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研究者认为吴从先读的是一个古本,它更带有南宋说话人所传故事的色彩。这个本子中说“宋江起于淮南”,那时的淮南属于南宋版图,而在京东路的梁山泊则处于金人统治下,遥远而隔膜,在南宋艺人头脑中除了与宋江集团相联系外,其地域方位日渐模糊。这个本子中说宋江是个“亭长”(乡长),“性善饮,朋从与游”,好交朋友,喜欢助人,重信誉,后来因为接受贿赂,而被“刺配江州’道经淮’而梁山啸聚徒众’有鸡鸣狗盗之风焉’及闻江来,众哗迎人壁,推为寨主”。这段话中也提到“梁山”,被发配的宋江经过“淮”被“啸聚徒众”截住,拉来做他们的“寨主”,又说宋江“之据淮南也,约束诸叛,纠集群豪,广纳亡命,若阴为宋收拾不轨之人”。从行文中可见宋江被奉为“寨主”的“寨”是在淮南一带的。把宋江集团活动重点安放在淮南,并且把梁山也搬到“淮南”(现在的江苏北部)了。这一带当时“素号为川泽之国”,宋江等人所踞之“寨”,也应该是“水寨”。南宋“水浒”故事山寨和水寨的形象还不很鲜明,但它们的出现不是由于艺术情境的需要,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5.建设山寨、水寨
“山寨”在南宋初叶、中叶都是热络词儿,特别是在南宋初,北方的山寨就是个抗金勤王的象征。宗泽就说“今河东、西不从敌国而保山寨者,不知其几!”在宋金边界和两国交战频繁的地区,建营筑寨也成为朝野关注的问题。宋金交战的界地有三块,两淮、荆襄、川陕。“两淮”以西的荆襄、川陕地区,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对于善用骑兵和处于攻势的金国不利,所以在这三块地中,两淮是宋金交战最频繁的地方。金人只要南侵,首先想攻打的就是这个地区。而两淮又缺少自然屏障,除了淮西有些丘陵外,淮东就是一马平川,任由金人铁骑驰骋。当然靠近东海有些河湖港汊、沼泽湿地,金人的水军相对弱一些,宋军还有点周旋之地。南宋中叶武学生华岳曾到这里考察过,他指出这一带缺少像样的城池作为防御的屏障。州县城池不全,有的还残破不堪,连猪蹿狗跳都挡不住,而且州县城之间距离遥远,有了紧急情况,很难做救急之用。因此他提议不如在就近之地,利用各种地形,多建筑些水寨、山寨,方便快捷,又比筑城省工省料。
功利派思想家叶适作为官员(开禧北伐时担任“江淮制置使”)亲眼看到金人南侵,这里动辄有数十万人流亡,不仅大批百姓辗转于沟壑,还有的流为盗匪,四处烧杀抢掠,自己给自己制造苦难。叶适对这一地区的自然形势和人群心态动向作了深人的分析。他认为两淮地区是处在“四战之地”,宋金一有交手,这一地区的人民是第一受害者,但他们心向大宋,如果能够帮助他们建寨自保,敌人不在时可以耕作,来时人寨自保,退了还可以纵兵骚扰,一举数得,因此他力主帮助人民结寨自保、自养、自安。叶适作为当地主政官员时还利用政府的资源,实现自己的设想。在长江北岸的定山、瓜步和石跋三地他建立堡坞,安置流民;并命令他们依山傍水,建立山寨、水寨,自相保聚。这些堡坞和山寨、水寨在当时起到了“安集两淮,以捍江面”的作用。过去江北无堡坞,虽有驻军,敌来即退,敌军可以进至江边,直接威胁长江南岸。
现在有了堡坞和山水寨作据点,独具长江之险,进可以攻,退可以坚守,足以增长士气;还可利用战船,“强弩所及,虏人腹背受敌”,不愁敌军“夺舟径渡”。叶适在!安集两淮申省状》中说:
今事已无及,长淮之险,与虏共之,惟有因民之欲,令其依山阻水,自相保聚。用其豪杰,借其声势,縻以小职,济其急难,春夏散耕,秋冬入保,大将凭城郭,诸使总号令。虏虽大入,而吾之人民,安堵如故。扣城则不下,攻壁则不入,然后设伏以诱其进,纵兵以扰其归,使此谋果定,行之有成,又何汲汲于畏虏乎!所以安其内也夫。徒手搏虎,以幸其毙,一夫之勇也。一夫之勇未必验,而一夫之怯,其为验也决矣。
为天下者,不以天下之大,而就一夫之勇。故某愿朝廷以谋困虏,以计守边,安集两淮,以捍江面,使淮人不遁,则虏又安敢萌窥江之谋乎!故堡坞之作,山水寨之聚,守以精志,行以强力,少而必精,小而必坚,毋徇空言而妨实利。
靠建设山水寨,就能把本来无险可守的两淮地区,建成百姓虽在战地,在强敌屡至的情况下,却能免于颠沛流离,各自为家,“养生送死,老子长孙,未尝有阙”,过正常人的生活。而且还能相机而战,让敌人来得了,出不去,从而保障长江天堑的安全,保障长江以南的宋朝主体。
作为武学生的华岳曾向朝廷献!平戎十策》,提出一整套抵御金人的战略战术,其中在!治安药石?边防要务》中专门论述建设山寨水寨的重要,并介绍建设的材料与方法。他特别指出淮东多的是“小洲、大渚、沙屿、石碛,水势环绕,人所不到之地”,这些地方都可以修造水寨,这样可以“使近水之民皆居于一寨之中,而无虏劫之患,顾不便欤?然或者犹谓织席为芦,流亡之民固可以偷安;积土为垒,迁移之粟固可以自足”。水寨不仅能够自保,而且还可以在其中发展生产,编织芦席,储存粮食。水寨不是靠高墙重垣来防卫,那么敌人来了怎么办呢?华岳说:“水寨之法,浅则有伏牛暗楗,可以破贼人之楼舰;深则有草拉沉缆,可以挽贼人之舟楫;浮则有棉穰稻杆,能使贼船之来,车不可蹋,橹不可摇;沉则有锤锥浮钩,能使贼船之来,浅不可移,深不可去。芦牌苇筏,阻以撞竿斜桩而不可到;则因风纵火之术,贼不可施,而我反可施。浮罂坐鼓,阻于拦河截汊而不可人;则浮箭流火之术,贼不可用,而我反可用。”水面上有漂浮物,水面下有暗道机关,敌船很难靠近水寨;而且还因河湖港汊之势,建造一些工事,如果敌船靠近水寨,便可以因风纵火,用火攻击。
在淮西则多山地,华岳指出,其中适于建造山寨的地势是“山疃(山体直上直下)巅峭,于上平下险、无路可登、无阶可陟、人所难到之地”,山寨的建立使得“近山之民皆居于一寨之中,而无流窜之患”。有人认为,如此险峻之地“固足以为一时之计;绝顶为营,固足以苟目前之安”,因为山上少有井泉,这样就经不得敌人长久围攻。华岳指出,淮西山上天然生长防卫武器,毛竹就是一种。它可以“聚竹为轮,透竹为筒,可以为缴绪之器,而天雨之水既得于留藏,而充足于日用;曲木为架,断木为车,可以为远汲之溜,而山泉之水又得于引传而备御于天旱,阴岩石窟,可以种水以浸润自生;合槽埋水,可以积水而清溃不绝。虑粮食之难运于上,则有粮船、斜车以济夫人力之所不可及;虑贼寇之易至其下,则有浮木、溜脚,以绝夫人迹之所不到”。用竹筒做成引水工具,还有“阴岩石窟”聚拢山中水气,自然生水。还利用山崖山溪转运粮食。“烧土为圆,可以粉贼人之皮笠;击石为弹,可以破贼人之顶板。硬弩之外,又造蹋脚城,以杜贼径,使贼人之兵可见而不可近;强弓之外,又造轮箭车,以避贼矢,使贼人之箭可发而不可即。凡山寨之秘法三十有六无不毕备,则吾民之老幼皆安,而少壮愿从于战斗;吾民之粮用皆全,而盗贼无从而掳掠。近寨而攻,则上寨甚险,而不得以遂其谋;越寨而过,则下寨甚易,而或得以袭其后。”山中的竹木土石都可以制成破敌的武器,山寨易守难攻,有水有粮,人们有了安全感,少壮也就乐于战斗。华岳还罗列修造山寨、水寨的器具。山寨器具:
聚轿,透筒,就储,曲架,远汲,走水,种水,合槽,粮船,斜车,浮木,溜脚,圆木,火炮,灰炮,土炮,石弹,蹋脚城,轮箭车,虚桥,飏毒,土乳头,绵幕,瞥脚水,螳螂拒马,蜻蜓车,挂车,油幕,引车,埋水,方木,土员,顶板,扑灯蛾,布遮箭,绵帘。已上三十六件系山寨器具。
水寨器具:
伏牛,豁水,游丝钩,水毛猬,浮钩,暗楗,拍水,独面暗棒,沙针,绵穰,撞竿,撞筏,截汊,鸡距,稻杆,斜桩,自凿,拒板,虚木,乱线,双头筌,钉底,担车,碍父,鬼钻,八角茴香,聚钩,网索,篾锥,水蒺藜,鬼连环,火牌,锤锥,藤蔓,阑河,冲天水,金网筌,神系,四索番车'已上三十九件系水寨器具'这些器具有的在!平戎十策中作了解释,我们大致还可以理解,有些就很难知道其形制与具体用途了。
叶适与华岳都说的是具体的山寨、水寨,这些建置在保卫南宋政权与安定当时老百姓的生存和生活中都起了很大作用。
“水浒”故事中的山水寨就有现实生活的影子。
6.山寨逐渐成为一个象征
山寨在两宋只是民众自保的军事工事,经过通俗文艺作品,特别是《水浒传》的传播,名声越来越大,逐渐演化为一个象征,逐渐变成背离主流社会的象征、江湖的象征。
在拙作!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说过游民的组织化过程中通俗文艺作品起了关键作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水浒传》就是这个演化的桥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组织最为严密的天地会(又称洪门)的意识形态与组织形式主要借鉴了!水浒传》。例如其会众人门时有“三把半香”的誓言,其中的一把就源于《水浒传》“三把香来根本香,梁山结义有宋江。聚齐一百零八将,不分男女摆战场。河北收来卢俊义,外有兵来内有粮。这是三把根本香”。这种结成帮派,只相信暴力实力的思想也是《水浒传》思想的核心。
天地会组织命名为“山、堂、香、水”’每个组织都有山名、堂名、香名、水名。所谓“山”不一定是实有之山,只是一个名称。
如郑成功(天地会自己内部流传的文件中认为郑成功是天地会的创建者,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创立的叫“金台山”,陈近南组织的叫“精忠山”。孙中山也曾是洪门老大,他创立的组织叫“大陆山”。辛亥革命前后洪门空前活跃,纷纷创立“大洪山”、“太极山”、“大同山”、“春宝山”、“民国山”等,用以夺权。这些山都自称山寨,山头领袖,人称寨主。内部人相问,第一问就是贵山“宝号”。这样山寨在人们的印象中渐渐成为盗匪组织和反社会组织的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