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字字锦
5807100000032

第32章 《仿洪小品》:明朝的那些碎烦事儿(3)

三、周局长体恤民情。他听到男青年捞桶而被压这样一件事,敏感度很高,立即决定要厚待他。这样的决定是瞬间作出的,是周领导平时一贯的作风所决定的,对待人民群众要像冬天里的烈火那样温暖,而不是像有些领导那样,在镜头里,装装样子,送一袋米两桶油到贫困户家里,也要跟着一大群的媒体,唯恐人家不知道。

四、周局长厚德。在救人途中,事情几经转折,他都临危不乱,并且指挥有方,他没有再向上级汇报,他将自已的工资拿来做激励奖金,我还没有听说过,从古到今也没有听说过。只听说过,矿难发生时,有副矿长跑进矿去,脸上抹成黑状跑出来,假冒在现场;听说过拿国家大把的钱去平息事态,进而推卸责任。这些人都不能和周局长比。他没有唱高调,他只是在按他的基本道德做事,这样的德比我们有些人厚多了。“一定要把人救出来才吃饭”,真是让人感动得要落泪。

周县尉救人,对周县尉本人来说,是平常事一桩。不过,好人好事,总是有人提起的、记挂的、积德的,当然还会流芳百世的。

陆、考试,没有一毛钱关系也是你死我活

文人写书,自然少不了关于考试的事情。

考试有多难?只要看看录取名额就知道了。第一第二第三,状元榜眼探花,都只有一名;后面的二甲,也不会录取很多;即使是乡试,也是难度极大;就是县试,考个秀才都挺不容易的,有的书生胡须都考白了,还是个童生。文学作品里,这样的人多了去了。

我的家乡老分水县就有一个唐朝状元,状元叫施肩吾。其实,他只是个进士,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施肩吾以第十三名的优秀成绩和另外28人荣登进士榜。一个辽阔而欣欣向荣的大唐,没几把刷子,想从数千均带着必胜信心的考生中胜出,根本就不可能,可见难度。因此,进士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所以,范进中举,他才会有那样的举动,实在是不容易。

于是,考生与考生无形中也形成了竞争,考试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

甲乙两秀才是很要好的朋友,都因为攻读《春秋》而闻名乡里。秋季大考的前一天晚上,他们两人同床而睡。甲秀才等到乙秀才睡熟之后,偷偷取出乙的行李,找出用来誊写试卷的考试笔,把笔尖全部爵掉。考试的时候,乙秀才抽出毛笔用时,发现笔毛全部秃了,大为惊讶,只好用打草稿的笔来代替,但是写起来又粗又黑,墨迹浸湿了试卷一大片,卷面非常不整洁。他向邻座求助,又都被拒绝,乙秀才失声痛哭,想想自己几年的努力要毁于今天了,几乎想要弃考退出。疲倦打盹的时候,乙秀才忽然感觉到有人在背后指着他说:写。再看那秃笔,忽然完好无损了,他一边疑惑一边不停地抄,写完以后,又变成了秃笔。

交卷后走出门来,甲秀才问他:你考得还好吗?乙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只是刚刚做完试卷罢了。甲秀才面红如赤,就搬到别的房间去睡了。第二天,甲秀才没有进入下一轮考试,而乙秀才不仅考取了第一名,紧接着还中了进士。

乙秀才似乎有神助,但故事情节还是合理的,心理作用有时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不管怎么说,卷子一定要答完整,考官终究是以文章的好坏为标准的。卷面非常重要,但绝对没有文章重要,我想,这大概是乙秀才能考上的原因。

至于甲秀才这样的人,他的理解绝对狭隘,他只盯住他的好朋友,他好像还不知道考试是在一个大平台上比较的,拉下了乙,你也不一定能上。此所谓损人不利己。

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太多了。也许是我不好,你也别想太好的心理在作祟吧。

美国人前些时间,一定要通过一个什么法,目的就是让人民币升值,连他们自己的专家都说了,咱美国的经济不景气,和中国币没有关系的,损了人却不利己。

可是,那些议员们不听,坚持认为中国钱损害了他们。我们的有关部门又说了,那你们多卖点东西给我们啊,我们十分愿意花钱,十分愿意买你们各类产品。可是,他们又说,这个不能卖,涉及国家科技;那个不能卖,涉及国家机密。

昨天,我碰到一位朋友,他是中层领导,他说很郁闷,为什么呢?年终考核的时候,有一些人给他打了“不称职”,而不称职的票数多了,那是要被找谈话的,甚至还有落任的危险。可能和他的工作水平有关系,但是,有些人的评判标准不是工作。如果真是工作不称职,那也算了,更多的是人事纷争,你得罪过我,你和我不是一路人,那么,对不起了,我就要打你“不称职”。纵然,这个“不称职”

和他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即使他调离了,也轮不上你啊,但,“不称职”还是要打的。

因此,总有一些人的心理和甲秀才是一样的;也因此,暗算人的事也就层出不穷了。

宋代端拱年间,有一年的状元是梁灏。这个第一名本来应该是古成之,古是什么人呢?他是宋朝广东省的第一位进士,号称“岭南首第”,以文章见长,政治也很有成效,胸怀大略。当时,有两个叫张贺、刘师道的人,嫉妒广南人超过他们,晚上一起喝酒的时候,偷偷在古的酒中放了哑药,结果第二天,皇帝宣布成绩:

第一名,古成之!哎,这古成之居然发不出声来,不能答应,太宗大怒,将他赶出去,再举他人登第,这个事故于是造就了前面的故事。后来,太宗搞调查研究,知道了这回事情,要将张、刘两人绳之以法,成之却替他们辩护,说没有这回事。皇帝于是更加敬重古成之了。

哑药的成功,是因为张刘们知道胪唱的规矩,点名不应,随即取消资格。而古成之的宽容和大度,即便遭人暗算,他也很无所谓,学问在自己的脑子里,第一名第二名真的无所谓。

但事实上,第一名和第二名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比赛,冠军总是春风得意,功成名就,而那一届的亚军都不太有人会记得。每一年的高考状元更加了,更多的体现在商业行为上,虽然有很多的禁止,但仍然有人喜欢打状元牌,不亦乐乎。

至于眼下最热最难的各类公务员招生考试,故事更多。

前些时山西出现了第一名被第二名取代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由于第一名的抗争,最终事情解决圆满,第一名如愿以偿,将第一名设置各类关卡的相关人员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罚。而最近一个第一名被第二名取代的事情,却没有那么幸运,第二名被取消,但第一名还是没能录取,原因是,我们可以不录取第二名,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录取第一名呢?讲道理?人事的江湖上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不录取就是不录取!

更有搞笑的在后头。

绍兴人范春,有文学之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他参加考试,试卷誊完后,他拿着自己的卷子,再校对一遍,很是得意,今天发挥得不错,至少可以考个解元。

正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一下子把他的试卷刮到了天空中,飞啊飞,再也找不到了。范春只好丢弃笔墨,退出考场,叹息说:命中注定啊!

一则《事业单位公招惊现2.2分进资格复审》的帖子,使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成为了舆论热点。在该县2011年事业单位招考中,一名考生以2.2分的笔试成绩进入资格复审(笔试满分为100分),一时引来众多非议,甚至有网友怀疑这属于“萝卜招聘”。记者调查后得知,这是殡仪馆的尸体修整和火化岗位,属冷门职位,报考该职位的只有3人,而真正参加笔试的只有两人。第一名61.8分,第二名2.2分。而据对第二名的考生了解后得知,他在殡仪馆长期做编外员工,考试因不懂答题规则而造成这样的局面。

我不知道安岳县最后的录取结果,但是,这个2.2分考生绝对要比范春运气,至少他进入了面试。范春卷子飞走了,功夫自然白费,任何解释都没有用;而那个2.2分考生,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着极大的机会。

所有的这一切,我都把它们当作事故,因为它完全具有事故的非正常性特点。

关于考试的有趣事故仍然在继续。一定还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