屏住呼吸侧耳细听。忽然,听到楼上有轻微的打鼾声和拾弄柴禾的响声。于是,巴增允、李小保和何林三名侦察员立即顺着楼梯上去。

楼上的屋门大开着,往里一瞧,只见屋里呆着两个人,身穿破旧的黄军装,一个坐在傣家的火塘边,正往火塘里添柴禾,在用傣家的土锅煮东西,锅里的热气直往外冒;另一个则和衣躺在火塘边的竹笆上,叉开双腿,一顶破旧的军帽盖在脸上,打着鼾睡得正香。

巴增允示意何林守住门口,然后和李小保一个箭步冲了进去,大喊一声:“缴枪不杀!”随即将手中的冲锋枪对准了两名敌人的胸口。那个在火塘边烧火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惊呆了,动弹不得。而那个睡觉的敌人被两名侦察兵的喊声惊醒后,用手将帽子拿开,看到解放军站在面前,先是大吃一惊,但随即猛地一转身,伸出右手去抓放在他身边的手枪。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的手刚触到手枪的一刹那,紧握冲锋枪的巴增允猛地一扣扳机,两发子弹刚好打在敌人的手枪上,手枪被打得“当当”作响,火星四溅,敌人去抓枪的手仿佛摸到了一块烧红的铁,触电似地缩了回去。

“妈的,你还想反抗!”巴增允骂着,一步跳过去,狠狠踢了他一脚,缴了他的枪,接着训斥道:“你也不睁开狗眼看看我们是谁,还想跟解放军耍花招!解放军的政策是放下武器,缴枪不杀,顽抗到底只有死路—条!”

企图反抗的那个敌人这下可吓坏啦,只见他一轱辘趴下,跪在楼板上,捣蒜似的连连磕头,连竹楼都被弄得“吱吱”作响,口里在不停地喊着:“长官饶命,长官饶命!”坐在火塘边发呆的那个敌人,也赶快跟着下跪磕头求饶。

看着敌人的狼狈相,两名侦察兵命令道:“别磕了,快起米,我们不杀你们就是了!”两名敌人颤抖着身子,费了好大劲才站立起来,侦察兵迅速上前两步,缴了他们的枪,并搜了身,缴获卡宾枪两支,手枪一支,手榴弹六枚,装有子弹的两个子弹带,匕首一把。接着又对竹楼的内间进行了搜查,未发现其他敌人,于是便押着两名俘虏走下竹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