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5786300000019

第19章 有是非观念(2)

加强认识

荣誉和耻辱作为人生观的一对基本矛盾范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首先,荣与辱是相对立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荣与辱各自都有确定的内涵,严格的界限,决不能混淆。荣就是荣,辱就是辱。不能荣辱不分,更不能荣辱颠倒,倒荣为辱,或倒辱为荣。其次,荣与辱又是相统一的。荣与辱的统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荣与辱从来就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荣就没有辱,没有辱也就没有荣,二者互相联结、相互依赖,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二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荣转化为辱。荣转化为辱有它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是一个人取得荣誉后,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从客观上讲,是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不正之风的侵蚀等。这些都是由荣转化为辱的温床。另一种是辱转化为荣。从主观上讲,一个人由于过失或犯罪而处于耻辱境地时,能正视现实,认真纠正错误或悔过自新,就能由辱转化为荣。从客观上讲,在于社会,组织及周围的同事或同学对于处于耻辱之境的人,能够伸出温暖之手,对其耐心教育,热诚帮助,并为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鸟、兽和蝙蝠

真正人的原则是正义,对弱者的正义是保护或是善意。

——阿密埃

鸟和兽打仗,双方各有胜负。一只蝙蝠看到战事的不可预测,因此老是依附在得胜的一方。当双方和解时,双方都发现了蝙蝠欺骗的行为,因此都定它叛逆的罪,把它赶出有阳光的世界。从此之后,蝙蝠藏身在黑暗的地方,只能在夜间独自飞出来。

依附在强权之下,本也是求生的一种方法,但这只蝙蝠是看谁胜就依附谁,毫无立场,所以遭到驱逐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任由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从那一刻起,他就会随波逐流,成为追赶强烈欲望的奴隶。

人类之所以能抵制本能的冲动,就是因为人类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正是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才真正区分了物质生活和道德生活,也正是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构成了品格的主要基础。

意志坚强的人,能自觉地对其思想、言论和行为施加有效的控制。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时刻注意净化自己的心灵,你就会日渐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懂得自我节制的人。

认真严格的训练能够培养良好的自我约束习惯。很多自律都能通过系统的训练形成,这真是令人惊奇的事。例如,即使那些看起来最没有希望的人,只要给予他们严格的训练,他们也可以成为勇敢、坚强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又如,在战场上,或者甚至在航海时非常危急的关头,那些训练有素的人,往往能临危不乱,往往能在此危急关头向世人展示其真正勇敢和英雄的品质。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具有自我控制的习惯,使孩子成为一个立场坚定,意志坚强的人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给孩子以困难刺激

有意识地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且这些困难通过孩子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父母要教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2.给孩子以批评刺激

尽管孩子的心理较脆弱,但他犯了错误时,父母仍要给他以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3.给孩子以饥饿刺激

让孩子尝一下挨饿的滋味,使他控制自己在饮食方面的偏好。

不受诱惑

使人幸褔的并不是体力和金钱,而是正直和公允。

——德谟克利特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

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急于求职的朋友们,面对林林总总的招聘会,面对眼花燎乱的用工岗位,不要盲目受各种各样的诱惑,要多看、多听、多问,只有擦亮自己的双眼,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金子,是对人心的极大勾引和诱惑,此时不是比车技的问题,而是比意志的坚定和做人的原则问题了。

居里夫人因发现镭而闻名全球,赞誉不断,也因此经常获得世界各国颁授的奖项。

有一天,朋友到她家作客,忽然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拿着一枚英国皇家科学协会的金质奖章在当玩具。朋友大吃一惊,问道:“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科学协会的奖章,是一项极高的荣誉,您怎么拿给孩子随便玩呢?”

居里夫人笑着说:“我只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声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名利和金钱一样,也是个迷人的东西,眩惑了我们的心灵,腐蚀了我们的德行。你能从名利中看得开吗?一个可以从其中超越的人,才能够真正明白名利的意义。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物质观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让孩子明白物质财富是通过劳动换来的,还要明白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有幅漫画特别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画中有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另一个孩子被冷落,老师问:“你们为什么不和他玩呢?”回答说:“他家没有彩电。”这说明怎样使孩子正确对待金钱和财物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教育孩子不要以为金钱能解决一切问题,钱并不神通。有些孩子看到钱在物质交换中的作用,又听有些成人总说没钱什么事也干不了,就容易产生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错觉。要纠正这种错觉,就要让孩子在与人们的交往中看到和感到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另外教育孩子认识到劳动是取得金钱的正当渠道,不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钱是不正当的,也是肮脏的。如果孩子以为不劳动照样可以搞到钱,那必定产生懒惰、贪婪的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把金钱和劳动联系起来,才能够净化孩子的价值观念。再有,要教育孩子认识到,社会上除了金钱和物质之外,还有更为珍贵的东西,即人们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妈妈对孩子的母子之情,朋友间的友好之情,老师对小朋友的师生之情,都比金钱更珍贵。孩子只有在这些对比中才能够更正确地了解金钱的价值和作用,才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懂得怎样对待金钱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走向正确的方向

正直人心胸总是坦荡,不仁者常充满极度的混乱。

——伊壁鸠鲁

人生在世,做错事产生过失是无可避免的,但能抬起双脚重新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是当下该做的事。

著名作家刘墉在一篇名为《庸医与华佗》的文章里,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足以让人的心灵震颤的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一个行医已十年的妇科名医在出诊时产生了错误,他误把一个孕妇子宫里的胎儿当成了肿瘤,并要求病人马上动手术,以防扩散。病人十分害怕,也十分感激这个名医及早地发现了隐藏在身上的这枚“炸弹”。手术很快就安排就绪了,手术室里所有的器材都是最新的,对于这位已经有过上千次手术经验的医生而言,只须切开一个小小的口,就取出病人腹中的瘤体,使病人永绝后患。但是故事并没有像我们事先预想的这样顺利,请看下面的这段描写:

医生打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入观察,准备下刀,他有把握将肿瘤一次切除,使病人永绝后患。

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额头。

他看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事,一件在他行医数十年之间不曾遭遇的事。

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

他矛盾了,陷入挣扎。

如果下刀,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病人一定会感激得恩同再造,而且可以确定,那所谓瘤,一定不会复发,他说不定还能得个“华佗再世”的金匾呢!

相反地,他也可以把肚子缝上,告诉病人,看了几十年的病,他居然看走眼了。

这不过几秒钟的挣扎,已经使他浑身湿透。他小心地缝合之后,回到办公室,静待病人苏醒。

医生走到病人床前,他严肃的神情,使病人和四周的亲属,都手脚冰冷,等待癌症末期的宣判。

“对不起!太太,我居然看错了,你只是怀孕,没有长瘤。”医生深深地致歉,“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和家属全呆住了,隔了十几秒钟,病人的丈夫突然冲过去,抓住医生的领子,吼道:

“你这个庸医,我找你算账!”

后来,孩子果然安产,而且发育正常。

但是医生被告得差点破产。最大的伤害,是名誉的损失。

有朋友笑他,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就算说那是个畸形的死胎,又有谁能知道?

“老天知道!”医生只是淡淡一笑。

我特别敬佩这名医生的勇气,在名誉与良心道德的天秤上,勇敢地选择了良心。

当今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叹社会风气不如从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公共生活中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在不断发生——公共秩序不遵守,公共利益不维护,有人掉到水里无人救,或欲救人先要钱等等。这些不道德的现象败坏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如果人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学习见义勇为,赞美文明礼貌,扶正抑邪,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就会好转起来。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

正直和诚实是紧密相连的,它是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

正直的人总是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愿望,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并按照它去行动。所以要教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要拐弯抹角。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和愿望不要指责,更不能打骂。合理的要求适当满足;不合理的要解释,使孩子满意。这样,孩子才敢于说出意见和愿望。

正直的人不随声附和,凡事要拿出自己的看法。不了解情况的事不乱说。

正直的人不背后议论别人,有意见当面说出,以求得到解决。

正真的人勇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怕受处分,不说谎,更不诿于人。孩子犯错误,家长不应罚他,要进行批评教育,相信他能改正。

以上各点,家长首先做到,然后教育孩子,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