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缴枪不杀”的喊叫声中,570多个青年军官兵从碉堡里爬出来作了俘虏,其中年纪较大、身材高大的“士兵”,就是化了装的副师长赵云飞。
十四、七勇士壕中苦斗
攻城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城外西郊也响起了轰轰的炮声,那是十一旅三十一团在第二次攻击西宫发电厂。
第一次攻击,是9日午夜、10日凌晨,没有奏效,三营营长王志新牺牲。攻击失利后,团首长心里挺难受,指挥所里一片沉默,炊事员送来早饭,大家都没心思吃。着急啊!兄弟团队都杀进城里去了,自己还没找到打下发电厂的有效办法。李成芳旅长打来电话,安慰大家莫着急,要接受教训。并指示,先摸清情况,然后再组织进攻。
团首长仔细地询问调查了第一次攻击时突入过敌阵地的战士,准备了一套新的作战方案: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架梯子突破外壕,然后向纵深发展。
攻击前的准备是充分的,组织了突击排、架梯组、投弹组,集中了全团的火力分队,进行了政治动员。将士们斗志昂扬,志在必取。
12日中午攻击开始。在强大的密集的炮火掩护下,一营二连突击队迅速地跳进敌人的外壕。架梯组的战士们,利索地把梯子安放在外壕内侧。突击队员们正准备爬梯子时,围墙后边敌人的机枪、外壕内敌人机枪一齐开火,形成上、中、下三层火力,一齐向突击队扪扑来。敌人在暗处,突击队员们在明处,突击队员毫无遮拦,暴露于敌前,敌人打突击队员比较容易;敌人藏身于暗堡之中,或居高临下;突击队员打敌人就比较困难。突击队员们在不利的形势下虽英勇地坚持战斗,但还是一个个地被敌人的暗火力点打倒了。
指挥员看到爬梯不成,伤亡太大,估计敌人阵地内的情况极为复杂,硬攻代价太大,随即下令停止进攻。
冲入外壕的突击队员仅剩下了7个人。他们冲在最前面,敌人的火力切断了退路,他们要撤出来不太可能。全团的每个同志,都在关心那7个同志的安危。
被困在敌人外壕里的7个人,有两人是干都,一个是排长陈忠信,一个是副排长刘万祯。他俩都负了重伤,另外5个战士中,有3个负了伤。
陈忠信排长发觉敌人有一处火力点,已在刚才的激战中被打坏,射不出子弹。这样,这处火力点对面的一段外壕,就成了敌人子弹射不到的死角。陈忠信忍着剧烈的疼痛,在外壕里爬行,把大家召集到这个死角。他和刘副排长掩护,指挥战士挖了几个猫耳洞(避弹坑),作为藏身处。
他们建立了一个战斗组。外壕中的一群敌人,从暗堡中钻出来,向7个勇士的藏身处打了一阵枪,然后高喊:“你们出不去了,投降吧,留给你们一条活命!”
陈忠信和刘万祯甩出两颗手榴弹,手榴弹的爆炸声,就是他们的回答。
陈忠信对战友们交待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再过4个钟头,天就黑了。只要天一黑,我们就能打出去!”
敌人见他们不投降,就组织了十多个人,在机枪的掩护下,从侧翼向他们包抄过来,其中有个军官模样的,还恶声恫吓:“他妈的,这几个小子不投降,等老子抓了活的,就像前天晚上抓住的那两个人一样,打得半死受够罪了,再拉出去枪毙!”从这句话里,陈排长才知道,10日凌晨第一次攻击时被敌人抓住的几位战友,已经被残害了。
陈信忠怀着满腔愤怒,等敌人靠近时,投出一颗手榴弹。与此同时,副排长刘万祯的手榴弹也落在敌人前面。战士宋万年本是个神枪手,他瞄准哪个敌人射击,哪个敌人就应声倒下。陈忠信高喊:“抓活的!”敌人留下4具尸体,吓得掉头就跑,溜回地堡去了。
敌人简直不敢相信,7个解放军也对付不了!此后又断断续续组织了七八次进攻,每次攻击,总要死伤几个,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始终未能靠近7个英雄。
7个英雄与外壕内的敌人僵持着。敌人射击,他们不管;敌人喊话,他们不理;敌人靠近了,就用手榴弹和步枪准确地射击对付。敌人对7个英雄无可奈何!
陈忠信想,两次进攻发电厂都失利了,发电厂里到底是些什么样的工事?外壕里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机密?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攻克发电厂?自己现在置身于敌人阵地之中,又是白天,看得清清楚楚,这正是调查敌人的最好时机啊!于是,他就利用作战空隙,和战友们轮流攀上外壕,把头伸出去,侦察敌人的阵地。通过反复观察,终于把敌人阵地的情况弄得一清二楚。把敌人60多个碉堡的位置、特点,外壕内敌人上、中、下三层明暗火力的特点,进入敌人阵地的道路,敌人指挥部的位置,等等,一一都暗暗地牢记心里。
连续战斗了几个小时,大家早饿了,肚子咕噜咕噜叫了起来。有个战士在身上摸来摸去,摸出了一个冷馒头。他舍不得独个儿吃,把馒头掰成7分,每人一小块。大家就把这点馒头当晚餐。吃一点馒头,喝一口凉水,津津有味。
终于捱到了天黑,脱离险境的机会到了。与他们对峙了十来个小时的敌人也疲倦了,他们时不时打几枪,纯粹是“例行公事”。
在黑夜的掩护下,陈信忠下令行动。大家把腿上的绑腿布解下来,结成一根长绳。两个没有负伤的战士,架起梯子,带着长绳先攀上外壕。然后,把绳子放下来,把下面的重伤员吊上去。把长绳捆在重伤员身上,上面的人拉,下面的人推。重伤员上去后,轻伤员爬梯子上。就这样,7个勇士都爬出了外壕。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搀扶,费了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他们见到战友和首长,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禁不住流出了热泪。他们哽咽着说:“我们……没有给三十一团抹黑……”三十一团是能打硬仗的光荣部队,指战员们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极强。就是这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主义精神,支持着7位勇士在敌人群中苦斗。
营、团首长分分秒秒都在为他们担心,见到7个人满身是血,奇迹般地生还,格外激动,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表示敬佩之情。
陈忠信排长在团指挥所里向首长们详细地汇报了他们侦察得来的敌情,这些用鲜血换来的实地调查,揭开了敌人阵地设防的秘密,真是太宝贵了。这些调查材料,对于指挥员们研究制定第三次进攻发电厂的计划,起了重要作用。
汇报中,陈忠信还说了敌人枪杀俘虏的事。
陈赓司令员得知敌人胆敢毫无人道枪杀战俘,非常气愤。他用手杖狠狠击地,一字一顿地说:“一定要找邱行湘算这笔账!”
十五、洛阳第一个人民政府和市长诞生
城门刚刚打开,巷战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华东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陈唐兵团的政委唐亮,就召开了参战各部队的政治部主任会议,研究在打下洛阳后,如何管理好洛阳。
召开这个会议是非常及时的。经验告诉这些高级政治指挥员们,打下一个城市后,如不及时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尽快恢复城市秩序,就会出现混乱。比如,成千上万的国民党军队的伤兵、病兵和退伍军官及家眷,国民党政府不准他们进入江南,害怕他们把失败的影响传过去。这些人留在城里,不仅向解放军要饭吃,而且会偷鸡摸狗甚至公开抢劫。这些人当中,还隐藏着一些反动军官和特务分子,他们会趁机捣乱造谣惑众;又比如,群众中的一些不良分子,也会乘混乱抢劫公私财物。再比如,一些思想不纯的官兵,也会违反纪律,乱拿老百姓的东西。
会议的主持者唐亮主任,湖南浏阳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滨海军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全国解放后,担任过南京军区政委、政治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还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解放洛阳那年,他正好38岁,风华正茂。
唐主任说,解放洛阳的战役是艰苦的,管理洛阳的工作也很复杂,我们有条件管好这个城市。因为:一、我军经过新式整军。部队干部战士的政策观念加强了,政治思想水平提高了。二、我们接受了许昌、漯河的经验和教训,初步摸索了管理城市的经验。三、对这次管理好洛阳,我们决心很大,而且做了充分的准备。
大家完全赞成唐主任的讲话,还特别提出这次管理洛阳,一方面是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实习”,从中学会做城市工作的一套本领,以便今后去管理更多更大的城市。为了统一全城管理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下设城防司令部、市政府、民运指导委员会和秘书处。从各纵队抽调了100多名干部参加城市管理工作。
3月12日,中共洛阳市城市工作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制定了统一的工作原则,工作方针和政策。
会议决定:
城防司令员为华野三纵八师师长王吉文,政委为八师政委王六生。城防司令部的职权,是担任城市内外的警戒,看管缴获的物资与公共财产;纠察及消灭残敌,镇压暴动。
市政府市长为杨少桥,他当时是豫鄂行署副主任。市政府为全市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公安局、文教局、工商管理局和交通局。除军事戒严外,一切命令、通告,均以市政府名义发。
这样,洛阳人民自从盘古开天地,到今天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人民政府和第一个人民的市长。
洛阳市工委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对城市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城市政策、土地政策、俘虏政策等。
城市政策包括7条,着眼于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扩大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政治影响,打击面力求狭小,争取面尽量扩大。从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城市政策仍然是很正确的。
第1条,保护民族工商业。凡是私人经营的工厂商店,包括地主在城市经营的工商业,一律保护并帮助其发展营业。民主政府除每年征收两次营业税及烟酒产税外,免除一切旧的苛捐杂税……
第2条,没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财产和官僚资本……
第3条,关于货币。规定以解放区冀南银行钞票为本位币,逐步达到停止使用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钞币……
第4条,关于锄奸公安。建设民主秩序,安定社会,不乱捉人,不乱杀人……
工委特别强调,这方面要以慎重为主,宁可放过一个,不可搞错一个。
第5条,关于学校与知识分子。保护学校及其建筑设施,迅速复课……
第6条,关于宗教。承认宗教信仰的自由,保护宗教的财产……
第7条,保护名胜古迹及有历史价值或学术价值的图书文物、艺术品。
上述这些成功的城市管理工作经验和城市政策,后来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肯定,对推动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各部队立即执行中共洛阳工委第一次会议的决定。陈赓兵团十一旅攻下洛阳西门后,立即派出纠察队在西门站岗,没有旅、师以上政治机关的介绍信,任何军人都不得进城。
解放军在研究如何接管洛阳时,邱行湘还在做着种种努力,拒绝交出洛阳。
3月12日这一天,邱行湘简直急得发疯!东门被攻破后,南门、西门又相继被攻破。他一个接一个地打电报给南京的蒋介石和郑州的孙震,希望他们赶快派兵马来支援。孙震还是他的老主意,郑州的安全比洛阳更重要,他与他的侄子孙元良商量好了,胡琏的十八军不到,他们的四十七军决不单独去援救洛阳。孙元良的部队此刻在黑石关,主要的任务是保住黑石关大桥的安全,以便随时回头去保护空虚的郑州。郑州现在是他们的大本营。在黑石关,他们的部队虽然每天都同解放军的阻援部队激战,但那只是为下一步做准备,即使打开了通路,如果胡琏的部队不来会合,他们也不会马上去救邱行湘。偏偏那几天连日大雨,道路泥泞,胡琏的部队行动迟缓。按原定计划应在12日到达指定地点登封,可是没有赶到。邱师长那里“迭电盼援”,胡琏军长又“行动迟缓”。胡军长不到,孙军长就不动。邱师长盼援无望,只有干着急了。
孙震作为上级,也不能一点儿都不管邱行湘,于是提起笔,亲自拟了一个电文,发给邱行湘。电文是:“希艰苦支撑到底,寸土必争,发扬黄埔精神,以待援军到达。”
邱行湘望着这一纸空文,苦笑了一下。
这几天,蒋介石也在为洛阳着急。他几次催促西安空军刘司令员派飞机到洛阳助战,可是天公不作美,不是多云就是下雨,飞机无法出动。急得他在房子里团团转,连声说:“天不助我,天不助我!”他连电胡琏和孙元良“星夜驰援”,可是胡琏、孙元良两个兵团就是走不动,迟迟到不了洛阳。剩下可做的,只有发个电报鼓励一下邱行湘,给他加油打气。
邱行湘很快就收到了蒋介石的电报,上面的电文:“以寡胜众,殊堪嘉奖,希激励三军,坚守阵地,配合外围兵团,聚歼来犯之敌。”
这个电报,虽然也是一纸空文。但邱行湘想到青年军本是蒋介石的“御林军”,蒋介石在官兵心目中尚有相当高的权威。所以,他和赖钟声马上把这个电报传达到每个官兵,以此鼓舞全军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