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莫泊桑
5878400000008

第8章 主要作品介绍(4)

法国人民正是按照“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的公正逻辑,立志复仇。在这一场众寡悬殊、强弱分明的决斗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法国人民的代表米龙老爹智勇双全、临危不惧的凛然正气,歌颂了普通人民中的爱国主义热情。米龙老爹保卫家园、英勇杀敌、宁死不屈的光辉形象,充分体现了法国农民朴实、坚强、机智、勇敢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一首人民英雄的赞歌。

这篇短文,通篇不过五千字,文字朴实、形象鲜明。作者特意刻画了一个年事已高的老英雄的光辉形象和军事审判的场景。它以单纯、简洁、色调鲜明,主要是对现实的真实的再现征服了读者。

《西蒙的爸爸》

《西蒙的爸爸》原文写于哪一年尚未得到确切考证。

放学了,也下工了。铁匠菲列普忽然看见一个孩子,独自一个人跪伏在草丛里伤心地抽泣着。他赶忙走过去,把大手放在孩子的肩上,亲切地问道:“什么事叫你这么伤心呀,朋友?”

孩子述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

他只有七八岁,今天,他头一回上学,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面色苍白,神情羞怯地走出校门。这时,一群群正在交头接耳的小学生,带着一种恶作剧的狡滑、残忍的眼光瞧着他,慢慢地凑了过去,把他围在中间。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孩子神气十足地问他,

“你叫什么?”

“我叫西蒙”

大孩子们毫不放松地残忍地追问着:

“西蒙后面还得有点东西,光是西蒙……这不是—个姓。”

小西蒙张口结舌地回答不上来,这些捣乱的孩子们都笑了。那个大孩子更得意,高声说:

“你们都看见了吧,他没有爸爸。”

西蒙想要替自己辩解,可是找不出话回答他们,驳倒他没有爸爸这件可怕的事实。孩子们很兴奋,嘻嘻哈哈地笑着。他们这些合乎法律的人,有爸爸的人,仿佛要用一种压力压垮西蒙,无情地嘲笑他,侮辱他。靠近西蒙身边的一个孩子,突然向他伸出了舌头,然后高声地叫着:“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西蒙不顾一切地抓住了他的头发,咬他的脸,踢他的腿,两个人恶狠狠地打了起来。西蒙挨了打,身上一块青、一块红,倒在地上。衣服撕破了。他挣扎着站了起来掸了掸衣裳上的土。这时,另一个孩子恶毒地向他喊道:

“去告诉你爸爸好了。”

西蒙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他明白了自己真的没有爸爸。他们有爸爸,比自己强,他们赢了,自己输了。他尽量地忍住就要流下来的热泪,然而发自内心的悲痛控制了他,浑身抽搐地大声呜咽起来。孩子们爆发出一片残忍的笑声,围着他跳着、唱着:“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西蒙发疯一样地拾起了石头,使劲朝这批坏蛋扔了过去。他的神情非常怕人,孩子们害怕了,逃跑了。只剩下西蒙一个人了,孤零零的。他朝着田野里猛跑,想起了一个星期以前,一个乞丐淹死的情景,他也想投河自杀。

天气是那么暖和、晴朗。万物生气盎然的生长着,欢跃着。西蒙来到了河边,河水像镜子似地发亮。他低下头看见了清清的河水里,几条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一只绿色的小青蛙跳了出来,一下子蹦到他的脚边。西蒙被吸引住了,他想捉住它,轻轻地、聚精会神地扑了上去,可惜没有抓到。一次、二次、三次,猛然间抓住了青蛙的两条后腿。小青蛙使足了劲儿,拼命地挣扎,可就是跑不掉。西蒙高兴得笑了,望着青蛙睁着的一双滚圆滚圆的大眼睛,两条后腿一伸一缩,前腿像两只手一样在空中舞动,真和家里的小水兵一上一下的动作差不多。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玩具、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妈妈。不由得跪在地下伤心地痛哭起来。

菲列普微笑着听完孩子抽抽嗒嗒的叙述,认出了这就是布朗肖特大姐的儿子。笑着说:

“好啦,别难过了,我的孩子,跟我一块去找妈妈吧。你会有……会有一个爸爸的。”

菲列普拉着孩子的手,来到一所很干净的白色小房子前面。孩子叫了一声:

“妈妈!”

一个年轻女人走了出来,严肃地站在门口。菲列普看到布朗肖特大姐那张苍白而严肃的面孔,立刻明白了对她是不能开玩笑的。便捏着鸭舌帽,吞吞吐吐地说:

“瞧,太太,我把孩子送来了,他在河边上迷了路。”

可是西蒙却天真地哭诉着:

“不是迷路,妈妈,我想投河,因为别人打我……打我……因为我没有爸爸。”

可怜的布朗肖特大姐羞得满脸通红,眼泪扑簌簌往下淌,紧紧地搂抱住自己的孩子。铁匠站在那儿,不知怎样走开才好。这时,西蒙挣脱了妈妈的搂抱,跑到菲列普跟前问他:

“您愿意作我的爸爸吗?”“您要是不愿意,我就再去投河。”

布朗肖特大姐羞得无地自容,紧紧地倚在墙上,不知道怎样回答孩子的稚气的要求。菲列普却把这件事,当作是一个孩子的玩笑,顺口应道:“当然喽,我很愿意。”西蒙伸出双臂,无限欣慰地说:

“好!菲列普,您是我的爸爸啦。”

从此后,菲列普经常从布朗肖特大姐的房前经过。她对他始终是恭敬的、严肃的、谨慎和小心的,绝不和他说笑,也绝不让他走进家门。即使如此,地方上还是有些闲言闲语。至于西蒙,很爱他的新爸爸。菲列普每天下工后,几乎总是陪着孩子一起散步,小西蒙勤奋学习,在同学中间傲然独立,总不回答他们的挑逗。然而,事情并没有真正解决。

三个月后,正当菲列普和四个伙伴,兴奋地抡着铁锤锤打着通红的铁块时,西蒙又受到了那些顽皮的孩子们的攻击。他们恶狠狠地对西蒙嚷着:

“你说谎,你没有一个叫菲列普的爸爸。”

“为什么没有?”西蒙惊讶地问着。

一个大孩子搓搓手,说:

“因为你要是有的话,他就应该是你妈的丈夫。”

西蒙在这个正当的理由面前愣住了。他低下了头,做梦似的来到炉火通红的铁匠铺里,拉住了菲列普的袖子。打铁的声音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望着他。西蒙用一种脆弱的声音说道:

“喂,菲列普,刚才米舒德大婶的儿子对我说,您不完全是我的爸爸。”

“为什么?”菲列普问。

孩子天真地答道:

“因为您不是我妈的丈夫。”

菲列普一动不动地站着,两只大手扶着锤柄,额头靠在手背上,他在沉思。四个铁匠全停止了工作,他们静静地听着、想着。忽然,有一个铁匠开口了,对菲列普说:

“这布朗肖特大姐仍旧是一个柔和而正经的姑娘,并且有勇气,虽然遇见过不幸的事,但是没有堕落,将来是可以做一个正经人的好妻子的。”

“这是实在的,”另外三个人说。

这一个人接着说道:

“这个姑娘失了足,难道是她的过错吗?别人以前是答应娶她的,并且那种在今天很被人尊敬而以前也做过同样事情的女人,我也不止认识一个。”

“这是实在的,”那三个齐声说。

菲列普俯下身对西蒙说:

“去跟你妈说,今儿晚上我要去找她谈谈。”

随后,五把铁锤又欢快地敲打起来。菲列普睁着一双热情的眼睛,他的锤声更响、更有力,一下一下地带着一阵震耳的巨响锤击着。

夜色降临,天空布满了星星。菲列普穿着过节的新衣服,来到布朗肖特大姐的家,请求她作自己的妻子。

西蒙已经躺在床上了。铁匠用自己那双有力的胳膊,把他高高地举了起来,并且高声地告诉他:

“你去告诉他们,你的同学们,说你的爸爸是铁匠菲列普·勒米,倘若再有人来和你捣乱,我一定要揪他们的耳朵。”

第二天,小西蒙在班上,用响亮的声音说:“我的爸爸是铁匠菲列普·勒米,他说倘若有人来和我捣乱,他一定要揪他们的耳朵。”

同学们全都沉默了。

这篇小说宛若一首优美动人的歌,舒缓地弹奏着动人心弦的乐章。我们仿佛置身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里,望见了清清的河水、小鱼、青蛙、白色的房子。中午的太阳欢快地照耀着,在一片茂密的森林后面,锤声叮咚叮咚地响个不停。突然一切声音都沉寂了,耳边响起小西蒙的痛苦的哭声和哀诉。摧人肝胆。

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对一个无辜的私生子的侮辱和折磨。他怀着天真和稚气,渴望着有一个爸爸。受折磨的孩子需要安慰,受到侮辱的母亲需要支持。纯朴的铁匠菲列普伸出了友爱的手,他那颗纯洁晶莹的心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爱,显得那么勇敢坚定,又那么温柔善良。他和布朗肖特母子俩一起冲破了传统的偏见、舆论、道德编织成的牢笼。铁匠那颗炽热的心,犹如铁匠铺里熊熊燃烧的大火带给人们光明和力量一样,给予了不幸者——布朗肖特小姐和她的孩子生的欢乐和幸福。他们高傲地抬起了被屈辱的头。

这首歌,歌唱了淳朴、真挚、温厚的爱,工人心灵的美,纯朴和公正。它倾注了作者多么深厚的敬爱之情啊!

小说中生气盎然、绚丽多彩的景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同西蒙要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情景交融,相互辉映。剪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语言生动、抒情、挥洒自如。巧妙地通过孩子的口吻、心理、对生活的热爱和无知,把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写得那么自然、合理,沁人心肺。

《俊友》

莫泊桑的《俊友》写于一八八五年,以法兰西第三帝国的心脏巴黎为背景,以《法兰西生活日报》社总编辑杜·洛阿的发迹史为中心,整个情节围绕着《法兰西生活日报》而展开。

佐治·杜·洛阿是个乡镇酒店老板的儿子,有着高高的不胖不瘦的身材,略现火红的天然鬈起的栗色头发,一双透着很小的瞳孔的浅蓝眼睛。他在法国驻非洲的殖民军中当了一个轻骑兵上士,身上挂着军刀,手里握着手枪,随时可以对阿拉伯人行凶暗杀,不但没有人追究反受到纵容。两年后服役期满,来到巴黎。在一个铁路局当小职员。他挺着腰杆在街上走着,用出众的军人姿态,捏着“像泡沫一样在嘴唇上卷起的胡须”,横冲直撞,用肩膀撞着别人,口里吹着种种快乐的小曲子,丝光高帽偏在耳朵一边,鞋跟当当地踏着铺在街面上的石板。他每月收入很低,现在口袋里只剩下三个金法郎和四十个生丁来过本月最后两天的日子了。这个数目只够他吃两顿饱饭还不包括中午这顿。眼望着咖啡馆里各种颜色不同的甜酒,别人在里面大吃大喝,他真想抓住一个有钱的顾客,扭断这个人的脖子,搜检出他口袋里的金币、银币和铜苏来。这个酒店老板的儿子总觉得会有某种机遇使他升官发财。

果然好机会来了,他在歌剧院广场的拐角上,遇见了过去在军队里的伙伴管森林。管森林现在是《法兰西生活日报》政治新闻的主编,生活过得很优裕。他见杜洛阿的生活很艰难,便邀请他参加新闻工作,所得的报酬比他现在当职员高得多,并且邀他第二天到他家吃晚饭,他将介绍他和报馆总经理洼勒兑尔先生认识。杜洛阿满口答应了,十分感激地说:“……你放心,我将来断不会忘记。”随后,管森林又借给他二个金鲁易(一鲁易二十个金法郎),他们一同到“牧人狂”游戏场玩了一阵子。在那儿,杜洛阿用管森林借给他的钱,和妓女乐色儿混了一夜。

第二天,杜洛阿生平第一次穿着租来的燕尾服到管森林家赴宴。他像演员似地在镜子跟前研究自己的表情动作,他微笑着做着种种手势,表现种种情感:惊讶、快乐、称赞,尤其注意在太太面前如何献殷勤……

管森林的客厅里灯火辉煌,并且像花房一样摆满了花。杜洛阿是第一个客人,管森林的妻子玛德来因微笑着迎接他。在杜洛阿眼里,她是一个有着出众的金黄头发的俏皮妇人,有一张不甚匀称但有诱惑力的脸和聪明可爱的丰采。接着进来的客人是玛德来因的女友和亲戚马莱勒太太,这是一个矮小活泼,善于打扮的女人。再后面进来了一位矮胖先生,胳臂上挽着一个美貌的高个儿妇人,原来这就是《法兰西生活日报》的总经理、金融家、众议院议员洼勒兑尔先生和他的太太。这以后又陆陆续续地来了些报社的名记者。

晚饭是精美的、丰盛的。洼勒兑尔先生的食量抵得过神魔故事里的夜叉。客人们谈论着新闻工作中的种种事情,杜洛阿一句话也插不上,他不时地望着身旁的马莱勒太太,她那丰满的胸部诱惑了他,一粒用金丝穿起的金刚钻像一滴快要滴在皮肤上的清水似地挂在耳坠子下边。杜洛阿很想说话,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当人们把话题转到阿尔及利亚殖民地时,他插嘴了。因为他在那里当过兵,他向客人们谈到了军队里的奇闻轶事,阿拉伯的风土人情,及时提供了“合乎时局”需要的资料,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注意。妇女都抬起头望着他,连埋头吃菜的洼勒兑尔也抬起了眼镜来端详他。感到他“的确有一种独到的聪明”。管森林请求总经理洼勒兑尔先生吸收杜洛阿到报社工作,洼勒兑尔便要杜洛阿写一组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报道试一试,并要求他在文章里掺入殖民问题。洼勒兑尔太太给文章确定了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一个非洲猎人的回忆》。

晚饭后,杜洛阿回到住处写《一个非洲猎人的回忆》。他本来不学无术,真不知怎样动笔。开始,他的思想怎样也集中不起来,也不知怎样开头才好。后来,觉得无法用成文的语句来表达他所要说的内容,急得手心直冒汗。只好蒙头睡觉。第二天,他匆匆忙忙爬起来找管森林帮忙。管森林便指点他去找自己的妻子。于是在一间内客厅里,玛德来因一面抽着烟,一面口授,杜洛阿执笔,写完了这篇出色的《一个非洲猎人的回忆》。第二天,以杜洛阿署名的文章在报上发表了,他在报社算是站住了脚,当了《法兰西生活日报》记者。他得意忘形,马上跑到铁路局去辞职。回来后他又在一间小铺子里,给自己印了许多名片。当他正式到报社上班时,管森林让他当一名采访记者,派他和报社最能干的记者“老法螺”一起去采访从中国和印度来的两位要人。“老法螺”是一个脸色灰白、身体很胖的矮子,秃顶,顶门发着亮光,眼睛高度近视,写起字来,他的鼻子简直碰到纸上。管森林交代杜洛阿好好向“老法螺”学习,他能在“五分钟内掏得空一个人的肚子”。可是“老法螺”却带他到咖啡馆里喝茶聊天,东拉西扯地谈了许多隐私,根本没有采访什么人。回到报社,他竟然写出了和中国、印度要人的谈话纪要。从这里,杜洛阿受到很大启发,学会了种种捏造和欺骗的手段,特别是他有“天生的狡猾去每天预测老板的秘密念头”的本领。同时,他又利用记者身份广泛交游。不论阁员、将军、王公、警察、妓女、主教、看门老头、大使、车夫,他都和他们保持往来。仅仅两个多月他就熟悉了业务,练就了圆滑的处世手段和随机应变的本领,成了一个“使人注意的访员,消息可靠,性情圆滑,手段敏捷而且精细”,颇得洼勒兑尔老板的赏识,认识到他比周围的人更有才能。