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西双版纳
5783600000031

第31章 南峤硝烟浓(11)

老乡们有的坐着,有的站起来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口里用傣话说了很多,但战士们都听不懂。听老乡们讲的最多的是“解放军利,利!”同时伸出大拇指,比着手势。看表情,战士们估计是在说“解放军好,帮助我们打跑了国民党,我们得过好日子了”之类的感激话。大家语言不通但感情相通,战士和老乡亲热得像一家人。

在所来的客人中,有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他的情绪特别激动。他一见到解放军,就伸出大拇指,不停地说着什么。然后他又紧紧地握住战士巴增允的手,上下摇晃着,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什么。讲着,讲着,眼泪流了下来,继而变成了伤心的哭泣,好像有多少伤心的事要向解放军诉说。巴增允听不懂老人所讲的话,但他知道老人一定是受了国民党政权的冤屈。所以他也紧紧握着老人的手,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连叫几声“波涛,波涛!”也不管他听得懂听不懂,连连说道:“波涛,不要紧的,现在解放啦,以后有人民政府给您撑腰,什么委屈事都能得到解决,您老人家就放心吧!”老人临走时,巴增允与他手握手肩并肩地走着,一直把他送到了县政府大门外。

三十二、军民祝捷大会

2月18口上午,南峤县城附近各村寨的各族群众,像每年4月份过泼水节那样一大早便梳妆打扮起来,然后带上自家种出的蔬菜水果和自家饲养的鸡鸭以及平时舍不得吃积攒下来的牛干巴、鱼干巴等,聚集到一块,打起象脚鼓,敲起铜锚锣,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寨子,向南峤县政府走去——他们要去参加军民祝捷大会并慰问人民解放军。

南峤县政府大院被布置得焕然一新。其中最显眼的要算那根新竖立在院子中央的绿色大竹竿。那竹竿粗20多公分,高20多米,笔直、粗壮、挺拔、耸入蓝天。那是当地老乡从众多的竹蓬中挑选出来的最大最高最直的一棵竹子,在今天的祝捷大会上,这棵大竹竿将用来升旗,它的顶端将悬挂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

当各村各寨的群众队伍走进县政府大门时,受到了驻在里面的人民解放军部队的热烈欢迎。战士们不停地鼓掌,不停地高呼口号:“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人民万岁!”“民族大团结万岁!”“……”

上午10点左右,军民祝捷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首先举行升国旗仪式。

在上千双眼睛的注视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绳子的牵引下,顺着那又高又直的竹竿徐徐上升,最后定在最高处,迎风飘扬。

紧接着,会议主持者宣布:“向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致哀!”

会场上一片肃静。人们低着头,向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致哀。有的战士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有的战士低声抽泣起来。

默哀毕,大家坐下后,大会主持人宣布:“请地方领导——中共车佛南总支书记,‘边纵’车佛南整训总队政治特派员邹垲夫同志讲话!”

年轻英俊的邹垲夫走上讲台用宏亮的声音说道:“各位部队首长和指战员同志们,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好!昨天1950年2月17日,我们顺利地攻占了南峤县政府,这个胜利标志着我们已经解放了车佛南全境。虽然还有少数敌人要追歼,但主要的城镇已被占领,主要的敌人已被歼灭,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部队和地方‘边纵’部队在车佛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英勇作战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个胜利表明:深受苦难的车佛南各族人民,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获得了新生!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明天!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一下由吴副师长、赵政委带来的野战军部队,他们转战南北,从遥远的北方来到祖国的南疆,打了无数的大仗胜仗,最后又胜利地歼灭了盘踞在南峤的国民党残匪。没有他们,就没有车佛南的解放,他们是有功之臣,理应受到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接着由部队首长吴效闵讲话。他说:“各位政府领导,各位民族团体代表们,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我代表部队全体指战员感谢大家!

“我们这支部队,自从进入思普地区以来,特别是进入车佛南以来,地方各兄弟部队和当地群众,在各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边纵’9支队政治部主任唐登岷同志和当地民族自卫队负责人召存信同志,以及整训总队、武工队、民工团和各民众团体等,都为我们进入这个地区做了许多的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这样说,没有地方部队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就进不了车佛南,更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胜利!所以,我再次代表部队全体指战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讲完后,又是一阵热烈鼓掌,还呼起了响亮的口号。

接下去是民族代表讲话。这是一位不会讲汉话的民族同志,他一开口就说:“比侬当来,多哈挖双叁杆”(傣语:“各位乡亲,我来讲几句”,)接着,他用傣语滔滔不绝地讲了下去:讲着,讲着,竟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待他讲完后,“边纵”一位懂傣语的同志给大家作了翻译:“他说:共产党是大恩人,解放军是大好人。你们帮助我们打垮了‘刮民党’(国民党),赶走了‘遭秧军’(中央军),你们为我们除了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祖祖辈辈不会忘记你们!……对不起,我讲的傣话也不精通,只能给大家说个大概,说得不好,请大家原谅!”

祝捷大会开的并不长,事先安排好的几个人讲完话后,便在“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人民解放军万岁!”“人民万岁!”“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等响亮的口号声中结束。

散会以后,各族群众将自己带来的各种慰问品:牛肉、猪肉、鸡、鸭、鱼、蔬菜、水果等赠送给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有铁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今天却怎样拒绝也拒绝不掉,只好收下,这就给战士们春节聚餐增加了无数美味佳肴。

散会以后,各族青年男女并没有马上散去。他们在县政府广场上敲响了铜芒锣,打起了象脚鼓,跳起了吉祥的孔雀舞。在一旁观看的当地群众和解放军战士,看着看着,一时兴起,也参加了跳舞的行列,跳舞的人越来越多。而一些在陕甘宁老区参军的解放军战士,则亮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跳起了北方大秧歌舞,整个县政府大院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天下午五点多,县政府大院内举行了军民大聚餐。这次聚餐比头天上午的聚餐人数更多,规模更大,饭菜也更丰盛、更具有特色,因为增加了部队邀请来的各族群众代表。

部队做菜的原料,有的是南峤各族群众送来的,有的是国民党93师留下的,所以做得特别丰盛,菜的品种也特别多。而盛饭菜的餐具却成了问题。向当地老百姓借吧?当地老百姓习惯于用竹篓或竹筒装饭,或用树叶包饭,有的菜也是用叶子包的,很少有盆碗等餐具。没有办法,只好一个盆子里装上两三样菜,然后往院子里的地上一摆。八个人围成一圈,便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被邀请来的当地少数民族代表自己还带了菜饭。他们腰间佩着一把木柄木屑的长刀,肩上挎着一个用自己纺织的土布缝制成的挎包。他们在吃饭的地方坐下后,便从挎包里取出用各种树叶包裹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打开那些包儿,里面装的尽是些吃的东西:有大团的香喷喷的糯米饭,有烧烤出来的猪肉、牛肉、鱼肉、鸡肉,有的还带来了野猪肉、马鹿肉等山珍。他们把这些食物摆放在一块,供大家共同享用。不少民族同志身上还背着个酒葫芦,里面灌满了自家酿制的谷子酒或包谷酒。那酒葫芦的盖子一打开,立刻酒香四溢。酒的主人用当地的民族习惯给同桌人敬酒:他拿起一个酒杯,先斟满一杯,自己一饮而尽,然后斟上第二杯,双手举杯递给同桌的解放军首长或最年长者。无论你是否会饮酒,此酒你必须喝下,否则排在后面的同桌人就没有酒喝。第二个人把酒喝干后,又用这个酒杯把酒斟满,倒给第三个人。第三个喝干了,又倒给第四个……。就用这个杯子,全桌人轮干一遍。然后又从头开始……喝第二轮。有的人喝得高兴,便聚在一起猜拳行酒令;有的人已经喝醉了,还在一个劲地喝……直到天快黑的时候,宴会才散了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