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有一种战略叫集中
5830600000003

第3章 序二:向集中大师学习集中战略(2)

(二)在战役的部署方面,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这个旅(或团),应当是敌军诸旅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我军以少数兵力牵制敌军的其余各旅(或团),使其不能向被我军围击的旅(或团)迅速增援,以利我军首先歼灭这个旅(或团)。得手后,依情况,或者再歼敌军一个旅至几个旅(例如我粟谭军在如皋附近,八月二十一、二十二日歼敌交通警察部队五千,八月二十六日又歼敌一个旅,八月二十七日又歼敌一个半旅。又如我刘邓军在定陶附近,九月三日至九月六日歼敌一个旅,九月六日下午又歼敌一个旅,九月七日至九月八日又歼敌两个旅);或者收兵休整,准备再战。在战役部署上,必须反对那种轻视敌人、因而平分兵力对付诸路之敌、以致一路也不能歼灭、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的错误的作战方法。

(三)在战术的部署方面,当着我军已经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敌军诸路中的一路(一个旅或一个团)的时候,我军担任攻击的各兵团(或各部队),不应企图一下子同时全部地歼灭这个被我包围之敌,因而平分兵力,处处攻击,处处不得力,拖延时间,难于奏效。而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于敌,至少也是三倍于敌的兵力,并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从敌军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猛烈地攻击之,务期必克。得手后,迅速扩张战果,各个歼灭该敌。

(四)这种战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全歼,方能最有效地打击敌军,使敌军被歼一团少一团,被歼一旅少一旅。对于缺乏第二线兵力的敌人,这种战法最为有用。全歼,方能最充分地补充自己。这不但是我军目前武器弹药的主要来源,而且是兵员的重要来源。全歼,在敌则士气沮丧,人心不振;在我则士气高涨,人心振奋。速决,则使我军有可能各个歼灭敌军的增援队,也使我军有可能避开敌军的增援队。在战术和战役上的速决,是战略上持久的必要条件。

(五)现在我军干部中,还有许多人,在平时,他们赞成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但到临战,则往往不能应用这一原则。这是轻敌的结果,也是没有加强教育和着重研究的结果。必须详举战例,反复说明这种作战方法的好处,指出这是战胜蒋介石进攻的主要方法。实行这种方法,就会胜利。违背这种方法,就会失败。

(六)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是我军从开始建军起十余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但是在抗日时期,我军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辅。在现在的内战时期,情况改变了,作战方法也应改变,我军应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而在蒋军武器加强的条件下,我军必须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七)在敌处进攻地位、我处防御地位的时候,必须应用这一方法。在敌处防御地位、我处进攻地位的时候,则应分为两种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我军兵力多,当地敌军较弱,或者我军出敌不意举行袭击的时候,可以同时攻击若干部分的敌军。例如,六月五日至六月十日,山东我军同时攻击胶济、津浦两路十几个城镇而占领之。又如,八月十日至八月二十一日,我刘邓军攻击陇海路汴徐线十几个城镇而占领之。如果我军兵力不足,则应对敌军所占诸城一个一个地夺取之,而不要同时攻击几个城镇的敌人。例如山西我军夺取同蒲路上诸城,就是这样打的。

(八)我军主力集中歼敌的时候,必须同地方兵团、地方游击队和民兵的积极活动,互相配合。地方兵团(或部队)在打敌一团一营一连的时候,也适用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

(九)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有些时机,为着集中兵力歼击敌军的目的,或使我军主力避免遭受敌军的严重打击以利休整再战的目的,可以允许放弃某些地方。只要我军能够将敌军有生力量大量地歼灭了,就有可能恢复失地,并夺取新的地方。因此,凡能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者,均应奖励之。不但歼灭敌军的正规部队应当受到奖励;就是歼灭敌军的保安队、还乡队等反动的地方武装,也应当受到奖励。但是,凡在敌我力量对比上能够保守或夺取的地方和在战役上战术上有意义的地方,则必须保守或夺取之,否则就是犯错误。因此,凡能保守或夺取这些地方者,也应受到奖励。

许多毛泽东研究专家都认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重要原则。它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思想和传统的作战方法,也是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目的和达到歼灭战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历来强调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条件下,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就提出反对分兵击敌,主张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大于我之敌。

1930年至1931年,毛泽东同朱德一起,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以四万人左右的兵力,先后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取得了辉煌胜利。

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军事斗争经验时,就明确提出集中兵力是人民解放军作战的重要原则。他指出:从战略防御中争取胜利,基本上靠了集中兵力的一着。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集中兵力之所以重要,是为了改变敌我进退、攻防和内外线的形势使自己从被动中转为主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在反敌围攻作战中,对敌数路前进之敌,应集中兵力打破敌之一路后,再转移兵力去打破敌之另一路,如此各个地击破敌之围攻。

1946年9月,即解放战争进行三个月之后,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军的作战指导思想,加速战争进程,毛泽东对战争初期的作战经验进行了科学概括,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起草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对党内军内的指示。并在《三个月总结》中强调,不论高级指挥员,或中下级干部都必须学会此种作战方法。

他指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国民党的主要方法,也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这种战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保卫祖国,反对外敌入侵等武装斗争中,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实践的检验,都证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现代战争中战胜敌人的主要作战方法。

毛泽东曾强调指出:“中国红军以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依赖于兵力集中使用者甚大。无论哪一个大仗,都可以证明这一点。”集中兵力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毛泽东认为,集中兵力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改变敌我形势。集中兵力可以改变敌我双方的进退形势,集中兵力一战而胜,就可变敌进我退为我进敌退;集中兵力可以改变敌我双方内线外线的形势,我军在战略上处于内线时,可用“集中优势兵力”的办法在战役战斗上处于外线,而使敌处于内线;集中兵力可以改变敌我双方的攻守形势,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打了许多战役战斗的歼灭战后,就可从根本上使战局发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变化,使自己转入反攻和战略进攻。

毛泽东常把集中优势兵力与各个歼灭敌人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我军如果同时攻击许多敌人,就无法在兵力对比上形成绝对优势,更不可能迅速歼灭敌人。只有集中优势兵力,选敌较弱的一点猛烈攻击,才既能速决,又能全歼。

所谓各个歼灭,就是逐次转移兵力,将敌军一部分一部分地歼灭。毛泽东指出:“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这就是说,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

在时间上集中兵力,是指兵力的使用在同一时间内要形成绝对优势,保证有足够力量一次吃掉敌人。如果不能在同一时间形成优势,搞“添油战术”就难以歼灭敌人。如1947年春,东北军区总部决定先夺取四平,以孤立长春之敌。四平守敌共约3万余人。如果我军同时集中3个纵队,拿下四平是有把握的。但由于林彪轻敌,只用两个纵队攻城。在邓华的一再建议下,才勉强又调去一个师。结果,我军攻下四平西城后,敌人退至东城死守。最后,由于攻击时间过长,敌人援兵又接近,我军不得不放弃夺取四平的计划,致使敌人增援部队与守军汇合,延缓了战局的发展。

在空间上集中兵力,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只能打一个敌人而不能同时打两人敌人,集中主要力量于同一作战方向而不能贪多处处分兵。无论防御战或进攻战中,都应如此。在防御战中,若有数路进攻我之敌,我应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其中一路,一战得手,再转攻其他。在进攻作战时,对被我包围之敌,也不应企图一下全部歼灭之,而应先集中力量歼灭其中的一部分,得手后再扩大战果。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仍须遵循和坚持兵力的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原则,只是集中的重点不同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何等地强调“集中”这两个字的。对于弱者,没有集中,自然无法巧胜强大的敌人;对于势力相当的敌人,没有集中,自然也无法速胜。

这就是毛泽东通过战争总结出来的“弱者致胜”的策略。当然,这个“弱”是相对的。因为这个世界的一切资源总是稀缺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稀缺,所以,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要在短期内突变,就得认真研究一下这“集中”二字。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尤通中国战争历史和竞争哲学,他吃透了中国几千年的斗争哲学,深切理解了力量就是一切。他更深入地了解到力量互换的奥妙,因此,他的集中智慧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几千年来中国智慧的大总结大提炼。

体力时代,体力主宰物力财;资本时代,资本主宰体力、物力;智力时代,智力主宰体力、资本、物力。今天,我们的经济建设,无论是个人的经济建设,还是企业、政府的经济建设,都得重视智慧的运用。

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资源、资本、智力稀缺的问题。而要想在全球背景下打赢这场全新的战争,就得有一个核心定位智慧,否则,就会打乱战,就会一通瞎打。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要打赢日本侵略军,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中弱日强,毛泽东于是提出了《集中战略》和《论持久战》。中国今天面临的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弱外强,在历史背景惊人相似的条件下,中国又将靠什么顶级智慧来指导并赢得这场战争。

我想,还得是《集中战略》和《新持久战》。因为,真智慧是辩证的,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个人和企业,无论打什么战,如品牌战、产品战、价格战、舆论战、传播战等等,都必将历经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这是总战略。当然,我们也不妨碍局部战争的相持和反攻。如海尔、格力、格兰仕的产品向国际反攻,但这种局部的反攻并不代表整体的反攻。

我说这么多的目的就一个,在这场新的持久战争中,中国人民,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企业、政府前行,那还得充分运用好——集中战略,而且得深入发展这种大战略。

总之,每个人,每个企业要想获得致胜的大智慧,若不从历史上去寻找,是一定会走许多弯路的,是一定不可能最终赢得全面胜利的。

此时,我们已记住了“集中”这两个字,记住只是完成了一半,还有另一半就是将之运用到各自的工作、生活、企业之中去,让其发挥顶级智慧的应有光芒。

有些真理是永恒的,正如“集中一点的威力”一样,在千百年来依然历久弥新。

过去两个世纪以来最成功的企业家卡内基,在1885年对匹兹堡力利商学院的学生演讲时说,被学生强烈要求传授他在商场上的成功模式,他思考后说道:

以下就是成功的主要条件最大的秘诀:把你的能量、力量、资本集中在你目前经营的业务上。从一条产品线开始,决心在那里冲出重围,取得领导地位。愿意接受每一项改善,拥有最好的机器,并且了解最详细的信息。失败者是那些分散资本的人,意味着脑力也过度分散。他们投资这个,投资那个,到处投资。“别把许多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是错的!我告诉你,“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那个篮子……”看好一个篮子,是容易做到的,一次带太多的篮子反而会打破最多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