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爱伦堡
5875500000004

第4章 中短篇小说(2)

《一气干到底》

中篇小说《一气干到底》是爱伦堡在一九三五年写成的,那一年正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的一年。作品以苏联北部伐木场为主要背景,展示了苏联人民在艰苦条件下改造大自然的巨大场面,突出表现了青年一代的迅速成长。

故事发生在苏联北部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

轮船顺着河流航行,拖带着编成木筏的木材。驳船上放的是纸浆材、桅杆材和木柴。整个辽阔无比的河面上都堆满了木材。

那天夜里,对于伐丽雅和弥琴采夫来说,是个极为美好的夜晚。

伐丽雅从弥琴采夫身边走开几步,垂下眼睛轻轻地问道:

“别佳,你说,你相信我吗?”

弥琴采夫大吃一惊,他甚至呆头呆脑地眨起眼睛来。他嘟哝着: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你说,你相信我吗?”

“当然相信,还有什么?”

这时伐丽雅欢快地跑到他跟前,挽住他的手,两个人旋转起来,好像在跳舞。

“你问‘还有什么’吗?‘还有’工作。你看,六点钟了。我马上就要到厂里去。我现在第一件事就是到厂里去,因为我的名字已经上了红榜。”

弥琴采夫笑笑说:

“你真是少有的不爱说话的姑娘。你心里不高兴,可是让你说说为什么——你又不说。就是关于红榜的事,你也一声不响。人家也没有法子给你道喜。我就不会这个样子。伐丽雅,我什么事儿都要对人说的,现在我要告诉大伙儿……甚至告诉这些木板……”

他们俩望着一堆堆的木板。当然那不仅仅是木板,这些木板本来是一片树林:以前它们身上还长着树枝,而且在不久以前,在一小时以前,当它们还是树木的时候,它们帮助弥琴采夫和伐丽雅倾吐了怎么也说不出口的话语。弥琴采夫笑着说:

“这么说来,木板同志!我和伐丽雅的事儿……以及其他的事儿……总之,你们自己是明白的……”

早晨,林业出口管理局里寂静无声。局长高鲁别夫注视着插满五颜六色小旗的地图。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高鲁别夫拿起听筒喊道:

“什么?拦水坝决口了吗?”

一分钟后,高鲁别夫发出的“堵住维什涅茨基拦木坝决口”的指示沿着电线奔驰着。

这时弥琴采夫正和其他共青团员一起走着。他们急急忙忙赶到河边,必须堵住拦木坝的决口。今天早晨天气很好,还不太热,呼吸很轻快,他们都露出了笑容。对于夜间的惊扰、对于危险、对于那无情而又万分危急的工作,他们巳经习惯了。在干这种工作的时候,甚至歌声都停止了,只听见心脏在扑通扑通地跳动。在过去的抢险过程中,他们当中有人牺牲了生命。有的人死的时候才十八岁,有的二十岁或者二十五岁。当时人们用红布把他们裹起来,抑制住眼泪很严肃地把他们安葬了。他们牺牲了,但是他们仍然和其他人并肩前进。共青团员们知道:必须赶快到拦木坝上去,不能让一根木材漂到海里……

他们唱着歌,经过旅馆门口。现在他们还能歌唱,待会儿——等到那里水深及腰,笨重的木材车需要用足力气推的时候,那就没有工夫唱了。弥琴采夫走在最后。他脸上流露出愉快的神情。这时候,他没有想到伐丽雅,但是伐丽雅已经及时坚决地投入了堵维什涅茨基拦木坝决口的工作。她并不觉得这件事比在木板堆旁接吻还要忧郁而困难。

决口堵住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耿尼亚和廖利娅闹翻了。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耿尼亚既是工程主任,又是突击队员,还当共青团小组长。现在又忙着搞发明——好像他样样都能发明,可是审查的时候却通不过。后来他又学完德文。他读了很多书。他样样都要知道,就是时间太少。他准备迎接不同凡响的伟大生活。他相信他将来一定是一个领袖。而现在第一步就是要做共青团书记。廖利娅怀孕以后,他说:“你永远也不能叫我相信,为了这个玩艺儿就得浪费整整一年时间。女人的特点我真不懂。不过你要养,你就养吧。总而言之,这是你的事情。”廖利娅走到角落里,转身坐下来缝衣服去了。可是她的肩膀在颤动:她哭了。

后来她生下一个女孩。耿尼亚风尘仆仆地从第八工区跑回家,一进门就喊:“是个女孩吗?好极了!叫什么名字?达莎?嗳,把你的达莎给我瞧瞧……”可是他对达莎连看都没有看一眼,马上就谈起他在堤坝设计图上发现四个不可原谅的错误。普罗宁争辩过,可是耿尼亚“抓住了他的小辫子”。边区委员会书记摇晃着他的手说:“耿尼亚,没有你,什么事情也搞不出来……”

不久,达莎病了。廖利娅对他说:“你到药房去一趟。我已经照方配好了。不过要快点!”耿尼亚飞奔而去。他抓完药快到家时,他遇到了弥琴采夫。弥琴采夫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很可能由他来当共青团书记。耿尼亚把他当成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劲敌。所以,当弥琴采夫提出要处理团员古达柯夫时,两个人便争执起来。他突然想起:女儿病得很厉害,必须赶快去送药。廖利娅正在门旁穿衣服,要去找他。她从他手里夺过药瓶,低声说:“到俱乐部去争论吧……”耿尼亚没有答话。四天后达莎死了。廖利娅也离开了他。耿尼亚发狠警告自己:绝对不要想起这件事情!他还年轻力壮。

耿尼亚没有什么朋友。米夏说他是“自以为是的家伙”。他心想:我只不过跟大伙不同,我向往伟大的生活……

有一次,他到共青团员宿舍去看了一下,他看见一个女人抱着吃奶的孩子。他心想:共青团员的宿舍就是他的骄傲。难道能因为一个女人,把这一切都化为乌有吗?他对巴伊柯夫说:“同志们,既然是共青团员的宿舍,那就应当遵守制度。”巴伊柯夫告诉他,他一家人实在没有地方住,孩子刚生下来,他征得大家的同意才搬来的。可是耿尼亚坚持自己的意见:模范宿舍绝对不能弄得这么不像话。巴伊柯夫走到他跟前,低声说:“你和老婆离了婚,别人就不该活下去吗?”于是耿尼亚就说:“巴伊柯夫,那么我的房间就让给你吧,我住在这儿。”他说罢就匆匆离开了宿舍。他心里觉得有点不自在。

过了几天,耿尼亚决定到克兰茨那儿去。克兰茨对他说:

“我明白,根据党的政策,你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要在市委会把问题提出来。你很有才干。应当进技术学院。你的知识不够……”

耿尼亚站起来,没有告辞就出去了。他恨这个矮胖子克兰茨:真是个官僚主义者!他为什么把我耿尼亚和别人一律看待呢?

他去找局长高鲁别夫。高鲁别夫劝他不要生克兰茨的气,他是一片好心。高鲁别夫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你是个好样儿的小伙子。但你的虚荣心很重:既是突击队员,又是发明家,什么都搞。你应当量力而行。你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你好像躲在堡垒里,这里面没有温暖,而且对党也没有多大好处。要和大伙儿打成一片。不要像你现在这样——我行我素……”

耿尼亚没有想到,在市委举行的讨论候选人资格的会上,他由于嫉妒弥琴采夫当选团委书记,而信口说出伐丽雅隐瞒富农出身,这给弥琴采夫和伐丽雅都带来了痛苦……

这样的情况是在一次简短的谈话以后马上开始的。弥琴采夫走到伐丽雅身旁问道:

“伐丽雅,关于你父亲的事是真的吗?”

他希望她大叫一声:“不是!”可是伐丽雅回答说:

“是真的。”

这时弥琴采夫摊开了双手,他仿佛要冲过这一片浓雾似的暮色奔到伐丽雅心里去一样。他几乎喊了一声: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伐丽雅那长长的睫毛不停地扇动着。她沉默了一阵才回答说:

“你还记得那天在河边的谈话吗?当时你谈到过富农问题。我问过你:‘相信我吗?’你说:‘相信。’我以为你自己知道了。后来你一次也没有提过。彼佳,我告诉你,难道是我选择他们吗?我选择的是你呵。我一听到别人谈论他们,我就吃惊:‘亲人’——原来就是真正的异己分子!我觉得他们可怜——这是事实,难道因为这一点,就要责备我吗?彼佳,我不是罪犯,我是共青团员……”

可是她这一番话并没有传到弥琴采夫的耳朵里。他认为伐丽雅欺骗了他,她并不爱他。伐丽雅眼眶里满含着泪水,她依然那样文静、那样诚恳地回答说:

“不,倘若说我想隐瞒什么人的话——那不是想隐瞒你,而是想隐瞒命运。我需要的是幸福……”

几天后,伐丽雅对弥琴采夫说:

“上级派我到别里柯夫拦木坝上去。我们只好分开了。我们最好分开一两个月,以后我们会和好的……”

在拦木坝上度过了两个月,伐丽雅长大了,健壮了。她不仅手脚变得更加有力,而且心灵也成熟了。她的照片登在《红色浮运工人报》上。她在小屋里照照镜子,不自信地端详着晒得通红的、风吹雨打的面孔:彼佳恐怕也不认得我了!他会说:“这是哪一个集体农庄的庄员呀?”

一天夜里,伐丽雅由于思念弥琴采夫,久久不能入睡。她索性披衣来到河边。突然,她发现;大堆大堆木料从河的上游冲下来。拦木坝弯曲了,开始移动。伐丽雅不知怎的跳到水里去抓木头,但随即转念一想:愚蠢!一个人怎么能干得了?她跑去打钟,发出了警报。人们赶来,伐丽雅和大家一起去抢救。两个小时,四个小时……时间很快过去了。木料没有流走,拦木坝也保住了。伐丽雅没有休息,她在河边洗过脸以后,立刻就到工作台上去了。

弥琴采夫也一直在思念伐丽雅。不过,怀念伐丽雅并没有妨碍他工作,反而鼓舞了他,高鲁别夫对他说:

“贮林场有四万立方公尺出口木材,要是十八号以前运不出去,那就完蛋了!木材全要当柴烧。”几天后,弥琴采夫带领共青团员们消灭了堵塞河道的事故。他们清出了一点河道,圆木就飞快地漂走了。一立方公尺一立方公尺的木材像四月里的雪堆一样渐渐消失了,木材不见了,河岸出空了。共青团员们胜利了!

四天以后,弥琴采夫已经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他老早就作了会面的准备。现在他知道该对伐丽雅说些什么话。他首先得承认是他自己的错,就是他问得不妥当!然后他谈谈这段时间里他反复考虑的问题。

当他打开小门的时候,他倒担心起来:万一她不在呢?他已经很习惯这么想,她来了,她等着他,再没有什么事能使他们分离了!他呆了一会儿,伐丽雅的声音从楼上传下来:

“彼佳!”

他跑上搂。他们发疯似地,迫不及待地互相拥抱起来,好像惟恐再过一会儿,他们又要分离似的。他们笑着,幸福和羞涩的情绪使他们的面孔涨得通红。这对年轻人幸福得彼此不好意思面对面地站着。

弥琴采夫在街上遇见了拎着旅行包的耿尼亚。耿尼亚说他要到莫斯科去学习。临别时,他非常恳切地和弥琴采夫握握手,这倒使弥琴采夫不好意思起来。

“你将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共青团书记!”耿尼亚说。

耿尼亚是为了发明才到莫斯科去的。他进了工厂。白天他拚命工作,晚上还去上课。他不搞金属加工而去搞无线电,他不参加共青团会议而注意戏院的脚灯。夜里,他专心读书。他知道只有一条出路:想个办法出人头地。他设计了一种新的收音机构造。他获得三百卢布奖金,但是设计没有采用。

他在一本德文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绳索桥的论文,受到了启发,便研究起来。他一直干了四个月。然后他把设计图寄到科学研究所。他等回音等了很久。谢格洛夫教授终于唤他去了,十分诚恳地对他说:

“您很有才能。不过不能这样乱用精力。一般说来,这个设计在我国是不能实现的,因为我们不生产这种绳索。您瞧,设计上也有错误。您现在必须学数学……”

他从教授那里出来以后,他不知道该上哪儿去,那天晚上他觉得特别孤独。他想去找女友维拉,可是这副脸色又怎么好去呢?他认真回顾了他的生活道路,最后决定到人烟稀少的伐加赤岛去接受最严格的锻炼,做一个真正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他给维拉写了一封真诚的长信,检查了自己的错误,表白了他对维拉的真挚的爱情。维拉反复读着耿尼亚的信,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了。

几天后,耿尼亚在伐加赤岛接到了维拉打来的长途电话,他听到了维拉那满含深情的声音:

“喂,耿尼亚!我是维拉……是你的妻子。耿尼亚,你明白我的话吗?我等着你。好啦,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站在旁边的库辛柯看到耿尼亚接完电话十分兴奋,便问道:

“你怎么啦?好像喝醉了酒似的,是不是听到有趣的消息了?”

耿尼亚一句话也回答不出来。他只是走到库辛柯跟前,握住他的手,这会儿,耿尼亚那双绿莹莹的眼睛里充满了幸福。

在《一气干到底》这部作品里,爱伦堡着力塑造的是年轻一代的动人形象。他们尽管性格和生活道路不同,但最终都在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成长起来了。

本书主要人物之一,共青团员耿尼亚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他能干、诚实、工作充满热情,可是他虚荣心很重。他的思想是很矛盾的:他有着浓厚的个人主义思想,但“他又知道确定祖国命运的伟大理想。”他有才干,但在集体中,他过分突出自己,对待别人的过失也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这使他和集体的关系不正常。因此,他在集体中是孤立的。火热的生活磨练了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决心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读完全书,我们觉得,耿尼亚身上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还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共青团员的形象。爱伦堡正是通过耿尼亚的形象,鞭挞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同时又用耿尼亚的转变向我们指出,在社会主义时代里,青年一代身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必然会战胜个人主义思想。

另一个正面主人公是弥琴采夫。他是优秀的共青团员,为人谦虚公正,热爱集体,在工作中一贯走在前面,成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爱伦堡通过弥琴采夫的形象,显示出苏维埃青年一代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理想,由于这种理想的支持,使得弥琴采夫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也能毫不畏怯。显然,弥琴采夫的形象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时代青年中的典型人物。

爱伦堡还用很大篇幅描写了伐丽雅、维拉等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如何摆脱家庭影响,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成长为一代新人的感人事迹。

在艺术上,爱伦堡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内心独白等手段,充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

《解冻》

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第一部写于一九五三年;第二部于一九五五年完稿。小说于一九五六年九月出版单行本,对原作有删节。

小说《解冻》的基本情节是在一九五三年冬到一九五四年春这样一个转折时期展开的。在一九五三年九月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他提出揭露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和批判“个人迷信”。可以说,《解冻》和“解冻文学”就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路线变化的必然产物。

在伏尔加河沿岸一个城市的工厂俱乐部里正在召开读者座谈会。工程师柯罗捷耶夫在发言中批评小说中的农艺师祖布佐夫爱上自己同事的妻子——一个喜欢卖弄风骚的轻佻女人。他认为,作者这样写祖布佐夫的私生活不真实,是在追求廉价效果,不是典型现象。柯罗捷耶夫很善于讲话,他的发言博得了一片掌声。只有厂长茹拉甫辽夫的妻子莲娜没有鼓掌。柯罗捷耶夫感到一阵内疚,他偷眼向莲娜望去,可是莲娜根本没有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