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过分节约以至吝啬,使别人无法看懂。出外捡菜皮回家,吃人家剩下的盒饭,穿打补丁的衣裤,将邻居丢弃的日用品捡回家堆放一处。她住在棚户区,万一火星点燃,后果将不堪设想。又逢她母亲患病要回家疗养,家人和居委干部劝其将东西清理,让家人同住,但她的回答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有关精神科医生得知此情况后,建议她去精神卫生中心诊治。
我为她检查后,发现她患有精神病,需要住院治疗。她平时神志清醒,但衣服破旧、油腻脏污、多处补丁,鞋面泥渍,没有鞋带,声称:“父母和自己作对,要霸占房子,且和居委联合起来对付我,赶我出家门。”又道:“以前为了5元钱生活费要赶我出家门,为此不再想结婚,害怕嫁的人和他们一样。”“捡东西回家是为了节约,这是我的习惯,浪费太可惜。”她的谈话内容脱离现实,对父母失去亲人感,情感淡漠。加上虽然有一定经济能力,但在外无目的地捡垃圾、吃剩饭、穿旧衣服,生活疏懒、行为怪异、夸夸其谈,且存在纯理论观念—指病人不合常情、不按常规、生搬硬套不经消化的理论概念。如有位病人读书废寝忘食,虽长期旷职不以为然;还有位病人学习雷锋“处处为人,毫不利己”的精神而将衣物倾箱送人。
经三周药物和心理治疗,这位女患者终于同意清理“家中物品”,让父母回家住,得到监护人同意后我们让其出院。
因此,如发现家人平时在生活上有何行为异常,应考虑到精神科医生处咨询。
(原载《上海大众卫生报》2006年6月16日)
脾气发到精神卫生中心
据患者母亲反映,孩子读高一时常无故发脾气,经常与家人争吵,表现为嫌家中菜不好吃,看到社会上有看不惯的事情等,不停地玩游戏机,晚上只睡三小时左右,不想读书,家人劝说就发脾气、争吵,经老师做其工作才勉强去学校读书,但学习成绩不好。当时家人认为可能是青春期原因,过了青春期自然会好的,未予重视。读高二还是乱发脾气,无故吵闹,无奈之下请心理医生上门三次,患者均不配合,还到房间睡觉。心理医生认为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得当,过度溺爱所致。家长听从“心理医生”的建议决定让其在放暑假期间独自生活一月,然患者在这一个月里闭门不出、不洗澡、不换衣服、不知烧饭,家人把钱放在桌子上也不知道拿去买食物,甚至有时不吃饭。父母不放心回家看望时不肯开门,当家人劝说时患者就发脾气,说:“刚放暑假时,就要求你们买电脑,现在9月份才买来,太晚了,不读书了。”之后就在家里整天睡觉、上网、看电视,同学约他也不出门。患者整日整夜开着电视,不停地看电视、玩游戏、不肯出房间,房间窗帘整天都是遮着的。不理发、不洗澡、不换衣服、不换床单。
母亲边说边擦眼泪,孩子考进高中不容易,只要读好书,其他事情都不要他管,早上叫醒,早饭放好,书包理好,甚至鞋带都替他系好,里里外外都是我操心,还要做钟点工赚钱。
与患者交谈,神情自然,胖乎乎的样子,微笑着与医生打招呼,平头、滑雪衫、牛仔裤、耐克鞋。一幅青春小伙子样,无论如何看不出有精神病的样子。说:“盼你们来已经多日了,这样我可以早日出院”,接着又说:“发脾气主要是母亲话多、罗唆、听了嫌烦,其实他们不理解我,父亲每天两场麻将,母亲管我吃穿冷热,对我有何想法从来不管,时常罗唆,听了心烦。”“母亲帮你系鞋带?”回答:“其实我不用她系,她要这样做有啥办法。”“个人卫生料理差?”回答:“睡在家里,也不出门,也无人来,所以不理。”“为何不读书?”回答:
“不读是我跟不上课程,所以不想继续读下去。”“出院干啥?”回答:“改善对父母的态度,读一门有技术的课程,好好谋生。”
专家分析接触交谈很好!“盼你们来呀!”反映出正常的心理状态。该患者能力缺乏,好吃懒做,学习、生活被动,有吃有喝,养尊处优,怎么会有动力呢?吃有肯德基,洗澡有人拿衣服,书包有人理,鞋带有人系,这是教育出了问题,父母没有能力教他生活能力,养育环境造成了他不想动;将他限制在家中,环境产生依赖和被动,然父母对他不理解,站在父母的角度要求孩子,期望过高,缺乏理解孩子和及时提供帮助的能力。之后与父母对抗,孩子自以为是,然后发生冲突,以幼稚行为报复,叫他干他偏不干。行为上有不洗澡,不洗脸,认为一个人不必弄得那么干净,又不出门,他说他通常也是出门才弄得干干净净。放暑假后出现问题,不想上学,也和养育环境有关系,收入底,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教育能力,母亲常哭哭啼啼,孩子嫌烦,家长要承担一半责任,因为父亲要打麻将而不管,母亲溺爱,恨父母能力差。人格没有障碍,从小听话,学习好。在美国诊断为亲子关系障碍,在中国诊断为品行障碍。品行障碍是指儿童少年时期反复持续出现的反社会性、攻击性、对立性等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与该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
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改变家庭动力学,改变家庭环境。父亲要停止打麻将,母亲要有兴趣,提高锻炼能力,从小事做起。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一但有成绩就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就逐步增强自信。可以参加旅游,做家务活,提高家庭责任意识。
(原载《心理健康导报》2012年第6期)
情绪高涨精神反常
一天,在朋友处吃饭,席间某人接烟时用筷子夹住,然后燃烟,一圈一圈吐烟出来,此举动犹如演小品,引得满桌人哄堂大笑。当他见到一边有异性时,他不断地大献殷勤,唱歌夹菜,言语滔滔。笔者仔细观察,见此人衣冠楚楚,眼神有光,头发上油,表情喜气洋洋,说话声音洪亮,语速很快,且有小动作,时时举杯称:“碰酒碰酒,友谊天长地久。”甚至蹲在椅子上说:“这样夹菜方便。”整个就餐数他最忙碌。职业感觉告诉我,他精神反常。
后来,我向他家人询问情况。家人反映,他平时睡眠少,但白天仍感到精力充沛,好夸口,大方直爽,与人交往常给人一种喜悦感。家务事忙着做这做那,对别人放的东西看不顺眼,以自己的想法摆放,谁反对他就大为光火。特别近一个月来,因母亲病故,他操办丧事过分辛苦,为此夜间不睡觉,白天话更多,更忙碌,不时买东西回家(不需要的物品),无故送舅舅办公桌,送表弟两条香烟,打电话约同事吃饭或参观风景地。有一次到饭店点菜,与老板发生口角,说菜肴味道不好,是老板嫌钱少,故意不把菜烧好,为此甚至动手,第二天仍要去算账。
至此,笔者告诉他家人,他是患了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该病发作表现主要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表现中的三项: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语量增多;思维奔逸;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睡眠减少;性欲亢进。
该患者经过精神科医生两周的治疗后,之前情绪高涨、睡眠少、话多等症状逐渐消失,他自己也纳闷怎么会有这种行为,更感谢医生救了自己,对自己以往连累了父亲、妻子和子女而感到内疚。后经维持治疗,他的言行举止恢复了正常。
所以,平时你如果发现家人有过分举动、异常行为,就应该劝他或陪他去进行心理咨询,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早治疗,早控制,这样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
(原载《上海大众卫生报》2005年11月25日)
走火入魔为哪般
一对父女来到心理咨询门诊,询问练功是否会导致精神反常。事实上,练功方法不够完善或盲目地自己练习会出现气功偏差,古人称之为“走火入魔”。具体表现为气行乱窜、气冲头脑、头脑昏胀、胡言乱语、行为失控,等等。
根据患者女儿反映,前不久放假回沪时发现母亲正在练功,之后的日常生活中,患者一反常态,对女儿的关心置之不理。某日,女儿将母亲的练功书籍藏起,在母亲一再追问下,她骗说把书借给同学了,当下遭到母亲连续的五个耳光。患者对此不以为然,她认为女儿一向乖巧,不会说谎,可是她没有大学同学在上海,发现自己遭到欺骗,所以一气之下打了她。
此外,患者丈夫发现妻子有时会半夜突然起床,坐在床头对着墙壁上的练功图声嘶力竭地大叫“离婚!我要成为练功总站长!”患者不仅睡不安稳,食欲也不佳,连续三天茶不思、饭不想,只是盘腿坐在床上,目光呆滞、鼻息微弱,轻轻一推便会倒下。
患者甚至把书、奖状和照片一一烧毁,还强词夺理地举例说道:“古代有一女诗人,十分聪慧,官家出身。9岁时父亲试其才,指着院中一梧桐树说:“院中一梧桐,高耸入云中。”
她对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她的父亲并没有为她的才情高兴,反而悲伤起来。因为,他从这诗中看到了女儿的命运。结果父亲英年早逝,家境落魄,母亲死后都没有棺材下葬,女诗人自卖为官妓葬其母。可见古人都知道信息预示性,我看书读报喜作批注,获得的奖状和照片是我以前练其他功所获,批注、奖状和照片内有假气功信息,练功要专业,所以要先烧掉这一切。”
通过病史分析以及患者的一番话,可见患者因练功方法不够完善,盲目地自学导致走火入魔。其实,练功时全身应处于松弛状态,可进入催眠状态。此时,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当皮层下一旦失去控制,则兴奋性会增高,因而特别容易接受到暗示,导致情绪活动及内脏功能失调现象。
暗示是一种在无对抗的态度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思维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暗示可以来自别人,也可来自自己,后者称为“自我暗示”,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受到暗示的影响。
(原载《上海大众卫生报》2013年1月1日)
人格障碍及时诊治
有位患者,少年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出院,但不断接受心理咨询,成年后整天换工作,脾气暴躁,与周围所有人不合。来到我这里时,我与他交谈发现他神志清楚、仪表整洁、有自知能力,并未发现重性精神病症状。但话语中,听出他对生活有诸多不满,容易抱怨、发牢骚,有时出现一过性的情绪不稳定,但转而恢复平静。
家人告诉我,患者常常无端惹是生非,比如坐车不给钱,甚至有时会用刀威胁家人,事后又认错,赔礼道歉;人际关系极差,无法与父母相处;疯狂地抽烟、喝酒,不顾身体条件与经济环境。经过会诊,专家认为,患者种种表现属于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