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西双版纳
5783600000008

第8章 士气旺盛齐退敌(1)

一、揭竿勐养

1948年,西双版纳的东部王少和在镇越县打响反蒋枪声后,在西双版纳中部原始森林环绕的勐养坝,又有一群“大逆不道”的好汉揭竿而起,打跑了车佛南三县反动政府官吏和在乡军人,百姓和进步民族上层人士则拍手称快!这揭竽而起为首者就是智勇双全,心向共产党的鲁文聪。

鲁文聪,1917年生,云南省宁洱县风阳区人。鲁文聪的父辈有四弟兄:老大鲁开珍,老二鲁开华,老三鲁开太,老四鲁开元。鲁文聪为鲁开元的次子。鲁文聪16岁在宁洱中学读书,1935年跟其亲戚到佛海县谋生。曾在佛海私营“鸿记茶庄”当炉工,后来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受聘到勐板教书,任过小学校长和乡政府助理。1946年经商到车里县小勐养乡,与宣慰官亲刀定国的胞妹喃丹罕结婚。1947年秋任小勐养乡乡长兼自卫大队长。翌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云南地下党以及在党领导下的游击武装也在滇东南、滇南地区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思普地区在滇南工委和思普特支领导下,人民反蒋武装斗争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各民族武装和自发组织的反蒋武装不断涌现。其中在景谷县勐主就有开明人士罗正明组织并得到地下党支持和领导的反蒋自卫武装——普光部队。鲁文聪反蒋武装正是在全国全省全区爱国武装斗争形势推动下,借助普光部队的声势建立起来的。

鲁文聪思想倾向进步,当过炉工并在边疆乡下教过书的他,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和腐败现象很不满,对在乡军人的胡作非为极为愤慨。提起在乡军人,“车佛南镇”的百姓和进步民族上层恨之入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26军93师北撤时,在此地留下部分在乡军人。这帮家伙多数与当地少数民族结婚,通晓少数民族浯言,熟悉地方情况,并且以前长期受国民党政治教育,在国内有反动社会基础,是一群阴险歹毒的地头蛇。其主要头目有罗庚、曾宪武、张伟成等,他们野心勃勃,各霸一方。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政府官员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横征暴敛,无恶不作。老百姓把他们称为“贺浪”(傣语,意为“不正派的人”),有的地方群众称他们为“老黄狗”。出于反革命本性,1947年,在乡军人曾协同保三总队堵截过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撤退,1948年又与保三团勾结,向我易武反蒋武装进攻。同年,在乡军人强占了车里县小勐养土司刀定国同攸乐山群众订购的棉花,并强行在小勐养曼纳庄菜阳河流域种大烟,而国民党车里县政府义逼着刀定国、鲁文聪等收缴烟税,从中敲诈钱财。同年下半年,刀、鲁等买下在乡军人于攸乐山包收的全部棉花:由于买时一驮皮棉50元半开,籽棉25元,后在宁洱出售时皮棉350元,籽棉60元。在乡军人闻讯后,派李茂松前往攸乐山罚款3000元半开。为争其利,鲁文聪派李龙等人枪杀李茂松,并没收其左轮手枪一支,大烟50两。自此,在乡军人扬言要打过澜沧江,对小勐养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为了对付在乡军人,鲁文聪在岳哥刀定国支持下,联络抗日战争时期跟随罗正明在阿佤山打过游击,后来在澜沧谦六和思茅、六顺县一带活动的朱宝元、黄应文等人,毅然在小勐养拉起了三、四百人的自卫武装。

刀定国见多识广,思想开明。他是小勐养曼景坎寨傣族,身为宣慰(召片领)官亲的他,享有世袭俸禄,父承子继,传至刀定国是第六代。他曾读过一年小学,通晓一些汉语。1935年曾任过车里县参议员。40年代先后到思茅、宁洱、昆明,境外的景栋、勐养、密赛、曼谷、勐信等地区经营盐、茶、洋靛、药材和部分百货商品,还引进了泰国的无眼菠萝种植,加以推广。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革命胜利的形势影响下,他思想倾向进步,同年冬即大力支持妹夫鲁文聪组建和发展反蒋自卫武装,将自己私有的12支卡宾枪、二十响等武器交鲁部使用。

鲁文聪、刀定国等人为对付在乡军人,发动当地各族群众,积极作应战的准备。动员各寨各户凡能用枪的男人自卫保家,自带枪、行李、粮食,都集中于城子佛寺和乡公所,进行军事训练,半月一换。

为解决武器问题,刀定国带头,出钱买枪,购得机枪1挺、步枪10支、二十响枪1支、十响枪1支;5个大寨子每寨派500元半开各购花号枪2支,10余个小寨每寨派250元各购花号枪1支;此外,强行借步枪5支。共计筹枪40来支。

为筹备训练或其它必要的经费,动员不论头人和百姓,都承担牛马捐。每匹马5元,每头水牛和黄牛分别为5元和1元。

同时,成立自卫队三个中队,每个中队60~80人。一中队长刀建庭,副中队长刀志华;二中队长岩舒,副中队长刀应良;三中队长白文才,副中队长邵保仁。

群众发动起来后,组织了江防,即车里澜沧江以北的防线。江防人员自带枪支、伙食、行李,半月一换。

小勐养是通达车佛南、澜沧、勐腊等地的咽喉,虽然那时林海莽莽,野象、虎豹出没,过往行人还是较多,为暂时保守机密,发展更多的武装,鲁文聪借助攸乐山攸乐人(基诺族)曼卡老四的声望,把主力部队带到攸乐山隐蔽起来。同时,鲁的外甥刘一飞也带着七、八十人枪的武装在勐仑、攸乐山一带活动。当时刘一飞与镇越县王少和的关系较密切,所以在他带领武装到小勐养与鲁文聪汇合后,朱宝元、刘一飞曾到镇越支援王少和反攻易武。

正当鲁部积极筹建时,1949年1月初,地下党景谷勐主分支,为了组织各方面的武装力量攻打思茅县城,曾以普光部队的名义,派出分支宣传委员万仲德到小勐养找鲁部联系。万到小勐养后,听说鲁文聪上了攸乐山,他又到攸乐山,在曼卡见到鲁,向鲁提出了配合攻打思茅的问题。鲁文聪怕过早暴露部队情况对他不利,就对万仲德说:“现在还没有准备好。”但表示要积极准备,争取参加战斗。为了宣传胜利形势,万把随身带来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宣传材料送给鲁文聪。

随后,思茅行商武装向济周、陈贤武各带二、三十人枪,向小勐养汇合,从而壮大鲁部队伍。不久,刘一飞增援王少和打下易武。在返回小勐养的路上,碰到佛海简师的同学梅玉清。梅是从泰国取道缅甸景栋回国的,本来要到易武找王少和,恰巧与身着便衣头戴五星帽的老同学刘一飞和他所带的七、八十人的队伍相遇。老同学相见,分外亲热。梅在泰国跟侨共有联系,看过一些进步书籍,身上还带着一本《敌后三年游击战争》,听刘一飞说鲁部在小勐养活动,也就跟刘到了小勐养。

梅玉清来得正是时候,为鲁文聪提供了建立部队的一些方法和组织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筹建,于1949年1月中旬,正式打出了“普光三支队”的旗号,推选了领导成员,组建了司令部和政治部。下辖一、三、五、七四个大队和一个警卫大队。司令员鲁文聪,政委朱宝元(鲁的姐夫)兼副司令员和一大队长,副司令黄应文兼三大队长,政治部主任梅玉清,参谋李士义,军需主任鲁文科。一大队副大队长向济洲,五大队大队长陈贤武,七大队大队长刘一飞,警卫大队大队长鲁文治。鲁部共三、四百人枪,对外号称1000余人。

这支部队组建后,第一个主攻目标是车里县城。

二、智取渡口

车里县城位于澜沧江以南流沙河西北两水汇合的三角洲地带。从青藏高原雪山匆匆而下的澜沧江,长年水冷流急,江宽水深礁险。滔滔江水奔腾而过,形成易守难攻的天堑。城东是巍峨的三达山。县城的国民党统治较薄弱。1948年11月,张孟希接替李拂一任其县长。实际上张未亲自到车里就职,而是派车里县政府原老秘书郭男代行县长职务,并派他的亲家思茅地霸李庆甫率领一批人马,4挺机枪镇守车里,派他的亲信樊涛任车里常备中队长。接任后把原府人员留用,但暂不安排工作,只发给生活费,职员深感不满;李庆甫把带来的人撒到各区乡去,派门户钱,收大烟款。

李庆甫到车里后,听说小勐养有游击队,因此,他就派人充实江防渡口,严格盘查过往行人。

鉴于上述情况,鲁文聪攻打车里县城,除军事上作强攻准备外,还要依靠内应,里应外合。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此,鲁文聪给车里县政府供职的杨廉去信,叫杨到小勐养,说有要事相商。鲁与杨是宁洱乡村师范时代读书的同学,且在车里共事多年,相处非常融洽。杨于1948年12月底接到信后于翌年1月借一个到小勐养催款的机会,向郭男讨了这个差使。由于鲁文聪在小勐养与县政府作对,那些反动官吏都害怕到小勐养,这次杨廉主动请缨去催款,郭求之不得,当然高兴,马上给杨开了一个过江前往小勐养的条子。

管渡江船只的是潘景荣,与杨关系不错。杨把过江的条子交给他,他说对岸有游击队,要小心。杨说:请放心,鲁文聪乡长会保护我的。潘派了一只小船,临走时杨告诉潘:“今天晚上我还要赶回来,请你等一下,听到我叫船的声音和手势,就派船过来接我。”

杨廉登岸后翻过三达山,到了小勐养鲁文聪住处。两人相见,异常高兴,鲁文聪把国民党封锁的很多消息,如全国革命形势、天津解放等消息告诉了杨廉,杨听后像云雾笼罩的深谷透进一缕阳光,心里非常高兴。

鲁文聪说:“解放车佛南,论实力强攻硬打是有条件打的,但考虑到前有大江之隔,这样做就得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而且车里县城附近住有千余居民,枪炮一响,势必会给群众带来伤害,所以司令部决定先采取政治攻势,把樊涛的武装和警察局徐子和的力量争取过来,就能大大加强解放车佛南的实力,至少使他们做到不抵抗。请你来就是要和你商量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信任你,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你敢承担吗?”

“如果我是支队成员,那就更有条件去完成。”

“司令部已经研究过你可以参加支队。”

杨廉激动地说:“我愿意去完成这个任务。”

鲁文聪问:“怎样完成?”

杨廉答道:“一、新任常备队长樊涛和我谈得拢,他的思想受革命形势的影响,比较进步;二、警察局长与我共事多年,平时无话不谈,通过徐做樊的工作,不会暴露目标;三、我与府内的同事和常备队士兵关系也很好,可以瞒过李庆甫去做动员争取工作。”

鲁文聪同意杨廉的分析,他说:“对李庆甫、李少白(国民党特派员)、陈记(代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必须留神警惕,要抓紧时间完成任务。”

杨廉收了200元县政府催交的现金,回到车里渡口,已经夕阳西坠:潘景荣在渡口听到杨的信号,派船把杨渡过江去。

杨告诉潘:“江对岸一切都平静,不要听信谣言,管好渡江就行了。”潘点了点头,领会了杨的意思。

回到县府,杨廉向郭男交了差,郭男非常高兴,夸杨廉能干。杨廉说:“鲁乡长交待我:‘余款正在催收,到二月中旬派人去取,全部交清’。”

接着杨廉去找徐子和,要他向樊涛做争取工作。徐是昆明人,在车里任警察局长多年,为人灵活机警,八面玲珑,广于交游,是个抽大烟的人。樊也喜欢这一套,但还无烟瘾。樊与徐交往甚密,杨廉平时也到徐的住处天南地北地吹一些。这次杨从小勐养回来后,由浅入深地向徐透露了情况,要徐加快做樊的工作,徐很赞成,愿大力支持。

2月上旬,徐告诉杨,樊已同意起义,接受所提出的条件,他指挥的常备队有1挺机枪,20余支步枪,决不放一枪,保证开门迎军。

徐子和提出来说:“我想还是我们三方面对面的谈清楚比较好,免得转来转去言不尽意。”

杨廉说:“怕的是反复有变,影响全局。”

“你尽管放心,我言之有效,不会弄成僵局”,徐子和说。于是,当晚深夜,就在徐子和处开始谈判。杨廉把鲁文聪提出的基本条件提出来:

一、不抵抗,接受整编。

二、保护好仓库枪支弹药粮食,不得转移和毁坏。

三、保护起义人员的生命财产和家属的安全。

樊涛和徐子和表示无意见,但还须添上一条:对起义人员要从优待遇,保证给予工作。并要杨代表县府一方向鲁司令员汇报。

杨廉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写信把情况告诉了鲁文聪。不久,又将鲁部进攻的具体时间告诉了徐子和,请他转告樊涛作好策应的准备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为使计划顺利进行,杨廉又以催款的名义转到小勐养。鲁文聪告诉杨廉,司令部已决定,由直属大队从车里渡口正面佯攻,其他大队从曼阁渡口乘船过江主攻,船只已由召存信集中在曼阁附近隐蔽待用。召存信带领民族自卫队堵截车里至嘎洒的通路,防止李庆甫由橄榄坝渡口逃跑,并堵截在在乡军人的接应。宣慰使议事庭长召存信原已跟鲁部有过交情,这次召存信也站在鲁文聪一边。

1949年1月18日凌晨三点,鲁文聪各大队按照司令部的决定路线向车里挺进,杨廉跟随支队直属大队出发。

正当支队在小勐养对外封锁消息而又紧锣密鼓地整装待发时,车里县城的接应工作也在悄然紧张地进行。17日晚,恰遇李庆甫和李少白等人到曼燕寨做客,樊涛趁此良机派人监视李的心腹并缴掉了其机枪等武器,包围了李的住所。深夜,李庆甫等人回到县政府,他一逛门发觉情况不对头,欲喊人搜查,迅即被樊涛布置的人关进一间空房软禁起来。

李庆甫被软禁后,樊涛马上派潘景荣带领两名武装到渡口传达他的命令。老潘到达渡口时发现有两个人鬼头鬼脑地和渡口的士兵谈话。老潘立即追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拔腿就跑进了江边森林。原来这两人是国民党安在车里的“钉子”,其中一个叫黄浩铭,是国民党60军的军医处长,他在车里开设诊所,以看病作掩护,与曾宪武等在乡军人头目勾结,图谋叛乱。这次听到风声很紧,曾就把武装集中准备行动,派张青等两名心腹到江边煽动叛乱,企图控制渡口,阻止鲁部过江。此刻恰遇樊涛派潘景荣布置仟务,两人见势不妙,溜走回报头目。曾在车里只不过十几条枪,不想鸡蛋碰石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便连夜带领人马向大勐龙方向逃走。

潘见两人逃入树林,并不追赶,而立刻向守渡口的士兵传达了樊涛的命令,说今晚有紧急情况,如果发生情况,不必放枪,一定要保证渡江部队安全过江。

鲁部大部队沿着三达山崎岖山路,翻梁子,跨深箐,穿过一片片芭蕉林、野竹林和杂木林,于次日拂晓,到达了澜沧江边渡口。指战员的衣裤被林间露水浸湿。兵贵神速。趁天还未亮,直属大队指战员,马不停蹄,迅速登上早巳准备好的船只,冒着凛冽江风,冲向南岸渡口。船急驶至江心,左翼主攻部队响起了枪声,而南渡口并无动静。登岸后发觉南渡口空无一人,原来守卫渡口的部队已撤走。直属大队占领渡口阵地后,随司令部继续向县政府挺进。到达县政府时(现州幼儿园附近),县政府已被各大队占领,樊涛开门迎军。兵不血刃,鲁文聪里应外合的谋略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