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绝对成交心理
5846800000007

第7章 打探顾客需求:销售成功杀手锏(3)

当别人向你说话,或你向别人说话时,如果你面无表情,很容易引起误会。在交谈时,多向对方示以微笑,你将会明白笑容的力量有多大,不但顾客,你周围的人,甚至你自己也会觉得很快乐。但是如果你的微笑运用不当,或你的笑容与谈话无关,又会令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交谈时,你需要用心聆听对方说话,了解对方要表达的信息。若一个人长时间述说,说的人很累,听的人也容易疲倦,因此,在交谈时,适度地互相对答较好。

3.说话时要有变化

你要随着所说的内容,在说话的速度、声调及声音的高低方面做适度的改变。如果像机械人说话那样,没有抑扬顿挫是没趣味的。因此,应多留意自己说话时的语调、内容,并逐步去改善。

集中注意力去了解顾客的需求,帮助顾客选购最佳的住宅,务求使顾客感到满意。顾客不是单想买一个物业,他是希望买到一份安心,一份满足感,一个好的投资和一份自豪的拥有权。

最高的销售境界是协助顾客获得更轻松、更愉快的生活,可能短暂时间内不能获取更多收益(这可能性不大),但你的感受应该十分好,当你习惯了这个做法之后,你的收益将会突飞猛进。

4.眼脑并用

眼观四路,脑用一方

这是售楼员与顾客沟通时应能达到的境界。密切关注顾客口头语、身体语言等信号的传递,留意他的思考方式,并准确作出判断,将销售顺利进行到底。顾客在决定“落定”之前,通常都会找一些借口来推搪,销售员一定要通过观察去判断真与假,不要相信客人推搪的说话,要抓住顾客的心理反应,抓住顾客的眼神,要用眼去看,去留意,多用耳去听。

5.留意顾客的思考方式

人类的思考方式是通过眼去看而反映到脑的思维,因此我们可利用这一点来加强客人的视觉反应,增强其感觉,加深印象。即使客人有理性的分析都愿意购买感官强的东西,例如:两人拍拖,男的对女的说“我爱你”,女的可能会没有什么感觉,若男的再送鲜花来加强其感觉,则女的除了听到“我爱你”这句话外,还可以用眼去看到,并加强“我爱你”这句话的可信度

6.口头语信号的传递

当顾客产生购买意思后,通常会发出如下的口头语信号:

顾客的问题转向有关商品的细节,如费用、价格、付款方式等;

详细了解售后服务;

对销售员的介绍表示积极的肯定与赞扬;

询问优惠程度;

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商品表示不满;

向销售员打探交楼时间及可否提前;

接过销售员的介绍提出反问;

对商品提出某些异议。

把握住顾客的关键点

一家夜总会为了招揽顾客,找了一个体壮如牛、膘肥肉厚的人,声称顾客可以随便打他的肚子。很多人都试着挥出拳头,包括一些女孩子,结果是那家伙毫发未损。一天晚上,夜总会来了一个瑞典人。他不懂英语,主持人费好大劲,打手势,做示范,才让他明白他该做什么。瑞典人摩拳擦掌,笑嘻嘻的,看上去是乐坏了,把外套一脱,挽起袖子,冲那大肚子奔了过去。大个儿挺胸收腹,深吸一口气。可瑞典人没打他的肚子,而是朝他的下巴揍了过去,大个子应声而倒。显然,瑞典人是故意揍了大个子的下巴。他的行动适合销售的原则:找到对方最关键点,给予致命一击。

事实上,大多数人总是把握不住事情的关键点。关键点是成功的钥匙。比如博斯先生的那桩生意,他关心的是买到最安全的保险,他自己却模糊地认为是最便宜,那些终日围着他转的保险销售商,也把重点放在了最便宜上。博斯先生是一个好的生意人,当然知道最便宜的绝不是最安全的。小李是以提问的方式,把谈话引到了关键点,才发现他的真正需要,因此能够准确出击,提醒他赶紧买下保险才是最合算的。可以这么说,最合算的才是最便宜的。

那么,怎样找出关键点呢?这就需要你鼓励顾客尽可能地多说话。只要他们说出来四五条不买的原因,你就可以在每一点上跟他们讨论,而不要急着卖你的保险。只要你能让顾客不停地说话,就等于他在帮助你找关键点。因为他所说的四五条原因中,一般而言,必然有一条是关键点。有时不必你多说,顾客自己就会回到关键点上来。

利用关键点,小李顺利地做成了另一桩买卖。顾客是一位年轻的建筑师,很有前途,正在搞几个重要项目。小李通过朋友给他发了一封信。建筑师说话很优雅,但语气坚定。看完信,他说:“你的保险业务我没有兴趣。而且很不巧,一个月前我就买了很多保险。”

那就是他的固执,但小李还是想了解他,于是提出第一个问题:“张先生,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筑业的?”谁知道,他竟滔滔不绝说了3小时。小李当然有足够的耐心听,因为那是突破口。

他的秘书拿了几张支票请他签字,离开时她拿蓝色的眼睛打量小李。她一定很奇怪:什么人能让她的年轻有为、惜时如金的老板滔滔不绝3小时?而小李什么都没做,只是平心静气地听。告辞时,小李基本了解了他的理想、奋斗和事业。后来的一次会谈中,张先生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你讲那么多。你看,我身边的人,甚至包括我妻子,也没有你知道的多。”小李很自豪,一句简单的提问,完全改变了小李的角色和形象。两周后,小李拟出一份保险计划书和两份相关文件。圣诞节前一天下午4点,小李从张先生那里拿到了10万元的保险合同,同时还带走了副总裁和行政总监的保险合同,一个10万元,一个2.5万元。

鼓励顾客尽量多说

作为一名销售高手,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你所知道的。在听从赵先生的建议之前,小王习惯于给顾客一种自己无所不知的印象。而对付经理和他的同事,小王努力让他们对问题给予更多的答案。小王没觉得自己是在“卖”,但他们总是在“买”。经过几年的摸索,小王终于明白:让对方回答你的问题,比试图让他们遵照你的思维方式去考虑更有效。他终于深刻理解了赵先生的方法。其实,早在150年前,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有同样的见解。

在读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时小王发现,他年轻时很孤立,树敌过多,因为他总与别人争论,总想支配他人,最后失去了支持者。后来他研究了苏格拉底的提问法,把它发扬光大,并终身践行,终于在引导人方面轻松自如。他不再与人争执,而是从对方的角度不断提问,总使对方心悦诚服。这种方法并不特别难学,小王将它用于销售,效果好得出奇。

在一个全国性的销售员大会上,巴伦结识了鲍尔先生,雪弗莱汽车公司的公关经理。他讲了自己买房子的事。他很想买一幢带树林的房子,就找到房产商。那房产商可谓绝顶聪明,先与鲍尔先生闲聊,时间不长,就弄清楚了鲍尔先生想出的佣金数量,还知道了鲍尔先生喜欢树林。然后,他开车带鲍尔先生看了一座房子。房子很漂亮,后院还有一片树林。

他对鲍尔先生说:“你看这树,多美,有18棵呢。”鲍尔先生啧啧赞叹,问价格。那家伙真是销售高手,回答说:“还不能讲。”鲍尔再问,那家伙就东塞西搪,就不说出数来。之后,一问到价格,他就数那些树:“一棵,两棵,三棵……”多有意思的销售员。最后怎么样,鲍尔先生会掏钱吗?他当然掏了,而且还不低,因为那里有18棵树。故事讲完,鲍尔先生感叹道:“这就叫销售!他一旦知道我要什么,就开始‘勾引’我。他做得的确很棒,值得学习。”

如果你打算采用提问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让对方知道你在想什么,而且你所想的跟他有关。

2.提问时态度要恭敬。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讲过,学校教育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提问的态度,表达意见的方式,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小王没上过大学,但也在实际工作中懂得了这一点:促使人们思考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问,提一些切合实际的、跟他有关的、聪明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这是唯一能让人思考的办法。你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你所知道的。提问时要注意下面六点:1、避免争执;2、不要唠叨;3、帮助对方认清他的需要,并帮助他得到它;4、帮助对方理清思路,让你的想法变成他的;5、找到销售中的突破口;6、让对方感到受重视,并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这里,有必要再强调一次,走向社会以后,最重要的事就是:提问的态度,表达意见的方式,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经验之谈: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你所知道的。让对方自己给出答案,比试图让他们按照你的方式去思考,效果要好得多,关键是要鼓励顾客尽量多说。

别忽略顾客真正的需求

有一天,一老太太走进一家水果店,问老板,“这个李子怎么样”?老板说,又大又甜,新鲜的。老太太什么都没买,又走到另外一家水果店问了同样的一句话,老板还是同样回答,老太太还是走了,就这样,老太太看了好几家水果店,最后还是什么都没买,其中一个水果店的老板很纳闷地问,我看你走了好几家水果店了,您到底想买点什么呢?老太太回答说:“我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酸李子,所以我就出来看看有没有在卖”。老板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