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的磨难
5818700000042

第42章 监狱中的革命家——李卜克内西(2)

“必须坚持下去”,这是他对自己在监狱中生活提出的要求。监狱中食物少得可怜,而且常常是发霉的饭菜,但他仍强迫自己喝尽最后一口菜汤和吃完最后一块面包屑。几个月来,他没有吃到一粒盐,盐对他是多么的需要!他想晒晒太阳,可是牢房里没有一丝阳光,总是阴冷、潮湿,寒气逼人。不过,最使他痛苦的是没有任何书报可读,至今也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妻子怎样?孩子们又怎样。他的心都快要碎了。每当他孤独难忍的时候,就双手扒住窗户的铁栅栏,看着离牢房不远的一棵枯树。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不住地摇晃着,可惜树枝上连一只小鸟也没有。他逐日地数着服刑的日子。他在给妻子的信中不断地写道:“我在囚笼里已经住了22个月了”、“监禁的第219天”、“刑期的1/6”……

不过,卡尔·李卜克内西是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他说:“尽管我像笼中的黄雀、缸中的鱼儿、猎人链子上的雄鹰……可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死!”

李卜克内西的痛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以前,他是个从不知疲倦的人,每天忙着去参加各种会议、会见各界代表,口袋里装满了各种笔记本,常常是从公共汽车跳上电车,再从电车跳上火车,每一根神经都在紧张地为他所热爱的工作跳动。现在一下子被关在这窄小的囚室之中,那心情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监狱组织犯人剪鞋样,李卜克内西十分高兴地参加这项活动。后来又开始糊纸袋,监狱规定每个犯人一天必须糊1000个。这是一项十分紧张的工作,李卜克内西一边紧张地糊,一边在心里数着:“一、、三……”借以给自己解闷。就这样,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一天又一天地干着。

后来,经过努力争取,李卜克内西终于被批准可以看书了。每当晚上,他站在窗户旁边,借着外边路灯投进的一束光亮,认真地读着。李卜克内西刚毅、乐观,渊博的知识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很快地取得了狱吏们的同情。他破例可以单独使用灯光和阅读报纸,这种优待简直使他高兴得发疯了。从此以后,他常常读书、读报直到深夜。妻子把《杰伊特申报》及《柏林日报》的副刊按时送进牢房。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李卜克内西仍然没有忘记利用有利条件进行斗争。他常常用铅笔把报纸上某些字母的下边划上重线,然后退还妻子。妻子把这些划重线的字母抄写下来,便组成了一份份呼吁书、传单和文章,继续指导着外边同志们的斗争。这种巧妙的斗争方式,迷惑了狱中的检查官。

李卜克内西在监狱中,仍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职责和义务。他常给妻子写信、写诗,称妻子是自己的第个“我”。他说,没有任何人能像她那样了解他,他刚一意识到的想法,她立刻就可以全都领会到了。在每一封信中,他对妻子都表达了温柔和热恋之情。他与妻子在监狱里第一次会见是1917年1月8日,他站在“囚笼”的这边,妻子、孩子、狱吏们站在那边。尽管他强作精神而她还是抑制不了心中的痛苦与爱怜,痛哭流涕。她看到他脸色苍白、瘦骨嶙峋,身穿一件肥大的囚衣,眼里发出“饥饿”的光。这哪是她以前的丈夫啊!她原想安慰他,没想到他反倒鼓励起她来。这次见面之后,李卜克内西怕妻子因难过而伤身,便立即给她写了封充满温情的信:

“在这个牢笼里有什么可怕的呢?它能使我们——我、你、孩子们受到什么损害呢?我深信,在以后会见时,这些使你们感到伤心的细节将不再造成你们的痛苦……不要灰心!你们到现在为止表现得很好,我为此感到骄傲。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当你们感到难过的时候,要咬紧牙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比想象的更快地好起来。”“我的孩子(对妻子的爱称),我常常提出一个疑问:你能否抵挡得住报刊每天对我们时代所有伟大、崇高和神圣的事业所进行的攻击,能否忍受得了那些懦夫、小人洋洋自得的神气和一切恶劣东西的冲击?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表现出软弱来。”

在监禁中,他仍然是自己孩子们的顾问和朋友,时刻关心着他们的成长,教育他们要坚持真理、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根据自己特长去创造人生。15岁的儿子格力米,是个活泼好动、勇于探索却经不起困难磨炼的人。李卜克内西写信教育他:

“孩子,我没有和你在一起生活,但我可以向你告知如何摆脱迷途的智慧之光……我们不要求你要去做那些不寻常的事情,但你应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坚定地、灵活地发挥你的才能,这是每一个人对自己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战争和世界上的邪恶会引起你的苦恼和痛心,这是每个正直的人都会产生的感情。但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摆脱这些苦恼和痛心,那就是消灭这一切邪恶,准备为他人贡献出自己的一生。”

李卜克内西认为,孩子是革命的未来,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坚定的性格和为人民奋斗的精神的人,是长辈应尽的职责。他经常给妻子写信,通过妻子去教育孩子。他写道:

“你应该告诉格力米,他应该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勇敢的向前迈进,去争取和平。只有坚强的人才能克服一切痛苦和不幸。无论发生了任何事情,都应该战斗下去,并要充满希望和自豪。”

孩子们每次接到父亲的信,都抢着阅读。苏联一位女作家说:“只要把他在狱中写给妻子和孩子们的信汇编起来,就是一部出色的《教育家的史诗》。”

监狱中有了灯光和读书的条件之后,卡尔·李卜克内西又想起12年前在格拉茨要塞监狱中没有完成的那部关于社会的发展规律问题的书稿。当年他出狱的时候,书的初稿和材料整整装了5个公文袋。出狱之后,由于事务繁忙,他很难有时间坐下来继续写作。这回机会来了,他让妻子把书稿和资料送来,便决定在监狱里继续写下去。但是,狱吏拒绝了他的要求,书稿、资料一律不能送进牢房。李卜克内西凭着自己渊博的知识、非凡的记忆力和顽强的意志,一边回忆,一边撰写。这部哲学研究原着的百分之八十是他凭记忆写的。1922年,慕尼黑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对社会规律的探讨》一书,就是他在监狱中写成的那本书。这部书涉及哲学、法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经济学等不同的学科。坚强的性格、不屈的意志、明确的目标、罕见的多才多艺,使李卜克内西在这间孤单单的囚室中,为革命和后人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李卜克内西在监狱中读书之多,令人难以置信。当他出狱之后,妻子从他带回的箱子里找到一些蓝色的笔记本,上边记着许多唯物主义、民族自决权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等问题的摘要,还摘录了歌德、荷马、席勒、莎士比亚着作中的精彩片段,以及对德国史做的大量研究札记。

俄国革命的爆发,给遭受苦难的德国人民点燃了希望的火花。1918年1月,德国发生了一百多万人参加的第次总罢工,人民强烈要求反动政府立即释放卡尔·李卜克内西。反动当局为了避免发生更大的动乱,不得不在1918年10月23日释放了李卜克内西。当时,柏林两万多工人、青年、士兵热烈欢迎他。每个人都想看一看这个人,这些年来他的名字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成千上万的人们高喊:“万岁!李卜克内西万岁!”

李卜克内西面对着欢迎他的人群,激动地高喊,“打倒政府!”“打倒战争!”“人民万岁!”“革命万岁!”

卡尔·李卜克内西被释放的消息传到莫斯科,一封电报立即从莫斯科飞往柏林的苏联大使馆,电报上写道:

请立即向卡尔·李卜克内西转致我们最热烈的祝贺。德国革命工人代表的出狱是新时代到来的先兆,一个社会主义必胜的新时代已展现在德国和全世界面前……

列宁、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

苏联驻德大使伊奥弗立即把这封列宁签署的电报转交李卜克内西,并举行了招待会。李卜克内西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但当苏联邀请他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的周年纪念时,他却深表遗憾地谢绝了。他说:“我知道,这将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但是这里更需要我。”

李卜克内西没有一分钟的休息,很快又投入到革命斗争的火热生活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